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鞍华导演艺术风格研究
1
作者 张诗语 《声屏世界》 2025年第3期56-58,共3页
作为香港新浪潮运动的杰出代表,许鞍华导演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深受观众喜爱。她的作品不仅植根于香港文化,更是以宽广的视野触及人性、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等深层次议题,并将个人对人生的... 作为香港新浪潮运动的杰出代表,许鞍华导演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深受观众喜爱。她的作品不仅植根于香港文化,更是以宽广的视野触及人性、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等深层次议题,并将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融入电影创作之中。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许鞍华导演作品的选题灵感来源,剖析她对作品艺术风格的坚守与演变,以此展现许鞍华导演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艺术风格 坚守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呈现、欲望表达与历史镜像——论许鞍华《第一炉香》的香港地区叙事
2
作者 井延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要真正理解电影《第一炉香》的意旨,发掘其价值与意义,需将它放置于许鞍华的电影谱系中来考察,而不是简单地与原著小说相比较来评判其得失。细读这部电影并将其与许鞍华的其他作品相联系,则会发现,无论是在地域风情的呈现上,还是在欲望... 要真正理解电影《第一炉香》的意旨,发掘其价值与意义,需将它放置于许鞍华的电影谱系中来考察,而不是简单地与原著小说相比较来评判其得失。细读这部电影并将其与许鞍华的其他作品相联系,则会发现,无论是在地域风情的呈现上,还是在欲望的表达中,抑或对上海的追忆和香港地区历史的追溯里,香港地区才是这部电影叙事的真正重心所在。在许鞍华之前的作品中,她更多地通过关注草根人群的生活故事来深入香港地区的内在肌理;在《第一炉香》中,她则通过对战前香港地区上流社会的多角度呈现,丰富并拓展了其电影中香港地区的“香港性”及其中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第一炉香 香港地区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重构: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3
作者 郑雨晴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4-69,共6页
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许鞍华更为生动真实的一面。作为一位极具作者风格的导演,她在创作中始终用饱含人性而又不动声色的目光注视着女性命运,塑造了众多鲜活饱满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真实又被加以重构的女性形象,... 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许鞍华更为生动真实的一面。作为一位极具作者风格的导演,她在创作中始终用饱含人性而又不动声色的目光注视着女性命运,塑造了众多鲜活饱满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真实又被加以重构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揭示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所面临的系统性困境,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此外,许鞍华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与浓厚的写实风格,实现了超越性别视角下对普通个体、社会乃至历史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电影 女性形象 真实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转型·回落:再论香港女导演许鞍华
4
作者 薛文雅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5期106-109,共4页
在众多香港导演中,许鞍华是香港影坛一位重量级的女性导演。从目前来看,许鞍华导演的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先锋探索阶段、中期的转型成功阶段以及晚期的创作回落阶段。在许鞍华的创作历程中,她主要扮演了三重角色:推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女旗... 在众多香港导演中,许鞍华是香港影坛一位重量级的女性导演。从目前来看,许鞍华导演的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先锋探索阶段、中期的转型成功阶段以及晚期的创作回落阶段。在许鞍华的创作历程中,她主要扮演了三重角色:推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女旗手、聚焦边缘女性的记录者以及遭遇滑铁卢的女导演。文章围绕许鞍华导演的创作经历,窥探其创作的跌宕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新浪潮电影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影片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特色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祥保 陈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剧情化叙事方面以及将百姓日常生活与节庆文化很好融合再现生活真实方面等,都很好地服务于再现香港社会生活真实、时代发展变迁和塑造社会普通人艺术形象的任务,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她电影创作接地气的细腻及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许鞍华影片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 《女人四十》 《天水围的日与夜》 《桃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许鞍华电影中的两性形象及其性别意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慰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46-151,共6页
香港女导演许鞍华从探讨人性的角度来展开其电影中两性形象的塑造。她的叙事立场更多地基于人道主义,而非女性主义。许鞍华大多数电影的性别立场是温和的,性别意识较为含蓄。
关键词 许鞍华 香港电影 女性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特立独行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冬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黄金时代》的最终呈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的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许鞍华向来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导演,以至于她的电影研究者们,很难把她的电影分类,因为她总是在选择新的题材,挑战新的拍摄手法,尝试新的... 《黄金时代》的最终呈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的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许鞍华向来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导演,以至于她的电影研究者们,很难把她的电影分类,因为她总是在选择新的题材,挑战新的拍摄手法,尝试新的叙述方式,如果《黄金时代》的呈现符合观众心目中的样子,那或许就不是许鞍华了,这是她一贯的作风;让人觉得意外的也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特别到即便我们做好了它不是一部常规电影的准备,依然会惊讶于它的与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黄金时代》 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琨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3-24,共2页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都是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而表达她独立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女性悲情主义色彩,感情基调又是哀而不伤的,通过对女性情谊的表达,展现她内心的单纯美好的情怀。审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都是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而表达她独立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女性悲情主义色彩,感情基调又是哀而不伤的,通过对女性情谊的表达,展现她内心的单纯美好的情怀。审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去发现不同于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世界,她更多地通过平淡的描述方式、简单的色彩背景去挖掘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将一个个女性形象独立出来,而不是完全依附于男性角色,具有典型的人物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女性意识 女性主题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许鞍华电影 被引量:5
9
作者 樊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76,共3页
许鞍华的特出之处不在于她的性别在男性占有绝对话语权的电影圈中引人注目,而在于在整个香港电影对商业利益的重视压倒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大环境之下,她一直坚守人文关怀与历史思考的立场,不为迎合大众的娱乐口味而放弃个人的思考。本... 许鞍华的特出之处不在于她的性别在男性占有绝对话语权的电影圈中引人注目,而在于在整个香港电影对商业利益的重视压倒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大环境之下,她一直坚守人文关怀与历史思考的立场,不为迎合大众的娱乐口味而放弃个人的思考。本文从香港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许鞍华电影中性别形象塑造与对观众女性意识的唤醒、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思考三方面来探究许鞍华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许鞍华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秀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15,共2页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是香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香港电影开创以来最杰出的女导演。许鞍华执著于悲剧,她的电影在古希腊悲剧和传统宿命论中摇摆,通过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性在社会和...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是香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香港电影开创以来最杰出的女导演。许鞍华执著于悲剧,她的电影在古希腊悲剧和传统宿命论中摇摆,通过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性在社会和历史舞台中的人间情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电影 古希腊悲剧 宿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的“女人故事”——从《女人四十》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可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1,共2页
许鞍华的“女性电影”以深度和细腻见长,从1994年的《女人四十》展示香港底层40岁女人的中午况味,到2006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描述一个怀抱理想主义情怀挣扎的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深入剖析了中老年女性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境... 许鞍华的“女性电影”以深度和细腻见长,从1994年的《女人四十》展示香港底层40岁女人的中午况味,到2006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描述一个怀抱理想主义情怀挣扎的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深入剖析了中老年女性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境遇。本文比较了两部相隔十余年的作品,展示不同时空不同年龄层的中年女性的处境,揭示两部影片从内容到精神的延承与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女人戏 中年女性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的中产阶级女性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乙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1,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本土意识迅速崛起。许鞍华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感知生活,关注女性的处境与命运。尽管在艺术与商业之间苦苦徘徊,许鞍华的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共性,无论是现实题材的《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姨妈的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本土意识迅速崛起。许鞍华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感知生活,关注女性的处境与命运。尽管在艺术与商业之间苦苦徘徊,许鞍华的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共性,无论是现实题材的《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还是历史题材的《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其电影一直试图揭示女性在宏大话语下的卑微与挤压,而展现出来的则大多是所谓城市中产阶级女性眼中的"真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中产阶级 女性主义 香港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传统和人道打捞女性浮世——许鞍华镜像中的女性情怀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金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4-206,共3页
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许鞍华以女性对西方艺术的独特感知和融通的中国元素,在传统观照与人道抚慰的情感化述说中拼接历史与现实,在一个个似真亦幻的艺术时空中传达出女性的创伤、无奈和挥之不去的希冀、热情。在深情的凝望中... 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许鞍华以女性对西方艺术的独特感知和融通的中国元素,在传统观照与人道抚慰的情感化述说中拼接历史与现实,在一个个似真亦幻的艺术时空中传达出女性的创伤、无奈和挥之不去的希冀、热情。在深情的凝望中坚守女性俗世,在些许的慰藉中放射人性熹微的晨光,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女性影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影视 传统打捞 人道抚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藏的细腻与冷静——浅析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源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本文试图从创作经历、视角与景别、光影与色彩、动静节奏等方面,来由外而内地探究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文艺片 影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导演镜头下的香港文艺电影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2,共3页
作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许鞍华见证了香港文艺电影市场大起大落的发展轨迹。成长中的香港影坛百花齐放,商业电影、类型电影、娱乐电影不一而足,尤其商业气味愈加浓重。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许鞍华始终秉持一份独有的人文关怀,... 作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许鞍华见证了香港文艺电影市场大起大落的发展轨迹。成长中的香港影坛百花齐放,商业电影、类型电影、娱乐电影不一而足,尤其商业气味愈加浓重。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许鞍华始终秉持一份独有的人文关怀,执迷于对历史韵味的回望,属意于对动荡人生的怜悯,钟情于对个体与城市变迁的记录,从影近40年来,以不同类型片带给观众层出不穷的惊喜。虽然个别电影饱受票房惨败的困扰,不过许鞍华对香港文艺电影的贡献不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文艺电影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导演许鞍华电影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红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3,共4页
香港导演许鞍华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她的电影注重生命存在本身,对人自身存在的关注成为许鞍华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她的电影中侧重对生活流程和生活现象的自然展现,呈现出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情怀和对人生存在的反思。本文着眼... 香港导演许鞍华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她的电影注重生命存在本身,对人自身存在的关注成为许鞍华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她的电影中侧重对生活流程和生活现象的自然展现,呈现出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情怀和对人生存在的反思。本文着眼于许鞍华电影中的现象与本质、自由与选择、悲观与宿命等存在主义命题展开剖析与思考,进而探索许鞍华独特的人生观念认知和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存在主义 现象本质 自由选择 悲观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的视觉空间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6,共3页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立足于华语影坛,成为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关于许鞍华电影,学界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女性意识、艺术风格、悲剧主题等方面的探讨上。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中...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立足于华语影坛,成为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关于许鞍华电影,学界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女性意识、艺术风格、悲剧主题等方面的探讨上。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中的视觉空间,是其诉说情感、表现主题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视觉空间的影像建构、审美特征、多重隐喻三方面出发,对许鞍华电影的视觉空间进行探讨,从而深入理解其电影丰富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电影 视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现实主义与浓郁的人文关怀——评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红妍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8期35-37,共3页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生活在香港天水围的底层市民为描写对象,在以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朴实手法展示他们边缘生存状态的同时,传达出了一种温暖而又富有诗意的情感力量;在平淡如水地讲述底层小人物艰难窘迫的处境中,倾注了导演...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生活在香港天水围的底层市民为描写对象,在以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朴实手法展示他们边缘生存状态的同时,传达出了一种温暖而又富有诗意的情感力量;在平淡如水地讲述底层小人物艰难窘迫的处境中,倾注了导演许鞍华浓郁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现实主义 人文关怀 许鞍华 《天水围的日与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中女性主义立场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秀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86-88,共3页
作为一位女性导演,许鞍华以其特有的女性眼光审视社会,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目前学术界关于许鞍华电影的探讨涉及艺术特色、两性关系、美学意蕴和漂泊意识等,可以说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作品... 作为一位女性导演,许鞍华以其特有的女性眼光审视社会,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目前学术界关于许鞍华电影的探讨涉及艺术特色、两性关系、美学意蕴和漂泊意识等,可以说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立场十分明显,文章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女性形象的多样化塑造、女性立场下的叙事视角、影像世界中的女性情怀三方面出发,对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立场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电影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红传奇人生的绝美惋唱——谈许鞍华《黄金时代》的成功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娟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0期20-22,共3页
许鞍华继《桃姐》的成功之后,将视野转向传奇女作家萧红,将萧红传奇一生融入的作品《黄金时代》2014年10月1日与观众见面。此片还代表香港参加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争夺。《黄金时代》片长179分钟。撇开票房来看此片,从编剧、演员... 许鞍华继《桃姐》的成功之后,将视野转向传奇女作家萧红,将萧红传奇一生融入的作品《黄金时代》2014年10月1日与观众见面。此片还代表香港参加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争夺。《黄金时代》片长179分钟。撇开票房来看此片,从编剧、演员、场景、主题、摄像、剪辑等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是值得观赏和品位的一部好电影。"一部优秀的影片,必然是多种相关元素有机的、和谐地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许鞍华 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艺术 传奇人生 《黄金时代》 人物形象 端木蕻良 无可挑剔 李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