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75
篇文章
<
1
2
…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宋蒙“鄂州议和”再探
1
作者
彭祎婷
《北疆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1259年宋蒙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之役期间,南宋守臣贾似道于十一月及闰十一月两次主动派使者与忽必烈接触,是谓鄂州议和。这两次行动皆是贾似道基于当时战场形势,为保障自己与南宋利益进行的假意表演。而蒙古一方,忽必烈对伐宋的...
1259年宋蒙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之役期间,南宋守臣贾似道于十一月及闰十一月两次主动派使者与忽必烈接触,是谓鄂州议和。这两次行动皆是贾似道基于当时战场形势,为保障自己与南宋利益进行的假意表演。而蒙古一方,忽必烈对伐宋的态度始终比较消极,关注重点一直在漠北。他于十一月拒绝第一次议和请求,不仅是因为贾似道开出的条件并未达到预期,更是在等待南线蒙古军消息的同时观望宗王塔察儿的动向。直至闰十一月塔察儿率军来归,漠北的形势又一时严峻起来,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北返,并派赵璧前往宋营周旋,返程途中他召回赵璧,中断了第二次议和。正因两位主事者都没有达成和议的主观意图,所以不仅“鄂州和议”是虚构,鄂州议和也注定不会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
议和
鄂州之役
贾似道
忽必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奕劻与庚辛议和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英
唐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6,107,共13页
在庚辛议和过程中,奕劻因西人所重而得以与李鸿章同列全权大臣,以宗室懿亲临危受命,驰赴京师,整顿京师秩序,晤商各国公使,筹备议和。在议和交涉中,西人挟势凌压,使全权大臣并无多少斡旋余地。虽然大局难挽,但关系宗社安危,心余力绌的奕...
在庚辛议和过程中,奕劻因西人所重而得以与李鸿章同列全权大臣,以宗室懿亲临危受命,驰赴京师,整顿京师秩序,晤商各国公使,筹备议和。在议和交涉中,西人挟势凌压,使全权大臣并无多少斡旋余地。虽然大局难挽,但关系宗社安危,心余力绌的奕劻仍在"惩凶"、"赔款"等条目上有所争取,尤其是在中俄专约问题上,更是力陈己见。纵观奕劻在议和中的表现,虽无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堪称历任其难,始终以维护宗庙社稷、祖宗基业为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劻
庚辛
议和
全权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和具体设计
被引量:
3
3
作者
方丽娟
耿闪清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2X期30-32,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从营造内、外两个环境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从定性、定量法披露方面进行了有关披露报表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工业企业
设计
议和
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
被引量:
9
4
作者
农伟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及南北议和,过去学术界多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重新考察袁世凯自武昌首义后“奉旨出山”,主倡南北议和,逼迫清帝退位,最后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主要史料,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这一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及南北议和,过去学术界多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重新考察袁世凯自武昌首义后“奉旨出山”,主倡南北议和,逼迫清帝退位,最后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主要史料,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这一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及南北议和的意义作了新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南北
议和
君宪
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框架
被引量:
20
5
作者
钟伟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本文就新巴塞尔协议中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AMA)中的内部衡量法(IMA)的基本框架进行初步讨论,以便于商业银行对加强风险内控有所裨益。
关键词
操作风险
衡量
高级
议和
新巴塞尔协议
基本框架
商业银行
内部
内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澶渊议和与王继忠
被引量:
8
6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8,共3页
“澶渊之盟”是辽、宋关系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王继忠始终以牵线人的身份置身于两朝之间。他努力调停 ,积极奔走 ,耐心劝说 ,认真牵线 ,终于促成盟约。对于他的个人作用 ,从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来说应当予以肯定。
关键词
辽
宋
关系
澶渊
议和
王继忠
牵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仁坤
刘兴华
《北方论丛》
2002年第3期27-32,共6页
辛亥革命的发展 ,敌我斗争出现了新的格局 ,为此孙中山在不放弃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种种努力 ,但因不合中国革命实际而终成泡影。历史实践证明 ,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也...
辛亥革命的发展 ,敌我斗争出现了新的格局 ,为此孙中山在不放弃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种种努力 ,但因不合中国革命实际而终成泡影。历史实践证明 ,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也说明历史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会
分化
南北
议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强与南北议和的政争
被引量:
4
8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26,共15页
辛亥南北议和第二、三次会议之间,袁世凯对于唐绍仪提出的通过召集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议案,迟迟未作答复。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在亲贵、革军、尤其是列强的压力之下,必须竭力保持平衡,避免局面失控。列强本来赞成君主立宪的居多,随着...
辛亥南北议和第二、三次会议之间,袁世凯对于唐绍仪提出的通过召集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议案,迟迟未作答复。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在亲贵、革军、尤其是列强的压力之下,必须竭力保持平衡,避免局面失控。列强本来赞成君主立宪的居多,随着局势的变化,英国逐渐倾向于接受由中国国民公决的共和制作为解决时局纷争的选项。与英国具有同盟关系的日本坚决反对中国改行共和制,受制于英国和其他列强,不能单独采取干涉行动,被迫袖手旁观。袁世凯主要关注权力的归属而非国体政体的形式,他必须造成"非袁莫属"的时势,才能水到渠成地登上权力的巅峰,从容施政。在外力干扰解除后,袁世凯转而逼迫清廷及亲贵就范。他利用内外矛盾达成目的,同时也要因应时势的变化,调整实现政治诉求的具体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强
南北
议和
袁世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世昌与1919年南北议和
被引量:
6
9
作者
景东升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关键词
南北
议和
徐世昌
重大事件
内外环境
冯国璋
运动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议和与陈新甲之死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德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45,共4页
古往今来,在两军对垒的过程中,无不以和谈为手段,借以赢得时间,加强战备,等待机会,给对方以沉重打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议和时机的选择,颇有学问,关键在于双方实力的对比与相互怀有相同的愿望。否则,就有求和、被逼之嫌,以至于...
古往今来,在两军对垒的过程中,无不以和谈为手段,借以赢得时间,加强战备,等待机会,给对方以沉重打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议和时机的选择,颇有学问,关键在于双方实力的对比与相互怀有相同的愿望。否则,就有求和、被逼之嫌,以至于留下城下之盟的侮辱。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后金(清)的皇太极对抗较量中,初有崇祯二年(1629)正月至十月间以袁崇焕为代表的与皇太极的议和,得到宝贵的时间,修筑城池,整饬兵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备
皇太极
战争
朱由检
代表
蒙古
议和
天朝
袁崇焕
崇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
被引量:
7
11
作者
张北根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关键词
朱尔典
北京
日本
南北
议和
南北和平会议
南北和谈
段祺瑞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与南北勾结
被引量:
5
12
作者
范同寿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5期80-84,87,共6页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流”这一事态发展的必然性。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以后,中国形成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一九一七年夏,段棋瑞以讨逆为名,驱逐张勋,取消复辟,把自己装扮成“再造民国”的功臣,旋即以国务总理身份总揽大权,发布对德宣战令,乘机扩充属于他的“参战军”,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想以武力控制全国。这种情况,对皖系以外的军阀势力无异于是一种严重的威胁。长期“拥兵自固”而又野心勃勃的西南军阀对此尤抱反感。因此,当孙中山南下揭起护法旗帜时,西南实力人物遂纷纷表示支持他与北洋军阀对抗。孙中山其所以要组织护法运动,是鉴于“叛督称兵,约法失败,国会毁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议和
段祺瑞
国会
军政府
西南军阀
徐世昌
北军
停战
孙中山
陆荣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
被引量:
2
13
作者
金冲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6,共2页
去年夏天,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而不是由有关部门来召开这样的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在...
去年夏天,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而不是由有关部门来召开这样的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在今年出版,自然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史工作
第二卷
出版
中共中央
议和
党史研究室
议事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议和与孙中山让位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
2
14
作者
周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37-142,共6页
以孙中山最终让位于袁世凯而结束的南北议和,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由于袁世凯上台,实行了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导...
以孙中山最终让位于袁世凯而结束的南北议和,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由于袁世凯上台,实行了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南北议和,就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而言,无疑功绩是巨大的。孙中山正是要通过南北议和达到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目的,从而“先成革命一圆满之段落”,在中国确立民主共和之基石,使民主思想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阻挡之潮流,“纵袁欲继满州以为恶”,“覆之自易”。这是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的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活动的分析来说明,孙中山主动让位於袁世凯,是为了适应客观历史条件而采取的灵活斗争策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它是孙中山整个民主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袁世凯
南北
议和
斗争策略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国
帝国主义
新时代
让位
南京临时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
被引量:
3
15
作者
靳华
《北方论丛》
2002年第6期67-70,共4页
宋金嘉定议和后,金方逐渐丧失了以往那种控制宋金关系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金的衰弱,金的内忧外患严重,宋始终不忘与金的世仇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的变化,客观上加速...
宋金嘉定议和后,金方逐渐丧失了以往那种控制宋金关系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金的衰弱,金的内忧外患严重,宋始终不忘与金的世仇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的变化,客观上加速了两国灭亡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金国
嘉定
议和
事件
宋金关系
主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12年南北议和电报选
被引量:
2
16
作者
方裕谨
《历史档案》
1986年第4期44-50,共7页
革命党人辛亥武昌首义后,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不得不请袁世凯再次出山。袁世凯借机提出剿抚并用的方针,以“和谈”为名,积蓄兵力,伺机反扑。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这次革命对他们不利,极力撮合南北双方和谈。革命势力内部,妥协逆流泛滥起来...
革命党人辛亥武昌首义后,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不得不请袁世凯再次出山。袁世凯借机提出剿抚并用的方针,以“和谈”为名,积蓄兵力,伺机反扑。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这次革命对他们不利,极力撮合南北双方和谈。革命势力内部,妥协逆流泛滥起来。在这种形势下,革命势力推选伍廷芳为南方代表,袁内阁派唐绍仪为北方代表,于1911年12月18日在上海开始谈判。和谈以停战和国体两个问题为主要内容。这次和谈,使革命势力失去许多地盘,严重涣散了士气。现从馆藏内阁档案中,选出有关电报,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廷芳
袁世凯
代表
停战
内阁派
电报
上海租界
选举法
南北
议和
国民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
被引量:
2
17
作者
周彦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90-94,共5页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周彦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对外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不断地侵吞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政府极端仇视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不愿在中国出现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它所希望的是一个君主立...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周彦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对外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不断地侵吞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政府极端仇视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不愿在中国出现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它所希望的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分裂的、贫困落后的、殖民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辛亥革命时期
南北
议和
君主立宪制度
日本政府
唐绍仪
国民会议
伍廷芳
清政府
共和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中山与民元南北议和
被引量:
1
18
作者
萧致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59-565,共7页
民元南北议和不纯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 ,更是当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愿望。南北议和最后能达成协议 ,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 ,归根到底 ,是由当时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孙中山赞成南北议和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争取共和政...
民元南北议和不纯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 ,更是当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愿望。南北议和最后能达成协议 ,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 ,归根到底 ,是由当时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孙中山赞成南北议和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争取共和政府早日成立 ,以和平的手段 ,达到革命的目的。他对议和始终持赞成态度。举袁世凯为总统 ,也是他的一贯主张 ,不宜把他说成是反对议和的左翼代表。南北议和是革命党人有原则的妥协。原则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实行民主共和。通过议和 ,实现了民主共和 ,是个很大的成功。议和使战争停止 ,避免了战争的巨大破坏 ,减少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使双方减少了将士的牺牲 ,物力的损耗 ,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由于议和 ,使北洋军阀得以暂时保存 ,留下了一个巨大祸根。后来历经 1 8年的多次斗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南北
议和
民国元年
张謇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学程之狱与万历援朝东征议和中的朝堂之争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杨向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1,共9页
御史曹学程因在万历东事议和中上疏反对封事及攻击阁部大臣而惹怒神宗,被逮下狱并处以候监拟斩。鉴于言官因谏言受此严惩可谓前所未有,曹下狱后朝堂官员反复申救,历经十余年方被赦免戍边。究其下狱之因,既有曹学程任御史期间就神宗怠政...
御史曹学程因在万历东事议和中上疏反对封事及攻击阁部大臣而惹怒神宗,被逮下狱并处以候监拟斩。鉴于言官因谏言受此严惩可谓前所未有,曹下狱后朝堂官员反复申救,历经十余年方被赦免戍边。究其下狱之因,既有曹学程任御史期间就神宗怠政、三王并封等上疏批评神宗从而埋下了祸根的远因,亦有在东事议和中主战派与主和派间激烈纷争的近因。在此次纷争中,神宗为了保证封事顺利进行,在支持阁部的同时对反对者极力压制。东事之初惩处郭实,之后严惩曹学程,无不反映出神宗对言官的不满及打击他们的决心,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万历二十年代初期皇帝与言官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学程
万历东征
议和
朝堂之争
君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20
作者
申万里
岑宇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鄂州之役是宋蒙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宋蒙双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忽必烈在蒙哥去世后选择率军进攻鄂州,但遭到南宋顽强抵抗,未能攻克。结合对相关史料的考察,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进行议和活动,但其目的不在求和而在于打探...
鄂州之役是宋蒙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宋蒙双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忽必烈在蒙哥去世后选择率军进攻鄂州,但遭到南宋顽强抵抗,未能攻克。结合对相关史料的考察,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进行议和活动,但其目的不在求和而在于打探军事情报。双方进行过几次交涉,但谈判尚未完成,忽必烈就秘密北撤。因此,“鄂州议和”确有其事,并非蒙古方面刻意编造的说法。贾似道出于掩饰鄂州议和而拘禁郝经使团的说法早在元成宗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蒙
议和
鄂州之役
军事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蒙“鄂州议和”再探
1
作者
彭祎婷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北疆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书行政视阈下元朝的江南统治研究”(编号:22BZS048)
文摘
1259年宋蒙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之役期间,南宋守臣贾似道于十一月及闰十一月两次主动派使者与忽必烈接触,是谓鄂州议和。这两次行动皆是贾似道基于当时战场形势,为保障自己与南宋利益进行的假意表演。而蒙古一方,忽必烈对伐宋的态度始终比较消极,关注重点一直在漠北。他于十一月拒绝第一次议和请求,不仅是因为贾似道开出的条件并未达到预期,更是在等待南线蒙古军消息的同时观望宗王塔察儿的动向。直至闰十一月塔察儿率军来归,漠北的形势又一时严峻起来,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北返,并派赵璧前往宋营周旋,返程途中他召回赵璧,中断了第二次议和。正因两位主事者都没有达成和议的主观意图,所以不仅“鄂州和议”是虚构,鄂州议和也注定不会有结果。
关键词
鄂州
议和
鄂州之役
贾似道
忽必烈
Keywords
the Negotiations at Ezhou
the Battle of Ezhou
Jia Sidao
Qublai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奕劻与庚辛议和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英
唐论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6,107,共13页
文摘
在庚辛议和过程中,奕劻因西人所重而得以与李鸿章同列全权大臣,以宗室懿亲临危受命,驰赴京师,整顿京师秩序,晤商各国公使,筹备议和。在议和交涉中,西人挟势凌压,使全权大臣并无多少斡旋余地。虽然大局难挽,但关系宗社安危,心余力绌的奕劻仍在"惩凶"、"赔款"等条目上有所争取,尤其是在中俄专约问题上,更是力陈己见。纵观奕劻在议和中的表现,虽无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堪称历任其难,始终以维护宗庙社稷、祖宗基业为宗旨。
关键词
奕劻
庚辛
议和
全权大臣
Keywords
Yikuang(奕劻)
Gengzi and Xinchou Peace Negotiations(庚辛
议和
)
plenipotentiary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和具体设计
被引量:
3
3
作者
方丽娟
耿闪清
机构
宁夏理工学院
出处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2X期30-32,共3页
基金
方丽娟副教授主持的宁夏理工学院人文社会青年项目"我国西部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针对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从营造内、外两个环境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从定性、定量法披露方面进行了有关披露报表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工业企业
设计
议和
定量法
分类号
F42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
被引量:
9
4
作者
农伟雄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文摘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及南北议和,过去学术界多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重新考察袁世凯自武昌首义后“奉旨出山”,主倡南北议和,逼迫清帝退位,最后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主要史料,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这一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及南北议和的意义作了新的评价。
关键词
袁世凯
南北
议和
君宪
共和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框架
被引量:
20
5
作者
钟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出处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文摘
本文就新巴塞尔协议中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AMA)中的内部衡量法(IMA)的基本框架进行初步讨论,以便于商业银行对加强风险内控有所裨益。
关键词
操作风险
衡量
高级
议和
新巴塞尔协议
基本框架
商业银行
内部
内控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F273.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澶渊议和与王继忠
被引量:
8
6
作者
何天明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8,共3页
文摘
“澶渊之盟”是辽、宋关系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王继忠始终以牵线人的身份置身于两朝之间。他努力调停 ,积极奔走 ,耐心劝说 ,认真牵线 ,终于促成盟约。对于他的个人作用 ,从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来说应当予以肯定。
关键词
辽
宋
关系
澶渊
议和
王继忠
牵线人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仁坤
刘兴华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方论丛》
2002年第3期27-32,共6页
文摘
辛亥革命的发展 ,敌我斗争出现了新的格局 ,为此孙中山在不放弃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种种努力 ,但因不合中国革命实际而终成泡影。历史实践证明 ,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也说明历史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 。
关键词
同盟会
分化
南北
议和
Keywords
the Alliance Organization
disintegration
the peace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强与南北议和的政争
被引量:
4
8
作者
桑兵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26,共15页
文摘
辛亥南北议和第二、三次会议之间,袁世凯对于唐绍仪提出的通过召集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议案,迟迟未作答复。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在亲贵、革军、尤其是列强的压力之下,必须竭力保持平衡,避免局面失控。列强本来赞成君主立宪的居多,随着局势的变化,英国逐渐倾向于接受由中国国民公决的共和制作为解决时局纷争的选项。与英国具有同盟关系的日本坚决反对中国改行共和制,受制于英国和其他列强,不能单独采取干涉行动,被迫袖手旁观。袁世凯主要关注权力的归属而非国体政体的形式,他必须造成"非袁莫属"的时势,才能水到渠成地登上权力的巅峰,从容施政。在外力干扰解除后,袁世凯转而逼迫清廷及亲贵就范。他利用内外矛盾达成目的,同时也要因应时势的变化,调整实现政治诉求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列强
南北
议和
袁世凯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世昌与1919年南北议和
被引量:
6
9
作者
景东升
机构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历史系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关键词
南北
议和
徐世昌
重大事件
内外环境
冯国璋
运动
历史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议和与陈新甲之死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德信
机构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摘
古往今来,在两军对垒的过程中,无不以和谈为手段,借以赢得时间,加强战备,等待机会,给对方以沉重打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议和时机的选择,颇有学问,关键在于双方实力的对比与相互怀有相同的愿望。否则,就有求和、被逼之嫌,以至于留下城下之盟的侮辱。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后金(清)的皇太极对抗较量中,初有崇祯二年(1629)正月至十月间以袁崇焕为代表的与皇太极的议和,得到宝贵的时间,修筑城池,整饬兵备。
关键词
战备
皇太极
战争
朱由检
代表
蒙古
议和
天朝
袁崇焕
崇祯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
被引量:
7
11
作者
张北根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关键词
朱尔典
北京
日本
南北
议和
南北和平会议
南北和谈
段祺瑞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与南北勾结
被引量:
5
12
作者
范同寿
机构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5期80-84,87,共6页
文摘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流”这一事态发展的必然性。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以后,中国形成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一九一七年夏,段棋瑞以讨逆为名,驱逐张勋,取消复辟,把自己装扮成“再造民国”的功臣,旋即以国务总理身份总揽大权,发布对德宣战令,乘机扩充属于他的“参战军”,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想以武力控制全国。这种情况,对皖系以外的军阀势力无异于是一种严重的威胁。长期“拥兵自固”而又野心勃勃的西南军阀对此尤抱反感。因此,当孙中山南下揭起护法旗帜时,西南实力人物遂纷纷表示支持他与北洋军阀对抗。孙中山其所以要组织护法运动,是鉴于“叛督称兵,约法失败,国会毁弃。
关键词
南北
议和
段祺瑞
国会
军政府
西南军阀
徐世昌
北军
停战
孙中山
陆荣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
被引量:
2
13
作者
金冲及
机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6,共2页
文摘
去年夏天,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而不是由有关部门来召开这样的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在今年出版,自然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史工作
第二卷
出版
中共中央
议和
党史研究室
议事日程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议和与孙中山让位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
2
14
作者
周彦
机构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37-142,共6页
文摘
以孙中山最终让位于袁世凯而结束的南北议和,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由于袁世凯上台,实行了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南北议和,就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而言,无疑功绩是巨大的。孙中山正是要通过南北议和达到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目的,从而“先成革命一圆满之段落”,在中国确立民主共和之基石,使民主思想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阻挡之潮流,“纵袁欲继满州以为恶”,“覆之自易”。这是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的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活动的分析来说明,孙中山主动让位於袁世凯,是为了适应客观历史条件而采取的灵活斗争策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它是孙中山整个民主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孙中山
袁世凯
南北
议和
斗争策略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国
帝国主义
新时代
让位
南京临时政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
被引量:
3
15
作者
靳华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方论丛》
2002年第6期67-70,共4页
文摘
宋金嘉定议和后,金方逐渐丧失了以往那种控制宋金关系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金的衰弱,金的内忧外患严重,宋始终不忘与金的世仇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的变化,客观上加速了两国灭亡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宋朝
金国
嘉定
议和
事件
宋金关系
主动权
Keywords
the Jiading Peace Negotiation
the Song-Jin relationship
the Jin Dynasty
the Song Dynasty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12年南北议和电报选
被引量:
2
16
作者
方裕谨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出处
《历史档案》
1986年第4期44-50,共7页
文摘
革命党人辛亥武昌首义后,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不得不请袁世凯再次出山。袁世凯借机提出剿抚并用的方针,以“和谈”为名,积蓄兵力,伺机反扑。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这次革命对他们不利,极力撮合南北双方和谈。革命势力内部,妥协逆流泛滥起来。在这种形势下,革命势力推选伍廷芳为南方代表,袁内阁派唐绍仪为北方代表,于1911年12月18日在上海开始谈判。和谈以停战和国体两个问题为主要内容。这次和谈,使革命势力失去许多地盘,严重涣散了士气。现从馆藏内阁档案中,选出有关电报,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
伍廷芳
袁世凯
代表
停战
内阁派
电报
上海租界
选举法
南北
议和
国民会议
分类号
G275.1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
被引量:
2
17
作者
周彦
机构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90-94,共5页
文摘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周彦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对外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不断地侵吞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政府极端仇视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不愿在中国出现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它所希望的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分裂的、贫困落后的、殖民地的...
关键词
袁世凯
辛亥革命时期
南北
议和
君主立宪制度
日本政府
唐绍仪
国民会议
伍廷芳
清政府
共和政体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中山与民元南北议和
被引量:
1
18
作者
萧致治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59-565,共7页
文摘
民元南北议和不纯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 ,更是当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愿望。南北议和最后能达成协议 ,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 ,归根到底 ,是由当时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孙中山赞成南北议和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争取共和政府早日成立 ,以和平的手段 ,达到革命的目的。他对议和始终持赞成态度。举袁世凯为总统 ,也是他的一贯主张 ,不宜把他说成是反对议和的左翼代表。南北议和是革命党人有原则的妥协。原则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实行民主共和。通过议和 ,实现了民主共和 ,是个很大的成功。议和使战争停止 ,避免了战争的巨大破坏 ,减少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使双方减少了将士的牺牲 ,物力的损耗 ,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由于议和 ,使北洋军阀得以暂时保存 ,留下了一个巨大祸根。后来历经 1 8年的多次斗争 。
关键词
孙中山
南北
议和
民国元年
张謇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Keywords
Sun Yat\|sen
Negotiation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1912(First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学程之狱与万历援朝东征议和中的朝堂之争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杨向艳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1,共9页
文摘
御史曹学程因在万历东事议和中上疏反对封事及攻击阁部大臣而惹怒神宗,被逮下狱并处以候监拟斩。鉴于言官因谏言受此严惩可谓前所未有,曹下狱后朝堂官员反复申救,历经十余年方被赦免戍边。究其下狱之因,既有曹学程任御史期间就神宗怠政、三王并封等上疏批评神宗从而埋下了祸根的远因,亦有在东事议和中主战派与主和派间激烈纷争的近因。在此次纷争中,神宗为了保证封事顺利进行,在支持阁部的同时对反对者极力压制。东事之初惩处郭实,之后严惩曹学程,无不反映出神宗对言官的不满及打击他们的决心,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万历二十年代初期皇帝与言官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
关键词
曹学程
万历东征
议和
朝堂之争
君臣关系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20
作者
申万里
岑宇凡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代出仕中国高丽人群体初探”(19FZS03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鄂州之役是宋蒙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宋蒙双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忽必烈在蒙哥去世后选择率军进攻鄂州,但遭到南宋顽强抵抗,未能攻克。结合对相关史料的考察,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进行议和活动,但其目的不在求和而在于打探军事情报。双方进行过几次交涉,但谈判尚未完成,忽必烈就秘密北撤。因此,“鄂州议和”确有其事,并非蒙古方面刻意编造的说法。贾似道出于掩饰鄂州议和而拘禁郝经使团的说法早在元成宗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形。
关键词
宋蒙
议和
鄂州之役
军事情报
Keywords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Song and the Mongols
battle of Ezhou
military intelligence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宋蒙“鄂州议和”再探
彭祎婷
《北疆文化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奕劻与庚辛议和
朱英
唐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和具体设计
方丽娟
耿闪清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
农伟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框架
钟伟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澶渊议和与王继忠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
刘仁坤
刘兴华
《北方论丛》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列强与南北议和的政争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徐世昌与1919年南北议和
景东升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明清议和与陈新甲之死
张德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
张北根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与南北勾结
范同寿
《社会科学家》
198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
金冲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南北议和与孙中山让位问题之我见
周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
靳华
《北方论丛》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1912年南北议和电报选
方裕谨
《历史档案》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
周彦
《北方论丛》
CSSCI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孙中山与民元南北议和
萧致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曹学程之狱与万历援朝东征议和中的朝堂之争
杨向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
申万里
岑宇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3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