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信仰与海外华人认同符号的构建和重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举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6期62-69,共8页
几年前在美国的一个唐人街,因为一个作为街灯的石雕龙的龙形象与当地华裔心目中的龙差距较大,华裔社区组织了抗议。最后该石雕被撤下来了。根据这次事件,本文试图探讨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符号是如何构建和统一的,龙信仰从中所发挥的作用... 几年前在美国的一个唐人街,因为一个作为街灯的石雕龙的龙形象与当地华裔心目中的龙差距较大,华裔社区组织了抗议。最后该石雕被撤下来了。根据这次事件,本文试图探讨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符号是如何构建和统一的,龙信仰从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论证文化认同符号在多元文化互动中如何在认同感构建与重建中发挥作用。本文也提出对认同符号的界定与分析方法,以及对第三文化的理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信仰 海外华人 文化认同符号 多元文化 第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叙事·认同:网生纪录片《众神之地》文本符号研究
2
作者 丁一涵 《声屏世界》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网生时代对纪录片的创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纪录片作品存在一味满足受众感官享受而忽视作品内涵的现象。符号作为纪录片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具有传递意义与精神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网生纪录片《众神之地》,研究作品符号建构、符... 网生时代对纪录片的创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纪录片作品存在一味满足受众感官享受而忽视作品内涵的现象。符号作为纪录片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具有传递意义与精神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网生纪录片《众神之地》,研究作品符号建构、符号叙事以及观众对符号的认同三个方面,希望为网生纪录片创作与价值表达探索出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众神之地》 符号建构 符号叙事 符号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阐释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成林 扈中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共4页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生成的逻辑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永恒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生成,在生成哲学的价值理性范导下,大学德育蕴含先验概念和认知图式的双重建构过程,德育生成的价值建构与意义阐释并非混沌无序状态...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生成的逻辑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永恒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生成,在生成哲学的价值理性范导下,大学德育蕴含先验概念和认知图式的双重建构过程,德育生成的价值建构与意义阐释并非混沌无序状态,而是遵循德育生成的逻辑框架。"符号认同"德育生成愿景是价值判断的同质逻辑和事实判断的异质逻辑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要统摄于德育符号"编码-解码"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中,并在大学德育活动中建构着动态生成的效能方式和意象性的符码关系。现实运作中的德育出现了"非线性"偏移的"本源性危机",浮现出外在严苛与内在虚妄的价值偏移,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德育实施的价值悬置和实践流弊。全媒体视域下"符号认同"的德育实践需要大学在境遇权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成理路,并形成大学场域中"政治-符号-德育"的生成共同体,最终趋向于大学德育的"异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大学生 符号认同 德育生成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符号认同理论的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霍红 李默 《信息记录材料》 201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动力源泉,文化符号体系是沟通的基础,因此,对符号认同理论的研究能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从哲学的视角来看,符号认同需要的不是绝对的同一的符号,而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符号;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动力源泉,文化符号体系是沟通的基础,因此,对符号认同理论的研究能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从哲学的视角来看,符号认同需要的不是绝对的同一的符号,而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符号;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符号认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对"我是谁"的不同解答;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上的虚拟认同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对符号认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在一带一路政策中推出什么样的中国符号、以及怎样传播中国符号给出了科学性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符号认同 同一 主体 虚拟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汉服潮”:符号消费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品价值再造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亚瑜 朱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受当下新的文化使命召唤,文化消费市场正逐步成为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主战场。汉服消费作为当前文化消费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而备受关注。在符号消费视域下,流行的“汉服潮”可以被归纳为一类文化产品价值再塑造的典型现象。本文基于文化社会... 受当下新的文化使命召唤,文化消费市场正逐步成为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主战场。汉服消费作为当前文化消费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而备受关注。在符号消费视域下,流行的“汉服潮”可以被归纳为一类文化产品价值再塑造的典型现象。本文基于文化社会学的符号消费理论,融合营销场景,通过剖析“汉服潮”现象,探讨汉服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符号再造动机、技术助力和场景优势,并提出促进文化消费市场建设的长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文化符号消费 符号认同 汉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媒体社交下的符号消费和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2-106,共5页
不同于以物品交换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传统商品消费和电商平台消费,自媒体社交下的符号消费打破了传统买和卖的模式,强调在视觉媒介语境自媒体社交下消费注意力货币化,即大众对点赞、分享、点击量和阅读量关注的背后是媒介社交下... 不同于以物品交换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传统商品消费和电商平台消费,自媒体社交下的符号消费打破了传统买和卖的模式,强调在视觉媒介语境自媒体社交下消费注意力货币化,即大众对点赞、分享、点击量和阅读量关注的背后是媒介社交下的符号价值的体现。当下自媒体社交是一种隐性和流动的符号消费,其通过对大众吸引力的关注而达到对符号价值的关注和认同。自媒介社交数据下的符号价值是一种基于媒介的身份和情感的认同。本文基于消费符号视域探讨自媒体符号消费主体特征及符号价值的实现途径,尝试从自媒体社交和消费主体情感认知和自我认同的实现途径思考视觉语境下符号消费和身份认同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防止消费主体沉迷在视觉文化的幻想世界,更好地把握自媒体社交中的符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拟像 符号价值、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和正念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英 陈灿杰 +1 位作者 胡东 袁安怡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7,共8页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倾向 道德认同内化 道德认同符号 共情 正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的形塑 被引量:5
8
作者 石碧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3,共5页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族国家 认同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概念一致性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裴学亮 季姝含 郑小惠 《当代经济》 2024年第6期83-91,共9页
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即更偏爱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商品,使得符号消费行为在营销领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基于认知—情感—行为模型,从Sirgy的自我一致性理论出发,提出了自我概念一致性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 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即更偏爱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商品,使得符号消费行为在营销领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基于认知—情感—行为模型,从Sirgy的自我一致性理论出发,提出了自我概念一致性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理论模型。以JK制服消费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503份,结果表明:首先,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的三个维度(阳光、宜人、迷人)和符号消费认同感均对符号消费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其次,阳光一致性、宜人一致性对符号消费认同感具有正向影响,且符号消费认同感对符号消费行为起中介作用;最后,消费者的年龄正向调节符号消费认同感对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产品形象 自我概念一致性 符号消费认同 符号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认同视角下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交往困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广伟 单世联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9,共6页
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交往特征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促进消费认同。但在经济理性驱使下,即时性被简化为时间的流动性和短时性,并与效率原则捆绑,其沟通意义则相应弱化,从而引发交往困境。首先,营销中利用交往的即时性制造狂欢氛围,却忽视了... 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交往特征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促进消费认同。但在经济理性驱使下,即时性被简化为时间的流动性和短时性,并与效率原则捆绑,其沟通意义则相应弱化,从而引发交往困境。首先,营销中利用交往的即时性制造狂欢氛围,却忽视了狂欢的节制性,以致短时效率异化;其次,面对庞大的人流和媒介的揣测性,交往风险增大,风险控制的难度和成本进而急剧提升;最后,为提高认同效率,认同符号脱离产品转向主播,导致消费者陷入产品认同困境。只有抛开即时性的时间枷锁,把握共时性的交往优势,才有望突破上述困境,实现直播带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带货 即时性交往 消费认同 营销效率 风险控制 认同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影视的民族认同情结:浅谈古琴和古埙的运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举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57-62,158,共6页
本文试图以近年影视作品中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古埙的运用来解读当代文化思潮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与重构。通过思考古琴与古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何得以运用、如何运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等问题,... 本文试图以近年影视作品中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古埙的运用来解读当代文化思潮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与重构。通过思考古琴与古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何得以运用、如何运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等问题,探讨乡土影视、乡土文化、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以及认同符号等概念。本文提出:乡土影视中体现的土文化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古琴与古埙分别是中国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体系的核心认同符号之一;影视作品运用古琴与古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强化与重构。同时,此类影视作品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对当代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整合、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凝聚力的重塑,以及对中国影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的文化魅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鉴于古琴已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认为埙也具有同样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影视 乡土文化 文化认同 认同符号 古琴 古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 被引量:144
12
作者 黄兴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1期128-141,共14页
一种社会思潮或观念的形成研究 ,只有和其主题词汇的流行与传播程度结合起来考察 ,才能更有说服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 ,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生成、强化的历史进程。本文着... 一种社会思潮或观念的形成研究 ,只有和其主题词汇的流行与传播程度结合起来考察 ,才能更有说服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 ,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生成、强化的历史进程。本文着重考察了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从萌生到基本形成 ,也即其主题词的出现、传播、内涵演变的有关历史 ,重在揭示立宪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与这一观念发展的历史联系 ,并彰显了有关人物的思想“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 立宪运动 辛亥革命 符号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实现路径——兼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玉 廖小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要义和层次结构,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认同包含认同主体、认同客体、生成机理等要素。在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结构中,中华文化符号认同处于基础层面,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处于功能层面...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要义和层次结构,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认同包含认同主体、认同客体、生成机理等要素。在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结构中,中华文化符号认同处于基础层面,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处于功能层面,中国价值认同处于核心层面。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共存的背景下,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可以立足“中国—西方”文化交流格局以促进中华文化符号认同,完善“政府—公民”互动的文化建设格局以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上游—下游”协同的教育格局以提升中国价值认同,进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符号认同 身份认同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4
作者 肖海雁 王燕 +3 位作者 张宇 杨丽丽 付政 顿方圆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0,76,共6页
探讨道德认同在大学生物质主义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和公我意识的调节作用。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青少年道德认同问卷、自我意识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708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用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法构建物质... 探讨道德认同在大学生物质主义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和公我意识的调节作用。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青少年道德认同问卷、自我意识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708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用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法构建物质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道德认同的中介模型和公我意识的调节模型。结果显示:物质主义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认同在物质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27.12%);公我意识在物质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个体的物质主义不仅会削弱亲社会行为倾向,还通过内在的道德认同水平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激活公我意识能提高个体道德认同水平,进而有效缓和物质主义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主义 亲社会行为倾向 道德认同 公我意识 道德认同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绩效——内化创新角色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志宏 《质量与市场》 2020年第20期63-65,共3页
创新角色认同被认为是促进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角色认同的内涵和对创新过程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本研究考察了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角色认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深圳3家科技企业的295名... 创新角色认同被认为是促进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角色认同的内涵和对创新过程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本研究考察了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角色认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深圳3家科技企业的295名研发部门员工和他们的上级主管参与了本次研究。信息收集分三次进行,首先受测者报告了他们的创新角色认同;在间隔一个月左右后,受测者报告了他们的创新自我效能;在一个月之后的年终绩效评估过程中,员工本人和上级分别评估了他们的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自我效能 创新角色认同 内化认同 符号认同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原因
16
作者 孙殿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8-159,162,共3页
由广东原创动漫制作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播出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传播效果也非常理想,打破了国产动漫产业面临的窘境。它的成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在这部动漫中有很多符号元素,正是由于这些符号的恰当组合与运用... 由广东原创动漫制作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播出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传播效果也非常理想,打破了国产动漫产业面临的窘境。它的成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在这部动漫中有很多符号元素,正是由于这些符号的恰当组合与运用使《喜羊羊与灰太狼》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羊羊与灰太狼 符号认同 符号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散居民民俗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举文 《文化遗产》 2009年第3期101-110,158,共11页
一个多世纪来,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华裔文化也越发面临着认同的问题。对华裔民俗生活的研究是理解华裔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关键。目前,美国的华裔散居民的日常民俗生活开始受到学界注意。由此,本文首先简介美国的少数... 一个多世纪来,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华裔文化也越发面临着认同的问题。对华裔民俗生活的研究是理解华裔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关键。目前,美国的华裔散居民的日常民俗生活开始受到学界注意。由此,本文首先简介美国的少数族群民俗研究历史与现状,然后论述华裔民俗研究状况。基于跨学科的理论思考,本文提出"认同符号"和"第三文化"等观念来理解散居民对传统的认同问题,试图说明民俗学可以为此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 散居民 过渡礼仪 第三文化 传统的有效性 传统的生命力 认同 认同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列国使女的主体建构——《使女的故事》精神—政治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对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的研究多见于生态、女性、权力等视角,而现有权力研究多从外在权力方面来思考主体,鲜有精神分析。本文将运用当代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齐泽克的理论来解读小说中"使女"主... 对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的研究多见于生态、女性、权力等视角,而现有权力研究多从外在权力方面来思考主体,鲜有精神分析。本文将运用当代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齐泽克的理论来解读小说中"使女"主体被意识形态建构的过程,并在精神层面剖析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文章将具体分析"使女"作为被符号性阉割后的空无是如何被"孕育"这一崇高客体填补,继而通过对圣母玛利亚及珍妮这一外化自我理想的认同而融入基列国象征秩序,产生一种虚假的镜像感觉,即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完整意义上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建构 自我理想 符号认同 崇高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达斡尔第三届库木勒论坛综述
19
作者 包明德 杜欣桐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3期75-76,共2页
2018年6月1日,作为第三十一届"库木勒"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库木勒论坛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会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达斡尔族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一共有11位专家学者围绕"达斡尔族文化... 2018年6月1日,作为第三十一届"库木勒"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库木勒论坛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会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达斡尔族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一共有11位专家学者围绕"达斡尔族文化符号与认同""达斡尔族民族精神内涵"两大主题做了论坛发言,并对达斡尔族今后的发展给予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勒 达斡尔族 文化符号认同 民族精神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hone变“街机”背后的消费行为解读
20
作者 江牧歌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8-119,共2页
iPhone作为一种相对高端的美国手机品牌抢占了国内大量市场,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iPhone使用者的比例更是激增,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基于符号消费的基本理论,分析苹果手机在大学生中风靡的原因,反思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IPHONE 大学生 消费文化 符号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