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反演沉积物粒级组成--以黄河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为例
1
作者 张巍 刘晓航 +1 位作者 张鑫 范德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0-1138,共9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多根岩芯,利用CT技术对岩芯进行扫描获取CT值,同时对岩芯进行高分辨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CT值与沉积物粒级组成的联系。研究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以粉砂为主,CT值主要分布于700~1000 HU之间;沉积物粒度与CT值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即当沉积物粒度变大时CT值随之升高,并据此构建了沉积物粒度与CT值之间的关系式;沉积物粒级中的砂、粉砂、黏土粒级与CT值区间1200~1500 HU、800~1200 HU、600~800 HU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可以通过CT值区间估算粒级含量。经过实际应用验证,通过CT扫描反演沉积物岩芯的粒级组成是有效的,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海域沉积物粒级组成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值 粒度反演 非线性回归 黄河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木材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6年第5期13-15,44,共4页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找出了一套方便于CT图像的重建和去除噪声的算法,从而提出利用计算机断层技术(CT)对木材进行缺陷检测,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无损检测 MATLAB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原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木 缺陷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构三维生物扰动构造--以长江口现代沉积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米智 范德江 +3 位作者 刘晓航 郑世雯 程鹏 张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8-1398,共11页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生物扰动强度的定量表征,对研究区域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T(computed tomography)值与沉积物粒级构成和含水率具有一定关系,能够较好地指示沉积物密度变化;该区出现挖掘构造、觅食虫孔构造、逃逸虫孔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等显性扰动构造类型,生物扰动强度介于0%-10%,扰动强度极大值出现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前三角洲和陆架过渡区,垂向上以及不同站位生物扰动构造差异显著;底质沉积物类型、上覆水团性质以及沉积速率是影响该区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三维重构 生物扰动强度 长江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舒泽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6-880,共5页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虽然ICT仍然有很多急需改善的不足,如高辐射剂量和高价格的问题,但ICT对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O型臂 手术导航 辐射剂量 精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价值分析
6
作者 王欣 《青岛医药卫生》 2013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70条桥血管分别使用16排CT造影(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进行检查。结果 CTA方法能够显示出全部冠...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70条桥血管分别使用16排CT造影(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进行检查。结果 CTA方法能够显示出全部冠状动脉桥血管,还能显示全部桥血管近端吻合处以及70%的远端吻合处;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与9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与99%。结论 CTA能够提供清晰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CT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 评估 应用 冠脉造影(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褐飞虱内部结构
7
作者 舒润国 周行 +2 位作者 曹子雄 贺康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三维建模,获得了褐飞虱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三维模型,保留了这些结构的原始形态,准确地还原了褐飞虱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排布,并利用Dragonfly软件对昆虫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空间体积的测量分析。本研究建立并完善了昆虫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建模技术,有助于更为精准地观察昆虫的内部组织结构,可用于昆虫形态和器官发育的表型观察,为昆虫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褐飞虱 内部结构 三维重构 表型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临床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X射线探测器发展进程研究
8
作者 李可欣 王琦龙 《真空电子技术》 2021年第5期13-28,88,共17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可重构患者身体横截面的非侵入式X射线诊断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供有关器官结构的详细信息,并灵敏地检测出器官的病理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断层扫描被用于临床诊断以来,在该领域上的多项突破促成了现...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可重构患者身体横截面的非侵入式X射线诊断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供有关器官结构的详细信息,并灵敏地检测出器官的病理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断层扫描被用于临床诊断以来,在该领域上的多项突破促成了现今超快速、低剂量的扫描技术,这种高检测效率和快速响应一定程度上归功于X射线检测器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当前X射线探测器主要可分为间接和直接探测两种。此外,在过去二十年中,通过利用不同排列形状和工作机制的X射线探测器,高分辨率临床显微断层扫描系统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文旨在回顾用于断层扫描和显微断层扫描的X射线探测器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并且具体分析两种类型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X射线探测器 直接、间接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金星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2-93,62,共3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izedTomography),简称CT,是利用射线束从多方向沿某一部位的选定断层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射线量,经数量化计算后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新组建图象的检查技术。
关键词 木材工业 扫描 材料工业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西南部墓地出土中世纪早期剑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无损检测研究
10
作者 马江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开展中世纪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纪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纪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 开展中世纪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纪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纪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测剑的内部结构,不会对腐蚀层造成再次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的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11
作者 VICTORIASONNENBERG 《现代制造》 2013年第8期32-33,共2页
德国WENZEL公司融合数十年的经验和测量技术的研发实力,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产品持续不断地建立新标准,且凭借新型模块化的系统设计理念和创新的传感器技术优势,进一步研发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CT设备。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样化 工业 创新过程 传感器技术 测量技术 设计理念 CT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泽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通用型exaCTU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12
《现代制造》 2017年第29期164-164,共1页
exaCTU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用于测量及测试具有复杂内外部结构的组件。exaCTU是一款通用设计型设备,它的设计可使每一个用户都能选用合适的x射线源及探测器来定制自己的工业CT系统。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测量仪器 通用型 工业CT系统 上海 外部结构 扫描系统 X射线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方树森 周波 +2 位作者 李星星 吴俊明 何骁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触和不破坏PCB样品的前提下,以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清晰获取PCB内部结构、缺损状况等信息,无损地完成PCB开路、短路、爆板分层等缺陷分析及内层图形尺寸测量,对PCB的失效分析、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置钉的风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强 宋文慧 +3 位作者 晏礼 张鹏 韩来春 马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凸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及其规律,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9例AIS患者并在其横断面脊髓造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h...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凸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及其规律,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9例AIS患者并在其横断面脊髓造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hy,CTM)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凸、凹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计算凸凹侧脊髓的偏移空间,和椎体、脊髓的旋转角度,并以Cobb角大小为依据,将其分为A组(40°~50°),B组(50°~70°),C组(>70°)等三组,分别测量各组以上数据,分析脊髓偏移空间在不同的Cobb角度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借此定量分析顶椎区置钉的可能性。[结果]脊髓在顶椎区凸侧的偏移空间明显大于凹侧的偏移空间(P<0.01)。在凹侧,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B组脊髓偏移空间、B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脊髓旋转角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93,P<0.01;r=-0.77,P<0.01;r=-0.67,P<0.01),也即侧弯角越大,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越小。而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呈正相关(为r=0.95,P<0.01)。[结论]Cobb角<70°时,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大,可以安全置钉;但是在>70°时,因为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小甚至消失,不主张此类患者顶椎区置钉。而CTM检查的应用,对术前评估和降低术中风险有提示意义,必要时可以列为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置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髓偏移空间 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木材节子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德达 杨淑敏 +4 位作者 刘杏娥 于伸 田根林 马建锋 王卿平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结合各种算法对木材中节子部分进行无损检测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以灰度阈值法、滤波算法、最大似然法和神经网络法为主的算法识别特点,并对其中应用广泛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结合各种算法对木材中节子部分进行无损检测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以灰度阈值法、滤波算法、最大似然法和神经网络法为主的算法识别特点,并对其中应用广泛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有研究表明,运用该技术结合多种算法可实现对原木中节子参数特征的提取与分析,通过算法的不断改进能够提高节子检测的准确率。文中还总结了CT技术在处理节子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节子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无损检测 算法研究
原文传递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木材科学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正彬 葛浙东 +2 位作者 张连滨 刘传泽 周玉成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作为一种高质、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重建图像分辨率高、速度快等优点。鉴于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国内外学者基于CT技术对木材做了大量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木材科学研究领域,验证了CT技术在木材检测...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作为一种高质、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重建图像分辨率高、速度快等优点。鉴于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国内外学者基于CT技术对木材做了大量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木材科学研究领域,验证了CT技术在木材检测和木材加工领域的可行性,同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文中综述了CT技术在木材缺陷检测、木材宏观构造检测和木材切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CT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无损检测 木材加工
原文传递
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的散射修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光含 蔡新华 +2 位作者 乔闹生 刘长青 杨学恒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建立了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光子散射问题造成的图像伪影的散射修正模型。探头的总计数减去散射光子数,即可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散射光子造成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散射修正 X射线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估C57/B6小鼠生长不同时期髋关节发育
18
作者 严文津 郑力铭 +2 位作者 林晨光 徐兴全 蒋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34-2034,共1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受遗传因素影响,患者髋臼容积较正常人小[1-2]。C57/B6小鼠与人类基因组相似率高达99%,是研究遗传性疾病的有效动物模型,但目前未有评估其髋关节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测量得到髋连续横断...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受遗传因素影响,患者髋臼容积较正常人小[1-2]。C57/B6小鼠与人类基因组相似率高达99%,是研究遗传性疾病的有效动物模型,但目前未有评估其髋关节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测量得到髋连续横断面图像,准确测量小鼠各时期髋臼容积(AV),股骨头体积(FHV)及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小鼠生长 遗传性疾病 C57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MICROCT 髋臼 人类基因组
原文传递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儿童中下颌第1乳磨牙牙根数量及根管形态变化和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冬梅 佘芳 谢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265-4268,共4页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 背景:X射线成像是牙髓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根尖片的三维解剖结构被压缩成二维视图,故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根管的形态及其变异性。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中国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的数目、根管的形态及分布。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97名儿童下颌第1乳磨牙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图像。研究已获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儿童的监护人对检测过程均知情同意。对97名儿童的158颗下颌第1乳磨牙的牙根和牙根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结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受检者性别比例约为1∶1,年龄为(8.17±3.16)岁;②158颗中左侧磨牙68颗,右侧磨牙90颗;男性76颗,女性82颗;③按牙根数将其分为单根(89.24%)、双根(8.86%)和三根(1.90%);④牙根3根变异仅在男性中观察到,并且男性在右侧牙根数上与女性比较差有显著性意义(P=0.022);⑤牙根管按Vertucci分类发现,所研究的样本中Ⅰ型根管最常见(84.81%),但未发现Ⅵ、Ⅶ和Ⅷ型根管结构;根管在牙左右侧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24),且与性别无关(P=0.452);⑥结果说明,对根管系统形态解剖的认识是根管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可明确下颌第1乳磨牙根管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下颌第1乳磨牙 牙根 三根异形 根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肺结核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图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608-260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纯性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图像的差异,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2011年1~8月住院及门诊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0例及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40例做胸...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纯性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图像的差异,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2011年1~8月住院及门诊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0例及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40例做胸部CT检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两者的CT影像图对比分析发现,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和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读CT表现时应抓住这两种疾病的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结核并糖尿病 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