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1
作者 张朝良 李钧 +3 位作者 晏晓龙 吕建荣 张德富 窦萍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建立化学剂在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上的吸附图版,最后通过驱油实验,验证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二元复合驱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砾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和沸石类矿物比表面大,Zeta电位较高,其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驱油效率。Ⅰ类储集层的岩心物性最好,总采出程度最高;活跃矿物含量最少的Ⅱ类储集层岩心化学驱驱油效率最高;Ⅲ类储集层岩心驱油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集层 矿物组成 表面活性 聚合物 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2
作者 徐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头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长PO链的螺旋结构有利于界面张力降低,而长EO链的空间效应不利于降低界面张力,当PO数目≥10且EO数目≤10时,C8PmEnC和C8PmEnS分子才可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会增强混合体系的亲水性,明显降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nmin值;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混合胶束,不影响nmin值。当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不够强时,靶向增黏聚合物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发生竞争吸附,界面张力升高;对于界面活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靶向增黏聚合物通过调整亲水亲油平衡影响界面张力。未破壳和破壳靶向增黏聚合物均会进一步降低油溶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维持超低界面张力活性。这对靶向增黏二元驱的体系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 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 界面张力 PO数 EO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广颖 张龙力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良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根据亲水基所带电荷的不同,双子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种。介绍了国... 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良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根据亲水基所带电荷的不同,双子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种。介绍了国内外用于驱油领域的四种类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这四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理化性质,包括表面性质、界面性质、润湿性能以及耐温耐盐性等,最后阐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驱油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合成方法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功能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乳化稳定性
4
作者 李伟 霍妍佳 +5 位作者 李金玲 霍东英 黄金 王哲 马小荣 李翠勤 《化工科技》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采用瓶试法和单滴法对系列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模拟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体系φ(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模拟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φ(水)>50%的模拟乳状液破乳速率常数远大于低φ(水... 采用瓶试法和单滴法对系列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模拟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体系φ(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模拟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φ(水)>50%的模拟乳状液破乳速率常数远大于低φ(水)的模拟乳状液,稳定后的φ(浓相)变化规律与破乳速率常数相反。溶液黏度较高的Ⅱ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模拟乳状液最稳定;ρ(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增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模拟乳状液。具有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双重特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吸附在油水界面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分子及其水溶液的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 浓相体积分数 界面膜强度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刘峰 韩春硕 +4 位作者 郁林军 张益 刘彦成 高晓泉 杨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应用,从微观上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MD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已成为...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应用,从微观上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MD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MD模拟计算系统中所有运动粒子的牛顿方程数值解,分析原子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MD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微观行为,从而探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性能和微观驱油机理,MD模拟界面处表面活性剂的运动及聚集状态,分析界面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界面体系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MD模拟的原理概述,首先对MD模拟中的力场、边界条件、系综类型和数值算法进行了总结;其次重点阐释了MD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微观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表面润湿性,增加界面电荷及乳化作用等;介绍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方向,包括与生产相近的驱油环境、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分子力场和势能模型的优选、复合与多功能一体化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分子动力学 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保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驱油性能评价
6
作者 李云 袁凯涛 +3 位作者 寇枫 李锦源 李先军 张秀英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2785-2790,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型两性表面活性剂PASA,并系统评价其驱油性能。结果表明:PASA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吸附层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当其质量浓度为0.01~1.00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从42.5mN∙m^(-1)降低到29.2 mN∙m^(-1)。在抗盐性方面,PAS... 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型两性表面活性剂PASA,并系统评价其驱油性能。结果表明:PASA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吸附层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当其质量浓度为0.01~1.00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从42.5mN∙m^(-1)降低到29.2 mN∙m^(-1)。在抗盐性方面,PASA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NaCl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低的表面张力。润湿性实验显示,PASA能有效地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其由亲油转向亲水。在岩心驱替实验中,当PASA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提高采收率达到了31.3%。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入PASA表面活性剂溶液后,受影响的油井日产油量显著增加,平均每注入1tPASA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油田产量31.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油效果 油水界面张力 稳定性 测量 界面 环保性能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缓控包覆表面活性剂微球体系制备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李翔 苏程 +3 位作者 郐婧文 权佳美 王浩颐 李玲玉 《精细石油化工》 2025年第2期42-47,共6页
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包裹在微球结构中制备了功能性缓释微球,进行了配方优化和驱油效果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调节功能单体丙烯酸加入量从2%~40%、交联剂的加入量从0~10%,可以实现表面活性剂功能成分释放时间从数小时到7 d可控。岩心实验表明... 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包裹在微球结构中制备了功能性缓释微球,进行了配方优化和驱油效果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调节功能单体丙烯酸加入量从2%~40%、交联剂的加入量从0~10%,可以实现表面活性剂功能成分释放时间从数小时到7 d可控。岩心实验表明,相比原无释放聚合物微球,包覆表面活性剂微球在完全释放表面活性剂组分后采收率可提升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智能缓控 丙烯酸钠 表面活性65N 采收率增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中的应用及机理分析
8
作者 于泓滢 杜西龙 +4 位作者 李钰 秦森强 王记锋 李毅峰 马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5,共5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从72.5 mN·m-1降至10.4 mN·m-1,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表面活性剂浓度与岩石表面吸附量及油藏采收率呈正相关,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岩石表面吸附量从0μg·cm^(-2)增至50.3μg·cm^(-2),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藏采收率从25%升至62%。为低渗油田的化学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 化学性能 提高采收率 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用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刚 王德民 +2 位作者 夏惠芬 鞠野 刘春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90,共5页
利用新研制的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对水驱后盲端类残余油、柱状类残余油和油膜类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这类残余油被驱替和运移过程及启动和运移机理,论述了该驱油体系对聚合物驱后... 利用新研制的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对水驱后盲端类残余油、柱状类残余油和油膜类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这类残余油被驱替和运移过程及启动和运移机理,论述了该驱油体系对聚合物驱后残余油的作用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通过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润湿反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油效率 润湿性 界面张力 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0
作者 朱友益 张翼 +2 位作者 牛佳玲 刘卫东 侯庆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弱,评价方法不健全,矿场试验少、技术风险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体系黏度、界面张力、乳化强度等,二元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体系乳化性能也显著影响驱油效果。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配方适应性、驱油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注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二元复合 表面活性 油机理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卫东 罗莉涛 +3 位作者 廖广志 左罗 魏云云 姜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7,共8页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管准数反映二元体系溶液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协同效应,应以其为准优化筛选最佳配方。新疆油田七中区二元驱溶液临界黏度比2.5、临界界面张力数量级为1′10-2 m N/m、临界毛细管准数数量级为1′10-3;优选出配方为0.3%KPS-1+1 115 mg/L HPAM,可提高采收率23.96%。二元驱通过聚合物增黏,降低驱替相流度,增加油相流度,使流度比减小,克服了注水指进,增加了吸水厚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进而启动盲端残余油;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降低黏附功,使残余油乳化、剥离、拉丝并易于启动,同时乳状液进一步增加驱替相黏度,在低界面张力和较高黏度下,毛细管准数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进而启动岛状、柱状及膜状残余油,最终提高了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二元 提高采收率 黏度比 界面张力 毛细管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夏惠芬 王海峰 +2 位作者 王刚 胡锦强 刘春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8,共5页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mN/m降至10-3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二元复合体系 油机理 残余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继红 董欣 +2 位作者 叶银珠 杨生 王亚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技术能够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凝胶 表面活性 段塞 交替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罗平亚 李华斌 +2 位作者 郑焰 廖广志 杨振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在大庆油田油层及流体性质条件下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AS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盐、耐碱性 ,在相同粘度 (例如 4 0mPa·s)下 ,缔合的聚合物... 在大庆油田油层及流体性质条件下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AS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盐、耐碱性 ,在相同粘度 (例如 4 0mPa·s)下 ,缔合的聚合物用量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低 5 0 %~ 70 % ;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相稳定性 ,在 75d内体系稳定 ,无相分离和沉淀 ;疏水缔合聚合物对ASP体系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无明显影响 ;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相比 ,疏水缔合聚合物ASP体系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较低 ,对NaOH的静态吸附量无影响。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 (OOIP)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三元复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 油效果评价 大庆油田 表面活性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渤海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驱的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业飞 于海洋 +3 位作者 张健 李先杰 陈五花 王所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56,共6页
考察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降压增注剂并评价其降压增注效果,分析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机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两性表面活性剂NPC-10及其复合体系对疏水缔合聚合物驱具有良好的... 考察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降压增注剂并评价其降压增注效果,分析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机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两性表面活性剂NPC-10及其复合体系对疏水缔合聚合物驱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作用,且降压增注效果受地层渗透率和残余油的影响;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本质是其在地层表面的竞争吸附和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解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 表面活性 降压增注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液微观驱油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侯吉瑞 陈宇光 +1 位作者 吴璇 方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从微观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简称聚表剂)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效果,采用微观刻蚀仿真模型进行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并与岩心驱替实验驱油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微观驱油实验中,水驱后微观模型中产生6种类型残余油,而聚表剂驱后对盲端残余... 为从微观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简称聚表剂)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效果,采用微观刻蚀仿真模型进行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并与岩心驱替实验驱油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微观驱油实验中,水驱后微观模型中产生6种类型残余油,而聚表剂驱后对盲端残余油的驱替效果不明显;聚表剂的驱油机理主要是通过其增黏作用、黏弹性作用和乳化作用来扩大波及体积,降低渗流阻力",拉""、拽"残余油,将大油滴乳化分散成小油滴,从而将残余油有效驱出;不同浓度的聚表剂在微观模型和岩心驱替实验中的驱油效果基本相符,聚表剂浓度越大,残余油启动能力越高,驱油效果越好。聚表剂质量浓度为2000 mg/L时的驱油效果最好,采收率增幅为19.69%。图27表1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微观 残余油 油机理 岩心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文龙 徐涛 +3 位作者 李洪生 崔秀清 熊英 侯吉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6,114-115,共4页
采用微观驱油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S块H层系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既能启动柱状、簇状残余油,又可减少孔隙和喉道处的膜状残余油,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 采用微观驱油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S块H层系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既能启动柱状、簇状残余油,又可减少孔隙和喉道处的膜状残余油,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驱和单一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具有显著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效果,比单一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3.03%~5.45%。对于层内非均质储层,二元复合驱可较大幅度地提高低渗透带的采收率,其次是中渗透带;而对于层间非均质储层,进一步改善低渗透层开发效果的能力有限,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中、高、低渗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体系 油实验 数值模拟 微观 宏观 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两元驱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维 李明远 +2 位作者 林梅钦 董朝霞 郭继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2,118,共4页
应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考查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应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油水界面性质,研究了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 应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考查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应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油水界面性质,研究了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能够形成稳定的聚集体,较小的界面张力、较大的界面剪切粘度值以及较高的Zeta电位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电导率 界面性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室内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方园 姚峰 +2 位作者 王晓春 杨捷 吕红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3-1048,共6页
以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试生产的表面活性聚合物BHJ-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温度、矿化度、剪切及高温老化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HJ-1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 以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试生产的表面活性聚合物BHJ-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温度、矿化度、剪切及高温老化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HJ-1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 500 mg/L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5.2 mN/m,界面张力为1.0 mN/m;在江苏油田现场水和油田模拟盐水条件下,BHJ-1具有优异的增黏性、耐温抗盐性、抗剪切性及抗老化性,且在水驱采收率35.0%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高达24.4百分点,高出HPAM 7.6百分点,表现出显著的驱油效果,有望应用于我国江苏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聚合物 表面活性 耐温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华斌 高树棠 +2 位作者 杨振宇 李洪富 陈星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以能与大庆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为例,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包括化学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筛选及浓度确定,驱油试验效果评价。
关键词 表面 聚合物 设计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