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侯晓锋 陈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 1,VASH-1)水平,分析二者对H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 1,VASH-1)水平,分析二者对H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106例莱州市人民医院已确诊收治的HSPN患儿为HSPN组、106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为HSP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6名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WEAK、VASH-1水平;Pearson法分析HSPN患儿血清TWEAK与VASH-1表达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TWEAK、VASH-1对HSPN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SPN的危险因素。结果HSPN组血清TWEAK、VASH-1水平分别为(61.82±17.94)ng/L、(342.19±54.37)ng/L,显著高于HSP组[TWEAK:(41.89±12.26)ng/L、VASH-1:(288.76±41.68)ng/L]和对照组[TWEAK:(35.94±10.18)ng/L、VASH-1:(275.46±35.81)ng/L],且HSP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TWEAK、VASH-1低表达组比较,TWEAK、VASH-1高表达组肾脏病理分级、24 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较高(P<0.05);HSPN患儿血清TWEAK与VASH-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01);TWEAK与VASH-1联合检测诊断H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898~0.967),敏感度为84.91%,特异度为88.68%;TWEAK(OR=1.528,95%CI:1.145~2.038)、VASH-1(OR=1.612,95%CI:1.081~2.404)、24 h尿蛋白定量(OR=1.652,95%CI:1.044~2.613)、Cys C(OR=1.498,95%CI:1.090~2.058)、Scr(OR=1.715,95%CI:1.061~2.772)、IgA(OR=1.395,95%CI:1.107~1.758)均是HS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WEAK、VASH-1在HSPN患儿血清中高表达,两者与HSPN肾功能损伤指标密切相关,都是HSPN的危险因素,对HSPN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传递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参与乙肝后发生肝癌的机制
2
作者 宋欢欢 韦朝阳 +5 位作者 赵蕾 聂尚燕 郭香娟 王敏 张肖 卢力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HepG2.2.15)细胞外泌体(Exo)微小RNA-200(miRNA-200)的表达情况,及HepG2.2.15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VASH2)表达水平,探讨miRNA-200、VASH2在HepG2细胞侵袭、...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HepG2.2.15)细胞外泌体(Exo)微小RNA-200(miRNA-200)的表达情况,及HepG2.2.15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VASH2)表达水平,探讨miRNA-200、VASH2在HepG2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CC患者15例(研究组)和健康受试者15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从HepG2.2.15细胞中分离出Exo,随后将其分为过表达组(转染miRNA-200 mimic)和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NC),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进行Exo鉴定,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G2.2.15细胞中VASH2表达情况。在补充Exo的HepG2细胞中分析过表达Exo组(miRNA-200过表达组的Exo)和对照组(未转染组的Ex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情况。在转染后12、24、48、72 h采用CCK-8法评估HepG2细胞增殖率;在转染后24h采用Transwell法评估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在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ASH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评估miRNA-200是否靶向VASH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HepG2.2.15细胞的VAS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Exo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HepG2细胞在Exo过表达前后G1期、S期、G2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VASH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miR-NC+VASH2 WT组相比,miRNA-200 mimic+VASH2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miRNA-200 mimic+VASH2 MUT组与miRNC+VASH2 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iRNA-200靶向VASH2。结论miRNA-200在HCC患者血清Exo中低表达,上调miRNA-200可抑制HepG2.2.15细胞VASH2表达,且过表达miRNA-200的HepG2.2.15细胞来源的Exo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肝病毒X蛋白 外泌体 微小RNA-200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血清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卫仙洪 何霞 +1 位作者 李玲 李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62-1865,共4页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水平,分析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PE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FGR的有80例(FGR组),未发生FGR的有72例(非FG...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水平,分析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PE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FGR的有80例(FGR组),未发生FGR的有72例(非FGR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ASH1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VASH1水平对PE病人发生FGR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PE病人发生FGR的影响因素。结果FGR组PE病人尿蛋白(186.71±11.15)mg/24 h、收缩压(166.66±10.11)mmHg、舒张压(95.52±7.17)mmH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FGR组[(167.62±10.51)mg/24 h、(153.62±9.19)mmHg、(89.80±6.11)mmHg](均P<0.05)。FGR组PE病人血清VASH1水平(467.89±111.24)ng/L显著高于非FGR组(328.33±69.54)ng/L(P<0.05)。FGR组PE病人胎儿胫骨长度(5.93±0.20)cm、双顶径(7.87±0.21)cm、头围(28.15±1.27)cm显著低于非FGR组[(6.59±0.38)cm、(8.64±0.47)cm、(31.43±1.36)cm](均P<0.05)。FGR病人血清中VASH1的水平与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与胎儿胫骨长度、双顶径、头围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水平VASH1、高水平尿蛋白、高水平舒张压是影响FG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知,高水平VASH1、高水平尿蛋白、高水平舒张压是影响F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GR组PE病人血清VASH1水平显著高于非FGR组,是影响PE病人发生FGR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VASH1水平有利于筛查出PE病人中FGR发生风险较高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胎儿生长迟缓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 相关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血栓素-B_(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琳 陆璧 +1 位作者 张彦 李梦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血栓素-B2(TXB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100例无肾脏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血栓素-B2(TXB2)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100例无肾脏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记录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白蛋白尿分层研究,分析VASH-1、Sirt1、TXB2水平与患者白蛋白尿进展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水平降低,TXB2水平升高(均P<0.05)。与进展组患者相比较,维持组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水平升高,TXB2水平降低(均P<0.05)。进展组和维持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研究组患者是否发生白蛋白尿进展为因变量,以患者的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均会对患者发生白蛋白尿进展产生影响(均P<0.05)。采用ROC曲线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ASH-1、Sirt1、TXB2水平对白蛋白尿进展的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943、0.758、0.894(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VASH-1和Sirt1的水平下降,TXB2的水平上升,其水平变化与白蛋白尿的进展有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血栓素-B2 2型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成纤维生长因子-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对DN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胡伟宏 陈文洁 +1 位作者 赵丽萍 张亚琦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RER),将DN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3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清蛋白尿组(C组,39例);比较受试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ASH-1、FGF-23联合尿β2-MG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DN组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B组和A组(P<0.05);DN患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为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VASH-1、FGF-23、尿β2-M联合诊断DN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VASH-1)=4.389、P<0.001,Z_(三者联合-FGF-23)=3.117、P=0.002,Z_(三者联合-β2-MG)=4.556、P<0.001)。结论DN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β2-MG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三者联合诊断效果较好,有望为DN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与肿瘤血管及内镜下的表现关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时军利 王磊 +1 位作者 李萍 李炳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食管癌肿瘤血管中的表达与内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存档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标本120例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50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VASH1的表达,分析VASH1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形...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食管癌肿瘤血管中的表达与内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存档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标本120例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50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VASH1的表达,分析VASH1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形态差异,分析不同IPCL分型VASH1表达情况,以及不同肿瘤分化状态下VASH1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VASH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 17%(65/120)、59. 17%(71/12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 0%(4/50)、16. 0%(8/50),VASH1、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 <0. 01);食管癌组织中,VEGF与VASH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食管癌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VASH1及VEGF表达水平等(P <0. 05~P <0. 01);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Ⅴ型病人占比最高为54. 79%,Ⅳ型为56. 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VASH1阴性、低表达、高表达病人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VASH1表达增加,病人MVD值增高,VASH1表达与血管形成呈正相关关系(P <0. 01)。结论:VASH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展、肿瘤细胞生成密切相关,且对预测食管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肿瘤血管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裴双 苏建荣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2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n=83)、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85)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2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n=83)、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85)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A组,n=84),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4h尿行UAER检测,采集静脉血行VASH-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沉(ESR)检测,比较各组VASH-1、TGF-β1、UAER、CRP、HbA1c和ESR水平的变化,并分析VASH-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VASH-1、TGF-β1、UAER、CRP、HbA1c、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组、MA组和LA组VASH-1、TGF-β1、CRP、HbA1c、ESR水平为:LA组>MA组>NA组,三组间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DN患者VASH-1与TGF-β1、UAER、CRP、HbA1c、ESR间呈正相关性(r=0.526、0.646、0.529、0.273、0.59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GF-β1、UAER、CRP、HbA1c、ESR水平变化是影响DN患者血清VASH-1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H-1在DN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与TGF-β1及炎症标志物关系密切,为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中发生的炎症及纤维化机制研究、辅助诊断、治疗靶点探讨和新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姚丽莉 张乾坤 金烈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2期4-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Ig 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g A肾病患者参与此次前瞻性研究,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水平,患者定期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终末期肾病(ESRD)或血肌酐(Scr)升高超过100%以上,定义生存时...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Ig 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g A肾病患者参与此次前瞻性研究,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水平,患者定期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终末期肾病(ESRD)或血肌酐(Scr)升高超过100%以上,定义生存时间为患者肾活检至终点事件的时间。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浆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升高者,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低水平者(P=0.001)。结论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是预测Ig A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IG A肾病 生存分析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晓峰 张勇 +4 位作者 李保田 李丹丹 刘艳 李东方 刘高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16-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存档石蜡包埋ESCC组织标本128例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42例...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存档石蜡包埋ESCC组织标本128例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4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VASH1和VEGF的表达,并根据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VASH1、VEGF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69/128)、59.4%(76/128),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42)、16.7%(7/42),VASH1、VEGF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VASH1、VEGF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SCC组织中,VEGF与VASH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43,χ~2=37.81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VASH1及VEGF表达水平可作为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SH1和VEGF可能与ESCC的发展、浸润、转移有关,且对预测ESCC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食管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雯翀 朱咏瑶 +2 位作者 刘枘岢 陈毅光 谢亦欢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4,SFRP4)、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4,SFRP4)、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7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招募的4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四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血清SFRP4、VASH-1与UAER的相关性以及血清SFRP4、VASH-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且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长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血清尿素氮、SFRP4、VASH-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以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血清尿素氮、SFRP4、VASH-1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清SFRP4、VASH-1均与UAER呈正相关性(r=0.786,P<0.05;r=0.802,P<0.05)。SFRP4联合VASH-1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高于SFRP4的0.811和VASH-1的0.77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SFRP4、VASH-1水平升高介导了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过程,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血小板、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预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丽雅 张晓蕾 +1 位作者 郑金普 邓茂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D-二聚体/血小板(DPR)、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表达水平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者123例,根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异常组(21例)和正常组(...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D-二聚体/血小板(DPR)、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表达水平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者123例,根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异常组(21例)和正常组(102例),流产术前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并计算DPR,血清VASH-1水平;采用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PR、VASH-1对流产后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相关因素。结果:异常组DPR[(0.85±0.31)×10^(-11)mg]、VASH-1[(567.32±84.15)ng/L]水平高于正常组[(0.57±0.24)×10^(-11)mg、(319.64±68.53)ng/L](P<0.05)。两组流产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比较存在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PR、VASH-1诊断药物流产后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09,截点值分别为0.71×10^(-11)mg、323.48ng/L,特异度分别为62.2%、53.6%,敏感度分别为93.5%、93.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特异度为85.3%,敏感度87.1%。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流产史,纤维蛋白原>4g/L、DPR及VASH-1高水平是药物流产后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PR、VASH-1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中呈高表达,可作为预测异常子宫出血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D-二聚体/血小板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异常子宫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艳 许传文 徐艳梅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4期344-348,共5页
肾脏微血管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的减少是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及肾脏修复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VASH)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被发现具有内皮源性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 肾脏微血管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的减少是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及肾脏修复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VASH)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被发现具有内皮源性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和肾脏肿瘤等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数研究认为VASH有望成为相关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蛋白因子。因此,本文主要对VASH家族成员的结构特点、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肾脏病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 肾脏疾病 血管生成 负反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棘球蚴绦虫原头节与内皮祖细胞共培养后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等因子的表达
13
作者 俞晓凡 姜慧娇 +1 位作者 谭小武 吴向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892-3896,共5页
背景:泡状棘球蚴病与细粒棘球蚴病在体内的生长方式不同,泡状棘球蚴病呈浸润性生长,可侵袭组织血管、胆管;细粒棘球蚴病具有纤维性外囊壁包裹病变,对组织呈压迫性生长。两种棘球蚴病对血管侵袭、血管形成产生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 背景:泡状棘球蚴病与细粒棘球蚴病在体内的生长方式不同,泡状棘球蚴病呈浸润性生长,可侵袭组织血管、胆管;细粒棘球蚴病具有纤维性外囊壁包裹病变,对组织呈压迫性生长。两种棘球蚴病对血管侵袭、血管形成产生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两种棘球蚴绦虫原头节对内皮祖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提取、培养、鉴定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提取两种棘球蚴绦虫原头节;将两种棘球蚴绦虫原头节分别与内皮祖细胞共培养24,48,60 h,ELISA检测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内皮祖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泡状棘球蚴组共培养60 h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水平明显高于细粒棘球蚴组(P<0.05);②泡状棘球蚴组共培养48,60 h时内皮祖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细粒棘球蚴组(P<0.05);③泡状棘球蚴组与细粒棘球蚴组共培养48,60 h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果表明,泡状棘球蚴促进血管生成,细粒棘球蚴对血管生成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泡状棘球蚴 细粒棘球蚴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金朋 孙百英 田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胃癌138例的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距癌灶5 cm以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Vasohibin-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asohibin-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73%(99/138)和31.16%(4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86,P〈0.001);Vasohib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P=0.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组织浸润深度、TNM分期无关;Log-rank检验显示Vasohibin-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10%,明显低于Vasohibin-1阴性表达患者(χ^2=25.185,P〈0.001)。结论 Vasohib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在鼠类研究中显示强抗癌活性
15
作者 王跃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31,共2页
美国Children’s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Boston,MA)在经过多年血管生成的研究后终结硕果。由该研究所发现的两种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在各自的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激动人心的抗癌活性。其中一种蛋白,内源抑制素(endostatin)... 美国Children’s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Boston,MA)在经过多年血管生成的研究后终结硕果。由该研究所发现的两种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在各自的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激动人心的抗癌活性。其中一种蛋白,内源抑制素(endostatin)已被Entremed Inc.(Rockvville,MD)登记注册;另外一种蛋白,肌钙蛋白-Ⅰ由Boston Life Sciences Inc.(Boston,MA)开发。 Children’s Hospital and Harvard的研究人员Michael O’Reilly及Judah Folkman指出重组内源抑制素可以使小鼠体内的恶性肿瘤恢复成微观伤口。做了肿瘤(包括黑素瘤和纤维肉瘤)移植的小鼠在每天给予20mg/kg剂量内源抑制素后,肿瘤迅速消退并保持休眠状态。一旦治疗中断,肿瘤将复苏并杀死小鼠。其他小鼠研究表明此蛋白可延缓或完全抑制肺癌生长。在研究中得到的一个有趣的间接启示就是利用独特技术来产生持续释放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 鼠类研究 抗癌活性
全文增补中
miR-221-3p调控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付一南 凯迪丽亚·艾米拉江 +1 位作者 帕丽达·阿布利孜 万学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观察miR-221-3p、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中的表达,探讨miR-221-3p、VASH-1在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黑色素瘤患... 目的 观察miR-221-3p、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中的表达,探讨miR-221-3p、VASH-1在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黑色素瘤患者21例,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对数生长期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及正常人表皮黑色素MC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A375、MC细胞miR-221-3p、VASH-1 mRNA相对表达量。取对数生长期A375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转染组(转染miR-221-3p siRNA),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培养12、24、48、72 h时细胞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24 h时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时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48 h时VASH-1、GRB2、ERK1+2、VEGF-D、VEG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1-3p与VASH-1的靶向关系。结果 (1)癌组织miR-221-3p、VASH-1 mRNA(2.469±0.161、3.909±1.12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1.399±0.169、2.950±1.117)(t=21.024,P<0.001;t=2.776,P=0.008)。A375细胞miR-221-3p、VASH-1 mRNA(1.514±0.088、2.306±0.40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C细胞(0.804±0.032、0.559±0.130)(t=13.188,P<0.001;t=7.131,P=0.002)。(2)2组转染后培养12、24、48、72 h时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染24 h,转染组迁移细胞数[(319.515±15.325)个]和侵袭细胞数[(19.995±11.346)个]均少于阴性对照组[(494.155±13.126)、(114.005±11.266)个](t=14.991,P<0.001;t=10.184,P<0.001)。(4)转染48 h,转染组G_(1)期、S期、G_(2)期细胞比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转染48 h,转染组VASH-1(0.426±0.029)、GRB2(0.519±0.020)、ERK1+2(0.755±0.061)、VEGF-D(0.544±0.028)、VEGF-α(0.315±0.0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0.982±0.006、1.056±0.042、0.998±0.035、1.008±0.013、0.946±0.018)(P<0.05)。(6)miR-221-3p siRNA+VASH-1 WT组荧光素酶活性(0.507±0.006)低于miR-NC+VASH-1 WT组(1.062±0.040)(t=23.990,P<0.001),miR-221-3p siRNA+VASH-1 MUT组荧光素酶活性(1.082±0.048)与miR-NC+VASH-1 MUT组(1.019±0.0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0,P=0.099)。miR-221-3p靶向VASH-1。结论 黑色素瘤miR-221-3p和VASH-1表达升高,下调miR-221-3p可沉默VASH-1及VEGF信号通路GRB2、VEGF-D、VEGF-α、ERK1+2蛋白表达,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miR-221-3p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侵袭 迁移 A375细胞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慧雯 吕川 +4 位作者 邵滢 吴灿 王晓宇 安丽 王秋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7-65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ratio,UAC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糖录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炎症... 目的研究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ratio,UAC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糖录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486例,分为E常白蛋白尿组(134例,UACR〈30mg/g)、微量白蛋白尿组(122例,UACR30-300mg/g)、大量白蛋白尿且(106例,UACR〉300mg/g)和大量白蛋白尿高血压组(124例,UACR〉300mg/g,且患有高血压),并设正静对照组(130例),询问年龄、病程,分别测定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VASH-1、炎症指标(CRP、ESR)和纤维化指标(TGF-β1)的水平。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高.Ⅱ压组的UACR、HbA1c、ESR、CRP、TGF-β1和VASH-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Ⅱ清VASH.1水平与UACR、HbA1cESR、CRP和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1、0.261、0.519、.523、0.479,P〈0.001),血清UACR、HbA1c、ESR、CRP和TGF-β1的水平是影响血清VASH-1水平的重要g素。结论血清VASH.1的水平可能成为早期预测T2DM患者DN的新标志物,VASH-1为糖尿病肾脏觅伤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浓度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智峰 李秋梅 +1 位作者 姜啸 徐心悦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浓度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浓度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19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将患者分为病例组(T2DM合并DN,163例)和对照组(T2DM未合并DN,33例)。病例组再按不同UACR进一步分为正常组(Ⅰ组,UACR<30 mg/g,21例)、微量组(Ⅱ组,UACR≥30~≤300 mg/g,50例)、大量组(Ⅲ组,UACR>300 mg/g,43例)和大量并高血压组(Ⅳ组,UACR>300 mg/g且合并高血压,49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VASH-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其他血生化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2DM合并DN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SH-1与UACR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的UACR[(1175.9±120.4)mg/g]、CRP[(9.80±2.01)mg/L]、ESR[(20.61±2.20)mm/h]、TGF-β1[(16.75±2.05)μg/L]、VASH-1[(645.3±183.5)ng/L]高于对照组[(11.5±2.0)mg/g、(4.77±1.34)mg/L、(8.33±1.56)mm/h、(10.63±1.97)μg/L、(416.3±16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39、13.76、30.54、15.75、6.66,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H-1(OR=1.881,95%CI 1.146~3.089)、UACR(OR=1.511,95%CI 1.064~2.146)、TGF-β1(OR=1.846,95%CI 1.135~3.001)均为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22、0.012)。Ⅲ组及Ⅳ组患者血清VASH-1[(693.5±201.4)、(709.8±214.7)ng/L]均高于Ⅰ组、Ⅱ组[(585.3±162.1)、(632.9±165.5)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6,P<0.001)。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CRP[(7.08±1.36)、(8.99±3.72)、(10.58±3.48)、(11.64±3.50)mg/L]、ESR[(17.36±1.76)、(19.05±4.12)、(21.45±5.74)、(22.69±9.13)mm/h]、TGF-β1[(14.75±1.97)、(16.50±1.90)、(17.06±1.23)、(18.39±1.46)μg/L]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48、156.61、25.83,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ASH-1与UACR有明显正相关性(r=0.532,P=0.008)。结论T2DM合并DN患者血清VASH-1的浓度随UACR的增加而增加,VASH-1可能成为预测T2DM早期DN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血清补体H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与狼疮肾炎患者肾损伤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冰 刘颖 +2 位作者 任荣 徐超 莫颖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2年第4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CFH)及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与狼疮肾炎(LN)患者肾损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2例L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国际肾脏病协会和肾脏病理学会(ISN/RPS)评分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CFH)及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与狼疮肾炎(LN)患者肾损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2例L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国际肾脏病协会和肾脏病理学会(ISN/RPS)评分将患者分为Ⅰ级29例、Ⅱ级36例、Ⅲ级30例、≥Ⅳ级17例.另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FH、VASH-1水平,比较各组的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肌酐(Sc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FH、VASH-1水平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FH、VASH-1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血清CFH水平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VASH-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Scr、尿mALB、UAER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H水平与肾损伤程度、Scr、尿mALB、UAER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01),血清VASH-1水平与肾损伤程度、Scr、尿mALB、UAE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血清CFH、VASH-1水平与LN患者肾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性评估L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补体H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芳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22例,根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22例,根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14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14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130例。采集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清VASH-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VASH-1分别为(579±236)、(350±141)ng/L,TGF-β1分别为(18.92±2.21)、(5.69±0.70)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1、6.142,P均<0.01)。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VASH-1分别为(450±182)、(571±194)、(786±201)ng/L,血清TGF-β1分别为(11.71±1.81)、(14.02±2.91)、(19.32±1.97)μg/L,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VASH-1、TGF-β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VASH-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VASH-1水平与TGF-β1呈正相关(r=0.554,P=0.00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N微血管病变的进展,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得血清VASH-1浓度明显升高,以调节控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缓肾间质纤维化,从而达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尿白蛋白排泄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