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金杨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患者187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雾化+静滴组和...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患者187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雾化+静滴组和雾化组。雾化组93例采取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雾化+静滴组94例在雾化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雾化+静滴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雾化组(86.02%)(χ^(2)=8.899,P=0.00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FEV_(1)、FVC、FEV_(1)/FVC与PaO_(2)升高,PaCO_(2)、TNF-α、hs-CRP、IL-8水平降低,且雾化+静滴组高/低于雾化组(P<0.01)。雾化+静滴组与雾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26%vs.3.23%,P=1.000)。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疗效更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嗜酸性粒细胞 阳性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陈端阳 徐晓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23-1224,共2页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各5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各5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提高治疗效率,改善症状消失时间,且有效控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血嗜酸性粒细胞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郑志利 杨猛 +1 位作者 李维炎 罗耀武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宁波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 目的 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宁波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43例)和良性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并测定其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43例(61.43%)为恶性病变,27例(38.57%)为良性病变。恶性组患者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及毛刺征的高分辨率CT征象检出率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空泡征、卫星灶及钙化灶等高分辨率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辨率CT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判断肺结节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6.05%和83.72%,特异度分别为92.59%和77.78%,两者联合检查判断肺结节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35%和96.30%,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优于单一血嗜酸性粒细胞和高分辨率CT诊断(P<0.05)。结论 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嗜酸性粒细胞 高分辨率CT 肺结节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表定喘法对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红新 刘京霞 +1 位作者 秦维娜 朱国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3期2899-2900,共2页
目的探讨固表定喘法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固表定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舒利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总IgE... 目的探讨固表定喘法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固表定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舒利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肺功能、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表定喘法能有效改善发作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并能降低其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从而降低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表定喘法 支气管哮喘 清总IGE 血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雅 邹外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细胞(BE)在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51例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9例,男92例,平均(65.1±1...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细胞(BE)在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51例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9例,男92例,平均(65.1±10.2)岁,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BE值及肺功能等相关指标。1年后随访肺功能的相关指标,根据BE是否≤100 cells/μl分为BEC≤100 cells/μl(BEC≤100)组以及BEC>100 cells/μl(BEC_(100+))组,BEC≤100组患者98例,BEC_(100+)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肺功能下降程度。结果BEC_(100+)组患者的女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EC≤100组,儿童时期哮喘率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_(100+)组肺总量增加值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儿童时期哮喘率以及肺功能等差异,随访1年后,BEC_(100+)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_(100+)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值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1年后临床结局方面存在差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在疾病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肺功能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检测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碧蔓 黄耀光 +2 位作者 姚观金 孙兰春 林辉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7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COPD组患者...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COPD组患者又可根据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4%)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4%)。比较阳性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指标;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 <0.05);阳性组患者治疗后1年FEV1、FEV1/FVC均低于阴性组,阳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阴性组,治疗后1年内发作次数多于阴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均降低,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 <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嗜酸性粒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清降钙素原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英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50例。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分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的患者为阳性组28例...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50例。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分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的患者为阳性组28例,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阴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住院疗程,治疗7天后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C反应蛋白(CRP)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血氧饱和度,疾病的严重程度(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的患者的住院疗程短,动脉血气及CRP改善快,临床疗效好,提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糖皮质激素 动脉 C反应蛋白 二氧化碳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翁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血嗜酸性粒细胞 IGE 患儿 肺炎支原体(MP) 支气管哮喘 免疫球蛋白E 儿童呼吸道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0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9
作者 代立群 李全文 李绍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77,共1页
2004年8月,我们对1991年9月至2000年10月本院就诊的270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EC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哮喘患者 血嗜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 水平分析 2000年10月 2004年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变化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卫江 刘继文 +1 位作者 王娜娜 李风森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60例急性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1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百分比,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60例急性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1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百分比,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具有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同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而且可以作为哮喘治疗及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嗜酸性粒细胞 呼出气一氧化氮 哮喘患者 细胞水平 相关性 同时检测 细胞含量 正常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傅晶 米东辉 +2 位作者 靳蓉晖 王丽 姜雪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患病率高、诊断率低、且疾病严重等临床特征。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研究调查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高达8.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患病率高、诊断率低、且疾病严重等临床特征。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研究调查显示慢阻肺的患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高达8.2%。且研究显示,超过60%COPD的患者肺功能属于GOLDIII、GOLDIV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急性加重,将直接导致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观察 血嗜酸性粒细胞 PULMONARY 患病率 COPD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COVID-2019患者临床特征及血嗜酸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孟德 徐康 程玉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20例COVID-2019患者临床特征以及血嗜酸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7至2020年2月26日确诊的COVID-20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降低组,... 目的:探讨20例COVID-2019患者临床特征以及血嗜酸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7至2020年2月26日确诊的COVID-20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降低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嗜酸粒细胞与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VID-2019确诊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7.9±12.05)岁;临床分型以轻型与普通型最多见;多存在明确流行病学史且无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以双侧磨玻璃阴影者最多见。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计数在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组和降低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P=0.008)、0.701(P=0.001)及0.475(P=0.034)。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降低在COVID-2019患者中较多见,与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数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对于COVID-2019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现象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血嗜酸性粒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综合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费凡 俞小卫 俞丹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增加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组合是否对慢性气道疾病具有附加价值。方法我们纳入156名受试者,分为哮喘(n=30)、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n=42)、慢性咳嗽(n=39)和健康者(n=45)。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增加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组合是否对慢性气道疾病具有附加价值。方法我们纳入156名受试者,分为哮喘(n=30)、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n=42)、慢性咳嗽(n=39)和健康者(n=45)。研究FeNO水平、EOS计数与慢性气道疾病发病风险的风险相关关系。结果FeNO水平和EOS计数增加与哮喘风险增加相关。FeNO水平增加与慢性咳嗽风险增加相关,但EOS计数增加与其无关。与FeNO<25ppb和EOS计数<0.3×10^(9)/L的个体相比,FeNO水平≥25ppb和EOS计数≥0.3×10^(9)/L,发生哮喘的风险均增加。FeNO水平≥25ppb,发生慢性咳嗽的风险增加。当两种生物标志物结合时,FeNO水平≥25ppb且EOS计数≥0.3×10^(9)/L,发生哮喘和慢性咳嗽的风险均增加。当分析哮喘和慢阻肺两组受试者时,与慢阻肺相比,FeNO水平≥25ppb且EOS计数≥0.3×10^(9)/L,发生哮喘风险增加。当分析慢阻肺和慢性咳嗽患者时,与慢阻肺相比,FeNO水平≥25ppb且EOS计数≥0.3×10^(9)/L,发生慢性咳嗽风险增加。结论FeNO和EOS的组合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可能具有附加价值,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伯宇 丁洁珠 徐平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87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EOS百分比分界值...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87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EOS百分比分界值为2%分为A、B两组(A组EOS%<2%,B组EOS%≥2%),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等]、FeNO值、血EOS值、中性粒细胞数(NES)、肺功能参数(FEV1/FVC)、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归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的血EOS%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的NES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FeNO(P=0.457)、FEV1/FVC(P=0.166)、CAT评分(P=0.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FeNO值与血EOS%(P=0.870)、FEV1/FVC(P=0.255)、CAT评分(P=0.962)、NES(P=0.611)均无相关性。B组患者的FeNO值与血EOS%呈正相关(r=0.343,P=0.001),与FEV1/FVC(P=0.903)、CAT评分(P=0.617)、NES(P=0.836)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血EOS水平较低时(EOS%<2%),稳定期COPD患者FeNO值与血EOS%无明显相关性;在血EOS水平较高时(EOS%≥2%),稳定期COPD患者FeNO值与血EOS%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气道EOS炎症情况,在COPD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肺功能 CA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呼出气一氧化氮及气道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森 刘华 +1 位作者 闫立萍 罗天雯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8期121-125,6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FeNO)及气道细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FeNO)及气道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AECOPD患者,收集患者病史、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并检测血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FeNO。以EOS%≥2%为界值,将血EOS%≥2%的患者设为A组(嗜酸型AECOPD),血EOS%<2%的患者设为B组(非嗜酸型AECOPD)。首先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比较A组与B组患者一般资料、Fe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描述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血EOS%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F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EOS%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呈负相关(r=-0.425、r=-0.376、r=-0.342,P均<0.001);血EOS%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r=0.399,P<0.001)。结论AECOPD患者血EOS%与FeNO呈正相关,EOS%升高可能会导致气道嗜酸性炎性反应增强,使得FeNO水平也显著升高;血EOS%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呈负相关,血EOS%与气道细菌感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呼出气一氧化氮 气道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毅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3130-3132,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和肺部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它损害肺免疫防御系统,使其易受细菌感染。COPD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加重细菌感染[1]。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指南建议在COPD急性加重期怀疑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和肺部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它损害肺免疫防御系统,使其易受细菌感染。COPD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加重细菌感染[1]。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指南建议在COPD急性加重期怀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2]。GOLD指南还指出,呼吸困难、痰量增加和痰脓是抗生素使用的标准。因此,抗生素经常被过度使用,偏离了GOLD指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了各种区分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3]。然而,CRP在病毒感染中通常也会升高,因此不能特异区分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可用于区分细菌感染,但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基层[4]。众所周知,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炎和其他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中降低[5]。嗜酸性粒细胞易检测,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可用于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COPD患者 血嗜酸性粒细胞 抗生素使用 呼吸困难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425-426,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AECOPD)导致疾病恶化,目前认识到AE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反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有关。CRP是一种敏感的监测机体低水平炎症状态的临床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AECOPD)导致疾病恶化,目前认识到AE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反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有关。CRP是一种敏感的监测机体低水平炎症状态的临床指标。PCT是一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它反映了机体内严重细菌感染状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疾病恶化 临床指标 血嗜酸性粒细胞 炎症标志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3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值(cut-off),并将其分成阳性组(2%以上)32例以及阴性组... 目的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值(cut-off),并将其分成阳性组(2%以上)32例以及阴性组(2%以下)68例。开展基础治疗以及全身激素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和阴性组相比,阳性组受试者住院疗程、激素用量、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阴性组治疗有效率为67.6%,阳性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为93.8%。相较于阴性组,阳性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以视为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个性化治疗的有效标志物,其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失败率。其在指导该疾病治疗中有着一定临床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氢化泼尼松对AECOPD患者预后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 田雨 +2 位作者 孟凡东 吕冬梅 姜道利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氢化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差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呼吸内科收住的AECOPD患者,以治疗时首次获得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组:Group H(嗜酸性粒细胞百...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氢化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差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呼吸内科收住的AECOPD患者,以治疗时首次获得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组:Group H(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n=15)、Group M(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n=54)、Group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n=142)。收集归纳患者基本信息、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肝肾功能、D-二聚体(D-dimer)、住院天数、氢化泼尼松总量以及住院治疗4 d后患者预后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Group M、Group H的CRP、D-dimer较Group L明显降低(P<0.05),住院治疗显效率+有效率之和显著提高(P<0.05);同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动脉血气改善明显(P<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CRP、D-dimer、DLCO/VA具有独立的相关性,其中,与CRP、D-dimer呈负相关,与DLCO/VA呈正相关。结论全身用氢化泼尼松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的AECOPD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嗜酸性粒细胞 AECOPD 氢化泼尼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娅玲 童朝晖 +1 位作者 金木兰 王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资料及国外文献报道的实体肿瘤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男,80岁,表现为右侧胸痛,呈持续...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资料及国外文献报道的实体肿瘤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男,80岁,表现为右侧胸痛,呈持续性钝痛,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厚壁空洞,伴邻近骨质破坏,右肺动脉及右主支气管受侵,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比例为0.169,绝对值2.15×10^9/L,痰及支气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增高,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显示为鳞癌。患者发现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时,肺癌已有转移,预后差,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肺癌等恶性肿瘤通过分泌嗜酸性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引发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较少见的副癌综合征,提示肿瘤已有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合并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 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