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境说的建构性阐释——兼与蒋寅商榷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74,共11页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的、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但其由多相的碎片化存在到总体性的核心范畴,经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建构过程。其源头是"两经":《易经》和《道德经》,中间又参入佛禅谱系。意与境的双元性是与最初的天人、...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的、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但其由多相的碎片化存在到总体性的核心范畴,经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建构过程。其源头是"两经":《易经》和《道德经》,中间又参入佛禅谱系。意与境的双元性是与最初的天人、象意、道气、阴阳、虚实、乾坤、刚柔,和后来的言意、形神、情采、隐秀、情景等双元性结构谱系对接延承而来的,至王国维用"境界"代"意境",既体现中西、古今的融合,又是他特别把它"生命化"、"人生化",或特殊化、缩小化的产物。王氏的重要创新和问题主要在此,而不是蒋寅所说的其意境说是"对意境的曲解",是"与传统诗学无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象 境界 王国维 建构性阐释 蒋寅 中国古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诗话目录学研究——读蒋寅《清诗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邬国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近年来在清代诗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新编著的清诗话目录相继问世,这为推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清人诗学打下了可靠的文献学基础。蒋寅《清诗话考》内容富博,体例明达,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高的研究著作,反映了清诗话目录... 近年来在清代诗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新编著的清诗话目录相继问世,这为推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清人诗学打下了可靠的文献学基础。蒋寅《清诗话考》内容富博,体例明达,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高的研究著作,反映了清诗话目录学研究的新进展。然而,目前清诗话目录研究中也仍然存在有待继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话 蒋寅 《清诗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詩學史的拓展與開掘——評蔣寅著《清代詩學史》第一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雁平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在清代文学最近二十年研究的积累以及清代文学文献大量整理出版的背景下,蒋寅先生的《清代诗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下简称“蒋着”)的出版,是期待之中的着作,也是学术生长顺理成章的硕果。蒋着所研究的... 在清代文学最近二十年研究的积累以及清代文学文献大量整理出版的背景下,蒋寅先生的《清代诗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下简称“蒋着”)的出版,是期待之中的着作,也是学术生长顺理成章的硕果。蒋着所研究的诗学史,“是融观念史、批评史和学术史为一体的工作,它和清代诗歌史、批评史及学术史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正是在三者的互动中展开的”(页4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诗学史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整理出版 学术史 文学文献 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职业化是当前学术刊物的病根吗?——与蒋寅先生商榷兼及其他
4
作者 钱荣贵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关键词 编辑职业化 学术刊物 先生 蒋寅 2001年 《学术界》 中国社科院 专职编辑 学术争论 毛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新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5
作者 罗时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2-27,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诗史的研究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过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今天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学史过程的研究 ,即沿着时间序列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情境中去 ,把握诗史递进演变的脉搏 ,探求文学发展的深层本质。这体现出实证与理论兼... 目前学术界对诗史的研究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过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今天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学史过程的研究 ,即沿着时间序列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情境中去 ,把握诗史递进演变的脉搏 ,探求文学发展的深层本质。这体现出实证与理论兼容 ,从史实中引绎思想的学术路向。蒋寅的《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以沉潜邃密的“考古”式的工作为基础 ,在历史语境中展开诗史研究的学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寅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诗史研究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诗中有画”——读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有感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恒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5-39,共5页
历来的文学史都把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之上。然而,在《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一文中,作者蒋寅指出"诗中有画"实际上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批评术语,并不能够代表王维诗歌的... 历来的文学史都把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之上。然而,在《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一文中,作者蒋寅指出"诗中有画"实际上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批评术语,并不能够代表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但是在对蒋寅先生所支持论点的各项论据进行深析时可以发现,蒋寅先生所引用的中、西方艺术论的观点进行佐证,从一开始便陷入了艺术论的迷误,由此得出的对"诗中有画"看法似乎也存在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中有画 蒋寅 《拉奥孔》 诗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寅:治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路与对策
7
《廉政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94-94,共1页
目前学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于这样几方面:一是无视学术规范,剽窃、抄袭现象屡屡发生;二是毫无创新的低水平重复造成学术泡沫泛滥成灾;三是课题套课题,一稿多投,著作内容重复出版等变相学术欺诈行为司空见惯。这些问题至... 目前学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于这样几方面:一是无视学术规范,剽窃、抄袭现象屡屡发生;二是毫无创新的低水平重复造成学术泡沫泛滥成灾;三是课题套课题,一稿多投,著作内容重复出版等变相学术欺诈行为司空见惯。这些问题至少涉及到八个方面的原因:(1)现代知识产权观念淡漠;(2)科学的学术规范体制没有确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腐败 治理 蒋寅 知识产权观念 学术规范 主要表现 抄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寅诗学三变
8
作者 朱志远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蒋寅以研治中国诗学著称。通观他近三十年的著述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古代诗学相关命题的阐释与理论批评上,治学范围经历了从中古到近古文学的跨越。《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一书集中收录了蒋寅三十年的诗学研究... 蒋寅以研治中国诗学著称。通观他近三十年的著述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古代诗学相关命题的阐释与理论批评上,治学范围经历了从中古到近古文学的跨越。《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一书集中收录了蒋寅三十年的诗学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他的诗学思想轨迹,以及从作家作品研究到文人心态史研究、从文献稽考到理论总结与建构的双线交叉并进的学术脉络。其诠释路径往往蕴涵着历史、文化与美学三重视角的审视,堪堪代表了他学术思想认识上的三次嬗变。此故,蒋寅诗学三变更强调三重思考视角之变,不变的则是他作为一个纯粹学者一以贯之的真理探索精神、学术自由心态和理论建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寅 中国诗学 诗学三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寅研究员谈“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课题研究
9
《学术动态(北京)》 2003年第15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华夏民族精神 蒋寅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蒋寅的《王渔洋事迹征略》与《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10
作者 王小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关键词 蒋寅 《王渔洋事迹征略》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诗歌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评傅璇琮、蒋寅主编的《中国文学通论》
11
作者 钱志熙 《东方丛刊》 2006年第2期76-77,共2页
“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也成为一种著述体例,一种是思想与理论上的通,如《史通》、《文史通义》,一种是文献上的通,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两类虽然形式有很大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一种求通的... “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也成为一种著述体例,一种是思想与理论上的通,如《史通》、《文史通义》,一种是文献上的通,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两类虽然形式有很大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一种求通的意识。从中国学术史来看,求通的意识与学术追求,往往是在学术积累已经十分丰富时候出现的,因为只有在总体的积累已经足够丰富的时候,思想上的“通识”与文献上的“通览”才有可能同时出现在这样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璇琮 蒋寅 中国 学术史 学术思想 《中国文学通论》
原文传递
宁可湿衣 不可乱步——读蒋寅著《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12
作者 汪春泓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蒋寅 中国 文论研究 意象
原文传递
我们非常需要不尚空谈的书─—读蒋寅《大历诗风》札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宗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我非常喜爱大历诗人的诗,特别是刘长卿。“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孤独、寂寞,一点淡淡的忧伤。我想,这或者就是我喜爱这些诗的一个原因,这或者跟人到老年,... 我非常喜爱大历诗人的诗,特别是刘长卿。“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孤独、寂寞,一点淡淡的忧伤。我想,这或者就是我喜爱这些诗的一个原因,这或者跟人到老年,心境渐归于孤独有关。这纯粹是一种艺术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人总是需要精神慰藉的,辛苦劳累之后,在一点淡淡的忧伤的诗句里得到了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诗风 札记 蒋寅 艺术欣赏 美的享受 精神慰藉 刘长卿 孤独
原文传递
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林 《中国学术》 2002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关键词 蒋寅 《王渔洋事迹征略》 王渔洋 生平事迹 书评 版本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鉴往训今”与清代诗学的当代性——评蒋寅的《清代诗学史》
15
作者 孟繁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170,共6页
当下的文学研究和批评,被一种巨大或莫名的迷茫所笼罩,既没有方向感,也缺乏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许多年。虽然文章照样发表,学术刊物照样出刊,但有影响、有力量、有创造性的著述凤毛麟角。维持这种局面的主要"学... 当下的文学研究和批评,被一种巨大或莫名的迷茫所笼罩,既没有方向感,也缺乏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许多年。虽然文章照样发表,学术刊物照样出刊,但有影响、有力量、有创造性的著述凤毛麟角。维持这种局面的主要"学术杠杆",是"项目"和各种评估"指标"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蒋寅 学术刊物 方向感 当代性 创造性 著述 理论和方法
原文传递
蒋寅教授
16
作者 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蒋寅,男,1959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市。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首任客座教授,1999年任日本大谷大学... 蒋寅,男,1959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市。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首任客座教授,1999年任日本大谷大学真宗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年受聘为韩国国立庆北大学中文系特聘客座教授,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受聘为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座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蒋寅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1959年 2008年
原文传递
默默成长的尊严——读蒋寅《学术的年轮》
17
作者 王小盾 《书品》 2000年第6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学术批评 书评 直学批评 蒋寅 《学术的年轮》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
18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6年第1期269-271,共3页
蒋寅,1959年6月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1982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 蒋寅,1959年6月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1982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客座教授,1999年任日本大谷大学真宗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博士学位 蒋寅 大谷大学 真宗 文学专业 日本京都大学 学士学位 作家协会会员 破格晋升 人文学
原文传递
闺秀诗话十二种叙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寅 《文献》 CSSCI 2004年第3期253-261,共9页
  闺秀之能诗,夙为谈诗家所乐道.自赵宋以降,诗话莫不述及闺秀之作.而闺秀诗话之有专书,则肇自有清一代.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辑考清人诗学著述,得见存书九百余种,亡佚待访书五百余种.其中专论闺秀之诗话,见存书二十二种,亡佚书十四...   闺秀之能诗,夙为谈诗家所乐道.自赵宋以降,诗话莫不述及闺秀之作.而闺秀诗话之有专书,则肇自有清一代.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辑考清人诗学著述,得见存书九百余种,亡佚待访书五百余种.其中专论闺秀之诗话,见存书二十二种,亡佚书十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秀诗话 丁芸 章拒 叙录 文士 道光 诗人 蒋寅 排印本
原文传递
论清初文坛对明文的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松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24-38,共15页
历经明清易代的士人大多有这样的一个学术经历: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反思导致明王朝灭亡的各种因素,这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等方面。作为治中国文学史者,自然是关注当时士人对文学的反思。从正统的眼光来看,文学的... 历经明清易代的士人大多有这样的一个学术经历: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反思导致明王朝灭亡的各种因素,这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等方面。作为治中国文学史者,自然是关注当时士人对文学的反思。从正统的眼光来看,文学的代表性文类是诗与文。而关于清初士人对明诗的反思,蒋寅先生已著有《论清初诗坛对明诗的反思》一文,作了极为深入的探讨,无须笔者置喙。因此,笔者不揣谫陋,拟探讨清初文坛对明文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创作 唐宋派 秦汉派 清初诗坛 前后七子 大人先生 蒋寅 文类 载道 明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