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们非常需要不尚空谈的书─—读蒋寅《大历诗风》札记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非常喜爱大历诗人的诗,特别是刘长卿。“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孤独、寂寞,一点淡淡的忧伤。我想,这或者就是我喜爱这些诗的一个原因,这或者跟人到老年,心境渐归于孤独有关。这纯粹是一种艺术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人总是需要精神慰藉的,辛苦劳累之后,在一点淡淡的忧伤的诗句里得到了松弛,
作者
罗宗强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关键词
大历诗风
札记
蒋寅
艺术欣赏
美的享受
精神慰藉
刘长卿
孤独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1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2
罗宗强,邓国光.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J]
.文学评论,1997(2):9-22.
被引量:22
3
赤井亦久,斯与.
评蒋寅著《大历诗风》[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46-50.
被引量:1
4
刘畅.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中古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5
曹道衡,罗宗强,徐公持.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J]文学遗产,1999(02).
6
王志清.
《大历诗风》的诗学话语与文体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5):155-158.
被引量:1
7
葛晓音.
中唐文学的变迁(上)[J]
.古典文学知识,1994,0(4):43-49.
被引量:2
8
罗宗强.
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6):1-2.
被引量:2
9
张峰屹.
罗宗强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J]
.中文自学指导,2003(2):14-16.
被引量:2
10
罗宗强.
诗的人文传统问题——关于选诗和解诗的一些问题[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7-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刘岳勇.
大历诗歌意义的重新发现——从蒋寅《大历诗风》谈起[J]
.汉字文化,2022(16):49-52.
2
刘伟.
罗宗强先生学术思想拾粹[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5-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伟.
从《晚学集》蠡观罗宗强先生学术境界[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5):137-142.
被引量:1
1
王志清.
《大历诗风》的诗学话语与文体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5):155-158.
被引量:1
2
张莉.
道教对顾况诗歌的影响[J]
.淄博师专学报,2008(1):52-55.
3
李伟权,李娜.
自成一家之体,卓为百代之宗——浅析韦应物诗歌风格的成因[J]
.沈阳大学学报,2004,16(5):73-77.
被引量:1
4
张福庆.
论大历诗风的“气骨顿衰”[J]
.外交学院学报,2000(3):80-84.
被引量:3
5
赤井亦久,斯与.
评蒋寅著《大历诗风》[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46-50.
被引量:1
6
杨明.
唐诗研究的硕果[J]
.文学遗产,1997(5):123-124.
7
王贵宝,郭秀敏.
清空晓畅 圆熟蕴藉——从刘长卿的诗歌艺术特色看大历诗风[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39-40.
8
汪涌豪,马兆杰.
志在与古人结心--汪涌豪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2008,40(7):155-160.
被引量:1
9
毛德胜.
论禅宗对大历诗风的影响[J]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6):63-66.
10
杨传召.
《中国诗歌通史》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4(2):426-427.
文学遗产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