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沿海葡萄牙牡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1
作者 张钰霆 吴镇 +5 位作者 李聪 陈火荣 黄泽坤 何水清 张智 穆景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为研究福建省沿海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根据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从福建省沿海自然海区(福清、莆田、泉州和东山)采集的373个牡蛎进行鉴定,共发现62个葡萄牙牡蛎,占比16.6%;随后采用GBS(gen... 为研究福建省沿海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根据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从福建省沿海自然海区(福清、莆田、泉州和东山)采集的373个牡蛎进行鉴定,共发现62个葡萄牙牡蛎,占比16.6%;随后采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这4个葡萄牙牡蛎地理群体(福清、莆田、泉州和东山分别为12、12、10、12个)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个葡萄牙牡蛎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 o)为0.243~0.271,其中,东山群体的H_(o)值最高(0.271),福清群体的H_(o)值最低(0.243);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 st)为0.0210~0.0368,其中,东山群体和泉州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0.0368);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东山群体单独为一个类群,福清、莆田和泉州为另一个类群。研究表明,福建省沿海葡萄牙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种质资源有所退化;在种群分化方面,东山群体与福清、莆田和泉州3个群体形成了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GBS简化基因组测序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两近缘种间杂交及其早期阶段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怀平 王迪文 +3 位作者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葡萄牙牡蛎 近缘种 杂交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种间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家齐 王昭萍 +3 位作者 张跃环 喻子牛 李琼珍 闫喜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为了评估葡萄牙牡蛎(AA)与熊本牡蛎(SS)的种间配子亲和性及合子育性,以成熟的这两种牡蛎为材料,研究了温度(18、21、24、27和30℃)、盐度(16、20、24、28和32)对其受精率、孵化率的影响;在最优环境条件组合下,估算了不同精子浓度下(100... 为了评估葡萄牙牡蛎(AA)与熊本牡蛎(SS)的种间配子亲和性及合子育性,以成熟的这两种牡蛎为材料,研究了温度(18、21、24、27和30℃)、盐度(16、20、24、28和32)对其受精率、孵化率的影响;在最优环境条件组合下,估算了不同精子浓度下(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受精率及孵化率的F50临界值。结果表明,SS、AA及SA受精率和孵化率随着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3%、98.4%±1.2%和81.3%±2.8%;孵化率变化趋势与受精率相似,也在27℃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99.1%±0.5%、96.8%±2.8%和67.1%±5.5%。SS和SA在盐度24时出现最高受精率,分别为98.8%±1.3%和81.1%±7.4%,AA为94.8%±4.5%;SS和SA在盐度24时出现最大孵化率,分别为75.9%±3.7%和66.1%±4.5%,此时AA孵化率为86.4%±4.2%。在温度27℃、盐度24环境条件下,SA和AA在精子浓度103个/μL时受精率最高,分别为92.4%±1.2%和87.2%±5.7%,SS受精率为92.5%±2.2%;此时的孵化率分别为82.2%±7.0%、78.9%±7.8%和79.8%±4.3%,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采用一元二次方程估算,SA受精率F50值的精子浓度为58.88个/μL,孵化率F50值的精子浓度为208.93个/μL。本研究为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生殖隔离机制及其种间杂交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熊本牡蛎 配子亲和力 合子育性 生殖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和广东南部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翁朝红 谢仰杰 +1 位作者 肖志群 王艺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选取10对高多态性、非遗传连锁的微卫星引物对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海区若干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3个养殖群体分别采样于福建漳浦(zp1)、广东饶平(zp2)和广东惠州大亚湾(zp... 选取10对高多态性、非遗传连锁的微卫星引物对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海区若干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3个养殖群体分别采样于福建漳浦(zp1)、广东饶平(zp2)和广东惠州大亚湾(zp4),一个野生群体采样于福建漳浦(zp3)。结果表明无论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较高:3个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769~0.857,野生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878;3个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410~0.518,野生群体为0.641;3个养殖群体基因多样性为0.769~0.820,野生群体为0.878,表明尚未存在种质衰退问题。4个群体间出现显著分化,表明这几个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提醒要提防葡萄牙牡蛎资源的种质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牡蛎的净化及其低温贮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祁剑飞 曾志南 +1 位作者 宁岳 巫旗生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保证生食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的安全,在贝水比1∶10、水交换率3次/h、水温28℃、盐度28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式紫外线杀菌方法净化48 h,检测净化前后13个卫生指标的变化;净化后的牡蛎在冷藏(4℃)和冷冻(-18℃)两种条件下贮... 为保证生食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的安全,在贝水比1∶10、水交换率3次/h、水温28℃、盐度28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式紫外线杀菌方法净化48 h,检测净化前后13个卫生指标的变化;净化后的牡蛎在冷藏(4℃)和冷冻(-18℃)两种条件下贮藏7 d以上;检测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48 h净化,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含量均大幅下降,重金属、化学污染物等指标变化不大;两种贮藏条件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都呈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但始终处于安全水平内;蛋白质、脂肪、糖原含量缓慢下降,乳酸含量快速上升。研究表明,葡萄牙牡蛎在紫外线杀菌净化48 h后,至少在冷藏6 d或冷冻11 d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贝类净化 低温贮藏 水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阳离子对葡萄牙牡蛎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祁剑飞 曾志南 +2 位作者 宋传福 宁岳 巫旗生 《福建水产》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葡萄牙牡蛎眼点幼虫暴露于K+、Ca2+、Mg2+、NH4+不同添加浓度的海水溶液中。结果显示:在最初4 h内K+和NH4+可明显诱导幼虫的附着行为;7 d后,10 mM和20 mM的K+以及10~25 mM的Ca2+可显著诱导幼虫的附着变态,Mg2+与对照组相比无效,NH4+造... 葡萄牙牡蛎眼点幼虫暴露于K+、Ca2+、Mg2+、NH4+不同添加浓度的海水溶液中。结果显示:在最初4 h内K+和NH4+可明显诱导幼虫的附着行为;7 d后,10 mM和20 mM的K+以及10~25 mM的Ca2+可显著诱导幼虫的附着变态,Mg2+与对照组相比无效,NH4+造成幼虫高死亡率。这表明K+、Ca2+可能成为葡萄牙牡蛎育苗生产上幼虫附着变态的有效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葡萄牙牡蛎 幼虫 附着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巫旗生 曾志南 +2 位作者 宁岳 祁剑飞 文宇 《福建水产》 2015年第5期399-405,共7页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人工育苗 工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六种化学成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冠明 郭香 +5 位作者 祁剑飞 宁岳 巫旗生 王晓清 曾志南 朱礼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9-1513,共5页
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生物。由于长期的人工育苗,且未采取种质保护措施,其种质资源不断衰退,从而给牡蛎消费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急需开展葡萄牙牡蛎良种选育工作。选育营养好、口感佳的葡萄牙牡蛎... 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生物。由于长期的人工育苗,且未采取种质保护措施,其种质资源不断衰退,从而给牡蛎消费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急需开展葡萄牙牡蛎良种选育工作。选育营养好、口感佳的葡萄牙牡蛎,需要对大量样本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传统的实验室化学法耗时费力,成本较高,因此需寻求一种高效的葡萄牙牡蛎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的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对6个产地的105份经过冷冻干燥和研磨处理的葡萄牙牡蛎样本(去除闭壳肌)进行光谱扫描,通过采集的光谱数据与测定的化学真实值对比分析,检测了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葡萄牙牡蛎中蛋白质、糖原、牛磺酸、锌、硒和钙6种成分含量预测的准确性。利用TQ Analyst软件,选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乘法散射校正(MSC)、一阶求导、Norris平滑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了6种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并选取1/3总样品量的样本作为验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和交叉验证。葡萄牙牡蛎的蛋白质、糖原、牛磺酸、锌、硒和钙6个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853,0.9651,0.9504,0.9554,0.9200和0.9252,预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851,0.9636,0.9441,0.9461,0.9190和0.9241,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817,0.9461,0.9005,0.8975,0.8753和0.8292。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化学真实值有很高的相关度,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葡萄牙牡蛎中蛋白质、糖原、牛磺酸、锌、硒、钙的含量。本实验样本采集时间跨度长,产地分布范围广,数量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减少了水分对光谱质量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鉴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过程高效,不使用化学试剂,检测成本低,该模型的建立对开展大规模葡萄牙牡蛎营养成分快速分析,选育肉质性状佳的新品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葡萄牙牡蛎 定量模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早期杂种优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杜俊鹏 王昭萍 +4 位作者 于瑞海 马培振 张哲 李玲蔚 李鹏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9,共9页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自繁组HH(H♀×H♂)、葡萄牙牡蛎(C.angulata)自繁组AA(A♀×A♂)和杂交组HA(H♀×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骤变法研究盐度为10、15、20、25、30、35下杂交子代的早期表型性...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自繁组HH(H♀×H♂)、葡萄牙牡蛎(C.angulata)自繁组AA(A♀×A♂)和杂交组HA(H♀×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骤变法研究盐度为10、15、20、25、30、35下杂交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研究表明,H♀与A♂只能单向受精;盐度10条件下,各组均无法受精;HA、AA、HH的适宜卵裂盐度分别为20~35、25~35、20~30,适宜孵化盐度分别为15~30、20~30、15~25。在卵裂阶段,杂交受精卵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杂种劣势(H<0),杂种劣势最小为-10.168%,最大为-39.836%;在孵化阶段,杂交受精卵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H>0),杂种优势最小为5.665%,最大可达137.413%。存活方面,在盐度10、15、35时HA、AA、HH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并于10日内全部死亡,HA在盐度20、25、30组存活至实验结束,HH、AA仅有2组存活,分别为盐度20、25组和25、30组,HA在盐度20和25时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H>0),分别为107.186%和7.775%。生长方面,HA在盐度20、25、30组于第4日均表现为显著的杂种劣势(H<0、hp<-1),于第10日盐度20组表现出杂种优势,第16日盐度25和30组表现为杂种优势。总体上,随着实验的进行杂交子代逐渐表现出生长优势,这表明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葡萄牙牡蛎 种间杂交 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沿海葡萄牙牡蛎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双 李琪 +1 位作者 于红 孔令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0-1269,共10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因(mt COI)对浙闽沿岸5个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在183条序列中检测到4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因(mt COI)对浙闽沿岸5个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在183条序列中检测到4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39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8524和0.0040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在不同群体内差异较小。AMOVA分析显示,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都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91.94%),组间和组内群体间均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两两群体间的ΦST值较低(–0.01193~0.11486),但宁德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出现了显著的低程度遗传差异。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整体上呈星状拓扑结构,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无明显分支。贝叶斯系统发生树上,各单倍型交错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均表明葡萄牙牡蛎群体经历了历史扩张,扩张时间在更新世末期的25万到21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线粒体COI 遗传多样性 种群结构 历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的营养成分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路路 王昭萍 +2 位作者 苏家齐 闫喜武 于瑞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60,共8页
本研究分析了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和自繁子代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成分和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杂交子代牡蛎的脂肪含量为(13.66±1.99)%,显著高于自繁子代;脂肪酸成分分析中,杂交子代... 本研究分析了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和自繁子代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成分和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杂交子代牡蛎的脂肪含量为(13.66±1.99)%,显著高于自繁子代;脂肪酸成分分析中,杂交子代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4.18±0.62,高于自繁子代;DHA含量为(16.73±3.35)%,高于自繁子代但与自繁子代的差异不显著,EPA含量介于2种自繁子代之间;在脂肪相关基因表达方面,PPARα、INSIG和SREBP基因在部分可食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子代中脂肪含量比较的结果相吻合杂交子代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自繁子代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熊本牡蛎与葡萄牙牡蛎的杂交子代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本牡蛎 葡萄牙牡蛎 杂交牡蛎 营养成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牡蛎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及壳色基因挖掘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璐琪 郭香 +4 位作者 巫旗生 祁剑飞 宁岳 王晓清 曾志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9-414,共6页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壳与金壳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外套膜组织开展转录组测序研究,其中黑壳组总计产出5 857 718 092 nt数据,筛选后的干净阅读子58 004 560个;金壳组产出6 727 447 326 nt数据,干净阅读子66 614 ...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壳与金壳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外套膜组织开展转录组测序研究,其中黑壳组总计产出5 857 718 092 nt数据,筛选后的干净阅读子58 004 560个;金壳组产出6 727 447 326 nt数据,干净阅读子66 614 854个。将发掘的新基因与COG、GO、KEGG、Swiss-Prot、NR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最终得到各数据库注释的新基因数量分别为147、397、203、567、1 347个。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以及利用已知贝壳基质蛋白序列进行搜索,鉴定出14条可能与壳色表达有关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其中5条下调基因可能与金壳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壳色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稚贝的影响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俊鹏 王昭萍 +4 位作者 于瑞海 崔玉婷 杨洋 张哲 李鹏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1-28,共8页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杂交牡蛎稚贝HA及香港巨牡蛎自繁组HH和葡萄牙牡蛎自繁组A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渐变法研究了盐度胁迫下杂交牡蛎稚贝的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并通过测定...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杂交牡蛎稚贝HA及香港巨牡蛎自繁组HH和葡萄牙牡蛎自繁组A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渐变法研究了盐度胁迫下杂交牡蛎稚贝的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了杂交牡蛎的抗逆性。研究表明,稚贝HA与HH的存活适宜盐度均为15~35,HH的存活适宜盐度为20~35;HA与HH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0~30,AA的最适生长盐度20~35。存活上,HA仅在盐度35条件下产生不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生长上,HA在盐度20~30之间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H>0),但未达到显著水平(hp<1);增重上,在盐度25~30间存在一定的增重优势(H>0)。盐度25胁迫下,SOD、POD、T-AOC和胃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于48 h内趋于稳定;盐度15胁迫下,各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T-AOC升高幅度大且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与POD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受胁迫时,杂交稚贝HA的SOD、POD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稚贝HH和AA(P<0.05),且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杂种优势最高可达206.461%;HA的T-AOC介于两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牡蛎在生长和增重上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在抗逆性上显著优于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香港巨牡蛎 葡萄牙牡蛎 杂交牡蛎 生长 存活 抗氧化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对低渗诱导葡萄牙牡蛎三倍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玉婷 王昭萍 +4 位作者 李阳春 于瑞海 马培振 张学开 杨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6-63,共8页
以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6种介质(NaCl、KCl、CaCl2、MgCl2、蔗糖、海水)配制的梯度低渗溶液,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PB1)时处理15 min,进行三倍体诱导。研究表明,对于同种介质,卵裂率和孵化率均... 以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6种介质(NaCl、KCl、CaCl2、MgCl2、蔗糖、海水)配制的梯度低渗溶液,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PB1)时处理15 min,进行三倍体诱导。研究表明,对于同种介质,卵裂率和孵化率均随渗透压升高而增大,三倍体诱导率则先增后减,在渗透压为P8(盐度为8的海水渗透压)时达到最高。在同一渗透压P8条件下,除CaCl2组外,各组卵裂率、孵化率、诱导率与低渗海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aCl2组卵裂率、孵化率降低,而诱导率显著较高(P<0.05)。各低渗组卵裂率、孵化率均低于自然海水组。研究结果表明,低渗海水法诱导贝类三倍体时物理的低渗因素发挥主要作用,Ca2+可能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三倍体 低渗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三倍体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展建强 蔡廷柱 +3 位作者 郭希瑞 张柯馨 卢怡凝 刘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8-1164,共7页
为确定三倍体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稚贝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1.05~33.81℃,最适宜生存温度为22.00~28.00℃;适宜生长温度为12.00~33.35℃,最... 为确定三倍体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稚贝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1.05~33.81℃,最适宜生存温度为22.00~28.00℃;适宜生长温度为12.00~33.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00~28.00℃;温度胁迫条件下,该贝在48 h和96 h的半致死温度在低温端分别为(4.71±0.04)℃和(7.83±0.45)℃;高温端分别为(37.08±0.02)℃和(36.31±0.11)℃;存活率在高温端下降更迅速,表明稚贝对高温更敏感。在盐度耐受性方面: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15.06~44.13,最适宜生存盐度为23.4~33.8;适宜生长盐度为11.76~45.39,最适生长盐度为23.40~26.00;该贝在48h和96h半致死盐度,低盐端分别为(4.68±0.97)和(9.35±0.35),高盐分别为(55.96±0.76)和(53.46±0.67)。综上,当水温为26.00~28.00℃,盐度为23.40~26.00时,更有利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的存活和生长。研究结果可为三倍体葡萄牙牡蛎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三倍体 温度 盐度 生长 存活 稚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h123双染和流式细胞术作用下不同盐度对葡萄牙牡蛎精子质量及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俊鹏 王昭萍 +4 位作者 崔玉婷 李阳春 杨洋 李鹏飞 柳逸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7-1746,共10页
以葡萄牙牡蛎精子为对象,采用碘化丙啶(PI)/罗丹明123(Rh123)双染与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10、15、20、25、30、35)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并对受胁迫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精子的存活率、运动时间和活力... 以葡萄牙牡蛎精子为对象,采用碘化丙啶(PI)/罗丹明123(Rh123)双染与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10、15、20、25、30、35)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并对受胁迫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精子的存活率、运动时间和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葡萄牙牡蛎精子的适宜盐度为20~35,活力较高的盐度范围为25~35;通过双染和FCM检测了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发现盐度胁迫先对精子质膜造成损伤,后对线粒体活性造成伤害;低盐胁迫(10、15)对精子损伤严重,胁迫15 min时质膜受损比例高达67.26%±2.35%。人工授精结果显示,低盐胁迫下精子受精率和卵裂率显著降低,且卵裂阶段出现畸形及分裂停止等现象,表明精子质量不仅严重影响了受精过程,还对卵裂造成一定影响。本实验不仅探究了PI/Rh123双染和FCM检测牡蛎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的可行性,还结合显微观察全面评价了精子质量,为牡蛎精子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PI/Rh123双染 流式细胞术 精子质量 质膜完整性 线粒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狮深沪湾葡萄牙牡蛎人工采苗预报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传福 《福建水产》 201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石狮深沪湾是福建省最主要的葡萄牙牡蛎采苗和养殖区之一,海区天然蛎苗资源十分丰富。每年3月份,牡蛎进入繁殖期,通过观察其性腺成熟度及精卵排放情况,拖网采集海区水样、镜检牡蛎幼虫发育阶段及数量的变化,掌握眼点幼虫变态附着高峰期... 石狮深沪湾是福建省最主要的葡萄牙牡蛎采苗和养殖区之一,海区天然蛎苗资源十分丰富。每年3月份,牡蛎进入繁殖期,通过观察其性腺成熟度及精卵排放情况,拖网采集海区水样、镜检牡蛎幼虫发育阶段及数量的变化,掌握眼点幼虫变态附着高峰期,科学指导养殖户及时投放附苗器采集蛎苗。2010—2012年度,共开展11次人工采苗工作,其中2010年5月18日、2011年5月4日、2012年5月3日拖网镜检的壳顶期幼虫和眼点幼虫分别为258个/m3和114个/m3、218个/m3和74个/m3、56个/m3和236个/m3,并于近期形成附苗高峰。综合各年度镜检结果和海区附苗情况,初步推断深沪湾天然蛎苗附着高峰期在5月5日—25日期间,即每年农历立夏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狮深沪湾 葡萄牙牡蛎 人工采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4 位作者 曾志南 王晓清 祁剑飞 马晓 林凤飞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应用AFLP方法对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自然苗群体(福清、莆田、石狮、厦门)和人工苗群体(宁德、连江、石狮、诏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4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8个养殖群体23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31个位点,多态位点233个。8个养殖群... 应用AFLP方法对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自然苗群体(福清、莆田、石狮、厦门)和人工苗群体(宁德、连江、石狮、诏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4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8个养殖群体23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31个位点,多态位点233个。8个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10%~69.54%,0.196 7~0.249 2,0.290 2~0.362 6。其中4个自然苗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4个人工苗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及AMOVA分析表明,8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UPGMA聚类图及PCA聚类图分析表明,人工苗群体和自然苗群体之间及人工苗群体内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而自然苗群体内所有个体基本是随机交叉聚类,没有形成明显的类群分支。以上结果表明,自然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人工苗群体,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葡萄牙牡蛎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杂交三倍体牡蛎人工繁育及养殖试验
19
作者 曾慰庭 蔡佳骏 +3 位作者 张振波 洪喆聪 王梅芳 余祥勇 《水产养殖》 2025年第3期10-13,44,共5页
于2022年12月6日-2023年8月16日,在汕尾海区开展由葡萄牙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四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牡蛎的繁育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1%及pH值8.1条件下,杂交三倍体牡蛎受精卵经过16 h孵化,发育成D型... 于2022年12月6日-2023年8月16日,在汕尾海区开展由葡萄牙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四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牡蛎的繁育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1%及pH值8.1条件下,杂交三倍体牡蛎受精卵经过16 h孵化,发育成D型幼虫,经过18 d培育,一半以上幼虫发育到眼点幼虫期,投放扇贝壳供幼虫附着。1 mm稚贝在汕尾江牡岛海域采用扇贝笼养殖8个半月左右,平均壳高>90 mm,平均体质量>80 g,生长状况良好。表明葡萄牙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四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牡蛎适合在该海域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葡萄牙牡蛎 杂交三倍体 人工繁育 海上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