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形象与象征意义
1
作者 周严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14-16,共3页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海明威的精神与信仰的象征。可以说《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是一个完美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在荣格原型理论背景下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探寻《老人与海》中桑提...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海明威的精神与信仰的象征。可以说《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是一个完美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在荣格原型理论背景下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探寻《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老人与海》这篇文章的内涵意义,为我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 《老人与海》 桑提亚哥 形象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原型心理剧:半结构化的荣格取向艺术治疗
2
作者 赵丹凤 李雅琪 《艺术家》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神话原型心理剧是在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Allan Guggenbuehl的神话心理剧的基础上引入了神话原型卡,进而创立的一个干预模式和程序。神话心理剧是一种融入意象和故事的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技术。它以故事为媒介,帮助处于压力和危机情况下... 神话原型心理剧是在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Allan Guggenbuehl的神话心理剧的基础上引入了神话原型卡,进而创立的一个干预模式和程序。神话心理剧是一种融入意象和故事的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技术。它以故事为媒介,帮助处于压力和危机情况下的人们处理情绪问题,走出心理危机。原型是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先天知识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原型代表了作为集体无意识一部分的普遍模式和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心理剧 神话原型 半结构化 心理危机 荣格 干预模式 危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艺术补偿理论及其当代疗愈功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巨大变革,使我国民众个体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并时常陷入自我迷失的困境,导致患有抑郁症等心理、情绪疾病的人数激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荣格的艺术补偿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导致现代社会个体迷失的心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巨大变革,使我国民众个体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并时常陷入自我迷失的困境,导致患有抑郁症等心理、情绪疾病的人数激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荣格的艺术补偿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导致现代社会个体迷失的心理学原因,并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的疗愈机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建构一个针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精神净化的“监测—诊断—疗愈”体系。这一体系既发扬了荣格艺术补偿理论的现实意义,也是对现有国民集体心理普查体系的有益补充,对于提高国民集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无意识 意识 艺术补偿 “监测—诊断—疗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埃达》的家族意识解读
4
作者 曾琬琳 王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0期68-72,共5页
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 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此类研究具拓展空间。本文选取《埃达》中极具标志意义的篇章,在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探寻其中的家族意识成因和表征,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埃达》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 家族意识 荣格原型理论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国王的自我成就——荣格原型视域下解读《少年国王》
5
作者 王春晓 《最小说》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荣格开创的人格分析心理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利用原型理论有助于深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作品对读者集体无意识的呼唤,探讨经典在文学长河中的宏观价值。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法对《少年国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 荣格开创的人格分析心理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利用原型理论有助于深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作品对读者集体无意识的呼唤,探讨经典在文学长河中的宏观价值。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法对《少年国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探究其人格结构中的阴影、人格面具和自性,分析其艺术形象的魅力,挖掘王尔德童话之中“真善美”的崇高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原型理论 奥斯卡·王尔德 《少年国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原型下的梁晓声《人世间》人物形象解读
6
作者 孙信信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梁晓声《人世间》塑造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包括工人、不法分子、知识青年等。用人格面具原型去观照工人,可看到他们积极进取的面貌;用阴影原型去分析社会的灰色人物,可通往人性的幽秘处;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分别解读男女知识青年... 梁晓声《人世间》塑造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包括工人、不法分子、知识青年等。用人格面具原型去观照工人,可看到他们积极进取的面貌;用阴影原型去分析社会的灰色人物,可通往人性的幽秘处;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分别解读男女知识青年,可挖掘人格结构下的异性特质。以荣格原型理论去解读小说人物群像,即可体悟到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变化无端,由此可见梁晓声过人的透视人心的洞察力以及对“年代写作”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原型 梁晓声 《人世间》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力于推动塑料行业创新发展 “2024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沪举行
7
作者 Grace 《上海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3-73,共1页
2024年3月13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4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近百位来自获奖企业的高层代表、评委团代表和行业媒体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塑料行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成果。无法逃离行业“内卷”的塑料企业... 2024年3月13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4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近百位来自获奖企业的高层代表、评委团代表和行业媒体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塑料行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成果。无法逃离行业“内卷”的塑料企业正在加快各自的步伐,或积极“出海”,或兼并收购,在勒紧“裤腰带”的同时,于各种挑战中寻觅商机,放手一搏。这其中,“技术创新”仍然是各家企业谈及公司长久发展的不二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并收购 塑料行业 获奖企业 技术创新 塑料企业 长久发展 荣格 评委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隆重举办
8
《上海涂料》 CAS 2024年第3期63-63,共1页
2024年5月31日,荣格工业传媒在上海星河湾酒店隆重举办了“2024涂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的颁奖典礼。现场百余位获奖企业代表、评审代表、行业媒体等参与了此次盛会,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誉时刻,分享了获奖的喜悦!
关键词 涂料工业 获奖企业 星河湾 技术创新奖 荣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之“共时性”现象与《周易》感应思想的贯通——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体证
9
作者 李文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60-64,共5页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象背后,其实是有深层的哲学背景,而这与《周易》哲学的感应思想以及其背后的心性论与本体论不谋而合。对“共时性”与“感应”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应该流于表面,而其背后涉及的《周易》哲学深层的心性论及本体论内涵才应该是真正需要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共时性 感应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
10
作者 楚怡涵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3期199-201,共3页
多丽丝·莱辛作为当代英国最出色的女作家之一,她凭借小说《金色笔记》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以荣格自性化理论为视角,分析《金色笔记》中不同女性完成自性化的过程。
关键词 《金色笔记》 荣格 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永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作为理论家和临床医学家的荣格 ,他关于整体和动力的观点、对神秘经验的兴趣、对经验中影像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关于中年危机的理论、他个人的精神体验以及对非西方的文化有关精神与实践的关注等等 ,都为当代超个人心理学提供了启示 ,而... 作为理论家和临床医学家的荣格 ,他关于整体和动力的观点、对神秘经验的兴趣、对经验中影像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关于中年危机的理论、他个人的精神体验以及对非西方的文化有关精神与实践的关注等等 ,都为当代超个人心理学提供了启示 ,而且 ,荣格学派在当代的发展 ,特别是沃西本的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荣格学派 超个人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被引量:30
12
作者 范红霞 申荷永 李北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情结 荣格 结构 功能 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在...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汉学家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心理学 中国文化 荣格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唯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国良 管文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31,共12页
按荣格的意识阈下的心理内容属无意识的定义,唯识学的第七识、第八识和种子,以及处于率尔心、寻求心状态的前六识,都属无意识范畴。荣格的无意识的心理内容与意识大都无关,无意识常成为非正常人格的根源;唯识学的意识就是种子的现行,而... 按荣格的意识阈下的心理内容属无意识的定义,唯识学的第七识、第八识和种子,以及处于率尔心、寻求心状态的前六识,都属无意识范畴。荣格的无意识的心理内容与意识大都无关,无意识常成为非正常人格的根源;唯识学的意识就是种子的现行,而第七识与第八识中的二执种子,决定了众生的有漏性和凡夫性。两种理论差异的根源在于:荣格心理学是心理实在论,认为神话和宗教都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具有无意识的原型;唯识学则认为轮回和解脱都具有实在性,解脱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从唯识学立场看,荣格心理学的理论是假设性的,其原型和自性等范畴都属假设,并不成熟完备;其治疗非正常人格的实用目标虽有相当价值,但其自性实现的超越性目标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唯识学 种子 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与《易经》: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心理学尝试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新建 俞容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荣格与《易经》的互动为管,能透析荣格在其心理学体系中汲取和融合东方文化的努力。《易经》的“感而遂通天下”是荣格提出“共时性”思想的关键所在。《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反映在荣格的“原型”理论中,是其寻求文化沟通... 以荣格与《易经》的互动为管,能透析荣格在其心理学体系中汲取和融合东方文化的努力。《易经》的“感而遂通天下”是荣格提出“共时性”思想的关键所在。《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反映在荣格的“原型”理论中,是其寻求文化沟通可能的共同心理基础。荣格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视角对《易经》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和解读,他与《易经》的对话是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荣格 心理学 文化 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的东方文化意蕴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荣双 车文博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6-238,共3页
本文从荣格心理学理论与美的东方模式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中的东方文化意蕴。指出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具有印度和中国传统美学特征,荣格从中发现了心灵的原始意象以及用互补和谐的美学原则阐释原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荣格 和谐的心灵 东方文化 东方美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的《易经》心理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娟 沈士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1,共5页
荣格作为心理学家在研读《易经》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他对《易经》中关于人类心理的潜意识呈现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从《易经》的感应观中获得启示,成为他大胆质疑因果率的唯一性,并最终提出"同时性"原则的关键。但是荣... 荣格作为心理学家在研读《易经》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他对《易经》中关于人类心理的潜意识呈现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从《易经》的感应观中获得启示,成为他大胆质疑因果率的唯一性,并最终提出"同时性"原则的关键。但是荣格对于《易经》的心理学思想并没有任意夸大,而是极为客观的做出评价。他指出《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个人,则熹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而言,也许就黝黯如黑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易经》 潜意识 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日升 邓小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荣格的理论中,"阴影"与"面具"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型,在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实现人格的整合,这是荣格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荣格 心理学理论 心理健康 原型 阴影 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解与契合——析荣格对道教内丹学的心理学阐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健 杨玉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0-144,共5页
荣格在《金花的秘密》一文中 ,对两部道教内丹学著作作了心理学的阐释。尽管他的阐释并不完全符合内丹学原义 ,但他的一些阐释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和道教内丹学研究都不无启示意义。另外 ,荣格心理学本身与道教内丹学之间确实有不少相通... 荣格在《金花的秘密》一文中 ,对两部道教内丹学著作作了心理学的阐释。尽管他的阐释并不完全符合内丹学原义 ,但他的一些阐释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和道教内丹学研究都不无启示意义。另外 ,荣格心理学本身与道教内丹学之间确实有不少相通契合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心理学 道教内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格心理分析理论对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管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小玉 尤红 +2 位作者 王学义 于鲁璐 宋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751-753,共3页
本文从荣格心理分析理论的角度综述了暴力的成因及其管理、文化与人性、心与身、原型、集体无意识、;治疗技术如积极想象、词语联想、绘画、沙盘游戏、梦的分析等可以用于管理暴力等。
关键词 心理学 荣格理论 暴力 暴力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