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起始原料中有关物质含量
1
作者 叶丹 贾志祥 +3 位作者 凌怀娟 胡敏 宋林 吴倩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苯磺贝他斯汀起始原料中5种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C8-3(4.6 mm×250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3.6 g磷酸二氢钾,加水10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pH值至3.0)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苯磺贝他斯汀起始原料中5种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C8-3(4.6 mm×250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3.6 g磷酸二氢钾,加水10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pH值至3.0)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溶剂对各成分检出无干扰,分离度均大于1.5,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与定量限均符合要求;各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105%,RSD(n=9)均未超过5.0%;重复性良好及中间精密度高,微调色谱条件后耐用性良好。3批样品检测中SM1-1与SM1-5均未检出,SM1-3、SM1-2检出结果均小于0.05%,未知最大杂质小于0.15%,总杂小于1.0%。因此,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能检测SM1中有关物质,保障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起始原料 有关物质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支持 吴鸿仁 黄彩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石狮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收治的104例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左西替利嗪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2例...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石狮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收治的104例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左西替利嗪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2例。左西替利嗪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左西替利嗪组基础上加用苯磺贝他斯汀片。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左西替利嗪组(98.08%vs.78.85%,χ^(2)=9.420,P=0.002)。治疗2个月后,2组D-D、FDP水平降低,CD3^(+)、CD4^(+)、CD4^(+)/CD8^(+)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左西替利嗪组(P<0.05或P<0.01);2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症状评分低于左西替利嗪组(P<0.01)。联合用药组与左西替利嗪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vs.9.62%,χ^(2)=0.613,P=0.434)。结论CU患者采用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可增强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苯磺贝他斯汀 左西替利嗪 凝血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中降解杂质含量
3
作者 叶丹 曹元敏 +1 位作者 田娟 贾志祥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181-184,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中主要降解杂质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Pheny1(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值至4.0)-乙腈(体积比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建立了HPLC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中主要降解杂质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Pheny1(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值至4.0)-乙腈(体积比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该方法溶剂对各成分检出无干扰,分离度均大于1.5,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与定量限均符合要求;各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8%~100.6%,RSD(n=9)均未超过5.0%;重复性良好及中间精密度高,微调色谱条件后耐用性良好。3批样品检测结果显示IMP-Ⅰ、IMP-Ⅲ、IMP-Ⅳ均未检出,IMP-Ⅲ检出结果小于0.05%,最大未知单杂小于0.05%,总杂小于0.10%。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良好、准确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苯磺贝他斯汀 降解杂质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成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7-090,共4页
分析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左西替利嗪加苯磺贝他斯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 分析苯磺贝他斯汀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左西替利嗪加苯磺贝他斯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左西替利嗪联合苯磺贝他斯汀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左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宏 顾建青 +3 位作者 张罗 程雷 刘光辉 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对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氯雷他定做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早晚各一次。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 目的对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氯雷他定做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早晚各一次。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4d。疗效评价以治疗的总有效率作为主要指标,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和鼻腔检查积分下降指数作为次要指标。结果治疗后,苯磺贝他斯汀受试者总有效率为91.4%,氯雷他定组为91.2%,P=0.984;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1%,25.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苯磺贝他斯汀组嗜睡发生率为4.2%;氯雷他定组为14.4%,P=0.012。结论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与氯雷他定一样安全有效,且苯磺贝他斯汀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氯雷他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肖汉龙 罗建华 +1 位作者 王军 汪莹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3298-3299,共2页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口服,2次/d;玉屏风胶囊1 g口服,3次/d。对照组仅给予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口...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口服,2次/d;玉屏风胶囊1 g口服,3次/d。对照组仅给予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口服,2次/d。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停药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和46.7%。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玉屏风胶囊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燕 毛增宇 张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85-86,89,共3页
目的 探讨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R患者200例,饭后服用苯磺贝他斯汀10 mg/次,2次/d,连续服用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体... 目的 探讨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R患者200例,饭后服用苯磺贝他斯汀10 mg/次,2次/d,连续服用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查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鼻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分、鼻塞、流涕、鼻痒、喷嚏、体征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IgE和鼻灌洗液ECP含量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1.50%,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50%.结论 苯磺贝他斯汀治疗AR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过敏性鼻炎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中苯扎氯铵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夏琴 檀华进 +4 位作者 靳雯臻 姜栋 谭晓川 张宇佳 郑稳生 《食品与药品》 CAS 2020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中抑菌剂苯扎氯铵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分析滤膜吸附作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含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中抑菌剂苯扎氯铵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分析滤膜吸附作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含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值至5.0)=65:35,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μl;通过控制滤膜材质、来源、过滤体积,考察滤膜吸附差异。结果溶剂与辅料对苯扎氯铵含量测定无干扰,在0.02438~0.0731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2.453×107x+2.173×104),仪器精密度RSD为0.44%,重复性RSD为1.25%,中间精密度RSD为1.70%,低、中、高浓度对应的平均回收率为96.94%,RSD为1.28%,24 h内溶液稳定性RSD为0.81%,3批检测含量:112.89%,104.61%,108.22%。滤膜材质、来源、过滤体积均会影响滴眼液中苯扎氯铵吸附情况,不同同系物吸附强度不同,且亲水性滤膜吸附作用相对较小。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对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 扎氯铵 抑菌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10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文慧 李百灵 +1 位作者 刘乐 李伯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2次/d,治疗4周和8周末症状好转时分别改为1次/d和隔日1次;治疗组同时还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2次/d,治疗4周和8周末症状好转时分别改为1次/d和隔日1次;治疗组同时还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注,隔日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2,4,8和12周末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0.91%,85.45%,89.09%和92.73%,对照组分别为64.81%,68.52%,72.22%和77.78%,治疗2周末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12周末时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卡介菌多糖核酸 荨麻疹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娟 陈宇翔 +4 位作者 郑向阳 江宁宇 陈韡彬 魏宗有 陈忠 《海峡药学》 2017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剂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菲罗门Luna C8(250×4.65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1000m 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0∶30),每1000m L流动相中含戊烷磺酸钠1.0g...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剂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菲罗门Luna C8(250×4.65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1000m 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0∶30),每1000m L流动相中含戊烷磺酸钠1.0g。流速为1.0m 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苯磺贝他斯汀在48.1056~64.1408μg·m 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为0.17%。结论本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苯磺贝他斯汀片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文慧 刘乐 李伯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2次/d,同时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对照组58例,仅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方...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2次/d,同时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对照组58例,仅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方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于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时,2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苯磺贝他斯汀 荨麻疹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志兰 张良岐 +2 位作者 侯俊荣 马静 郭雯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评价苯磺贝他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PAC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苯磺贝他斯汀和安慰剂治疗,疗程两周,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瘙痒程度和风团反应,以及冷水或冷空气刺... 目的:评价苯磺贝他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PAC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苯磺贝他斯汀和安慰剂治疗,疗程两周,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瘙痒程度和风团反应,以及冷水或冷空气刺激出现临床症状比较。结果:PACU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以及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水或冷空气后出现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苯磺贝他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性荨麻疹 获得性 苯磺贝他斯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雷他定和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河 李满兰 +2 位作者 王东艳 张贵阳 张汉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和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集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编号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B组给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E(Ig ...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和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集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编号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B组给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Ig E水平及ECP含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较A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B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较氯雷他定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 苯磺贝他斯汀 过敏性鼻炎 免疫球蛋白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舒理建 楼赛丽 +2 位作者 吴晨皓 卢鑫鑫 邵旭民 《化工管理》 2020年第15期19-20,共2页
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E 3 C8色谱柱(150*4.6 mm,3 u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流速0.9 ml×min-1,柱温30℃... 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E 3 C8色谱柱(150*4.6 mm,3 u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流速0.9 ml×min-1,柱温30℃,进行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定量测定。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分离效果好;苯磺酸乙酯检测限为1 ppm,定量限为10 ppm,在0.00032 mg×ml-1-0.00288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苯磺酸异丙酯检测限为5 ppm,定量限为10 ppm,在0.00032 mg×ml-1-0.00288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两者在ICH规定的限度的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回收率为93.0%-102.2%之间。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操作,可用于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酸乙酯 酸异丙酯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薄膜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立中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制备苯磺贝他斯汀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出度,并对自制片与原研片的溶出曲线相似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甘露醇、阿斯巴甜及硬脂酸镁为辅料压制苯磺贝他斯汀素片,以欧巴代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喷雾... 目的:制备苯磺贝他斯汀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出度,并对自制片与原研片的溶出曲线相似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甘露醇、阿斯巴甜及硬脂酸镁为辅料压制苯磺贝他斯汀素片,以欧巴代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喷雾包衣制备成片。以休止角、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为指标筛选素片处方和包衣材料用量。结果:经试验选择素片最优处方:苯磺贝他斯汀5 mg、甘露醇43 mg、微晶纤维素21. 5 mg、阿斯巴甜0. 5 mg、硬脂酸镁0. 5 mg及羟丙甲纤维素15 mg,包衣增厚选择5%左右。自制片与原研片在水、盐酸(pH 1. 2)、乙酸盐缓冲液(pH 4. 5)、和磷酸盐缓冲液(pH 6. 8) 4种介质中具有相似的溶出行为。结论:自制片与原研片具有相似的体外溶出行为,质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变应性鼻炎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茂芹 曹广喜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用苯磺贝他斯汀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左西替利嗪组和贝他-利嗪组。为左西替利嗪组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贝他-利嗪组患者加用苯磺贝... 目的:探讨用苯磺贝他斯汀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左西替利嗪组和贝他-利嗪组。为左西替利嗪组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贝他-利嗪组患者加用苯磺贝他斯汀。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左西替利嗪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8例,为显著好转者有14例,为有所好转者有7例,为无效者有7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78%;贝他-利嗪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24例,为显著好转者有16例,为有所好转者有5例,为无效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贝他-利嗪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左西替利嗪组患者,P<0.05。2)治疗后,左西替利嗪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70%,贝他-利嗪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5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苯磺贝他斯汀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盐酸左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17
作者 朱庆丽 王威 +1 位作者 凌真 钱斐 《天津药学》 2015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按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内容,以试验菌回收率在0.5-2为要求,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采用常规平皿法;大肠埃希菌采用常规法。结果:采用常规法,白色念珠菌的回... 目的: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按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内容,以试验菌回收率在0.5-2为要求,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采用常规平皿法;大肠埃希菌采用常规法。结果:采用常规法,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小于50%,其余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之间。通过增加稀释液法,可消除供试品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其回收率在0.5-2之间;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细菌计数采用常规平皿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按常规法,可作为苯磺贝他斯汀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 集落计数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付兰红 黄贵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4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南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苯磺贝他斯汀片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南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苯磺贝他斯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及12周时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较明显,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疗程结束时随访,治疗组慢性荨麻疹复发率为14.71%,明显低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苯磺贝他斯汀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玉屏风颗粒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贝他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丽 何志新 +4 位作者 刘玲玲 赵广 顾军 顾恒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苯磺贝他斯汀片20mg/d治疗,另一组接受氯雷他定10mg/d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目的探讨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苯磺贝他斯汀片20mg/d治疗,另一组接受氯雷他定10mg/d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随访,对瘙痒、最大风团直径和风团数量进行评价及疗效评估。结果随机入组2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27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后4周苯磺贝他斯汀组的总有效率(基愈+显效)为74.6%,氯雷他定组的总有效率为7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贝他斯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8%,氯雷他定组为1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至中度嗜睡、口干和头晕。结论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氯雷他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苯磺贝他斯汀 氯雷他定
原文传递
苯磺贝他斯汀片的研制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沙漠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8-1502,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片的溶出度,并进行自制品与原研品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采用Agilent C_8色谱柱,以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 3.0)∶乙腈(70∶30,含1.0 mg/ml戊烷磺酸钠),检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贝他斯汀片的溶出度,并进行自制品与原研品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采用Agilent C_8色谱柱,以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 3.0)∶乙腈(70∶30,含1.0 mg/ml戊烷磺酸钠),检测波长260 nm。以盐酸(pH 1.2)、乙酸盐缓冲液(pH 4.5)和磷酸盐缓冲液(pH 6.8)各900 ml为溶出介质,在转速50 r/min下,考察自制品与原研品的溶出度,并通过计算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评价两者溶出行为的相似性。苯磺贝他斯汀检测的线性范围为3.6~18.0μg/ml;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2.0%;3种溶出介质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9.7%、100.2%和100.3%,RSD<2.0%。自制品与原研品在盐酸(pH 1.2)中30 min时的溶出度均大于95%,在3种溶出介质中的f2值均大于65。表明自制品与原研品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质量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贝他斯汀 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致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