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传达的构成与发生 被引量:2
1
作者 曹苇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136-140,共5页
艺术是一种传达活动。艺术传达包含情感传达与美的传达 ,又分为内传达与外传达。传达的始点是内传达 ,其发生源于审美感知与体验 ;外传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传达期待。在艺术传达过程中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 艺术是一种传达活动。艺术传达包含情感传达与美的传达 ,又分为内传达与外传达。传达的始点是内传达 ,其发生源于审美感知与体验 ;外传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传达期待。在艺术传达过程中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在内传达时内容呼唤形式 ,在外传达时形式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 传达期待 传达 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艺术传达的朗诵艺术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朝霞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 朗诵艺术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高职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夕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与非艺术设计类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的质量。因此,针对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并提出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课程多元评价...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与非艺术设计类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的质量。因此,针对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并提出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课程多元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视觉艺术传达专业 设计类课程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胎记与文学超越——莫言散文的“故乡意象”与艺术传达
4
作者 张洪波 韩传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莫言散文中关于故乡的描写,形成了其独特的"故乡意象",而"饥饿"与"匮乏"是这一意象的核心内质,如同生长于作家心灵的"胎记",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呈不同姿态,反复... 莫言散文中关于故乡的描写,形成了其独特的"故乡意象",而"饥饿"与"匮乏"是这一意象的核心内质,如同生长于作家心灵的"胎记",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呈不同姿态,反复纳入写作视野、取材范围与表现范畴,构成了莫言绝大多数作品的审美特质,亦成为探求莫言创作历程,观照与研究其文学创作独特性的最佳视角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故乡意象 散文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的艺术传达——评申平动物小小说
5
作者 伍世昭 邓春燕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9期92-95,共4页
在小小说百花园中,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可谓别具一格,它不仅拓宽了小小说表现领域,而且在立意和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新的突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申平动物小小说做真正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其思想内涵与审美意义还远没... 在小小说百花园中,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可谓别具一格,它不仅拓宽了小小说表现领域,而且在立意和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新的突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申平动物小小说做真正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其思想内涵与审美意义还远没得到揭示与里现。本文的写作可以说就是这种系统研究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说 动物 艺术传达 人性 系统研究 别具一格 表现领域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达与朗诵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朝霞 《教育探究》 2009年第3期90-92,共3页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从艺术传达角度来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为朗诵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从艺术传达角度来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为朗诵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 朗诵艺术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论艺术传达与审美形式
7
作者 张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中国美学史上,刘勰最早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传达问题。“形式”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不存在的,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采”,却是非常接近于“形式”这个范畴的涵义。刘勰在《原道》篇对“文”作了本... 在中国美学史上,刘勰最早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传达问题。“形式”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不存在的,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采”,却是非常接近于“形式”这个范畴的涵义。刘勰在《原道》篇对“文”作了本体论的界定。他对于圣贤经典的规慕,也更多地侧重于以美好的文辞来表现情感。在《情采》篇中,把“立文之道”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种形态,从视觉美感、听觉美感等方面深化了审美形式理论。刘勰还非常重视艺术传达的作用,在《神思》等篇中予以系统的阐述,而在《物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式 艺术传达 视觉美感 听觉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艺术传达
8
作者 徐晓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5-60,共6页
康德的艺术传达思想潜藏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是一个海内外康德美学专家都未曾具体涉及的领地.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康德对这一思想没有集中诠释,它只是潜在地规范着康德对艺术的逻辑演绎,零散性的语言根本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次是... 康德的艺术传达思想潜藏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是一个海内外康德美学专家都未曾具体涉及的领地.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康德对这一思想没有集中诠释,它只是潜在地规范着康德对艺术的逻辑演绎,零散性的语言根本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次是这一理论精深,即“图式”理论的晦涩难懂,人们难以理解把握,所以人们忽视它,或者望而生畏.但是康德的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解答人们可知不可言诠的艺术传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艺术传达 语言 艺术 艺术 审美意象 感性直观 审美意识 合目的性 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意味——由视觉艺术传达中的置换现象说开去
9
作者 沈袁达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3年第4期64-65,共2页
置换是重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策略,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它有着自己的艺术理论依据。它通过改变原有认知、体积互换对比、秩序功能错置,令观者产生不同的艺术审美感受。本文将"置换"原理作为研究重点,提出"置... 置换是重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策略,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它有着自己的艺术理论依据。它通过改变原有认知、体积互换对比、秩序功能错置,令观者产生不同的艺术审美感受。本文将"置换"原理作为研究重点,提出"置换"原理在视觉艺术传达中的运用,为艺术作品的视觉意义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味 视觉艺术传达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网络媒体的视觉艺术传达设计探讨
10
作者 梁鑫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5期138-138,共1页
互联网的普及给很多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就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递模式,带来了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高效传达,影响着社会经济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在传播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视觉传达,所以其为视觉艺术传达设计的发... 互联网的普及给很多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就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递模式,带来了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高效传达,影响着社会经济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在传播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视觉传达,所以其为视觉艺术传达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了整个设计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视觉艺术传达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禅宗之“不立文字”的“艺术传达”创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欣 邱紫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6-40,共5页
“不立文字”是禅宗所坚守的一种以“非声音”、“非概念”语言为主要内容的“泛语言”观念。这种“泛语言”观念认为,人类生活中一切可以传情达意的方式,一切可以“以心传心”的方式,都是可供交流的“语言”,而非口头的、仅仅用声音来... “不立文字”是禅宗所坚守的一种以“非声音”、“非概念”语言为主要内容的“泛语言”观念。这种“泛语言”观念认为,人类生活中一切可以传情达意的方式,一切可以“以心传心”的方式,都是可供交流的“语言”,而非口头的、仅仅用声音来表达的“言语”。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和思想,引发了“艺术传达”的创新方式,即运用艺术的手段,运用非语言文字的“艺术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激发了中国诗歌、绘画、园林艺术更加追求艺术表现的含蓄和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不立文字” 艺术传达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达论纲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7,共10页
1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使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更是多采多姿,千变万化。人们尽可 能从美丽的想象中得到深深的满足,也可以创造了这样那样的意象而愉悦,这些都能使 人得到类似艺术化的体验。然而这一切还不是艺术。艺术不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1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使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更是多采多姿,千变万化。人们尽可 能从美丽的想象中得到深深的满足,也可以创造了这样那样的意象而愉悦,这些都能使 人得到类似艺术化的体验。然而这一切还不是艺术。艺术不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而是一种意象物化的活动和审美传达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对艺术作过这样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方式 艺术信息 艺术作品 艺术 接受者 审美意象 艺术符号 期待视野 艺术创造 艺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女性读书图的图式流变与艺术传达
13
作者 顾伟玺 刘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1,共8页
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的历史,从古至今反复演绎着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轨迹。而在反映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中,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是通过表现对象的形态以及场景的安排等艺术传达方式得以体现的,以女性阅读之态入画的明、清女性读... 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的历史,从古至今反复演绎着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轨迹。而在反映女性生活的仕女画中,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是通过表现对象的形态以及场景的安排等艺术传达方式得以体现的,以女性阅读之态入画的明、清女性读书图即是如此。女性读书图初见于明代,清代得以传承并发展。明清两代女性读书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图式流变过程,揭示了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如何作用于女性,佐证出艺术创新既受制于艺术本体自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规导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女性读书图 图式流变 社会规训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动而有效的艺术传达─—《狂人日记》与《伤逝》的叙事模式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海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1-24,共4页
《狂人日记》与《伤逝》是鲁迅分别采用日记体和手记体写成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重新分折比较它们艺术上成功的奥秘:第一人称叙事模式使小说的独白性内容获得了客观化的品性;同时,悲剧化的叙事方式又表现了完全相异的思想... 《狂人日记》与《伤逝》是鲁迅分别采用日记体和手记体写成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重新分折比较它们艺术上成功的奥秘:第一人称叙事模式使小说的独白性内容获得了客观化的品性;同时,悲剧化的叙事方式又表现了完全相异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伤逝》 叙事模式 叙事人 主人公 艺术传达 比较分析 鲁迅 “识” 第一人称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戏剧《婚礼的成员》的动作设计与艺术传达
15
作者 贺小艳 王钢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5期7-8,共2页
戏剧《婚礼的成员》改编自麦卡勒斯1946年的同名小说,该剧凭借精彩卓绝的动作设计,集中表现青春期少女弗兰淇·亚当斯叛逆的成长历程,揭示了南方社会普遍存在于个体身上精神隔绝的生存危机。本文试图从外部动作、静止动作和语言动... 戏剧《婚礼的成员》改编自麦卡勒斯1946年的同名小说,该剧凭借精彩卓绝的动作设计,集中表现青春期少女弗兰淇·亚当斯叛逆的成长历程,揭示了南方社会普遍存在于个体身上精神隔绝的生存危机。本文试图从外部动作、静止动作和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探究弗兰淇的戏剧动作之独特性以及背后的深层次文化指向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勒斯 戏剧 《婚礼的成员》 动作设计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忘不了餐厅》看经营体验类慢综艺的艺术传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辛悦 《艺术家》 2022年第6期152-154,共3页
近年来,经营体验类慢综艺凭借其朴实亲切的节目风格,从快综艺遍地的国内节目中脱颖而出,在收视和口碑上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忘不了餐厅》将节目主体定位于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群体,以正向的节目情绪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开辟了经... 近年来,经营体验类慢综艺凭借其朴实亲切的节目风格,从快综艺遍地的国内节目中脱颖而出,在收视和口碑上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忘不了餐厅》将节目主体定位于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群体,以正向的节目情绪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开辟了经营体验类慢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目风格 综艺节目 慢综艺 艺术传达 老人群体 认知障碍 餐厅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向特摄片中的艺术传达机制——以特摄网剧《假面骑士Amazons》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茗贺 《艺海》 2021年第4期68-70,共3页
本文梳理特摄片发展史,并以《假面骑士Amazons》为例,研究其主题、题材、叙事、画面以及道具等元素的变更与创新,找寻其成功之处,探寻成年向特摄片中特有的艺术传达机制,试图找寻出适用于成年向特摄片制作的艺术传达机制规律,用于未来... 本文梳理特摄片发展史,并以《假面骑士Amazons》为例,研究其主题、题材、叙事、画面以及道具等元素的变更与创新,找寻其成功之处,探寻成年向特摄片中特有的艺术传达机制,试图找寻出适用于成年向特摄片制作的艺术传达机制规律,用于未来的影片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摄片 成年向 艺术传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视觉艺术传达形式的思考
18
作者 孙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2-134,共3页
视觉形式是一系列由点、线和色彩、肌理、笔触等构成的空间关系。视觉形式的对于视觉艺术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视觉形式,视觉艺术可以作为直观的表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传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着,到了当代,艺术传达形式突... 视觉形式是一系列由点、线和色彩、肌理、笔触等构成的空间关系。视觉形式的对于视觉艺术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视觉形式,视觉艺术可以作为直观的表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传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着,到了当代,艺术传达形式突破了以往单纯的表现二维和三维空间,多媒体的渗入使艺术传达形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让艺术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传达形式 多媒体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真诗歌的多重主题及其艺术传达——以诗集《小叶榕》为个案
19
作者 涂慧琴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在其第一本诗集《小叶榕》中,余真从女性的视角来审视死亡、自然、亲情和爱情等问题,认为死亡是新生命的孕育者、自然是对生命之爱的一种体验、亲情缺失使人感到焦虑、爱情使现代人饱受精神和肉体伤痛。对死亡和爱情,她并非只是通过个... 在其第一本诗集《小叶榕》中,余真从女性的视角来审视死亡、自然、亲情和爱情等问题,认为死亡是新生命的孕育者、自然是对生命之爱的一种体验、亲情缺失使人感到焦虑、爱情使现代人饱受精神和肉体伤痛。对死亡和爱情,她并非只是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得经验,而是更加注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不停地追问和探寻;对自然和亲情,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以回忆的方式重现自然风物及构建自己的家庭身份,体现她对自然、自我和生命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真 《小叶榕》 主题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达与符号
20
作者 陈望衡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98-103,共6页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每一生物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圈。动物的功能圈是一套感受器系统和一套效应器系统,凭借前者接受外部刺激,凭借后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人类也有自己的一套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与动物相比,人...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每一生物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圈。动物的功能圈是一套感受器系统和一套效应器系统,凭借前者接受外部刺激,凭借后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人类也有自己的一套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与动物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在量上有所扩大,而且在质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还发明了称之为符号系统的功能系统。卡西尔称之为“第三环节”。正是这“第三环节”构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 艺术符号 符号系统 与符号 艺术 具象性 功能圈 审美性 艺术意象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