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顶红资源抗寒性田间自然鉴定
1
作者 杨美玲 娄晓鸣 +1 位作者 尹田田 吕文涛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1期24-25,共2页
利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20份朱顶红资源进行了抗寒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朱顶红资源抗寒性差异较大,‘小青龙’‘凤蝶’‘红宝石之星’‘迷雾’抗寒性最强,其次是‘贝贝星’‘小精灵’‘火焰孔雀’、‘柠檬冰糕’‘妙龄响铃’‘女巫’‘... 利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20份朱顶红资源进行了抗寒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朱顶红资源抗寒性差异较大,‘小青龙’‘凤蝶’‘红宝石之星’‘迷雾’抗寒性最强,其次是‘贝贝星’‘小精灵’‘火焰孔雀’、‘柠檬冰糕’‘妙龄响铃’‘女巫’‘红孔雀’‘红狮’‘奥林匹克’和‘魔幻之绿’,最不抗寒的为‘孔雀花’‘悉尼’‘甜蜜妮芙’‘卡里美柔’‘僵尸’‘霓虹灯’。叶片黄化、叶片萎蔫、叶片下垂3个抗寒评价指标与寒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2、0.8194、0.735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 抗寒性 田间 自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玉米青枯病的田间自然筛选及接种鉴定
2
作者 王蕊 周联东 +3 位作者 刘经纬 孙佩 李进生 王文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区玉米青枯病的田间自然筛选及接种鉴定。[方法]采用试验室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25份玉米自交系和61份群体材料对玉米青枯病的抗病表现。[结果]筛选出9份自交系及26份群体材料的抗病等级都在R(抗病)以上... [目的]研究黄淮海区玉米青枯病的田间自然筛选及接种鉴定。[方法]采用试验室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25份玉米自交系和61份群体材料对玉米青枯病的抗病表现。[结果]筛选出9份自交系及26份群体材料的抗病等级都在R(抗病)以上。多数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集中在3级和5级,为R(抗病)和MR(中抗)材料;未发现有9级(高感)材料。[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青枯病在黄淮海区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枯病 试验室接种鉴定 大田自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48
3
作者 段灿星 董怀玉 +5 位作者 李晓 李红 李春辉 孙素丽 朱振东 王晓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5-1145,共11页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病害 多年多点 自然发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黑斑病抗性鉴定
4
作者 芦连勇 华福平 沈希华 《种业导刊》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法对河南省新选育的20个花生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筛选抗黑斑病品种,为安阳市花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获得高抗品种1个(豫花47号)、抗病品种2个(安花10号、开... 通过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法对河南省新选育的20个花生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筛选抗黑斑病品种,为安阳市花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获得高抗品种1个(豫花47号)、抗病品种2个(安花10号、开农31号)、中抗品种4个(周花8号、商花228号、豫花154号、豫花148号)、感病品种12个、高感品种1个(信花11号),未发现对黑斑病完全免疫的品种。豫花47号、安花10号、开农31号对黑斑病的抗性较好,可以在安阳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黑斑病 抗性鉴定 自然病圃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体系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双清 王林 《中国稻米》 2010年第2期47-48,66,共3页
本文通过总结笔者20多年来开展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体系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体系的7项关键技术,以期达到提高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稻瘟病 自然诱发鉴定 体系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瘟性自然诱发鉴定体系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双清 龙家顺 张和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5,共2页
利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稻瘟病圃优势 ,开展水稻品种抗瘟性自然诱发鉴定体系探讨。实践证明 :自然诱发鉴定法是较为符合生产实际和经济实用的科学方法 ;该方法虽然存在一些缺陷 ,但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抗瘟性自然诱发鉴定体系 ,可保证自然... 利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稻瘟病圃优势 ,开展水稻品种抗瘟性自然诱发鉴定体系探讨。实践证明 :自然诱发鉴定法是较为符合生产实际和经济实用的科学方法 ;该方法虽然存在一些缺陷 ,但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抗瘟性自然诱发鉴定体系 ,可保证自然诱发鉴定法获得真实可靠的结论 ;该体系已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瘟性 自然诱发鉴定 鉴定体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39个中稻品种2022年度耐热性鉴定与利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超新 黄意 +8 位作者 李洪洲 杨淑惠 杨俊武 牟枭 毛灏桦 徐俊英 肖本泽 顾见勋 杨隆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在推广应用中也要特别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自然高温鉴定 玻璃温室鉴定 利用评价 中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穗期耐高温鉴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金军 刘明放 +1 位作者 陆金根 张国兴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利用海南省南部冬繁育种基地春季自然高温条件鉴定粳稻的穗期耐热性 ,与嘉兴产地鉴定结果有较大的拟合率。因此 ,可以有效地用来鉴定嘉兴及其周边地区晚稻穗期耐高温的粳稻资源。这种鉴定技术方法简便 ,经济有效 。
关键词 粳稻 水稻 抽穗期 耐热性 鉴定技术 育种 自然鉴定 海南 温度 人工气候室 高温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蔬菜作物抗热性鉴定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9
作者 尹贤贵 罗庆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从田间自然鉴定、种子活力测定、人工模拟气候鉴定、生理生化测定、微观结构观察、配子体生活力鉴定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蔬菜作物抗热性鉴定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蔬菜 抗热性 鉴定 田间自然鉴定 种子活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鉴定番茄耐热性与田间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光辉 王文强 +2 位作者 尹贤贵 张赟 杨琦凤 《西南园艺》 2001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番茄 耐热性鉴定 电导法 耐热性育种 田间自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观赏南瓜的耐热性鉴定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饶贵珍 肖波 吴广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采用夏季田间自然鉴定和电导法鉴定比较玉女、瓜皮、佛手和鸳鸯梨四个品种观赏南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座果率、产量、病毒病病情指数和苗期相对电导率都可作为观赏南瓜耐热性鉴定的指标,且其鉴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四个品种观赏南... 采用夏季田间自然鉴定和电导法鉴定比较玉女、瓜皮、佛手和鸳鸯梨四个品种观赏南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座果率、产量、病毒病病情指数和苗期相对电导率都可作为观赏南瓜耐热性鉴定的指标,且其鉴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四个品种观赏南瓜的耐热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玉女、瓜皮、佛手、鸳鸯梨,其中玉女和瓜皮的耐热性显著强于佛手和鸳鸯梨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南瓜 田间自然鉴定 电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茶树品种越冬抗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涛 张伟 +1 位作者 毛宇骁 余继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28-1329,共2页
为更好地了解浙江茶树品种和资源的抗寒性,为抗性育种和引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2016年2月18日对183份茶树品种和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主要茶树品种抗寒性较强,在连续2 d-7^-15℃极端低温天气下,成年茶... 为更好地了解浙江茶树品种和资源的抗寒性,为抗性育种和引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2016年2月18日对183份茶树品种和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主要茶树品种抗寒性较强,在连续2 d-7^-15℃极端低温天气下,成年茶树能正常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性 极端低温天气 田间自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被引量:15
13
作者 段灿星 曹言勇 +5 位作者 董怀玉 夏玉生 李红 胡清玉 杨知还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9,共15页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 004份...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 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种质,用于人工接种鉴定;利用建立的茎基部注射接种法,对690份代表性玉米种质进行3年共6个环境的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结果】2016—201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多年多点鉴定出508份种质对茎腐病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高抗、抗病和中抗的材料分别为79、106和323份。建立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茎基部注射接种法,利用该方法与土壤根埋接种鉴定的玉米对腐霉茎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r)为0.87,镰孢茎腐病抗性的r值为0.84,表明2种接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注射接种的玉米发病程度更充分。2018—2020年,在北京昌平、河南长葛和河南原阳,利用茎基部注射法对690份玉米种质进行了腐霉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表明各鉴定点的材料均发病充分,大部分表现感病或高感,仅有3.5%的种质表现出稳定抗性。6个环境条件下玉米对腐霉茎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46—0.72,同一年度(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之间的r值分别为0.66、0.60和0.65;3个年度间种质综合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67、0.84和0.87,表明3年各点的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精准鉴定出24份对腐霉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冀资H676、辽2235、冀资14L88、冀资14L101、丹337、M02N-23、Y1747、HRB16232、T628358等)。在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吉林梨树3个鉴定点共6个环境条件下,对690份种质进行了抗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其中,辽宁沈阳的种质发病充分,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吉林梨树和公主岭的材料发病明显偏轻。6个环境下玉米种质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00—0.76,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之间的r为0.12、0.04和0.05,表明同一年度2个点的鉴定结果差异大;3个年度间镰孢茎腐病综合抗性的r值为0.40、0.74和0.72,显示年度间综合抗性较为一致。共鉴定出5份种质(冀资C32、辽785、辽2235、吉资1034和16SD088)对镰孢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690份种质对2种茎腐病抗性的r值为0.44,表明其对2种茎腐病的抗性存在中等水平的相关性。【结论】明确了2 004份玉米种质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茎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玉米抗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新方法-茎基部注射接种法;精准鉴定了690份玉米种质对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筛选出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各24和5份,是开展玉米抗茎腐病育种或品种抗性改良的重要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腐霉茎腐病 镰孢茎腐病 茎基部注射接种 自然发病鉴定 精准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积荣 王慧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7,共4页
以抗病亲本P2(161-2-3-3-5-2-2-10)和感病亲本P1(9905-3-4-3-2-1-4-1-0)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毒源,进行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鉴定,以探讨抗... 以抗病亲本P2(161-2-3-3-5-2-2-10)和感病亲本P1(9905-3-4-3-2-1-4-1-0)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毒源,进行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鉴定,以探讨抗源对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20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30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田间植株在开花结果期时,感病植株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各世代抗感植株均表现出规律性分布;卡方测验结果表明,抗源材料P2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人工接种 自然发病鉴定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17年度玉米引种备案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与利用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春华 钟育海 +1 位作者 杨隆维 刘迪权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鉴定玉米引种备案品种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表现,为湖北省玉米引种备案提供依据,在湖北省鹤峰县燕子镇设病圃对18个引种备案品种(含对照)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璐玉13号和Q玉318对灰斑病抗性差,建议不予引种;正大659和显玉509对纹枯... 鉴定玉米引种备案品种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表现,为湖北省玉米引种备案提供依据,在湖北省鹤峰县燕子镇设病圃对18个引种备案品种(含对照)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璐玉13号和Q玉318对灰斑病抗性差,建议不予引种;正大659和显玉509对纹枯病抗性较差,9级病株率高达20%,对产量影响较大,建议谨慎引种,并在生产中注意加强药剂防治;金都玉2号、正大659、正大999、显玉509和康农1号对穗腐病抗性较差,正大999和康农1号对弯孢叶斑病抗性较差,以及显玉509穗萌较重的问题,在引种生产中都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 自然诱发鉴定 利用评价 主要病害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东奎 许一博 王跃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0,共8页
葡萄霜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的世界性病害,抗霜霉病育种是解决欧洲葡萄抗病性差的有效途径。中国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鉴定这些资源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的前提。本文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中国野生葡萄10个种29个株系以及17个欧... 葡萄霜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的世界性病害,抗霜霉病育种是解决欧洲葡萄抗病性差的有效途径。中国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鉴定这些资源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的前提。本文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中国野生葡萄10个种29个株系以及17个欧洲葡萄品种、9个欧美杂交品种共55份材料进行抗霜霉病鉴定,研究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一步在人工接种霜霉菌后,对抗病毛葡萄株系丹凤-2及感病品种‘白玉霓’‘黑比诺’‘法国蓝’进行霜霉菌的侵染过程观察,比较抗病与感病材料中菌丝生长差异;在人工接种霜霉菌条件下,对中国野生葡萄抗病株系丹凤-2、塘尾和感病品种‘黑比诺’‘白玉霓’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野生葡萄、欧洲葡萄、美洲葡萄对霜霉病表现出抗病性差异,其中中国野生葡萄商南-1、湖南-1、商南-2、南郑-1、白水-40、渭南-3、安林-2、安林-3以及欧美杂种‘瑞比尔’‘高妻’与砧木材料‘SO4’对霜霉病有较高的抗性,这些材料具有强的抗霜霉菌入侵能力,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因此,本研究中中国野生葡萄中对霜霉病表现抗病的株系是今后抗病育种可以利用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 霜霉病 人工接种 葡萄种植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费维新 李强生 +4 位作者 吴新杰 侯树敏 陈凤祥 王文相 胡宝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油菜 菌核病 自然鉴定 人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种质资源抗黄萎病性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易金鑫 陈静华 高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57,共4页
1998、1999两年度对 2 66份茄子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进行了抗黄萎病田间自然鉴定 ,另对 4 4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未筛选到抗病品种 (DI≤ 15 0 ) ;仅E9731、E90 0 9× 92 0 6、E92 0 6× 9718、E950 8× 92 12 - 1... 1998、1999两年度对 2 66份茄子种质资源及杂交组合进行了抗黄萎病田间自然鉴定 ,另对 4 4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未筛选到抗病品种 (DI≤ 15 0 ) ;仅E9731、E90 0 9× 92 0 6、E92 0 6× 9718、E950 8× 92 12 - 1等 4份达到中抗水平 ( 15 0 <DI≤ 30 0 ) ;其余耐病材料 2 4份 ( 30 0<DI≤ 50 0 ) ;中感病材料 15份 ( 50 0 <DI≤ 70 0 ) ;高感材料 1份 (DI>7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黄萎病 自然鉴定 人工接种 抗病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会宁 郑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2,共3页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8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1个欧山杂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田间自然鉴定还是田间接种鉴定,色拉的抗病性均最弱,白克列海特次之,爱格丽和梅鹿特的抗病性最强。另外,田间自然鉴...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8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1个欧山杂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田间自然鉴定还是田间接种鉴定,色拉的抗病性均最弱,白克列海特次之,爱格丽和梅鹿特的抗病性最强。另外,田间自然鉴定情况下,品丽珠的抗病性较弱,88-02、88-03、88-04的抗病性较强;而在田间接种条件下,北醇的抗病性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白粉病 抗性 田间自然鉴定 田间人工接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士杰 谌校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了探明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虫稳定性,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接虫试验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亲本药用野生稻PC和种间杂交后代品系AC 1、AC 3对稻纵卷叶螟表现较高抗虫性,可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后代 稻纵卷叶螟 药用野生稻 抗性试验 抗虫品种 自然鉴定 种间杂交 栽培稻 品系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