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晟 贾育松 孙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90-1797,共8页
背景:良好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退变模型,探索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 背景:良好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退变模型,探索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16年5月为止的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lumbar disc,degeneration,animal model,vivo model";中文检索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在体模型"。共检索到161篇相关文献,4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1)建立一种直观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助力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各项基础研究,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修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2)经过80余年的发展,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已形成了物种多、方法全、思路新的制作模式。现行制作模型各具优势,不可替代,但还存在可控性不强,安全度不高或观察周期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 退行性病 动物模型 在体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环切开法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康然 黄桂成 +5 位作者 李海声 李青 胡春萍 刘彬彬 戚晴雪 谢林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 6头实验猪全麻下行腰椎腹膜后入路,暴露椎间盘前外侧。18号穿刺针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8个椎间隙。23号手术刀片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25个椎间隙。对照组9个... 目的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 6头实验猪全麻下行腰椎腹膜后入路,暴露椎间盘前外侧。18号穿刺针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8个椎间隙。23号手术刀片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25个椎间隙。对照组9个椎间隙只暴露不损伤纤维环。术前及术后2周全部行腰椎MRI检查评估,术后第4、6周对其中特定1头继续进行MRI检查,并于6周时处死取椎间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刀刺模型组术后2周出现明显的椎间盘退变,MRI T2加权像髓核相对信号强度从0.98±0.13降到0.77±0.17;椎间隙高度从(2.64±0.41)mm降到(1.98±0.32)mm;Pfirrmann分级从术前的Ⅰ级25例,变为术后Ⅱ级18例、Ⅲ级7例。刀刺模型组手术前后对比及术后与另外2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这种退变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病理切片显示椎间盘髓核细胞减少,为纤维组织取代,纤维环板层裂隙明显,内层有毛细血管长入。针刺组除椎间盘高度有较小的降低外,余与对照组相似。结论刀刺损伤家猪椎间盘纤维环可以建立较理想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使用适当大小的针穿刺纤维环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切开 纤维环针刺 椎间盘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钟锐 刘少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腰椎间盘退变(IVD)和突出被认为是导致腰痛(low back pain)的主要原因。建立动物模型为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和试验新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目前构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分为自然诱发和实验诱发两种。在模型构... 腰椎间盘退变(IVD)和突出被认为是导致腰痛(low back pain)的主要原因。建立动物模型为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和试验新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目前构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分为自然诱发和实验诱发两种。在模型构建后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评估。笔者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建立后的退变评价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模型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 生物学评估 组织形态学 治疗方案 退机制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戚晴雪 康然 谢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动态进行了综述,主要制备方法包括3类。(1)自发性模型:自然引发腰椎间盘退变和通过特殊方法促使椎间盘出现自发退变;(2)诱导性模型:通过物理、生化的方式改变脊椎生物力学结构或椎...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动态进行了综述,主要制备方法包括3类。(1)自发性模型:自然引发腰椎间盘退变和通过特殊方法促使椎间盘出现自发退变;(2)诱导性模型:通过物理、生化的方式改变脊椎生物力学结构或椎间盘及髓核组织化学构成促使椎间盘出现自发退变;(3)模仿性模型:通过手术方法在动物体内直接模仿腰椎间盘退变。结论: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选择的造模方法当属针刺法,该法微创、经济、操作简便,见效迅速,并能够模仿盘源性腰痛,与人类腰椎间盘退变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RI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德胜 金群华 朱凯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并在磁共振(MRI)下观察。方法随机选取3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手术方法以L3为中心切除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分别于1...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并在磁共振(MRI)下观察。方法随机选取3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手术方法以L3为中心切除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分别于1、2、3个月行MRI检查。结果对照组T2信号仅有轻度改变,而实验组T2信号明显降低。结论本动物模型成功地建立可为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提供较为满意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椎间盘退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少清 林先钊 +1 位作者 林建平 王诗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63-67,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根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的确切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为深人探讨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有必要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 腰椎盘突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诱导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杨 戚益铭 +3 位作者 杜文喜 赵凯 卢建华 甄宏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来IDD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及日常生活。建立一种可靠的IDD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提供有利的条...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来IDD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及日常生活。建立一种可靠的IDD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实验载体[1]。本次研究主要对近年来如大鼠、兔、狗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造方法及最新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实验诱导 腰椎间盘退 椎间盘退行性 IDD DISC 中老年人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进展
8
作者 冯晓东 霍洪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6期25-28,共4页
动物模型是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原理进行探讨,为进一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改进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达到提高对椎间盘退变疾病研究水平... 动物模型是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原理进行探讨,为进一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改进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达到提高对椎间盘退变疾病研究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筋骨理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路翀 姚明鹤 +2 位作者 崔海舰 王禹 姚啸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综述基于筋骨理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医骨伤科学筋骨相关理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并对基于该理论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 目的综述基于筋骨理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医骨伤科学筋骨相关理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并对基于该理论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其表是筋骨的失衡,其里则是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动物模型大体可分为损伤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动静力失稳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病因导致人类椎间盘的退变。损伤模型中的纤维环穿刺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和动静力失稳型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较多。结论目前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基本可以满足中医药研究使用,有助于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但复制更贴合人类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论 腰椎间盘退 动物模型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其“筋骨并重”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思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帆 吴存书 +3 位作者 张水冰 赵思怡 范志勇 吴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07-612,共6页
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构建具有中医理论特色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目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机械损伤模型、应力改变模型、敲除特定基因... 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构建具有中医理论特色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目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机械损伤模型、应力改变模型、敲除特定基因模型、自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上述动物模型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各种不足,较难全面模拟临床实际症状。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疗法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机制,提出从“筋骨并重”理论出发,结合腰椎间盘退变风险因素诱导建立有效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 疾病模型 动物 筋骨并重 复合因素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瑞环 张警 李忠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7-853,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指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纤维环及韧带向腰椎管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者腰、腿疼痛,病情反复,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残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指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纤维环及韧带向腰椎管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者腰、腿疼痛,病情反复,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残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相比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IDD更为常见.有大型队列研究显示腰椎IDD发生率男性为31.6%,女性高达4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神经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队列研究 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盘退 活动受限 纤维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改变致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灿 杜梦凡 +4 位作者 陈一仁 赵宇 郭双 牛素生 张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腰痛、椎间盘突出症等的重要危险因素[1、2],腰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IVD...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腰痛、椎间盘突出症等的重要危险因素[1、2],腰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IVDD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4]表明当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时,可引发椎间盘细胞的分解代谢反应,损害细胞外基质出现退变。其主要表现为髓核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炎症反应[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退 退行性疾病 腰痛 髓核细胞 炎症反应 腰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青融 张亚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64-168,共5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目前公认的工作年龄人群腰痛、致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IDD机制仍未明确,因此需要使用动物模型去研究成因、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等。IDD动物模型多种多样...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目前公认的工作年龄人群腰痛、致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IDD机制仍未明确,因此需要使用动物模型去研究成因、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等。IDD动物模型多种多样,各有利弊,可分为诱发类、基因类、自发类等。文章论述了ID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为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与突出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瑞丹 冉兵 魏俊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仍没有模拟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理想在体动物模型。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相关动物模型分类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动物模型的理解和使用,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仍没有模拟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理想在体动物模型。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相关动物模型分类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动物模型的理解和使用,方便后续椎间盘疾病相关研究。腰椎间盘退变与突出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直接或间接损伤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等,各种动物模型具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尚无一致的结论。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过程复杂,现有动物模型中只能模拟某些部分致病因素,各种动物模型侧重点不一,椎间盘退变或突出模型特征与临床仍有一定差距,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理想的动物模型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动物模型 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对兔退变腰椎间盘整合素α5、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灿 赵宇 +4 位作者 胡斌涵 杜梦凡 刘俊宁 牛素生 张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8,共8页
背景:针刀松解黄韧带可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患者的症状,超声引导可增加针刀松解的精准性,但针刀松解黄韧带后对退变椎间盘的具体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尚待明确。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对兔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24只新西兰... 背景:针刀松解黄韧带可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患者的症状,超声引导可增加针刀松解的精准性,但针刀松解黄韧带后对退变椎间盘的具体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尚待明确。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对兔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24只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与造模组(n=18)。造模组采用横断L5/6、L6/7节段棘上、棘间韧带并保持站立姿势对腰椎施加轴向载荷的方式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超声针刀组、假针刀组,每组6只,超声针刀组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针刀松解L7/S1右侧黄韧带,假针刀组针刀入路同超声针刀组,但不松解黄韧带,1次/周,共4次。针刀干预后30 d,利用MRI观察L7/S1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L7/S1椎间盘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7/S1椎间盘髓核内Ⅰ,Ⅱ型胶原表达,RT-PCR、Western Blot检测L7/S1椎间盘中整合素α5、β1、p38、核因子κ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RI成像显示,模型组兔椎间盘髓核呈灰-黑色,髓核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声针刀组兔椎间盘髓核亮度较模型组升高,髓核灰度值高于模型组(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髓核形状不规则,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被压缩,纤维环破裂,终板结构与边界不清,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超声针刀组髓核细胞数量增多,纤维环破裂情况有改善,软骨终板细胞排列较为规则;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髓核内Ⅰ型胶原阳性表达增加(P<0.01),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超声针刀组髓核内Ⅰ型胶原阳性表达减少(P<0.01),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增加(P<0.01);④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椎间盘中整合素α5、整合素β1、p38、核因子κB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超声针刀组兔椎间盘中整合素α5、整合素β1、p38、核因子κB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⑤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可改善兔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该作用与通过调控整合素α5、β1表达、抑制p38和核因子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 针刀 黄韧带 超声引导 整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润政 付苏 +2 位作者 董超 李东哲 王永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079-5085,共7页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病理改变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01-01/2019-01-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208例,...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病理改变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01-01/2019-01-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208例,包括64例中老年男性和144例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10±7.7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1±3.50)kg/m~2,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L_1-L_4骨密度,通过MRI成像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均随着腰椎节段的降低而增加,中老年男性L_1-L_4骨密度与腰椎平均骨密度均高于绝经后女性(P<0.05);(2)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都随着腰段节段的降低而加重,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相同节段的腰椎间盘退变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每个节段(L_1-L_4)的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绝经后女性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椎间盘退变等级与下位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高于椎间盘退变等级与上位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中老年男性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4)结果表明,绝经后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邻近椎体骨密度呈正相关,尤其是与相邻下位椎体骨密度相关性更强,但中老年男性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邻近椎体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间盘退 腰椎间盘退 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 绝经后女性 中老年男性 腰痛 坐骨神经痛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杜长志 陈海龙 +2 位作者 王伯尧 吴涛 刘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为青少年组。选取同期入院手术的33例中老年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作对照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和MMP-3细胞因子在两组患者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在术前腰椎磁共振图像上评估手术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等级和Modic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髓核组织外观呈灰白色,有光泽,触着柔软;HE染色显示髓核细胞分布紧密,基质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呈细束样规则排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少年组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34.8%±8.2%)vs(17.6%±3.6%),P=0.002],且青少年组的MMP-3阳性细胞率和MMP-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01)。腰椎磁共振图像显示青少年组未见Modic改变存在,青少年组突出椎间盘中PfirrmannⅡ/Ⅲ级占77.8%,其Pfirrmann等级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irrmann等级与Ⅱ型胶原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负相关(r=-0.384,P=0.04),与MMP-3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正相关(r=0.306,P=0.03)。结论青少年患者突出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较低,髓核退变可能不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退 细胞因子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椎间盘组织中SIRT1、NF-κB表达及其与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18
作者 王玉 郭敬然 +2 位作者 李珊 原野 赵静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LDH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LDH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的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DH患者腰椎退变程度分为轻度组(n=31)、中度组(n=50)、重度组(n=43),分析不同退变程度患者一般资料及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IRT1、NF-κB表达水平。经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LDH患者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IRT1、NF-κB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有序回归分析检验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IRT1、NF-κB对LDH退变程度的影响。结果随着Pfirrmann分级增加,患者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IRT1表达降低,NF-κB表达升高(P<0.05)。经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SIRT1表达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437,P<0.001),NF-κB表达与Pfirrmann分级呈正相关(r=0.493,P<0.001)。经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游离型、年龄、体质指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NF-κB、SIRT1是LDH退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该回归模型-2对数似然χ^(2)=94.026(P<0.001),拟合优度χ^(2)=286.001(P=0.018),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LDH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SIRT1表达降低,NF-κB表达升高,且二者表达水平与腰椎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核转录因子-ΚB 退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郭常安 胡有谷 +1 位作者 吴新彦 安丰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48-551,I031,共5页
目的 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行组织学和MRI观察。 方法 健康成年恒河猴 8只 ,手术组 6只 ,在其腰4 ,5、腰5,6、腰6,7椎间盘分别作一 5mm× 3mm切口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4、8、13、2 0周对手术椎间盘行MRI观察 ;8只恒河... 目的 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行组织学和MRI观察。 方法 健康成年恒河猴 8只 ,手术组 6只 ,在其腰4 ,5、腰5,6、腰6,7椎间盘分别作一 5mm× 3mm切口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4、8、13、2 0周对手术椎间盘行MRI观察 ;8只恒河猴分别于术前 (对照组 )及术后 4、8、2 0周随机取 2只处死后行椎间盘组织学观察。 结果 正常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 ;手术椎间盘高信号区域面积的百分比于术后 8、13、2 0周显著减少 (P <0 0 5 ) ;术后 4周椎间盘切口外被纤维组织覆盖 ,术后 8周 ,切口外层纤维样愈合 ,其内无愈合迹象 ,术后 2 0周 ,切口向椎间盘内延伸 ,部分髓核出现纤维化。 结论 恒河猴是一种生理特性与人类相接近的动物 ,以其为对象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以获得可靠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通过测量MRI轴位T2加权像椎间盘高信号区域面积百分比的方法可于早期无损伤地发现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NMR 腰椎间盘退 动物模型 成像
原文传递
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微创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林 顾军 +1 位作者 唐田 陈舰舰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体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以小型动物为主,其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差异明显。山羊腰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相似,本研究用微创手术方法建立山羊腰椎间盘... 目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体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以小型动物为主,其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差异明显。山羊腰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相似,本研究用微创手术方法建立山羊腰椎间盘损伤退变模型,探索一种新的大型动物腰椎间盘退变造模方法。方法 20只成年波尔多山羊随机分为腰椎微创造模组(A组)、腰椎假手术组(B组)。术前A、B组使用MRI测量腰椎间盘原始数值,腰椎微创造模组(A组)使用全内窥镜腰椎微创手术方法制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腰椎假手术组使用相同操作而不损伤腰椎间盘。术后2个月复查腰椎MRI,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后获取腰椎间盘标本,并进行组织固定、切片、染色。术前及术后按Videman椎间盘退变等级、Zhang Y的山羊动物椎间盘组织退变分级标准比较两组之间腰椎MRI影像学及细胞组织形态学评分,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腰椎微创造模组(A组)、腰椎假手术组(B组)经比较,MRI影像学评分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组织形态评分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基因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TGF-β、IL-1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微创造模组(A组)、腰椎假手术组(B组)腰椎间盘MRI及组织形态学差异显著,从影像学及组织学上说明全内窥镜微创造模法成功建立波尔多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两组山羊HIF-1、TNF-a、TGF-β、IL-1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角度证明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微创动物模型造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 山羊动物模型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