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分别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1
作者 朱冰封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德巴金)联合左乙拉西坦(开浦兰)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63例。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德巴金)联合左乙拉西坦(开浦兰)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63例。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德巴金联合开浦兰治疗,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德巴金联合开浦兰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脑电活动、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神经损伤因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癫痫发病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癫痫样放电次数减少或缩短,且大剂量组少/短于小剂量组(P<0.01);2组δ、β、θ波频段相对功率降低,α波频段相对功率增高,且大剂量组变化幅度大于小剂量组(P<0.01);2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1);2组TNF-α、IL-2、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降低,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高于小剂量组的4.76%(χ^(2)=8.228,P=0.004)。结论大剂量与小剂量德巴金分别联合开浦兰治疗小儿癫痫,前者在改善认知功能、脑电活动等方面效果更理想,但小剂量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能确保用药安全性,临床用药时需全面、谨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丙戊酸钠 不同剂量 左乙拉西坦 脑电活动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2
作者 张辉 孔维娜 薛瑾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拉莫三嗪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脑电生物反馈组(33例)、拉莫...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拉莫三嗪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脑电生物反馈组(33例)、拉莫三嗪组(33例)以及联合疗法组(32例)。脑电生物反馈组接受规定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拉莫三嗪组接受常规的拉莫三嗪治疗,而联合疗法组则同时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和拉莫三嗪治疗。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脑电波情况(β波、θ波及SMR波)、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患者睡眠质量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结束后,联合治疗组β波、SMR波高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θ波低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且联合治疗组Hcy、NSE水平低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BDNF水平高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睡眠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脑电活动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生物反馈 拉莫三嗪 睡眠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3
作者 姜珺 段怿炜 闫宏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9-0092,共4页
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SCH)疗效及睡眠脑电活动影响。方法 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SCH患者,数字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用利培酮,观察组用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比对精神症状、睡眠脑电活动、频带功率、认知功能... 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SCH)疗效及睡眠脑电活动影响。方法 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SCH患者,数字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用利培酮,观察组用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比对精神症状、睡眠脑电活动、频带功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精神症状、睡眠脑电活动、频带功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水平均优(P<0.05)。结论 利培酮+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变睡眠脑电活动,恢复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认知行为管理 睡眠脑电活动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无线遥测脑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晶 潘群皖 +3 位作者 白家明 朱再满 周鸿铭 虞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脑电活动在吗啡成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吗啡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手术,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 目的探讨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脑电活动在吗啡成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吗啡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手术,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测试各组大鼠的CPP行为,同时遥测分析不同行为状态下PrL的脑电活动。结果实验组大鼠戒断d 1、d 3,在白箱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组间、组内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戒断d 3,在黑白箱停留及黑-白箱穿梭时,PrL脑电β波明显增加,δ波明显减少;当白-黑箱穿梭时,β波明显减少,δ波明显增加;α波及θ波在各种行为状态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觅药行为的产生伴随着PrL脑电β波及δ波的特异性改变,提示PrL脑电改变可能与吗啡依赖大鼠觅药动机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 内侧前额皮层 边缘前皮层 遥测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马振旺 程为平 +2 位作者 程光宇 张韧 郭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科学研究院收治的82例癫痫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治疗,研究组予以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 目的探讨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科学研究院收治的82例癫痫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治疗,研究组予以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2.52±0.54)次/月,持续时间(28.57±6.21)s;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3.73±0.70)次/月,持续时间(36.49±7.15)s。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θ频段相对功率(19.43±4.47)Hz,δ频段(12.28±3.19)Hz,β频段(10.15±1.14)Hz,α频段(34.75±6.50)Hz;对照组θ频段相对功率(23.48±5.53)Hz,δ频段(14.14±3.30)Hz,β频段(12.24±2.36)Hz,α频段(27.84±5.20)Hz。研究组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安汤联合针灸对癫痫病人的疗效值得肯定,可改善脑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安汤 针灸 脑电活动 痫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活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妍 王治平 +1 位作者 张志芳 沈仲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的脑电活动,检测和评估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有关的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组)和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组)(受孕龄均为37~43...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的脑电活动,检测和评估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有关的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组)和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组)(受孕龄均为37~43周的足月适龄新生儿)的脑电图进行平行对照的前瞻性分析,出生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神经系统随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将患儿脑电活动参数值、临床资料与预后建立方程,利用SAS6.12统计软件的逐步判别分析过程,遴选出对预后判断有意义的参数,推导出一组预后判别函数,并采用交叉考核法,判断该函数的正确性。结果1.高胆组患儿脑电活动检查显示,交替性脑电活动期暴发间隔时间延长,清醒期及各睡眠状态下脑电活动振幅均值降低,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增多,睡眠循环障碍发生率增高。2.高胆组患儿血浆总胆红素水平与脑电图活动中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呈非常显著线性相关。3.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的参数为患儿的受孕龄、出生体质量、血浆总胆红素水平、TA期暴发间隔、振幅均值、是否出现清醒期前部节律紊乱、非静态睡眠期阵发性活动及睡眠循环障碍。结论脑电图背景活动是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判断的有效依据,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多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判断预后提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活动 婴儿 新生 高胆红素血症 预后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硝西潘对癫患儿脑电活动影响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爽 秦炯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了解氯硝西潘对脑电背景活动、样放电的影响 ,及其与氯硝西潘血清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药物脑电图 (QPEEG)的方法 ,对癫患儿一次性静脉注射氯硝西潘 ,观察给药前后血浓液、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及样放电的变化。结果静... 目的了解氯硝西潘对脑电背景活动、样放电的影响 ,及其与氯硝西潘血清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药物脑电图 (QPEEG)的方法 ,对癫患儿一次性静脉注射氯硝西潘 ,观察给药前后血浓液、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及样放电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氯硝西潘后 ,脑电图θ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下降 ;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增加 ;样放电数量明显减少 ;所有导联的θ、β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与氯硝西潘血浓度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氯硝西潘的QPEEG效应较其血清动力学效应更具有临床及药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西潘 癫痫 小儿 脑电活动 定量药物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觅药消退期边缘下区遥测脑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晶 潘群皖 +3 位作者 朱再满 李敏 白羽 虞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大鼠觅药消退期边缘下区(infralimbic cortex, IL)遥测脑电活动的变化对觅药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在IL区实施脑立体定位电极埋植,模型组大鼠依次制成吗啡依赖和消退模型,应...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大鼠觅药消退期边缘下区(infralimbic cortex, IL)遥测脑电活动的变化对觅药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在IL区实施脑立体定位电极埋植,模型组大鼠依次制成吗啡依赖和消退模型,应用无线遥测系统记录大鼠消退期IL区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戒断1~2 d白箱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吗啡注射前及对照组;消退训练后1~2 d,模型组大鼠白箱停留时间比戒断期明显缩短,与吗啡注射前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戒断2 d停留白箱时,IL区脑电β波显著增多,δ波显著减少;从黑箱向白箱穿梭时,δ波显著增多,α波和β波显著减少。消退2 d,模型组大鼠停留白箱时,IL区脑电比对照组θ波明显减少,与戒断期比较β波和θ波明显减少,δ波明显增多;从黑箱向白箱穿梭时,与对照组相比IL脑电无显著差异,但与戒断期比较,δ波明显减少,α波和β波明显增多。结论吗啡依赖大鼠觅药消退期IL区脑电活动发生异常变化,这种异常脑电的产生可能影响觅药动机的形成,进而抑制觅药行为的表达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觅药消退 边缘下区 遥测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桐黄钻方调控失眠剥夺大鼠脑电活动、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促眠机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曼 戴建业 唐乾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背桐黄钻方调控失眠模型大鼠脑电活动、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促眠机制。方法: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复制失眠动物模型,以右佐匹克隆为对照,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佐匹克组和瑶药组,造模结束后... 目的:探讨白背桐黄钻方调控失眠模型大鼠脑电活动、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促眠机制。方法: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复制失眠动物模型,以右佐匹克隆为对照,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佐匹克组和瑶药组,造模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的全身变化,采用脑电图仪检测脑电活动[觉醒(Wake)、慢波睡眠I期(SWS1)、慢波睡眠Ⅱ期(SWS2)和快动眼睡眠(REMS)四个时相],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干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机灵,反应敏捷,毛发有光泽,体重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各项均减弱,瑶药组及右佐匹克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及反应情况不如空白组大鼠,体重增长较空白组慢。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总睡眠时间、外周血和脑组织的5-HT、IL-1、IL-6和TNF-α水平、NREMS比例、脑干SOD水平均明显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比例增加,脑干NO和MDA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瑶药组及右佐匹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总睡眠时间、外周血和脑组织5-HT、IL-1、IL-6和TNF-α及脑干SOD水平升高明显,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比例降低明显,脑干NO和MDA降低(P<0.05);瑶药组及右佐匹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药白背桐黄钻方可较好的改善失眠模型大鼠的全身症状和睡眠状态,有效控制大鼠体重减轻,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调控外周血和脑组织的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模型 白背桐黄钻方 脑电活动 神经递质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对自发脑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建国 张志强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脑电活动 自发 同步 生理改变 空间定位 E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在载脂蛋白E基因影响脑电活动中的诱发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印晓鸿 张晓冬 +5 位作者 孙晓川 但炜 刘科 吴海涛 刘福英 蒋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是否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当中起诱发作用。方法收集118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40例正常成人的相关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是否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当中起诱发作用。方法收集118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40例正常成人的相关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在伤后1~3 d,对所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在清醒、安静、闭目、血糖正常状态下对所有正常成人进行脑电图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定量脑电数据。结果40例正常成人中,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定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7);118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脑电活动在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APOEε3携带者比较,APOEε4携带者的慢活动明显增多,而APOEε2携带者的慢活动相对减少。结论携带不同APOE基因的正常成人脑电活动无差异;在颅脑创伤的诱发下,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则表现出亚型特异性;APOEε4对颅脑创伤后的脑电活动带来负面影响,APOEε2则对创伤后的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创伤性损伤 脑电活动 定量 诱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乐曲对精神分裂症脑电活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安文 樊作澍 +2 位作者 王健 石峰 董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 :观察五音乐曲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0名正常对照 ,分别记录安静时段及聆听五音乐曲时段的脑电图 ,将脑电信号转化为功率数值 ,将 β/α定义为脑电活动率。 结果 :1、正常... 目的 :观察五音乐曲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0名正常对照 ,分别记录安静时段及聆听五音乐曲时段的脑电图 ,将脑电信号转化为功率数值 ,将 β/α定义为脑电活动率。 结果 :1、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活动率在安静状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听乐曲时患者的脑电活动率在C3、T3、T4、T5导联中 ,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2、正常人在安静状态和听乐曲时其左右脑脑电活动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安静状态左右脑脑电活动率在O1、O2及T5、T6导联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并且听乐曲时在P3、P4和C3、C4以及F7、F8导联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五音乐曲的刺激下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反应与正常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电活动 五音乐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的脑电活动地形图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曾芬 刘文斌 +2 位作者 崔蓉 周崇斌 颜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活动地形图(BEAM)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无临床肝性脑病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BEAM检查,并与33例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中,BEAM正常5例,轻度... 目的:探讨脑电活动地形图(BEAM)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无临床肝性脑病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BEAM检查,并与33例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中,BEAM正常5例,轻度异常5例,轻一中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5例,总异常率为75.00%(15/20)。BEAM异常的分布特点以弥漫性分布为主要表现,主要为慢频域(δ、θ、δ+θ/α+β)活动增强,Z值增高,只有3例波及α频域。结论SHE患者BEAM检查异常率明显增高,可作为SHE的早期诊断依据,由于该技术先进,无损伤且敏感,是诊断SHE的一种理想方法。本文认为BEAM检查中度以上异常者,可考虑进行预防性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脑电活动地形图 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明岛 陈兴时 +3 位作者 王红星 王祖承 白培深 楼翡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对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续进行3个晚上多导睡眠图检查,其中第2、3晚上睡前予10mg奥氮平,观察用药后多导睡眠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14名,作2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对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续进行3个晚上多导睡眠图检查,其中第2、3晚上睡前予10mg奥氮平,观察用药后多导睡眠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14名,作2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后睡眠进程和睡眠总时间有所改善,觉醒时间减少和S1缩短,S2和慢波睡眠(S3、S4)显著增加,而快速眼动(REM)时间和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奥氮平能增加睡眠总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这可能与奥氮平拮抗5鄄羟色胺能神经元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睡眠 脑电活动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晶 潘群皖 朱再满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察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模型组(n=1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连续7 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 目的:探察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模型组(n=1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连续7 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戒断期CPP测试的变化及戒断症状的评分情况;记录戒断期大鼠额叶联络皮层的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戒断d3、d5在白箱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戒断症状评分在戒断d1-d3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戒断d3脑电活动出现α波及β波明显减少,δ波显著增多(P<0.01),θ波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吗啡依赖大鼠急性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存在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 额叶联络皮层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成瘾大鼠边缘下区脑电活动的无线遥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晶 朱再满 +3 位作者 白家明 潘群皖 李敏 虞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遥测并分析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模型制备前后边缘下区(infralimbiccortex,IL)脑电活动的实时变化。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吗啡戒断组和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只),进行... 目的:遥测并分析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模型制备前后边缘下区(infralimbiccortex,IL)脑电活动的实时变化。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吗啡戒断组和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只),进行脑立体定位埋植电极手术,采用吗啡注射结合CPP训练制备吗啡成瘾大鼠CPP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CPP视频系统和脑电无线遥测系统,检测造模前后大鼠CPP行为的变化及IL区脑电活动的改变。结果:分别与造模前和对照组白箱内停留时间比较,戒断组大鼠戒断1~3d在白箱内停留时间延长(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戒断组大鼠戒断3d在白箱停留时,IL区脑电8波明显减少,B波(B:)明显增加(P〈0.05或P〈0.01),Or.波及0波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戒断组大鼠由黑箱向白箱穿梭时,IL区脑电表现为8波显著增加(P〈0.01),仪波(α1、α2及β波(β1、β2)显著减少(均P〈0.01),0波无明显变化(P〉0.05);戒断组大鼠在黑箱停留或由白箱向黑箱穿梭时,IL区脑电各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吗啡成瘾大鼠穿梭觅药与停留在药物相关环境中引发的IL区脑电活动的改变机制可能不同;IL区神经元功能可能存在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成瘾 边缘下区 遥测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清醒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脑电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健 李国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19,共1页
目的探讨危重清醒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产生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观察危重症并发睡眠障碍危重症清醒患者的疾病种类、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睡眠脑电活动及眼电图。结果生命体征监测多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甚至严重的... 目的探讨危重清醒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产生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观察危重症并发睡眠障碍危重症清醒患者的疾病种类、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睡眠脑电活动及眼电图。结果生命体征监测多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甚至严重的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步描记的脑电图与眼电图可发现:睡眠障碍的主要改变有睡眠总时间减少;快速动眼期睡眠减少、消失或反常增多;非快速动眼期睡眠减少,其中慢波睡眠期减少最为显著。结论危重清醒患者的睡眠障碍是其中枢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干扰患者生命体征,导致精神心理障碍,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应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睡眠障碍 危重 脑电活动 清醒 改变 方法观 反常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中脑电活动监测的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士通 刘俊杰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42-348,共1页
继Hans Berger 1934年首先从头皮上记录出人脑电活动变化之后,Gibbs等人于1937年将脑电图(EEG)用于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监测,证明EEG变化比起通常所用的麻醉观察指标如血压、脉搏、体温、中心静脉压或对刺激的反应等,更能直接而敏感的反映... 继Hans Berger 1934年首先从头皮上记录出人脑电活动变化之后,Gibbs等人于1937年将脑电图(EEG)用于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监测,证明EEG变化比起通常所用的麻醉观察指标如血压、脉搏、体温、中心静脉压或对刺激的反应等,更能直接而敏感的反映麻醉药物的中枢作用,但因EEG记录及分析上的困难以及众多的干扰因素,应用于术中病人监测的价值及实用性一直存在着争议。近二十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脑电活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注射剂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杏芝 秦炯 +1 位作者 刘晓燕 冯宝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注射剂对癫痫儿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用药前后的脑电背景活动 ,并计数痫样放电。结果 用药后 2h ,α、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下降 ,用药后 4~ 8h回升至用药前水平。 10例患者中 3例痫样放...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注射剂对癫痫儿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用药前后的脑电背景活动 ,并计数痫样放电。结果 用药后 2h ,α、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下降 ,用药后 4~ 8h回升至用药前水平。 10例患者中 3例痫样放电减少 ,6例无明显变化 ,1例未能完成计数。结论 丙戊酸钠静脉注射引起脑电图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注射剂 癫痫 定量药物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电极脑电图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特点在癫发作定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 周健 +3 位作者 关宇光 陈述花 王梦阳 栾国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电极脑电图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特点,探讨其与不同发作起源部位及术后病理的关系,为癫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症状性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颅内电极记录的发作起始部位不同,将病人分颞叶外癫(n=11)... 目的分析颅内电极脑电图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特点,探讨其与不同发作起源部位及术后病理的关系,为癫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症状性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颅内电极记录的发作起始部位不同,将病人分颞叶外癫(n=11)和颞叶癫(n=8)。分析两组发作前期脑电的放电类型以及病理结果。结果颞叶外癫病人发作前期脑电多表现为周期样节律性快活动,颞叶癫发作前期均表现为周期样多棘/棘-慢波放电。两组病人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的放电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358,P<0.01)。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不同亚型之间的发作前期脑电活动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5.050,P<0.01)。结论起源于颞叶外的癫,发作前期脑电活动多表现为周期样节律性快活动,病理分型以FCDⅡ型多见。而起源于颞叶的癫,发作前期则以周期样多棘/棘-慢波放电为主要放电表现,病理分型多见于FCD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 颅内 发作前期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