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的应用——以山东肥城穆庄北墓地出土两件漆器的现场提取为例
1
作者
兰栋
楚鲁鹏
+1 位作者
曹敬杰
魏泽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的提取是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提取技术则是有效实现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提取最基础、最重要且应用性较广的技术之一,它是将文物连同周围包裹文物的土体一并提取并迁移到实验室的过程。文章以山东肥...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的提取是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提取技术则是有效实现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提取最基础、最重要且应用性较广的技术之一,它是将文物连同周围包裹文物的土体一并提取并迁移到实验室的过程。文章以山东肥城穆庄北墓地出土两件漆器的现场整体提取实践为例,介绍了整体揭取法、基本整体提取技术、套箱提取技术、石膏固定整体提取技术、聚氨酯泡沫提取技术、冻结法等六种考古发掘现场应用较广的出土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从考古实践出发,对六种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与对比,为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的灵活选用,以及切实做好重要出土文物的现场提取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现场
脆弱文物
整体提取技术
漆器
文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机一有机原位复合材料加固保护脆弱陶质文物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静
王丽琴
+2 位作者
罗宏杰
李伟东
李晓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摘要:采用分光测色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碱催化原位复合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颜色、分解温度、分子结构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测...
摘要:采用分光测色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碱催化原位复合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颜色、分解温度、分子结构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测试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质文物样品的抗压强度、透气性、孔分布和微观形貌等加固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10%正硅酸乙酯材料的复合材料成膜透明,提高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光老化性能,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级SiO2分布于丙烯酸材料内部,有机材料包覆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加入提高了陶质文物样品的力学性能,同时又不堵塞陶胎内部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
陶质
文物
原位复合材料
加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纳米级SiO_2-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晓溪
王丽琴
+2 位作者
李伟东
赵静
罗宏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为了提高用于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丙烯酸酯类材料的耐老化性及渗透性,将正硅酸乙酯酸性水解制得的硅溶胶添加于丙烯酸酯材料中进行纳米改性,制备出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高级旋转流变仪、差式扫描...
为了提高用于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丙烯酸酯类材料的耐老化性及渗透性,将正硅酸乙酯酸性水解制得的硅溶胶添加于丙烯酸酯材料中进行纳米改性,制备出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高级旋转流变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改性前后保护材料的颜色、黏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分解温度、分子结构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并对所筛选材料的耐老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同时进一步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胎模拟样品的加固保护中,研究了复合材料用于模拟样品的透气性、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10%的丙烯酸酯材料中加入硅溶胶体积分数为7.0%时,改性材料A7成膜透明,提高了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耐老化性、渗透性,并具有良好的加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
硅酸盐质
文物
复合材料
加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Ⅰ号”出土脆弱铜匜的保护修复
4
作者
耿苗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南海I号”沉船遗址发掘中提取到了一件铜匜,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侵蚀,铜匜锈蚀严重,本体薄弱,无法承受焊接或树脂补配等常规手段的修复操作。经过大量材料筛选和实验,采用牙科喷砂机清除铜匜表面凝结物和锈蚀物,并以可逆的溶剂型丙烯...
“南海I号”沉船遗址发掘中提取到了一件铜匜,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侵蚀,铜匜锈蚀严重,本体薄弱,无法承受焊接或树脂补配等常规手段的修复操作。经过大量材料筛选和实验,采用牙科喷砂机清除铜匜表面凝结物和锈蚀物,并以可逆的溶剂型丙烯酸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棉质细纱网做修补的衬底材料,在没有对器物做手工修磨、敲击刮凿等操作下,完成了铜匜表面除锈、硬结物去除和补配粘接复型修复。经后期外观作色修饰,铜匜在重量、厚度、色泽、质感上维持了原器物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铜器修复
铜匜
脆弱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被引量:
3
5
作者
孙延忠
乔云飞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5期26-31,共6页
我国文物资源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开展文物脆弱性研究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的关键,而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是脆弱性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风险脆弱性概念,并将其...
我国文物资源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开展文物脆弱性研究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的关键,而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是脆弱性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风险脆弱性概念,并将其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特点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提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明确其影响因素、内涵和特点,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
文物
文物
承灾体
文物
脆弱
性
脆弱
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周华
杨淼
+2 位作者
高峰
苏伯民
王昌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3,128,共9页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伤
数字扫描系统
石膏包
青铜器
脆弱
质
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湿环境考古发掘现场挥发性固型材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俞剑清
张秉坚
+2 位作者
韩向娜
王宁远
崔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7,共8页
在考古发掘现场,要将极脆弱的文物安全提取并搬迁到实验室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必须对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才能搬迁。近几年来,一类革命性的挥发性临时固型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例如薄荷醇、环十二烷等。但是,这些材料...
在考古发掘现场,要将极脆弱的文物安全提取并搬迁到实验室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必须对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才能搬迁。近几年来,一类革命性的挥发性临时固型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例如薄荷醇、环十二烷等。但是,这些材料是否能用于潮湿的考古发掘现场?它们的工作性能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为此,本研究选用薄荷醇、香豆素、乙基麦芽酚三种天然香料和环十二烷作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工作性能、施工工艺和对文物的安全性三方面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进行了现场小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考古或保护工作者在潮湿发掘现场提取脆弱文物时选择合适的临时固型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文物
临时固型材料
薄荷醇
环十二烷
潮湿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的应用——以山东肥城穆庄北墓地出土两件漆器的现场提取为例
1
作者
兰栋
楚鲁鹏
曹敬杰
魏泽华
机构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文摘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的提取是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提取技术则是有效实现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提取最基础、最重要且应用性较广的技术之一,它是将文物连同周围包裹文物的土体一并提取并迁移到实验室的过程。文章以山东肥城穆庄北墓地出土两件漆器的现场整体提取实践为例,介绍了整体揭取法、基本整体提取技术、套箱提取技术、石膏固定整体提取技术、聚氨酯泡沫提取技术、冻结法等六种考古发掘现场应用较广的出土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从考古实践出发,对六种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与对比,为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的灵活选用,以及切实做好重要出土文物的现场提取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发掘现场
脆弱文物
整体提取技术
漆器
文物
保护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机一有机原位复合材料加固保护脆弱陶质文物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静
王丽琴
罗宏杰
李伟东
李晓溪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2010BAK67B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872143)
文摘
摘要:采用分光测色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碱催化原位复合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颜色、分解温度、分子结构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测试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质文物样品的抗压强度、透气性、孔分布和微观形貌等加固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10%正硅酸乙酯材料的复合材料成膜透明,提高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光老化性能,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级SiO2分布于丙烯酸材料内部,有机材料包覆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加入提高了陶质文物样品的力学性能,同时又不堵塞陶胎内部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关键词
脆弱
陶质
文物
原位复合材料
加固保护
Keywords
Damaged pottery
In - situ composites
Consolidation
分类号
O631.3 [理学—高分子化学]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纳米级SiO_2-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晓溪
王丽琴
李伟东
赵静
罗宏杰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中心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214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K67B12)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提高用于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丙烯酸酯类材料的耐老化性及渗透性,将正硅酸乙酯酸性水解制得的硅溶胶添加于丙烯酸酯材料中进行纳米改性,制备出纳米级SiO2-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高级旋转流变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改性前后保护材料的颜色、黏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分解温度、分子结构等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和有机相的分散状况,并对所筛选材料的耐老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同时进一步将复合材料用于陶胎模拟样品的加固保护中,研究了复合材料用于模拟样品的透气性、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10%的丙烯酸酯材料中加入硅溶胶体积分数为7.0%时,改性材料A7成膜透明,提高了原有材料的热稳定性、耐老化性、渗透性,并具有良好的加固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脆弱
硅酸盐质
文物
复合材料
加固
功能材料
Keywords
damaged pottery
composite materials
consolidation
functional materials
分类号
O631.3 [理学—高分子化学]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Ⅰ号”出土脆弱铜匜的保护修复
4
作者
耿苗
机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出处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摘
“南海I号”沉船遗址发掘中提取到了一件铜匜,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侵蚀,铜匜锈蚀严重,本体薄弱,无法承受焊接或树脂补配等常规手段的修复操作。经过大量材料筛选和实验,采用牙科喷砂机清除铜匜表面凝结物和锈蚀物,并以可逆的溶剂型丙烯酸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棉质细纱网做修补的衬底材料,在没有对器物做手工修磨、敲击刮凿等操作下,完成了铜匜表面除锈、硬结物去除和补配粘接复型修复。经后期外观作色修饰,铜匜在重量、厚度、色泽、质感上维持了原器物的状态。
关键词
南海I号
铜器修复
铜匜
脆弱文物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被引量:
3
5
作者
孙延忠
乔云飞
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5期26-3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SQ2019YFC150042)。
文摘
我国文物资源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开展文物脆弱性研究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的关键,而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是脆弱性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风险脆弱性概念,并将其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特点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提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明确其影响因素、内涵和特点,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不可移动
文物
文物
承灾体
文物
脆弱
性
脆弱
性内涵
Keywords
im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
relics disaster bearing body
vulnerabil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notation of vulnerability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周华
杨淼
高峰
苏伯民
王昌燧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3,128,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BAK67B09)
文摘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关键词
X射线探伤
数字扫描系统
石膏包
青铜器
脆弱
质
文物
Keywords
X-ray detection
Digital scanning system
Gypsum package
Bronzes
Fragile artifacts
分类号
TP274.5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K8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湿环境考古发掘现场挥发性固型材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俞剑清
张秉坚
韩向娜
王宁远
崔彪
机构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浙江大学化学系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资助(2012CB720902)
国家文物局创新联盟课题资助(文博函[2012]878号)
文摘
在考古发掘现场,要将极脆弱的文物安全提取并搬迁到实验室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必须对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才能搬迁。近几年来,一类革命性的挥发性临时固型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例如薄荷醇、环十二烷等。但是,这些材料是否能用于潮湿的考古发掘现场?它们的工作性能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为此,本研究选用薄荷醇、香豆素、乙基麦芽酚三种天然香料和环十二烷作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工作性能、施工工艺和对文物的安全性三方面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进行了现场小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考古或保护工作者在潮湿发掘现场提取脆弱文物时选择合适的临时固型材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脆弱文物
临时固型材料
薄荷醇
环十二烷
潮湿
安全性
Keywords
Fragile cultural relics
Temporary reinforcement material
Menthol
Cyclododecane
Moist environment
Safety
分类号
G26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文物整体提取技术的应用——以山东肥城穆庄北墓地出土两件漆器的现场提取为例
兰栋
楚鲁鹏
曹敬杰
魏泽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机一有机原位复合材料加固保护脆弱陶质文物的研究
赵静
王丽琴
罗宏杰
李伟东
李晓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脆弱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用纳米级SiO_2-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李晓溪
王丽琴
李伟东
赵静
罗宏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Ⅰ号”出土脆弱铜匜的保护修复
耿苗
《客家文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孙延忠
乔云飞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
周华
杨淼
高峰
苏伯民
王昌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潮湿环境考古发掘现场挥发性固型材料的比较研究
俞剑清
张秉坚
韩向娜
王宁远
崔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