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1
作者 尹海林 刘翔宇 +6 位作者 贺红林 田超 李均 丁娜 袁怡君 刘康 彭海涛 《西部医学》 202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SCs-Exo)对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离体脂肪获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并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其上清液,分离提取ADSCs-Exo。体外培养HMEC-1,分为...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SCs-Exo)对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离体脂肪获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并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其上清液,分离提取ADSCs-Exo。体外培养HMEC-1,分为实验组(含ADSCs-Exo)和对照组。通过CCK8评估ADSCs-Exo对HMEC-1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评估ADSCs-Exo对HMEC-1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ELISA法评估ADSCs-Exo对HMEC-1细胞外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通过小管形成实验评估ADSCs-Exo对HMEC-1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评估ADSCs-Exo对HMEC-1 Ras、Raf、ERK1/2及VEGF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分离提取的ADSCs-Exo符合外泌体特征,体外实验发现,与ADSCs-Exo共培养,能显著促进HMEC-1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提高VEGF水平(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RAS/RAF/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Exo可促进HMEC-1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化,其机制可能与RAS/RAF/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进展
2
作者 石丽娟 于晓川 王化丽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4-278,共5页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ADSC-Exo)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ADSC是一类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间充...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ADSC-Exo)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ADSC是一类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ADSC-Exo还可通过释放的细胞外囊泡传递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微小RNA、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对目标细胞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ADSC-Exo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ADSC-Exo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为宫腔粘连和不孕症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此外,一些研究提到ADSC-Exo在慢性子宫内膜炎、卵巢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综述ADSC-Exo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治疗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平衡抑制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塑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军 李晶 +6 位作者 马旭明 万招飞 朱滨 刘亚萍 郭向前 潘吉平 樊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54-662,共9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外泌体(Exo)对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后自噬和炎症表型的改变。MI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ADMSC外泌体(MSC-E...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外泌体(Exo)对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后自噬和炎症表型的改变。MI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ADMSC外泌体(MSC-Exo)、成纤维细胞外泌体(MEF-Exo),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相关16样蛋白1(ATG16L1)、自噬相关蛋白7(ATG7)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心功能。[结果]心脏成纤维细胞经H_(2)O_(2)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降低(P<0.001),NLRP3表达显著升高(P<0.001),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增加(P<0.001)。MI大鼠经MSC-Exo干预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上调(P<0.001),NLRP3表达显著下调(P<0.001),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01),纤维化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Ⅰ和Ⅲ显著减少(P<0.001),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01)。[结论]脂肪MSC-Exo通过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的平衡,发挥抑制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自噬相关16样蛋白1 自噬相关蛋白7 NLRP3炎症小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塑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丽桦 刘德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9-1056,共8页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进入相应的靶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ADSC-Exo-ncRNA)可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加速皮肤细胞增殖和上皮化,调节胶原重塑,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因此,ADSC-ExoncRNA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创面修复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近年来ADSCExo-nc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非编码RNA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明 金哲虎 崔艾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2]).本文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exosomes,ADSCs-EXOs)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减轻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
6
作者 谷成旭 张乃丽 +5 位作者 孟永春 刘卿 郭绮萱 付丽 张璐萍 黄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88-2995,共8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而miRNA是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成分,其中miR-29b-3p具有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过氧化氢诱导P...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而miRNA是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成分,其中miR-29b-3p具有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①首先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iR-29b-3p模拟物及抑制物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从而构建高表达和敲低miR-29b-3p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②通过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模拟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杯状形态,直径分布在50-14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Alix、CD63及TSG101,并可被PC12细胞成功摄取;②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保护作用随着外泌体中miR-29b-3p表达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外泌体中miR-29b-3p表达的降低而减弱,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miR-29b-3p PC12细胞 凋亡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保存策略研究
7
作者 姚骅珊 严丹红 +1 位作者 方月琴 马文慧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1-18,共8页
对超高速离心法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进行浓度、粒径、形态和蛋白标志物验证,分别研究-80℃条件下不同保存时间节点(1周、1月)外泌体和细胞样本浓度、粒径和蛋白释放浓度的变化,4种保存策略(-80℃冻存;添加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M... 对超高速离心法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进行浓度、粒径、形态和蛋白标志物验证,分别研究-80℃条件下不同保存时间节点(1周、1月)外泌体和细胞样本浓度、粒径和蛋白释放浓度的变化,4种保存策略(-80℃冻存;添加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M的海藻糖,-80℃冻存;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简称DMSO),-80℃冻存;添加体积分数为30%的甘油,-80℃冻存)在不同时间节点(1周、1月)对外泌体浓度、粒径和蛋白释放浓度的影响以及快速冻融循环(3次)对外泌体浓度及粒径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上述存储条件下浓度、粒径和完整性都发生改变,实验应尽可能提取新鲜外泌体,当实验条件不完备时,可采用细胞冻存后回收外泌体的保存方式,但切忌反复冻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保存策略 粒径 蛋白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145抑制小鼠增生性瘢痕血管生成及纤维增生 被引量:1
8
作者 阿丽米热·伊力哈木 卡米力江·买买提明 +1 位作者 美尔瓦提 李朝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究miR-145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来源外泌体(Exo)抑制小鼠增生性瘢痕(HS)血管生成与纤维增生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经成脂或成骨分化诱导培养基诱导后,采用油红O染色或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脂、成骨... 目的探究miR-145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来源外泌体(Exo)抑制小鼠增生性瘢痕(HS)血管生成与纤维增生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经成脂或成骨分化诱导培养基诱导后,采用油红O染色或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ADSCs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45、CD90和CD105表达;使用含miR-145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ADSCs后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粒径大小,Western blot检测Exo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Tsg101和CD8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将40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xo组和miR-145-Exo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构建HS模型,Exo组和miR-145-Exo组小鼠分别在背部伤口处皮下注射100μL Exo与转染miR-145的Exo,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14 d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切取瘢痕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及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离的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沉积钙盐,有明显脂滴形成,CD105、CD90、CD29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说明成功分离获得ADSCs;透射电镜观察到颗粒物为球形囊泡,粒径峰值约为128 nm,Exo标志性蛋白Alix、Tsg101和CD81均呈阳性表达,说明成功分离到Exo,且经miR-145慢病毒转染的ADSCs来源Exo中miR-145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Exo组和miR-145-Exo组的小鼠皮肤组织损伤减轻,HS区域减少,且真皮层变薄,胶原沉积减少,组织纤维化得到缓解,VEGF阳性表达率降低,α-SMA、TGF-β1、Collagen Ⅰ及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xo组比较,miR-145-Exo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改善更明显,纤维化缓解更明显,真皮层厚度更小,VEGF阳性表达率更低,α-SMA、TGF-β1、Collagen Ⅰ及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5能够促进ADSCs来源Exo对小鼠HS形成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抑制瘢痕血管生成、纤维增生以及相关因子TGF-β1、α-SMA、Collagen Ⅰ及Collagen 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MIR-145 脂肪充质干细胞 血管生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iR-212-3p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贾丙申 于鹏 +5 位作者 焦拓 李君 李明 曲国欣 纪志华 付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713-1717,1721,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miR-212-3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血清各20例,采用RT-qPCR检测血清中miR-...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miR-212-3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血清各20例,采用RT-qPCR检测血清中miR-212-3p的表达情况。体外细胞可分为4组:RA-FLS细胞单独培养(NC组)、RA-FLS细胞+Exo-ADSCs共培养(Exo组)、RA-FLS细胞+沉默外泌体miR-212-3p共培养(Exo-antagomiR-212-3p组)、敲降RA-FLS细胞SMAD1+沉默外泌体miR-212-3p共培养(si-SMAD1+Exo-antagomiR-212-3p组)。外源性调节ADSCs细胞中miR-212-3p和RA-FLS细胞中SMAD1的表达水平后,将ADSCs外泌体与RA-FLS细胞共培养,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RA-FLS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2-3p与SMAD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健康者相比,miR-212-3p在RA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Exo组中miR-212-3p表达显著上调,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12-3p能够靶向结合SMAD1的3′UTR;同时与NC组相比,Exo组及si-SMAD1+Exo-antagomiR-212-3p组中SMAD1相对表达、RA-FLS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数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xo-antagomiR-212-3p组中SMAD1相对表达、RA-FLS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数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s外泌体miR-212-3p在RA患者和RA-FLS细胞中低表达,其通过靶向下调SMAD1抑制RA-FL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脂肪充质干细胞移植 miR-212-3p SMA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骜 舒晴 +1 位作者 贾绍辉 田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712,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骼微细结构遭到破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骨代谢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外泌体疗法将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外泌体是参与细胞...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骼微细结构遭到破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骨代谢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外泌体疗法将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外泌体是参与细胞间通信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外囊泡,可通过传递脂质、蛋白质、核酸的方式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活性。其来源十分广泛,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也由多种动物细胞分泌,如间充质干细胞等。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领域最具前途的多功能工具之一,不仅具有分离的简便性和微创性,还可通过分化成不同的细胞谱系参与骨质修复、血管生成以及神经再生等生物环节,并利用旁分泌信号传导释放外泌体,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影响骨组织微环境,从而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该文将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在骨质疏松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上调β-catenin、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促进表皮干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伟 曹高标 +10 位作者 程贺云 杜伟伟 张广亮 金光哲 张苹 王兆东 刘喆 巨积辉 乐颖影 傅奕 侯瑞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0-600,共11页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1,XAV-939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β-catenin、c-Myc以及cyclinE1、A2、D1表达,10058-F4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c-Myc和cyclin D1、A2、E1表达.综上,ADSC-Exos能显著促进EpSCs增殖,其作用部分是由上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E1、A2、D1表达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悦 耿承奎 +2 位作者 张鑫瑞 雷蕾 刘建宇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优化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提取和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收集1000mL 3~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上清,用100KD超滤离心管进行浓缩,外泌体提取试...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优化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提取和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收集1000mL 3~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上清,用100KD超滤离心管进行浓缩,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外泌体,测定外泌体悬液蛋白浓度后进行鉴定。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主要以长梭形为主;外泌体悬液的蛋白浓度,经BCA法测定为7.66 mg/mL;透射电镜、NTA、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均符合外泌体的典型特征。结论在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invitrogen)之前,用100KD的超滤管对1000mL细胞上清进行浓缩的方法可以成功提取到外泌体,而且是一种有效节省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剂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提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闯 谭龙旺 +1 位作者 周禾山 张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61-3069,共9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强大的损伤修复功能、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通过血脑屏障、取材方便及易于大量生产的特点,使其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目的:对近年来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创伤性中枢...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强大的损伤修复功能、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通过血脑屏障、取材方便及易于大量生产的特点,使其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目的:对近年来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评述其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供作者的个人建议。方法:第一作者采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病理”及“Adipos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traumat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spinal cord injury,traumatic brain injury,pathology”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核转录因子kB、MAPK等通路抑制损伤区炎症,通过JNK3/c-jun及SRSF2-PKCδII-Bcl2途径抗神经元凋亡,通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神经丝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途径促进神经再生。②但目前以上研究成果均来自临床前实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过表达的miR-133b在文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其他研究中的结论有差异,需要进一步验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领域中可能存在导致肥胖和脑出血的风险,临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目前研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成分及治疗机制挖掘不够深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标准化制备、储存、运输及给药策略(包括时间、途径及剂量)目前无统一共识。③综合而言,脂肪间充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成果并逐步过渡到临床研究中,以期为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脂肪 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主恩 章波 +3 位作者 黎荣 洪家旺 陈亮 吴永刚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对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DSCs并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和免疫印迹方法进行鉴定;建立体外无血清无氧培养的心肌梗死细胞模型,在外泌体处理后用TUNEL和CCK8法...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对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DSCs并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和免疫印迹方法进行鉴定;建立体外无血清无氧培养的心肌梗死细胞模型,在外泌体处理后用TUNEL和CCK8法分别检测H9C2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变化。结果:ADSCs的外泌体直径为30~120 nm,呈圆形或椭圆形,表达CD9、CD63、CD81等外泌体标记蛋白。在外泌体处理48 h后,H9C2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增殖明显增多。结论:ADSCs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中可保护心肌细胞,并减少其凋亡,可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及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佳 郭子傲 +4 位作者 郭金华 李林科 张剑凯 杨春 崔晓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28-31,45,共5页
目的研究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ex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S组(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I/R组,结扎LAD 30 ... 目的研究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ex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S组(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I/R组,结扎LAD 30 min后再灌注;Ex组,结扎LAD 30 min后再灌注,再灌注5 min内尾静脉注射ADMSC-exs;Ex+X组,结扎LAD 30 min后再灌注,再灌注5 min内从尾静脉注射ADMSC-exs和XAV939。每组10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Wnt3a和β-catenin。结果I/R组LDH、CK-MB、cTnI水平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组心肌酶水平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尾静脉注射Wnt3a/β-catenin通路抑制剂XAV939后,Ex+X组心肌酶水平高于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AI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ADMSC-exs治疗后,Ex组AI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Bcl2/Bax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组Bcl2/Bax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组caspase-3水平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X组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Bcl2/Bax、Wnt3a、β-catenin水平低于S组,caspase-3水平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组Bcl2/Bax、Wnt3a、β-catenin水平高于I/R组,caspase-3水平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X组Bcl2/Bax、Wnt3a、β-catenin水平低于S组,caspase-3水平高于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SC-exs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保护I/R后的心肌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 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
16
作者 张鑫瑞 韩悦 +2 位作者 雷蕾 刘建宇 耿承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83-2689,共7页
背景:从蛋白组学方面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较多,但缺少二者之间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目的: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 背景:从蛋白组学方面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较多,但缺少二者之间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目的: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运用DIA蛋白组学分析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长梭形为主,类似成纤维样;②经BCA法测定外泌体悬液的蛋白质量浓度为7.66 mg/mL;③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杯型,可见双层膜的囊泡结构,中央为低电子密度成分,外泌体粒径分布峰值为112.2 nm,浓度为7.5×10^(11)粒子/mL,平均直径在70-140 nm之间;④外泌体有表面标记蛋白CD9、TSG101高表达;⑤GO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和突触等位置,与离子结合和核糖体的结合能力相关,在细胞黏附和翻译过程中最为显著;⑥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核糖体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并且与胆固醇和甲状腺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蛋白组学 对比分析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17
作者 卜宪敏 梁迪 +4 位作者 张斌 徐英杰 丁豪 吴彬 田荣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34-6641,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3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去势组(24只)。去势组采用经典的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2周随机选取去势组6只大鼠与假手术组6只大鼠行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模型验证。验证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去势组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模型,骨折端分别注射PBS(PBS组)、1.5×10^(11)particles/mL(低浓度外泌体组)、3×10^(11)particles/mL(高浓度外泌体组)外泌体。骨折术后4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骨折愈合和骨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增快,骨折端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②X射线片评分:外泌体组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Micro-CT三维成像: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加快,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外泌体组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有更多的骨小梁生成,有更多的新生骨组织生长;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钙素与CD31的表达更加显著;高浓度外泌体组较低浓度外泌体组新生血管密度更大,骨痂生成量更多,骨折愈合增快,呈现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成骨,最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CD31和骨钙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骨折愈合 骨钙素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体外培养压力损伤的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陈一丹 戴敏 郑志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695-1700,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压力损伤模型,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对损伤的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ADSCs收集上清提取并鉴定外泌体,将体外培养大鼠RGCs分为正常培养的RGCs对照组、不同压力(40、80、120 ...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压力损伤模型,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泌体对损伤的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ADSCs收集上清提取并鉴定外泌体,将体外培养大鼠RGCs分为正常培养的RGCs对照组、不同压力(40、80、120 mmHg)培养的RGCs模型组、不同压力培养的RGCs加入外泌体治疗组,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RGCs细胞增殖活力,qPCR法检测各组RGCs中BDNF、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GCs中BDNF、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发现,在对照组中,与24 h的细胞增殖活力相比,48 h时细胞增殖活力上升(P<0.05)。在48 h时,与加压40、80、120 mmHg模型组相比,加入外泌体后细胞活力均上升(均P<0.05)。qPCR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40 mmHg组中BDNF mRNA表达下降,但无差异(P>0.05),80、120 mmHg组中BDNF mRNA表达下降(均P<0.05)。加压40、80 mmHg组加入外泌体后RGCs的BDNF mRNA表达均上升(均P<0.05),加压120 mmHg组加入外泌体后RGCs的BDNF mRNA表达上升,但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压40 mmHg组中Caspase-3的mRNA表达上升,但无差异(P>0.05),加压80、120 mmHg组中Caspase-3 mRNA表达均上升(均P<0.05)。加压40、80 mmHg组加入外泌体治疗后RGCs的Caspase-3 mRNA表达下降(P<0.05),加压120 mmHg组加入外泌体治疗后RGCs Caspase-3的mRNA表达下降,但无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加压40 mmHg组中BDNF蛋白表达下降,但无差异(P>0.05),加压80、120 mmHg组中BDNF蛋白表达下降(均P<0.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入外泌体治疗后BDNF蛋白表达均上升(均P<0.05)。与对照组比,加压后各模型组中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入外泌体治疗后各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ADSCs来源的外泌体能够增加体外培养不同压力损伤的大鼠RGCs的细胞增殖活力,提高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说明ADSCs来源的外泌体对体外培养压力损伤的大鼠RG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肝星状细胞自噬的机制
19
作者 陈振坤 朱世伟 +1 位作者 肖竞楠 唐卫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296-5303,共8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取小鼠肝脏组织,使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肝星状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常规培养48 h,外泌体组将肝星状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共培养48 h。通过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自噬及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中miR-15a-5p以及下游信号通路Bcl-2、Beclin-1和Rubico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Ⅱ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减少,脂滴重新生成,细胞体积减小同时增殖能力减弱,肝星状细胞活化明显受到抑制;②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iR-15a-5p表达显著增高(P<0.01),同时其下游靶基因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自噬基因Beclin-1和Rubicon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靶向抑制肝星状细胞中Bcl-2表达,促进其下游自噬基因Beclin-1、Rubicon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 肝星状细胞 自噬 miR-15a-5p Bcl-2 BECLIN-1 RUBI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20
作者 李杨 付丽丽 杨建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通过3 Gy X射线辐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诱导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体外模型,在造模前给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48 h,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3 Gy X射线辐射构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模型,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别注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尾静脉,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克隆形成,增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EdU阳性率;(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能够缓解辐射处理小鼠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5阳性细胞均减少,PCNA阳性细胞均增加。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口腔黏膜炎症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脂肪充质干细胞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口腔黏膜 炎症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