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9
1
作者 周许辉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793-795,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内固定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裘剑波 仲琴 张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麻醉处理 骨折内固定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手术麻醉 回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培莹 《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积极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DVT发生率及患者疼痛评...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积极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DVT发生率及患者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126例患者中,干预后DVT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VAS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干预后护理各项满意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结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较高,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T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 预防性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和管理
4
作者 裘剑波 仲琴 +1 位作者 张毅 姚滢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和管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412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复合外伤,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412例患者均选用气...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和管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412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复合外伤,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412例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12例合并血气胸患者,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再行全麻;8例诊断明确的腹腔脏器破裂者,先行腹腔手术再行脊柱手术;术毕出现截瘫1例;术中气管导管滑出1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行自体血回输318例,每例回输自体血150ml~1600ml,平均450ml;318例中输异体血98例,每例输异体血200ml~1000ml,平均400ml;未行自体血回输94例,每例输异体血400ml~2000ml,平均900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前应积极治疗复合外伤,麻醉应选择气管插管全麻,肌松药为非去极化肌松药,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发生,积极行自体血回输,是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内固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6例患者,随机确定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办法,观察手术的相关指标。结果:在对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84.69±1.8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004.08±1.39)ml,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在对患者麻醉时间分析中,观察组(207.13±1.39)分钟,对照组为(209.15±1.69)分钟,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存在差异(P<0.05)。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方法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体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反应。观察组并发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率为20.93%,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的外伤处理,可以为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及时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而且,通过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降压的处理,可以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麻醉方式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体会
6
作者 张艳阁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6期55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和管理的特殊性。方法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84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复合外伤,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84例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行血液稀...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和管理的特殊性。方法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84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复合外伤,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84例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者54例,平均失血量1000ml;未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者30例,平均失血量2100m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无一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前应积极治疗复合外伤,麻醉应选择气管插管全麻,肌松药为非去极化肌松药,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发生,积极行血液保护是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脑保护效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康 王永胜 +1 位作者 雷马文 周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834-837,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术后脑保护效应。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1)。试验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用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术后脑保护效应。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1)。试验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用泵注右美托咪定并维持,而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加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入手术室后(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后(T1)、麻醉诱导用药前(T2)、麻醉诱导后(T3)、手术结束时(T4)和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6 h和24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在T1、T2、T3、T4和T5时MAP和H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和T5时MAP和HR高于同组T0时(P<0.05),而对照组T1、T2、T3、T4和T5时MAP和HR高于同组T0时(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手术后6h的MMSE和MoCA评分均有所降低,而试验组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后6 h比较,2组手术后24 h的MMSE和MoCA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脑保护效应较高,同时镇痛效果也较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右美托咪定 脑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喉罩通气在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桂新星 刘荣 +2 位作者 王敏华 艾金莲 肖金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喉罩通气在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5例全麻俯卧位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按照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喉罩通气组(L组)48例、气管插管通气组(...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喉罩通气在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5例全麻俯卧位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按照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喉罩通气组(L组)48例、气管插管通气组(T组)47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通气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T组(P<0.05)。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1 min(T2)、插管/罩后5 min(T3)、术后恢复室拔管/罩(T4)时,L组心率(HR)低于T组(P<0.05);T1、T2、T4时,L组收缩压(SBP)低于T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俯卧位后,气道密封压下降(P<0.05),俯卧位即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升高(P<0.05),但拔出喉罩前与仰卧位时P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T组的29.79%(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使用于俯卧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且通气效果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喉罩通气 俯卧位 腰椎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386例麻醉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乃红 孙艳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手术 腰椎 麻醉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166-167,共2页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法、麻醉的重要性的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本次试验共有100例患者接受胸腰椎骨折内...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法、麻醉的重要性的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本次试验共有100例患者接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护理的主要方法为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查,以此为标准制定科学与合理的麻醉方案,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做好各种准备。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分别进行和不进行血液稀释以及血压控制。结果 A组患者进行血液稀释以及控制性血压下降患者,患者失血量平均水平为950mL。B组患者没有进行血液稀释和血压控制,但是患者的出血量高达2000mL,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结论进行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重要前提是在治疗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外伤处理,气管插管全麻的方式较好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没有患者出现休克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地保护血液,进行控制性降压等,同时还应该使用药物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出现,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远娴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1期97-97,10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SAS评分、...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SAS评分、SDS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在术后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体会
12
作者 曹腾波 《华中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麻醉处理 骨折内固定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手术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13
作者 薛芹 张东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5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手术 腰椎 麻醉处理 椎弓根螺钉系统 颌面部外伤 腹腔脏器破裂 粉碎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14
作者 吴昕峰 安岩 曾成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2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臂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2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臂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Andrew螺钉CT位置分级以及影像、症状指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螺钉CT位置分级、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能够缩短手术及透视时间,提升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手术机器人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置钉准确率 手术时间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梅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d,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 d、6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4周,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脊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段脊柱骨折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闫辉 伍宇轩 +2 位作者 程晓康 许春阳 包贝西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机器组(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胸腰背部...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机器组(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置钉准确率、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机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小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下降,且术后机器组低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升高,伤椎Cobb角降低;且机器组较传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 传统手术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手术室护理对老年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术期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张媛 李文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优化手术室护理对老年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LE-PVP)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TLF-PV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进行... 目的分析优化手术室护理对老年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LE-PVP)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TLF-PV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进行优化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应激反应、凝血功能、负性情绪。结果术后,两组HR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MAP、SvO_(2)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意识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15 min、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后,两组体温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P<0.05);术后,两组Cor、E、NE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两组APTT、TT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Fib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P<0.05);术后,两组SAS、SDS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TLF-PVP患者采取优化手术室护理,能有效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避免低体温发生和减少由手术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还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手术室护理 老年 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裴琰慧 陆佳俊 张磊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关节功能、伤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升高,伤椎后凸Cobb角减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提高手术质量,增强关节功能,促进伤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彭 张德光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22-228,234,共8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49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49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临床疗效分为发生组(n=25,临床疗效不佳)和未发生组(n=124,临床疗效良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针对差异指标进行共线性分析,未存在共线性问题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R语言将所有差异变量进行VIF共线性分析,各差异变量VIF≤10,容忍度≥0.1,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发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为术后临床疗效不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STA指数、骨密度为临床疗效不佳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8,表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度。结论: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术后早期负重、异体红细胞输注、术前白蛋白浓度均为影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上述指标能够为临床术前筛查高危群体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神经损伤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机器人辅助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炜 陈奇 赵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置钉,38例)和B组(伤椎强化,38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并发症。结果A组负重时间短于B组,B组总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VAS、ODI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低于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或伤椎强化均能获得良好骨折复位效果,但伤椎置钉负重时间较短,更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A型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 伤椎强化 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