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燃剂对聚氯乙烯/聚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青华 毛秦岑 +2 位作者 梅涛 牛应买 王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解决聚氯乙烯(PVC)/聚酯(PE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相对于纯聚氯乙烯、聚酯阻燃性能下降的问题,在聚氯乙烯/环己酮溶液中添加5种不同阻燃机制的阻燃剂,利用自动涂膜机将其涂覆在聚酯机织物上制备得到极限氧指数大于28%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 为解决聚氯乙烯(PVC)/聚酯(PE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相对于纯聚氯乙烯、聚酯阻燃性能下降的问题,在聚氯乙烯/环己酮溶液中添加5种不同阻燃机制的阻燃剂,利用自动涂膜机将其涂覆在聚酯机织物上制备得到极限氧指数大于28%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聚氯乙烯/聚酯复合材料。借助极限氧指数测试仪、接触角测试仪、可见光透过率测试仪对PVC/PET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烯丙基苯并三唑的阻燃剂对PVC/PET复合材料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当PVC涂层中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涂层厚度为1. 35 mm时,其透光率为5%,极限氧指数为30%,可满足建筑膜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聚酯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极限氧指数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纤维/191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2
作者 孙梦雯 陶世超 +3 位作者 李宛芸 王婵 胡瑞华 赵晓梦 《聚酯工业》 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
采用芦苇纤维与191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复合材料。本研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重点对固化剂、促进剂与191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用量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了不同芦苇纤维含量及不同形态芦苇纤维的较优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氢氧化钠... 采用芦苇纤维与191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复合材料。本研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重点对固化剂、促进剂与191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用量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了不同芦苇纤维含量及不同形态芦苇纤维的较优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改性的芦苇纤维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芦苇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芦苇纤维含量为2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短纤维填充时为5.86 MPa,长纤维编织物填充时为3.66 MPa。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剂、促进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理配比为2:5:93。当芦苇纤维含量为20%且为短纤维形态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芦苇纤维 拉伸强度 天然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邢志栋 徐俊杰 +3 位作者 欧荣贤 黄剑飞 易欣 郝笑龙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77,共9页
针对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s,WPCs)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稻壳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为原料制备三种密度的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rice husk/polyvinyl chloride foamed composites,RHPC),... 针对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s,WPCs)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稻壳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为原料制备三种密度的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rice husk/polyvinyl chloride foamed composites,RHPC),分别标记为RHPC-Ⅰ、RHPCⅡ、RHPC-Ⅲ,探究密度变化对RHPC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发泡程度的增加及密度的减小,RHPC的泡孔均匀程度有所降低。RHPC的线性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CLTE)及吸水膨胀率均逐渐升高,且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个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均表现出各向异性;不同湿度和温度作用下的尺寸变化率表明湿度对RHPC尺寸的影响大于温度。RHPC-Ⅰ、RHPCⅡ、RHPC-Ⅲ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抗蠕变性能呈下降趋势;RHPC-Ⅱ由于均匀的泡孔结构呈现出最高的冲击强度和比冲击强度,分别为14.3 kJ/m2和19.9(k J·m^(-2))/(g·cm^(-3))。本研究为轻质高强WPCs的开发和拓宽其应用领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 发泡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
4
作者 伊琦 吴雨桐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22期43-45,共3页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聚氯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单一材料的性能往往无法满足特定工程需求。因此,通过将聚氯乙烯与其他...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聚氯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单一材料的性能往往无法满足特定工程需求。因此,通过将聚氯乙烯与其他功能性材料复合,可以赋予其更多的性能优势,扩展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以期为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设计 制备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王宏伟 杨人元 +4 位作者 周腾 占晓 徐余欢 龙雪彬 秦舒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温度、成型时间、亚麻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模压工艺为温度180℃、时间12 min。亚麻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大,分别为36.51、40.56和1963.17 MPa。升温可使4080纤维熔融提高黏结性,但超180℃会破坏亚麻纤维组织;模压时间不足12 min,4080纤维熔融不完全,超12 min会破坏化学结构。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拉伸强度等先增后减,断裂伸长率先减后增。热稳定性方面,4080纤维比例增大,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升高。形貌分析显示亚麻纤维含量为40%时,纤维黏附性最好。该工艺环境友好、简单,有望用于汽车内饰等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亚麻纤维 热压 非织造垫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化对UPR及其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的影响
6
作者 冯国栋 徐梦雪 +3 位作者 马蓝宇 黄译锋 赖文钦 黄志民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151,共10页
为了研究微波固化技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及其复合材料的固化效果和机制,首先采用放热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UPR的微波固化反应历程,然后将二氧化硅(SiO_(2))和UPR制得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和... 为了研究微波固化技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及其复合材料的固化效果和机制,首先采用放热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UPR的微波固化反应历程,然后将二氧化硅(SiO_(2))和UPR制得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和后固化时间对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的固化程度、致密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DSC等手段分析了微波对UPR固化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热固化相比,微波作用能够促进UPR的交联反应,微波固化的固化度(99.69%)与热固化(99.64%)基本一致。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500~3000 W),其弯曲强度从87 MPa降至74 MPa,压缩强度从263 MPa降至222 MPa,固化度从97.23%降至85.08%,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3.72℃降至73.02℃,且均高于热固化。此外,随着后固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固化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后固化时间为0.5 h时,其弯曲强度、压缩强度提升最为显著。因此,低功率长时间的微波固化和延长后固化时间能够有效增强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的固化程度和致密性,减少截面的孔洞大小,从而提升高填充SiO_(2)/UP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 二氧化硅 高填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霞 黄华莹 徐启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A和DOP对PVC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从40份增加至50份时),PPA/PVC/CaCO_(3)和DOP/PVC/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3.25%和10.16%,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分别为392.22℃和320.15℃,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外,DOP/PVC/CaCO_(3)复合材料在乙醇、机油和正庚烷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51%、0.52%和11.81%,而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在溶剂中无明显的质量损失,具有优异的耐溶剂迁移性。因此,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PPA不仅可以替代DOP增塑PVC,还在耐高温、耐溶剂迁移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己二酸-1 2-丙二醇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隔声性能 被引量:41
8
作者 傅雅琴 倪庆清 +3 位作者 姚跃飞 肖山宏 陈文兴 刘冠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99,共6页
采用常压浇注工艺,制备了一种超薄、轻量、柔韧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双通道声学分析仪,分析研究了其隔声性能;利用SEM、DMA等,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优于... 采用常压浇注工艺,制备了一种超薄、轻量、柔韧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双通道声学分析仪,分析研究了其隔声性能;利用SEM、DMA等,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优于单一材料的隔声性能,在测试范围内,其隔声量超出了质量定律的预测效果,显示了该材料良好的隔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材料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织物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珠填充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跃飞 高磊 +3 位作者 杨琼丽 周耿 傅雅琴 刘冠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64,共4页
常压浇注制备了不同面密度(厚度)未填充和填充有漂珠(CFA)的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GF/PV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刚柔性、阻尼性和隔声性能。结果表明,在相近面密度条件下,CFA/GF/PVC复合材料的刚度、常温以上阻尼性、平... 常压浇注制备了不同面密度(厚度)未填充和填充有漂珠(CFA)的玻璃纤维织物/聚氯乙烯(GF/PV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刚柔性、阻尼性和隔声性能。结果表明,在相近面密度条件下,CFA/GF/PVC复合材料的刚度、常温以上阻尼性、平均隔声量和高低频段(100 Hz^630 Hz和1250 Hz^8000 Hz)下的隔声量较GF/PVC复合材料均有所提高。两种复合材料的刚度、隔声量均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隔声量在低频段增速最快,中频段次之,高频段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隔声 漂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ZnO/聚氯乙烯的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海霞 程国峰 +4 位作者 成荣明 徐学诚 林开利 陈奕卫 于华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2-876,共5页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锌与聚氯乙烯溶液共混制备了复合材料前驱体,运用TG-DTA联机分析得到了其分解温度及相关热分解数据;经适当温度煅烧后得到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并用TEM、XRD、FTIR、UV-Vis、ESR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在室内普通照明用...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锌与聚氯乙烯溶液共混制备了复合材料前驱体,运用TG-DTA联机分析得到了其分解温度及相关热分解数据;经适当温度煅烧后得到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并用TEM、XRD、FTIR、UV-Vis、ESR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在室内普通照明用荧光灯作用下,以甲基橙溶液为催化对象,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并在相同条件下,与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及聚氯乙烯直接煅烧产物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研究了pH值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甲基橙催化降解8min后,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接近100%,使用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钛和聚氯乙烯直接煅烧产物催化的甲基橙溶液的浓度基本没有变化;溶液偏中性有利于甲基橙的催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2O_3/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建林 周生刚 +3 位作者 牛磊 冯冲 杨文龙 淡小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微米级和纳米级Sb2O3为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b2O3/PVC复合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对复合材料和燃烧产物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仪(LOI)和垂直燃烧实验对...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微米级和纳米级Sb2O3为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b2O3/PVC复合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对复合材料和燃烧产物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仪(LOI)和垂直燃烧实验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VC相比,Sb2O3/PVC复合材料能够形成有效的Sb-Cl阻燃体系,对软质PVC塑料的阻燃性能有明显的提升;相比于微米Sb2O3,纳米Sb2O3由于其粒径的优势,使其与PVC基体的相容性更好,同时增大了燃烧区Sb2O3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生成了更多的Sb Cl3和Sb OCl,相应的也促进了气相中活性自由基捕获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得燃烧更容易被终止;纳米Sb2O3与PVC的质量比为1.85∶100时,Sb2O3/PVC复合材料可达到难燃级别,氧指数和UL-94等级分别为27.1%和V-1级;而微米Sb2O3与PVC的质量比为3∶100时,Sb2O3/PVC复合材料才可达到难燃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三氧化二锑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阻燃机制
原文传递
秸秆/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鸣波 李忠明 +1 位作者 冯建民 张雁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29,19,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秸秆处理方法 ,即将秸秆与聚氯乙烯复合制备替代木材使用的秸秆 /塑料复合材料。主要从秸秆含量、处理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 ,以及复合材料的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秸秆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能球磨制备氧化铁/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春霞 钱思明 +3 位作者 宫峰飞 王宗篪 姜继森 杨燮龙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4-336,共3页
运用穆斯堡尔谱、TEM、XRD方法研究了Fe3O4/聚氯乙烯(PVC)粉末高能球磨产物,发现有超顺磁性α-Fe2O3生成,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聚合物在空气中降解,生成含氧官能团与Fe3O4相互作用.
关键词 氧化铁 纳米复合材料 高能球磨法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微珠改性硬质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沈志刚 王明珠 +4 位作者 麻树林 邢玉山 刘承晖 张虎 陈兴儒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7,共3页
经过改性的超细空心微珠可以作为填料加入到硬质聚氯乙烯 (PVC U)树脂中 ,同时改善PVC树脂的流变性、冲击韧性和刚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超细空心微珠加入到硬质PVC管材中 ,可以明显改善PVC硬管的加工流动性能 ,显著缩短塑化时间 ,... 经过改性的超细空心微珠可以作为填料加入到硬质聚氯乙烯 (PVC U)树脂中 ,同时改善PVC树脂的流变性、冲击韧性和刚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超细空心微珠加入到硬质PVC管材中 ,可以明显改善PVC硬管的加工流动性能 ,显著缩短塑化时间 ,降低最大扭矩。而超细空心微珠加入到硬质PVC板材时 ,可以提高PVC硬板的冲击性能 ,减小制品的收缩率 ,赋予PVC硬板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且产品的各项性能均符合PVC板材国家标准GB/T4454—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珠 改性 硬质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应用 研究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微珠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志军 洪升 +3 位作者 薛斌 罗筑 于杰 鲁圣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6,共3页
选用含氨基较多的硅烷偶联剂(KH792)和聚醚型成膜剂复合处理玻璃微珠,制备了聚氯乙烯/玻璃微珠(PVC/GB)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微珠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加入量在0%-15%时,玻璃微... 选用含氨基较多的硅烷偶联剂(KH792)和聚醚型成膜剂复合处理玻璃微珠,制备了聚氯乙烯/玻璃微珠(PVC/GB)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微珠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加入量在0%-15%时,玻璃微珠在聚氯乙烯基体中均匀分散、不团聚,随着玻璃微珠加入量的增加,其复合材料的韧性、耐热性逐渐提高,同时赋予材料良好的熔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玻璃微珠 复合材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玉婴 王灿耀 傅明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295,299,共4页
以蒙脱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适宜的有机物插层剂对其改性研制有机蒙脱土。利用高聚物PVC的亲油性,且运用插层技术将聚合物熔融插入有机蒙脱土层间,将蒙脱土片层剥离出来,使之纳米级地分散在PVC相中,从而制得硬聚氯乙烯(PVC-U)/层状硅酸盐... 以蒙脱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适宜的有机物插层剂对其改性研制有机蒙脱土。利用高聚物PVC的亲油性,且运用插层技术将聚合物熔融插入有机蒙脱土层间,将蒙脱土片层剥离出来,使之纳米级地分散在PVC相中,从而制得硬聚氯乙烯(PVC-U)/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管材,管材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FT-IR和XRD也证实了蒙脱土已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此外,文中还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蒙脱土的加入提高了PVC的耐热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蒙脱土 熔融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极性单体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汉洋 徐卫兵 +1 位作者 周正发 刘长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4-257,共4页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等极性小分子对钠基蒙脱土(N a+-MM T)进行处理,得到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 T),用熔融复合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冲击性能较纯PVC都得到提高。通过XRD、TEM等...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等极性小分子对钠基蒙脱土(N a+-MM T)进行处理,得到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 T),用熔融复合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冲击性能较纯PVC都得到提高。通过XRD、TEM等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所得材料为剥离型复合材料。并用DS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蒙脱土 熔融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普丹丹 王瑞 +2 位作者 董余兵 朱曜峰 傅雅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07,共6页
为改善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利用自制的纤维表面改性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去油、碱减量和改性剂涂覆等表面改性处理,并以表面改性后涤纶织物为增强材料,聚氯乙烯为基体制备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为改善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利用自制的纤维表面改性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去油、碱减量和改性剂涂覆等表面改性处理,并以表面改性后涤纶织物为增强材料,聚氯乙烯为基体制备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动态接触角分析仪、万能强力机等对改性处理前后涤纶的表面形态、表面能、单丝强度以及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剥离强度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表面改性后的涤纶表面粗糙度有了明显提高,表面能较未处理纤维提高了79.77%,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剥离强度提高了9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织物 表面改性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超瑛 乔秀颖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39,共4页
选用钠基蒙脱土和 2种烷基季铵盐 (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季铵盐 )改性的蒙脱土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并通过广角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蒙脱土种类和用量对复... 选用钠基蒙脱土和 2种烷基季铵盐 (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季铵盐 )改性的蒙脱土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并通过广角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蒙脱土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复合材料均具有插层型结构 ,钠基蒙脱土用量在 w=0 .5 %~ 7.0 % ,有机蒙脱土用量在 w=0 .5 %~ 3.0 %时 ,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有机蒙脱土用量 w>5 .0 %以后 ,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增强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桂成 曾汉民 李家驹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2-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剑麻纤维和聚氯乙烯基体改性,并变化成型参数,来研究它们对形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的影响。从而制订出剑麻纤维/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型工艺。
关键词 剑麻纤维 聚氯乙烯 短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