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9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物静动态实验技术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
1
作者 陈美霞 王婷 +1 位作者 刘加一 朱翔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18-21,26,共5页
为提升结构物静动态实验技术课程的学术水平,课题组对标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课程为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及方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制定一系列具象的实施方案,使学生收获教材以外的高水平课程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同时使... 为提升结构物静动态实验技术课程的学术水平,课题组对标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课程为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及方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制定一系列具象的实施方案,使学生收获教材以外的高水平课程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同时使学生逐步由被动听课、被课程吸引,到主动参与、主动查阅、主动交流讨论、进行深入思考研究的进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物静动态实验技术 新工科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驱动的关键结构物工程方案智能决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宋文祥 姚洪锡 +4 位作者 钟晶 向子南 谢浩 柏华军 吴佳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针对陆路交通工程设计中路基、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物设计方案与地形地质条件强相关,设计方案决策依赖主观经验、方案决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智能决策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非结构化规范文本... 针对陆路交通工程设计中路基、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物设计方案与地形地质条件强相关,设计方案决策依赖主观经验、方案决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智能决策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非结构化规范文本数据进行高效治理,并提出适用于路基、桥梁、隧道设计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开发基于知识图谱驱动的路基、桥梁、隧道设计方案智能决策技术。最后,通过调研分析、技术试验、软件研发和实例验证,逐步实现路基、桥梁、隧道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路基设计中,通过数据降维、关键词关联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设计条件与方案筛选矩阵,并通过图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实现设计方案的联合决策;(2)在桥梁设计中,提出“MLP+GRU+GCN+Attention”集成的本体强化图神经网络AGOAM模型,研发桥跨方案智能布孔算法和桥梁规范条款主动推送系统,实现桥跨布置及桥式方案的智能决策;(3)在隧道设计中,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实现隧道洞口设计参数智能决策,并借助BI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展示。研究通过构建路桥隧设计领域知识图谱,结合图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基于知识图谱的设计方案智能决策系统,显著提升设计决策的质量与效率,为陆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知识图谱 关键结构物 工程方案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结构物监测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邓巧林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2期220-222,共3页
水下结构物在毗邻建筑物施工时,其状况和性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结构安全。为此,工程监测人员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以确保工程的质量稳定。但是,受水流、水压等因素的影响,水下结构物监测设备的安装、监测精度的把控存在一定的阻碍,... 水下结构物在毗邻建筑物施工时,其状况和性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结构安全。为此,工程监测人员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以确保工程的质量稳定。但是,受水流、水压等因素的影响,水下结构物监测设备的安装、监测精度的把控存在一定的阻碍,如何精准有效地进行水下结构物监测就成为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对长江下游某港口泊位桩基施工期间毗邻的电厂取水口钢结构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可为类似项目的顺利展开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结构物 振动监测 倾斜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4
作者 王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66-169,共4页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关系到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影响桥梁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达到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法,根据某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了桥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关系到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影响桥梁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达到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法,根据某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了桥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制质量控制要求、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钢筋工程质量管理方案、施工温度控制措施等。最后为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则从物联网施工角度出发,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总结了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希望为类似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物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施工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结构物桩腿涡流中的水下机器人二维拍动水翼水动力性能分析
5
作者 程武伟 刘强 占晓明 《造船技术》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海洋结构物桩腿检测对于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摆动推进的水下机器人操纵性能优异,可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在实际作业时其二维拍动水翼水动力性能会受桩腿诱发的涡流干扰。采用圆柱模拟桩腿,借助重叠网格技术对拍动水翼在圆柱绕... 海洋结构物桩腿检测对于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摆动推进的水下机器人操纵性能优异,可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在实际作业时其二维拍动水翼水动力性能会受桩腿诱发的涡流干扰。采用圆柱模拟桩腿,借助重叠网格技术对拍动水翼在圆柱绕流流场中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拍动水翼与桩腿中心的偏移量、拍动水翼与桩腿的间距和拍动水翼的初始相位等主要参数对拍动水翼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拍动水翼与桩腿中心的偏移量可提高摆动推进的水下机器人的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二维拍动水翼 水动力性能 海洋结构物 桩腿 涡流 重叠网格技术 数值模拟 圆柱绕流 偏移量 间距 初始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冰-水-结构物作用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王诗洋 张郭杨 王文全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23,共8页
为探讨冰、水、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二维冰-水-圆柱结构物的运动计算模型,采用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模拟海水流动,采用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拟海冰的损伤行为以及海冰与结构物之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不同圆... 为探讨冰、水、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二维冰-水-圆柱结构物的运动计算模型,采用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模拟海水流动,采用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拟海冰的损伤行为以及海冰与结构物之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不同圆柱结构物移动速度和直径对冰载荷的影响,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为研究冰、水、结构物相互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微分算子 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 数值模拟 冰水结构物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损伤耦合演化过程的黏土-结构物界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2 位作者 石玉玲 余柄学 梅颢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0-2272,共13页
为了评估粗糙度对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特性的影响,首先,开展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黏土和不同粗糙度黏土-结构物界面强度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土体剪切面强度和界面强度的相互关系;其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黏土-结构物界面的剪切机理,提出了... 为了评估粗糙度对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特性的影响,首先,开展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黏土和不同粗糙度黏土-结构物界面强度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土体剪切面强度和界面强度的相互关系;其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黏土-结构物界面的剪切机理,提出了考虑结构物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界面损伤耦合演化过程;第三,引入考虑界面粗糙度影响的等效初始损伤因子,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界面损伤耦合演化过程的黏土-结构物界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最后,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界面粗糙度越大,界面强度越接近土体强度;界面强度与结构物表面粗糙度呈幂函数关系增加,其增长速率随结构物表面粗糙度增加而降低;黏土-结构物界面剪切全过程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等效初始损伤阶段和加载损伤阶段,其中,等效初始损伤阶段受界面粗糙度影响,加载损伤包括受荷损伤和耦合损伤。本文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黏土与结构物界面损伤本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界面 粗糙度 等效初始损伤因子 损伤耦合演化 统计损伤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海况下浮式结构物时域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海越 张天明 +2 位作者 杨林林 李红涛 崔洪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为快速准确地获得随机海况下浮式结构物的时域响应,提出一种快速计算结构时域响应的方法。建立有限元应力模式的动力学方程,论证节点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稳态解形式;推导节点应力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将海况波浪谱分解,通过叠加应力响应... 为快速准确地获得随机海况下浮式结构物的时域响应,提出一种快速计算结构时域响应的方法。建立有限元应力模式的动力学方程,论证节点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稳态解形式;推导节点应力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将海况波浪谱分解,通过叠加应力响应方式计算随机海况下节点应力的时域响应。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及具体的工程项目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浮式平台时域疲劳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结构物 时域疲劳分析 应力传递函数 海浪谱 数值验证
原文传递
南海内孤立波的演变特性及对结构物的作用力
9
作者 刘倩 崔健 +3 位作者 张瑞瑞 梅欢 吴祥柏 高俊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0-2108,共9页
针对内孤立波引发的高强度流场易影响海洋平台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文基于南海北部陆架区获得的高质量的海流和温盐数据,对观测海区内孤立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海区内孤立波活动频繁,且具有明显的第一模态下凹型内孤... 针对内孤立波引发的高强度流场易影响海洋平台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文基于南海北部陆架区获得的高质量的海流和温盐数据,对观测海区内孤立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海区内孤立波活动频繁,且具有明显的第一模态下凹型内孤立波特征。内孤立波经过时,在50~100 m以上的上层诱发了较强的西向流速,其大小接近0.44 m/s,在深度超过100 m则为东向补偿流为主,东向补偿流的量值与西向流相比较小。在垂向上,波前的水体向下流动,波后的水体则向上流动,最大垂向流速可达0.2 m/s。内孤立波引起的向下的等温线的起伏达到50 m。此外,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观测海区内孤立波进行模拟,并计算内孤立波对桩柱的作用力。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内孤立波与实测内孤立波吻合较好,内孤立波对桩柱的水平作用力和垂向作用力主要受到压差力的影响,且以水平作用力占主导,上层桩柱受力为-60 kN,下层桩柱受力为20 kN。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对陆架区内孤立波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南海内孤立波的预报及对海洋结构物设计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内孤立波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结构物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作用力 桩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损伤强度模型
10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3 位作者 谢家乐 孙巍锋 石玉玲 贾卓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84,共11页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统计损伤本构关系,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模型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体剪切面积比对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影响明显,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抗剪强度随着土体剪切面积比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的发展趋势;相对土体剪切面而言,土与结构物界面在剪切过程中孔隙和微裂纹发生剧烈变化,宏观表现为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低于土体剪切面强度;试样加载过程中,土与结构物界面总损伤为等效初始损伤、受荷损伤、等效初始损伤和受荷损伤相互作用产生的耦合损伤;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能反映土与结构物界面应变硬化或应变软化型曲线特征。研究成果可为边坡桩–土界面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界面 抗剪强度 等效损伤 统计损伤理论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上新能源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子永 贝耀平 +2 位作者 袁丙青 汤建军 程大利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802,共16页
随着传统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消耗,水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新的趋势,由此出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水上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作为保障水上浮式结构物安全平稳作业的关键,历来是业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水上浮式结构物... 随着传统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消耗,水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新的趋势,由此出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水上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作为保障水上浮式结构物安全平稳作业的关键,历来是业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水上浮式结构物系泊系统进行大量的文献综述研究,归纳了水上浮式结构物的类型,从系泊系统的分类、布链方式、水底锚固基础型式和新型系泊系统方面分析了系泊系统的结构型式,讨论了各种系泊缆材料的各方面特点和优劣,根据已有的大量文献分析了系泊系统的静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综合根据系泊工程的水深、海底地形、地质、平台功能、风浪流条件、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给出各种系泊方式的适用性评价和推荐,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当前仍需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结构物 系泊系统 系泊缆材料 静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结构物坐底吸附力试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祝闻崧 郭力 袁昱超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47-155,共9页
[目的]针对海底结构物回收过程中的土体吸附力造成结构物回收困难的问题,提出海底结构物坐底吸附力模型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海洋结构物底座模型,搭建简易的模拟结构物坐底抬升过程的模型试验装置,并采用特制加载装置定量测... [目的]针对海底结构物回收过程中的土体吸附力造成结构物回收困难的问题,提出海底结构物坐底吸附力模型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海洋结构物底座模型,搭建简易的模拟结构物坐底抬升过程的模型试验装置,并采用特制加载装置定量测量坐底抬升受到的吸附力,以探究土壤类型、坐底时间、坐底质量、坐底面积、底座材料等参数对结构物坐底吸附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力与坐底时间、坐底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坐底面积呈负相关关系;砂土和模拟土的吸附力约为海试土的50%和80%;底座材料越光滑,吸附力越小。[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结构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结构物 模型试验 坐底吸附力 负孔隙水压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河道滑坡涌浪消减简单结构物型式优化研究
13
作者 许凯凯 张全 +3 位作者 黄波林 李宏林 冯万里 闫国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加剧了河道内滑坡涌浪产生的频次。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滑坡涌浪产生的能量进行了消减分析。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板式(T字型、十字型)、栅栏式(单列型、多列型)以及多孔式(整体型、分割型)消浪结构物进行消浪效...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加剧了河道内滑坡涌浪产生的频次。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滑坡涌浪产生的能量进行了消减分析。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板式(T字型、十字型)、栅栏式(单列型、多列型)以及多孔式(整体型、分割型)消浪结构物进行消浪效率、消浪机制以及综合性应用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栅栏式单列型在河道应急、涌浪消减方面效果最优,按照衰减性能与能量耗散共分为4种模式(入射波浪反射、竖向挡浪板对水体运动的阻挡、浮板与水体相互摩擦和回流)。在对比试验基础上对栅栏式消浪结构物单列型进行试验参数优化、分析推导出栅栏式消能结构物最优型设计公式,并得出了在L/hw为0.65~0.75范围内时栅栏式消浪效率(β≥15%)和适用性最优。同时,在计算二维条件下最优消能效率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条件消能结构物最优值的求解方法讨论并给出消能结构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涌浪 消浪结构物 涌浪消减 消浪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结构物吊装入水动力学特性研究综述
14
作者 昝英飞 李忠明 +2 位作者 陈永訢 秦立成 郭睿男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5,159,共12页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逐渐由浅水海域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发展,海洋结构物所处水域的海洋环境越来越恶劣,吊装入水和水下安装作业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此,总结梳理近年来海洋结构物入水研究方法,探讨海洋结构物在波...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逐渐由浅水海域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发展,海洋结构物所处水域的海洋环境越来越恶劣,吊装入水和水下安装作业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此,总结梳理近年来海洋结构物入水研究方法,探讨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吊装作业及其多体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当前海洋结构物吊装入水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为供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装入水 海洋结构物 耦合动力学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水下结构物重力基础贯入及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魏鑫 刘炜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提高水下结构物重力型基础的承载能力,有必要将部分结构型钢贯入海床以提高其侧向抗剪性能,参考桩基础的贯入计算以及土力学条件,采用理论公式对于重力基础的贯入和侧向稳定性进行计算。为保证设计可靠性,同时对理论计算进行验证,对... 为提高水下结构物重力型基础的承载能力,有必要将部分结构型钢贯入海床以提高其侧向抗剪性能,参考桩基础的贯入计算以及土力学条件,采用理论公式对于重力基础的贯入和侧向稳定性进行计算。为保证设计可靠性,同时对理论计算进行验证,对重力基础的贯入和侧向稳定性进行了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显式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接近,在设计时可采用理论公式计算值,通过设置一定的安全系数,满足水下结构物重力基础的贯入和侧向抗剪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结构物 重力基础 贯入特征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大型结构物的装卸与安装技术研究
16
作者 张帆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0期192-194,共3页
海上大型结构物的装卸与安装技术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海上工程环境复杂、作业难度大以及安全性要求高,现有的装卸安装技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一缺陷,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智能测控系统进行参数控制,以提升装卸过程... 海上大型结构物的装卸与安装技术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海上工程环境复杂、作业难度大以及安全性要求高,现有的装卸安装技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一缺陷,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智能测控系统进行参数控制,以提升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测控系统在驳船浮态控制中横纵倾角产生的平均压载舱水位分别为1.34和0.92,驳船高度差平均值为1.19。而智能测控系统下驳船横纵倾角产生的平均压载舱水位降至1.08和0.81,驳船高度差平均值降至0.98。研究设计的智能测控系统明显改善了驳船的浮态稳定性,提高了驳船在装卸过程中的稳定性,对提高海上大型结构物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结构物 驳船浮态控制 智能测控系统 装卸技术 装卸调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基坑开挖对周边结构物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罗青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8期44-46,共3页
矿山基坑开挖是矿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施工过程会对周边结构物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水平位移等问题日益凸显,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 矿山基坑开挖是矿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施工过程会对周边结构物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水平位移等问题日益凸显,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场变化、地面沉降、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支护与监测、实施隔离与缓冲、对敏感结构物进行加固等措施,以保障矿山基坑开挖的安全性,降低对周边结构物的不利影响。这对于指导矿山基坑开挖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基坑开挖 周边结构物 影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海洋结构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芬 邹早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2-686,共5页
在我国研制和开发浮式海洋结构物对本世纪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中对浮式海洋结构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介绍了浮式生产储运装置、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独柱式平台和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的主要结构形... 在我国研制和开发浮式海洋结构物对本世纪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中对浮式海洋结构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介绍了浮式生产储运装置、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独柱式平台和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的主要结构形式、特点及发展现状 ,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海洋结构物 浮式生产储运装置 张力腿平台 半潜式平台 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物高值化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S1期18-22,共5页
根据高速公路结构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与服役期强度残余情况,项目结合室内试验对再生集料密度、压碎值、吸水性、砂浆附着情况以及氯离子含量的测试结果,对大块混凝土有效破碎与再生集料优质整形、黏附砂浆快速剥离系统化装备开发,进... 根据高速公路结构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与服役期强度残余情况,项目结合室内试验对再生集料密度、压碎值、吸水性、砂浆附着情况以及氯离子含量的测试结果,对大块混凝土有效破碎与再生集料优质整形、黏附砂浆快速剥离系统化装备开发,进行再生集料分级标准研究。结果可对公路工程再生集料可进行合理分级,并对再生粉体材料在进行活化的基础上,研究其作为替代粉煤灰的材料在泡沫轻质土中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固废利用 结构物破碎 吸水率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计与风险控制
20
作者 杨保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065-0068,共4页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面临着极大的安全挑战和风险。因此对其展开抗震设计与风险控制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原理以及抗...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面临着极大的安全挑战和风险。因此对其展开抗震设计与风险控制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原理以及抗震设计方法与标准,最后阐述了风险评估与控制,希望可以使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得到最大程度的减轻,从而保证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正常建造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海洋工程结构物 抗震设计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