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材料及性能评价
1
作者 田家宇 李多华 +2 位作者 张锋 冯虎 孙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80-3387,共8页
背景:聚己内酯因具有良好的加工和降解性能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较差的亲水性及机械强度并不能为成骨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目的:制备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材料,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和体外促成骨分化能力。方法:使... 背景:聚己内酯因具有良好的加工和降解性能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较差的亲水性及机械强度并不能为成骨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目的:制备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材料,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和体外促成骨分化能力。方法:使用磷脂对纳米金刚石进行改性,以聚己内酯为原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含不同质量比例(0%,2.5%,7.5%,10%)纳米金刚石-磷脂的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膜,使用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膜进行对比,通过对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力学性能及水接触角的观察,选取理化性能较佳的复合膜。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纯聚己内酯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磷脂膜及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膜,检测细胞增殖、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扫描电镜及表面元素组成证实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膜制备成功,与纯聚己内酯膜相比,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磷脂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86.06%,弹性模量提高了54.76%,水接触角降低至70.0°,显示出良好的理化性能;②CCK-8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纯聚己内酯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磷脂膜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相较于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膜,纯聚己内酯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磷脂膜上的MC3T3-E1细胞多为菱形或纺锤形纤维状,细胞连接更紧密;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相较于纯聚己内酯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膜,聚己内酯/7.5%纳米金刚石-磷脂膜上的MC3T3-E1细胞展现了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③结果表明,聚己内酯/纳米金刚石-磷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及体外促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聚己内酯 磷脂 溶液浇铸法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共修饰纳米金刚石及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性能
2
作者 赵文 徐一诺 +3 位作者 郎秀瑞 丁珂珂 曹兰 宗成中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68-168,共1页
首先利用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在纳米金刚石(ND)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以引入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然后在ND上继续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得到ND-PDA-KH 550,再与硅橡胶(SiR)发生化学反应制得ND-PDA-KH 550/SiR复合材料。结... 首先利用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在纳米金刚石(ND)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以引入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然后在ND上继续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得到ND-PDA-KH 550,再与硅橡胶(SiR)发生化学反应制得ND-PDA-KH 550/SiR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ND上接枝PDA和KH 550可有效改变ND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ND与SiR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降低界面热阻,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ND质量分数为6%时,ND-PDA-KH 550/SiR复合材料在25,50,75,100℃下的热导率分别为0.340,0.398,0.484,0.586 W/(m·K),比纯SiR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高了94.3%、118.7%、161.6%和2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纳米金刚石 聚多巴胺 氨基硅烷 表面修饰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金刚石/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赵文 汤琦 +3 位作者 徐一诺 季泽阳 曹兰 宗成中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78-78,共1页
利用多巴胺对几乎任何表现的适应性,将纳米金刚石负载到石墨烯表面,得到结构稳定的石墨烯-纳米金刚石杂化材料(GND)。控制GND中石墨烯与纳米金刚石的杂化比例,利用纳米金刚石和硅橡胶基体阻断石墨烯的导电通路,在保证绝缘的条件下提高了... 利用多巴胺对几乎任何表现的适应性,将纳米金刚石负载到石墨烯表面,得到结构稳定的石墨烯-纳米金刚石杂化材料(GND)。控制GND中石墨烯与纳米金刚石的杂化比例,利用纳米金刚石和硅橡胶基体阻断石墨烯的导电通路,在保证绝缘的条件下提高了GND/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GND的质量分数为4%且石墨烯与纳米金刚石的质量比为0.25/1.00时,GND/硅橡胶复合材料在25,50,75,100℃下的热导率均为最高,分别比只用纳米金刚石时提高20.5%、32.6%、52.8%和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石墨烯 纳米金刚石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金刚石薄膜电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梅燕 陈爱盛 +5 位作者 张涛 林奇群 陈成克 李晓 鲁少华 胡晓君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文章基于纳米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领域研究,综述了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内容关注于纳米金刚石薄膜中导电晶粒和晶界对电化学贡献规律,新型纳米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及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等。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石墨烯 金刚石复合材料 薄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竖立片层常压相变制备纳米金刚石
5
作者 朱奕衡 朱志光 +4 位作者 陈成克 蒋梅燕 李晓 鲁少华 胡晓君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含有钽原子的石墨烯竖立片层,并将其置于含氧环境中进行退火处理,在常压环境中发生相变得到纳米金刚石,并研究退火环境中氧含量变化对纳米金刚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环境气压为10 Pa和50 Pa (对应...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含有钽原子的石墨烯竖立片层,并将其置于含氧环境中进行退火处理,在常压环境中发生相变得到纳米金刚石,并研究退火环境中氧含量变化对纳米金刚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环境气压为10 Pa和50 Pa (对应氧原子百分比为1.96%和2.04%)时,退火后样品形貌与结构和未处理的石墨烯片层无异;样品100 Pa和500 Pa气压下退火后(对应氧原子百分比为2.77%和3.11%),在其中观察到了尺寸为2—4 nm的纳米金刚石,这些金刚石晶粒多分布于非晶碳中;继续升高退火环境气压则发现退火后样品被大面积氧化,石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该研究结果为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刚石 常压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表面向洋葱碳转变的原位电镜研究
6
作者 郑少川 左铃玲 +1 位作者 王悦存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纳米金刚石向一种洋葱状石墨碳结构的转变对其性能改变显著,然而人们在研究这种始于表面的碳结构转变时却往往忽略了纳米金刚石表面不可避免会存在的非晶碳层的影响。本文借助原位环境球差电镜技术,利用电子束辐照和原位热氧化,获得了... 纳米金刚石向一种洋葱状石墨碳结构的转变对其性能改变显著,然而人们在研究这种始于表面的碳结构转变时却往往忽略了纳米金刚石表面不可避免会存在的非晶碳层的影响。本文借助原位环境球差电镜技术,利用电子束辐照和原位热氧化,获得了表面没有非晶碳层的纯净纳米金刚石颗粒,并证实了同样条件下表面含有非晶碳层的纳米金刚石更容易转变为洋葱碳,而表面结晶性好、不含非晶碳的纳米金刚石则更难转变为洋葱碳;此外,当电子束辐照耦合高温加热可以在更低的温度和更短的时间内将纳米金刚石全部转变为洋葱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抑制纳米金刚石表面石墨化转变提升其稳定性或促进纳米金刚石向洋葱碳转变并提升转变效率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非晶碳 洋葱碳 表面结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细胞力矩显微镜
7
作者 侯勇 王凌志 褚智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8-98,共1页
细胞与微环境的力学作用非常复杂,人们对该过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微纳尺度力学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通用的细胞牵引力显微技术通常依赖于测量力学标记物的平移运动信息来估算细胞力大小,得到的力学自由度信息有限。而对于真实细... 细胞与微环境的力学作用非常复杂,人们对该过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微纳尺度力学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通用的细胞牵引力显微技术通常依赖于测量力学标记物的平移运动信息来估算细胞力大小,得到的力学自由度信息有限。而对于真实细胞微环境中,细胞与微环境力学作用涉及的扭转力等测量却无能为力。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刚石氮空位色心(NV)的细胞扭矩显微镜技术(nanodiamond-based torsion microscope,DTM),利用NV色心的选择性线性偏振调制特性,首次实现了细胞力场中纳米尺度细胞扭矩的精准定量。该技术核心思路是将纳米金刚石与经典微柱阵列结合,微柱在细胞力场中会发生弯折和旋转,其中微柱的旋转可近似等效为上面的金刚石的旋转。该技术有两个特色:(1)可同时测量微柱的水平转角(精度3°)和平移距离(传统宽场成像);(2)可实现细胞对微柱基底做功成像。通过测量微柱的旋转和平移信息,可以分别定量计算微柱的扭曲能(twisting energy)和弯曲能(bending energy)。利用该技术,重建细胞产生的牵引力和扭矩力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产生的扭转能量与细胞牵引力引起的应变能量在数量级上是相当的,证明了微纳力矩在细胞与微环境力学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细胞牵引力 显微镜技术 力学测量 近似等效 平移运动 力学作用 调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改性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性能研究
8
作者 伊程程 韦春洪 +1 位作者 徐冰 刘岳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5,共8页
Co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反应活性以及碳链增长能力,其催化性能与金属Co纳米颗粒的还原度和粒径紧密相关,通过添加助剂调控金属Co的还原度和分散度是提高其催化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重要手段。以具有化学惰性以及良好导热性... Co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反应活性以及碳链增长能力,其催化性能与金属Co纳米颗粒的还原度和粒径紧密相关,通过添加助剂调控金属Co的还原度和分散度是提高其催化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重要手段。以具有化学惰性以及良好导热性的SiC为载体,加入少量具有丰富表面官能团的纳米金刚石(NDs)作为结构调节剂,有效提高了催化剂中Co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提升了其催化费托合成反应性能。N_(2)物理吸/脱附结果表明,NDs的加入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等参数影响较小。CO化学吸附结果表明,适量NDs的加入促进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Co的分散,增加了金属Co的表面积,为费托合成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在Co/SiC(w(Co)=10%)中加入NDs后,催化剂中金属Co的粒径减小,且NDs在催化剂表面均匀分散。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CO预吸附的H_(2)程序升温表面反应(CO-H_(2)-TPSR)结果表明,NDs的加入降低了Co_(3)O_(4)还原为金属Co的还原温度,促进了Co_(3)O_(4)的还原以及CO的活化。调节剂修饰的Co/1.0NDs-SiC(w(Co)=10%,m(NDs):m(SiC)=1.0%)与Co/SiC催化剂相比,CO转化率从15.6%提升至29.0%,产物中C5+烃类选择性仍可保持在75%以上,且稳定运行70 h未见明显失活。以上结果可为研发纳米碳材料改性的高效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催化剂 费托合成 纳米金刚石 碳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载药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丹红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7期1851-1855,共5页
《本草纲目》中提到金刚石主治磨水涂汤火伤。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金刚石(特别是纳米金刚石)生物相容性良好、毒副作用小、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导热快、表面活性高且容易功能化等特性。纳米金刚石可以实现多种化学及核酸药物的担载... 《本草纲目》中提到金刚石主治磨水涂汤火伤。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金刚石(特别是纳米金刚石)生物相容性良好、毒副作用小、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导热快、表面活性高且容易功能化等特性。纳米金刚石可以实现多种化学及核酸药物的担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功能化纳米金刚石的开发及其在白血病、结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金刚石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表面修饰 药物递送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在润滑抗磨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张文刚 张书达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综述纳米金刚石在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润滑油领域发挥润滑抗磨和节能减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粒径在4.8~5.4 nm的金刚石微粒经特殊表面改性后悬浮于润滑油中,制成纳米金刚石润滑油,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将化学吸附膜变... 综述纳米金刚石在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润滑油领域发挥润滑抗磨和节能减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粒径在4.8~5.4 nm的金刚石微粒经特殊表面改性后悬浮于润滑油中,制成纳米金刚石润滑油,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将化学吸附膜变为物理吸附膜,其油膜承载能力成倍提高,油膜硬度提高2.6倍,减摩抗磨、减振降噪作用明显。纳米金刚石发动机油可全面改善发动机排放性、动力性、经济性、清净性,使发动机出水温度和排气温度降低12℃,缸套表面硬度提高9.28%,具有免拆卸清洗功能。纳米金刚石齿轮油可使钢磨损量降低70%~82%,提高机械传动效率。纳米金刚石液压油可在50 MPa的超高压下使内漏减少36.8%,有效缓解长期存在的机床爬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润滑油 节能减排 减振降噪 免拆卸清洗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石墨核壳材料与sp^(2)键关联的表征分析
11
作者 罗博文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NDs粉作为电极材料会使氧化还原物质溶液的电化学活性得到增强,归因于NDs颗粒表面不饱和的sp^(2)键,导致其表面态密度增加。文章以爆轰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作为样品,通过管式炉烧结改性制备纳米金刚石-石墨核壳材料(NDs@G),以XRD、Raman... NDs粉作为电极材料会使氧化还原物质溶液的电化学活性得到增强,归因于NDs颗粒表面不饱和的sp^(2)键,导致其表面态密度增加。文章以爆轰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作为样品,通过管式炉烧结改性制备纳米金刚石-石墨核壳材料(NDs@G),以XRD、Raman、TEM以及XPS一系列检测手段对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表征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核壳材料 XRD RAMAN TEM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科学家用纳米金刚石加热治疗黑色素瘤
12
作者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22-22,共1页
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金等离子激元纳米金刚石(晶格被破坏材料,其中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合成法。这种混合纳米材料有可能用于加热治疗黑色素瘤。新材料能同时执行两个任务——加热癌肿瘤并测量其温度。动物实验表明,将纳... 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金等离子激元纳米金刚石(晶格被破坏材料,其中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合成法。这种混合纳米材料有可能用于加热治疗黑色素瘤。新材料能同时执行两个任务——加热癌肿瘤并测量其温度。动物实验表明,将纳米金刚石送入肿瘤并加热后,肿瘤生长减慢6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治疗 癌肿瘤 纳米金刚石 黑色素瘤 动物实验 等离子激元 碳原子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和石墨烯微片对聚苯硫醚结晶行为及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翟好聃 杨央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探讨了纳米金刚石(ND)和石墨烯微片(GNP)对聚苯硫醚(PPS)结晶行为及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S/ND和PPS/GNP复合材料,发现ND和GNP的添加显著提高了PPS的结晶温度,并加快了结晶速率,并提出了热导性能。
关键词 聚苯硫醚 纳米金刚石 石墨烯微片 结晶行为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负载铜基催化剂在炔类选择加氢中的应用
14
作者 罗博文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58-159,197,共3页
苯乙烯是多种合成橡胶以及聚苯乙稀等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在生产实际中,苯乙烯单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苯乙炔。然而,苯乙炔的存在会增加苯乙烯反应时催化剂的用量,同时对聚合速度和产物链长也有影响。因此,通过选择性加氢将苯乙烯单体中的... 苯乙烯是多种合成橡胶以及聚苯乙稀等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在生产实际中,苯乙烯单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苯乙炔。然而,苯乙炔的存在会增加苯乙烯反应时催化剂的用量,同时对聚合速度和产物链长也有影响。因此,通过选择性加氢将苯乙烯单体中的苯乙炔去除,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低载量的纳米金刚石负载铜基催化剂Cu_(0.5%)/ND,以及相同低载量的经前处理纳米金刚石负载铜基催化剂Cu_(0.5%)/p-ND来去除苯乙烯中的苯乙炔,并通过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证明纳米金刚石经前处理形成的结构与铜共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炔 纳米金刚石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量子传感技术实现原位溶液磁共振谱测量
15
作者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44-44,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孔飞等利用单个纳米金刚石内部的氮-空位色心(NV)进行量子传感,克服颗粒随机转动问题,在原位条件下探测到了溶液中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孔飞等利用单个纳米金刚石内部的氮-空位色心(NV)进行量子传感,克服颗粒随机转动问题,在原位条件下探测到了溶液中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中国科学院 磁共振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32
16
作者 邹芹 王明智 王艳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54-58,共5页
纳米材料是近年引起世界各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及工程界、产业界广泛注意的新材料[1,2 ] 。本文对纳米材料的通性、金刚石的基本性质、纳米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前景、烧结型纳米PCD的聚结机理及性质进行阐述。揭示了纳米金刚石... 纳米材料是近年引起世界各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及工程界、产业界广泛注意的新材料[1,2 ] 。本文对纳米材料的通性、金刚石的基本性质、纳米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前景、烧结型纳米PCD的聚结机理及性质进行阐述。揭示了纳米金刚石聚晶具有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性 ,提出了制造纳米金刚石聚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性能 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 纳米金刚石聚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液纳米金刚石浓度及不同电流密度下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形貌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美华 赵洋 +3 位作者 孟毅 李菲辉 巩运兰 冯露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制备高强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技术,采用瓦特镀液和直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沉积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金刚石浓度对Q235A钢表面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形貌、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D/M... 为了进一步探讨制备高强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技术,采用瓦特镀液和直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沉积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金刚石浓度对Q235A钢表面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形貌、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D/MAX-2500 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晶体结构及残余应力,采用X650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及纳米金刚石的分布,采用Nano Indenter XP型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测试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当镀液中纳米金刚石浓度为8.0 g/L,电流密度为3 A/dm2时,复合镀层中的纳米金刚石含量最高,达到14.35%(质量分数),硬度、弹性模量分别达到5.302,254.356 GPa;复合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由镍镀层的30.8 nm减小到20.4 nm,择优取向由镍镀层的(111)晶面转变为(200)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 纳米金刚石浓度 电流密度 镀层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基湿度传感器
18
作者 张吾优 杨西贵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5期54-58,70,共6页
湿度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业上需要对废气的湿度进行分析,在农业方面需要控制环境湿度使得植物更好地生长,在气象学上通过湿度值来预测天气,实现对湿度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来监测湿度。现有的... 湿度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业上需要对废气的湿度进行分析,在农业方面需要控制环境湿度使得植物更好地生长,在气象学上通过湿度值来预测天气,实现对湿度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来监测湿度。现有的湿度传感器主要由纤维素、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等材料制成,然而这些传感器很难兼顾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制备出能兼顾这些优良性能的湿度传感器。基于此,制备了纳米金刚石基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1.1×106%)和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将该纳米金刚石基湿度传感器应用于呼吸监测,能够对呼吸频率和呼吸流量进行实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湿度传感器 灵敏度 稳定性 呼吸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露 《中国粉体工业》 2024年第5期30-33,共4页
纳米金刚石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刚石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制备技术 应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膜/{100}晶面多晶金刚石膜台阶法快速生长研究
20
作者 唐春玖 侯海虹 +1 位作者 陈维霞 江学范 《应用技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通过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以及台阶式基底排列方法,可以在一次沉积过程中同时沉积纳米晶粒及<100>取向的{100}面多晶金刚石薄膜。详细比较在同一次沉积中同时制备的多种不同类别的金刚石产物的生长速率。采用台... 通过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以及台阶式基底排列方法,可以在一次沉积过程中同时沉积纳米晶粒及<100>取向的{100}面多晶金刚石薄膜。详细比较在同一次沉积中同时制备的多种不同类别的金刚石产物的生长速率。采用台阶法并添加少量空气,微波功率从2.0k W增加至3.2 kW,在下面大硅片上生长的纳米金刚石膜的平均生长速率可从0.3μm/h增大到3.0μm/h;而在上面小硅片上生长的纳米金刚石膜的平均生长速率从3.8μm/h也增加到11.2μm/h,同时产物也转变为{100}晶面的多晶膜。另外,在上面小硅片上生长的金刚石膜的边角效应明显,在边界生长的金刚石产物的生长速率更高,从17.0μm/h增大到27.1μm/h。该结果表明少量氮气和氧气同时添加对金刚石生长的形貌多样性调节作用和对生长速率的提升作用强烈依赖于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100}晶面 台阶法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