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学索隐派及其著述中的宁波人平议
1
作者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3-79,共7页
红学索隐派始终与宁波人有不解之缘。早期索隐者大多不懂文学,缺乏文学理论修养,不管是其萌发期、兴盛期、后续期,大体均如此。其续貂期中的索隐者,对宁波读者危害尤多,受到宁波籍红学家的严肃批评,值得红学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 红学索隐派 索隐派中的宁波人 索隐著述中的宁波人 宁波籍红学家对索隐派的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隐派红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经验教训──评近半个世纪海内外索隐派红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郭豫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9,4-43,共10页
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索隐派红学的出现,从学术史上说是当年胡适、蔡元培新旧红学之争的继续,较突出的有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李知其的《红楼梦谜》,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等。这些书或... 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索隐派红学的出现,从学术史上说是当年胡适、蔡元培新旧红学之争的继续,较突出的有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李知其的《红楼梦谜》,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等。这些书或继续钩沉索隐,寻觅《红楼梦》“反清复明”的寓意,或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世无其人,或说研究《红楼梦》应当用“详梦”的方法,或耸人听闻,说《红楼梦》是写曹雪芹及其恋人“竺香玉”合谋“弑帝”,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云云。以主观随意性为根本特征的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无法克服其本身固有的非科学性质和倾向。科学考据和主观索隐二者性质不同,不应将索隐方法说成是科学方法,应将它们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红学 研究方法 主观随意性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政治与文化:索隐派与来华传教士的易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宏超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4,共8页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qu...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适应"策略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先声。中国索隐派由白晋建立,傅圣泽、马若瑟、郭中传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易经》上,希望从中解释中国古代的上帝信息。因为礼仪之争,耶稣会在华传教在清中期中断,到晚清才由新教重续其业。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著名,他对于《易经》以及其他中国古代典籍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这些书籍中的"上帝",即是基督教的God。理雅各的思想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后继者。易学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这些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是中国索隐派有密切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周易》 利玛窦 白晋 傅圣泽 理雅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红学索隐派的“明珠家事说”——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人恩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红楼梦》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清乾嘉之后的索隐派红学家提出了“明珠家事说”,认为《红楼梦》所写的本事是康熙时宰相纳兰明珠的家事。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迷惑性很强。本文在梳理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及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的同时,还对它流... 《红楼梦》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清乾嘉之后的索隐派红学家提出了“明珠家事说”,认为《红楼梦》所写的本事是康熙时宰相纳兰明珠的家事。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迷惑性很强。本文在梳理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及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的同时,还对它流传甚广的原因及其迷惑性作了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明珠家事说 纳兰性德 荒诞不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奇特的阐释现象:析索隐派红学之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勇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4-91,共8页
在《红楼梦》问世迄今二百余年的复杂接受史中 ,索隐派的阐释活动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脉虽屡经考证派等红学主流的严厉批判 ,然历二百年而绵延不绝 ,至上个世纪转加兴盛 ,这种奇特的阐释现象背后实有其深刻之学理动因。即 :1... 在《红楼梦》问世迄今二百余年的复杂接受史中 ,索隐派的阐释活动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脉虽屡经考证派等红学主流的严厉批判 ,然历二百年而绵延不绝 ,至上个世纪转加兴盛 ,这种奇特的阐释现象背后实有其深刻之学理动因。即 :1、以经史之眼观小说及民族主义的期待视野 ;2、《红楼梦》文本之特殊性提供的索隐空间 ;3、考证派自传说的缺陷。最后得出结论 :红学索隐派的兴起及不绝如缕 ,是《红楼梦》文本外部、内部各种合力推动的结果 ,自有其学理上的必然性。并由此可以预言 ,对《红楼梦》进行索隐式解读的阐释现象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会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索隐派 接受史 期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隐派的代表人物白晋沉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西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晋的做法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引起争论。最终,虽然康熙仍然支持白晋继续研读《易经》,但白晋的全部作品在耶稣会内部遭到了封杀,白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依据梵蒂冈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晋 耶稣会 《易经》 索隐派 中国礼仪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索隐派传教士马若瑟的三一论与跨文化诠释——以《三一三》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清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三一论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与思想之一。清初索隐派传教士马若瑟对三一论的理解,与明末以来有关基督教三一论的论述保持一致,均使用了奥古斯丁三一论传统。但与之前耶稣会士不同的是,马若瑟除了尝试使用三一论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家经典之外... 三一论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与思想之一。清初索隐派传教士马若瑟对三一论的理解,与明末以来有关基督教三一论的论述保持一致,均使用了奥古斯丁三一论传统。但与之前耶稣会士不同的是,马若瑟除了尝试使用三一论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家经典之外,尤其关注道家经典。马若瑟还以西方基督教三一论来对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进行批判与改造。在翻译与诠释之时,马若瑟注重进行中西经典互证,从而在恢复经典原义的基础上尝试新的诠释。马若瑟索隐式的解经方式可被视作基督教本土化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汉语基督教神学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马若瑟 《三一三》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索隐派与西方易学研究的兴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宏超 《云梦学刊》 2013年第3期23-28,共6页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qu...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适应"策略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先声。中国索隐派由白晋建立,傅圣泽、马若瑟、郭中传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易经》上,希望从中解释中国古代的上帝信息。因为礼仪之争,耶稣会在华传教在清中期中断,到晚清才由新教重续其业。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著名,他对于《易经》以及其他中国古代典籍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这些书籍中的"上帝",即是基督教的God。理雅各的思想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后继者。易学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这些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是中国索隐派有密切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周易》 利玛窦 白晋 傅圣泽 理雅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走索隐派和程本旧评家的老路——评欧阳健的《红楼梦美学与红楼梦版本》一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75-78,26,共5页
读了欧阳健同志最近为与其合作者曲沐同志的《红楼梦会真录》一书写的序言《【红楼梦】美学与【红楼梦】版本》一文(见《湖北日报》1995年7月13日),觉得颇有不能已于言者。特提出商榷意见并就教于读者。一、红学美学与版本学的建立,岂... 读了欧阳健同志最近为与其合作者曲沐同志的《红楼梦会真录》一书写的序言《【红楼梦】美学与【红楼梦】版本》一文(见《湖北日报》1995年7月13日),觉得颇有不能已于言者。特提出商榷意见并就教于读者。一、红学美学与版本学的建立,岂能以否定"新红学"为前提?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为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写的序言中,称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著的出版,标志着"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建立"。所谓"旧红学",主要是指民国初年十分活跃的以蔡元培(有《石头记索隐》)和王梦阮、沈瓶庵(有《红楼梦索隐》)为代表的红学派别,他们的书曾传诵一时。但经过新红学派的重炮猛轰,立即全线败退,溃不成军。笔者以为今天要深入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程甲本 索隐派 新红学 曹雪芹 欧阳健 版本学 脂本 旧红学 石头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史视域下的早期“索隐派”红学--以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庆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214,共8页
《阅红楼梦随笔》的撰写缘起是周春强调"忆少时"的记忆重构与印证"张侯事"的听闻经历等"自我"诉求。此类诉求与学者的身份烙印、注重"小学"的治学路径相交织,促使周春据以彼时特殊知识体系来... 《阅红楼梦随笔》的撰写缘起是周春强调"忆少时"的记忆重构与印证"张侯事"的听闻经历等"自我"诉求。此类诉求与学者的身份烙印、注重"小学"的治学路径相交织,促使周春据以彼时特殊知识体系来建构与"俗说"不同的"使将来阅《红楼梦》者,有所考信"的诠解范式。这种索隐者"自我"诉求与"他者"说教相杂糅的主观式索隐,成为早期"索隐派"红学的重要阅读方式与文本阐释策略。基于阅读史视域予以考察,有助于探讨作为一种趣味性阅读的"索隐派"红学如何展现自身的阅读期待,乃至相应阅读实践如何促使其在相似"文人习惯"中不断挖掘《红楼梦》的经典特征,从而分析《红楼梦》流传过程中的读者真实反应及接受细节,乃至隐含评阅之中的群体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春 《阅红楼梦随笔》 《红楼梦》 索隐派 阅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对《易经》的译介及索隐派的汉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佳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112,138,共3页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书,引起了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关注,相应的译介著作相继出现。其中以法国传教士为主的索隐派以对《易经》的翻译和研究为基础,提出儒学与天主教同源的观点,缓解了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清统治者与...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书,引起了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关注,相应的译介著作相继出现。其中以法国传教士为主的索隐派以对《易经》的翻译和研究为基础,提出儒学与天主教同源的观点,缓解了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清统治者与罗马教廷的紧张关系,并推动了欧洲汉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索隐派 礼仪之争 欧洲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刘心武“红学”的新索隐派实质
12
作者 张馨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61-63,共3页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利用考证派的成果,把考证与索隐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索隐派。尽管与旧索隐派有区别,但其实质仍是"猜谜",他的研究方法与观点都有纰漏之处。
关键词 索隐 索隐派 索隐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隐派的旧版翻新——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13
作者 齐学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利用考证派的成果,把索隐与考证结合起来的新索隐派。他的“揭秘”热闹有趣,并借助央视的力量,影响巨大,但却不可信。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此事,通过“百家争鸣”,促进“红学”的发展。
关键词 索隐派 刘心武 《红楼梦》 “红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考趣、文学“意绪”与现代索隐派红学——以湛卢《红楼梦发微》为例
14
作者 温庆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1,共10页
以《红楼梦发微》为代表的现代“索隐派”红学不仅吸纳此前重考索的习惯,更在现代文艺欣赏思潮及“科学民主”精神刺激下寻求知识考据之后的精神愉悦,寻求《红楼梦》阅读的乐趣及文学欣赏兴味。此举得益于现代“索隐派”红学强调“为前... 以《红楼梦发微》为代表的现代“索隐派”红学不仅吸纳此前重考索的习惯,更在现代文艺欣赏思潮及“科学民主”精神刺激下寻求知识考据之后的精神愉悦,寻求《红楼梦》阅读的乐趣及文学欣赏兴味。此举得益于现代“索隐派”红学强调“为前人所未道过”的“自信”心态及“竭力远引”的品评方式,从而带有“独抒己见”的文本生产性批评特征。作为一种阅读模式,现代“索隐派”红学不仅革新了“索隐”阅读方法,而且展示了《红楼梦》如何成为一种知识并形成不断向外传播的内驱力。此举有助于深究《红楼梦》文本意义在不同读者群体的扩容细节及其接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卢 《红楼梦发微》 索隐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隐派先驱 蜀中名学者——孙桐生论
15
作者 程建忠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孙桐生作为晚清蜀中著名学者,他最早明确地提出并再三坚持《红楼梦》的"本事"是写"明珠家事"说;称孙桐生为"旧红学索隐派的先驱",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和确评;孙桐生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文学... 孙桐生作为晚清蜀中著名学者,他最早明确地提出并再三坚持《红楼梦》的"本事"是写"明珠家事"说;称孙桐生为"旧红学索隐派的先驱",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和确评;孙桐生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文学创作是"虚无缥缈"的想象和虚构,不等于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桐生 《红楼梦》 索隐派 先驱
原文传递
湖北红学界关于欧阳健追踪李知其妄图复辟“红学索隐派”的论争
16
作者 张国光 《当代继续教育》 2000年第5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索隐派 欧阳健 新红学 《红楼梦》 曹雪芹 甲戌本 胡适 程甲本 脂砚斋 自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注意现代红学研究中的“新索隐派”
17
作者 袁书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红楼梦》 索隐派 红学研究 曹雪芹 《红楼解梦》 霍女 旧红学 小说 考证派 《红楼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学研究与现代小说批评的滥觞——从“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说起
18
作者 石现超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9-141,145,共4页
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研究著名的“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 ,提出并揭示了现代文学批评发生期中国小说批评滥觞的主要倾向与特征。就研究对象和目的而言 ,蔡元培注重小说批评的政治功用与实践品格 ;胡适确立了现代作家研究的批评方... 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研究著名的“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 ,提出并揭示了现代文学批评发生期中国小说批评滥觞的主要倾向与特征。就研究对象和目的而言 ,蔡元培注重小说批评的政治功用与实践品格 ;胡适确立了现代作家研究的批评方向。研究方法上则西学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派 滥觞 索隐派 红学研究 论争 现代小说 小说批评 蔡元培 期中 注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隐派与《儒家实义》的“以耶合儒”路线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硕丰 张西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马若瑟《儒教实义》是一本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书,内容涉及天学、鬼神、灵魂、伦理、丧葬、祭祀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索隐派"背景知识及马若瑟在中国传教事业的大体介绍、对《儒教实义》基本内容的概括,研究作者是以... 马若瑟《儒教实义》是一本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书,内容涉及天学、鬼神、灵魂、伦理、丧葬、祭祀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索隐派"背景知识及马若瑟在中国传教事业的大体介绍、对《儒教实义》基本内容的概括,研究作者是以何方式杂糅儒耶、传达天主教天主上帝之理的,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入华传教士的传教策略及其对中国儒家思想的诠释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儒家 天主教 以耶合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往无前:鲁迅反抗虚无的独特方式——兼谈《野草》研究中的新索隐派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漱渝 《关东学刊》 2017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各位学者朋友,大家好!有机会参加这次《野草》出版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对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补课机会。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主任李何林教授说,全部鲁迅作品中最难懂的是《野草》、《故事新编》和五篇文言论文;就是说,读懂了这三... 各位学者朋友,大家好!有机会参加这次《野草》出版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对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补课机会。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主任李何林教授说,全部鲁迅作品中最难懂的是《野草》、《故事新编》和五篇文言论文;就是说,读懂了这三组文章,也就读懂了鲁迅。李先生不讲专业课,只开专题课,上五年级时他老人家亲自上阵讲《野草》,用的是笨办法,那就是硬着头皮一字一句的串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作品 索隐派 国际学术讨论会 虚无 反抗 《故事新编》 南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