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国第六代导演创作风格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禹宏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新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与思想变迁,在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电影产业也于1993年开始了体制改革,国资大制片厂包办的制片形式不再。彼时的电影市场风云际会,一些年轻科班电影人自行筹款,用摄像机讲自...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新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与思想变迁,在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电影产业也于1993年开始了体制改革,国资大制片厂包办的制片形式不再。彼时的电影市场风云际会,一些年轻科班电影人自行筹款,用摄像机讲自己的故事,他们现在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不仅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还赋予了现实不同的审美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 电影创作 第六代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体经验叙述到虚构世界写作:第六代导演转型的困境与突围
2
作者 王雨辰 《视听》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中国第六代导演在近30年来的电影创作中经历了转变和发展、困境与突围等历程。他们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身份的混乱,难以完成代际更替与主体性确立。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及全球化语境的改变,第六代导演较难获得观众认可与市... 中国第六代导演在近30年来的电影创作中经历了转变和发展、困境与突围等历程。他们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身份的混乱,难以完成代际更替与主体性确立。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及全球化语境的改变,第六代导演较难获得观众认可与市场青睐,面临转型的阵痛。第六代导演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深入研究电影市场,以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最终完成从个体经验叙述到虚构世界写作的题材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现实困境 题材嬗变 个体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的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比较论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旭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8-98,共11页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是两个重要的群体。晚近中国电影的转型从某个角度说正体现于从以第五代电影为代表的“新时期”到以“第六代”电影为代表的“后新时期”的转换与变迁。本文兼以美学艺术视角和现实历史维...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是两个重要的群体。晚近中国电影的转型从某个角度说正体现于从以第五代电影为代表的“新时期”到以“第六代”电影为代表的“后新时期”的转换与变迁。本文兼以美学艺术视角和现实历史维度,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分析了两代导演的创作异同、发展流变及其背后的文化蕴涵,总结历史并剖解了他们在当下市场与全球化语境中的现实状况。本文从主体形象特点、知识分子身份意识、历史意识、国族想象与个体记忆、现实关怀、电影语言、美学风格诸方面对这两大导演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导演 第六代导演 主体意识 影像风格 寓言性 纪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情所关注与生命所坚持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访谈录 被引量:12
4
作者 傅莹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78,共10页
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 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极度寒冷》(1997)、《梦幻田园》(1999)、《17岁的单车》(2000)、《二弟》(2002)、《青红》(2005)以及即将杀青的《左右》。有人誉之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对导演王小帅来说,也是值得书写的一年。6月,他导演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年底,荣膺"2005亚洲之星"。此后《青红》在国内公演,也受到好评。本刊特委托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傅莹博士就独立电影艺术诸问题采访王小帅导演,整理出此篇访谈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王小帅 访谈录 北京电影学院 《冬春的日子》 生命 激情 中央美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消隐的另一半:《苏州河》、《月蚀》和中国第六代导演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绍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88-92,共5页
由研究第五代电影人发展而成,并广泛被中国研究学者所采用的理论构架已不足以充分阐释第六代电影人的作品。这一代电影人不再满足于前代导演所呈现的历史与民俗想像,而是将当代城市空间和其年轻的承载者作为关照对象。
关键词 电影理论 电影导演 第六代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第六代导演与两次“七君子事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正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第六代导演浮现的这15年以来,从早期以独立制作的形式、"离经叛道"的审美倾向来标识自我而遭到了电影管理层的惩戒,到新世纪初通过与管理层的真诚对话,形成了双赢局面。论文以两次"七君子事件"为表征切入阐述,揭示... 第六代导演浮现的这15年以来,从早期以独立制作的形式、"离经叛道"的审美倾向来标识自我而遭到了电影管理层的惩戒,到新世纪初通过与管理层的真诚对话,形成了双赢局面。论文以两次"七君子事件"为表征切入阐述,揭示了这十几年来中国电影语境的变迁和第六代导演的"长大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独立制片 电影体制 “七君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叙事带来的震撼与过度个性化的自恋——论中国当代电影第六代导演的尝试、突破与存在的缺憾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第五代导演进军世界影坛,探索前卫的表现手法令人注目之时,第六代导演应运而生,并开始在"夹缝"中艰难成长,也试图崭露头角。与第五代导演叙述历史和凸现现实的探索标识有所不同,第六代导演连命名也是自己... 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第五代导演进军世界影坛,探索前卫的表现手法令人注目之时,第六代导演应运而生,并开始在"夹缝"中艰难成长,也试图崭露头角。与第五代导演叙述历史和凸现现实的探索标识有所不同,第六代导演连命名也是自己指认和有意识地向社会公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电影 中国 个性化 20世纪80年 第五导演 自恋 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美学风格 被引量:8
8
作者 史鸿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美学风格主要有:刻意模糊线索的明晰性和淡化叙事的情节性,形成了“新写意风格”;追求“摄影机不撒谎”的发言模态,表达出一种新写实主义即“微观写实主义”;偏爱长镜头和追求画面的僵持意味,流露出一种...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美学风格主要有:刻意模糊线索的明晰性和淡化叙事的情节性,形成了“新写意风格”;追求“摄影机不撒谎”的发言模态,表达出一种新写实主义即“微观写实主义”;偏爱长镜头和追求画面的僵持意味,流露出一种中国式的新自然主义即“新本色主义”;作为“状态电影”或“大陆地下电影”的主体,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但亦被认为是伪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电影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缘出发——简论第六代导演的叙事手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国华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影坛出现并表现出强劲的力量。他们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改变审视社会的方式,从边缘出发,用自己的镜头语言书写着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边缘叙事成为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实施“文化突... 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影坛出现并表现出强劲的力量。他们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改变审视社会的方式,从边缘出发,用自己的镜头语言书写着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边缘叙事成为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实施“文化突围”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后现 边缘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的代际转移: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倍 郭柳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3期72-85,共14页
将计量学方法应用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的研究中,可以把风格的代际转移进行一定程度的可视化呈现。第五代电影风格更统一,青睐宏大叙事与深刻主题,表现的人物或异于常人充满英雄色彩,或是帝王将相,整体节奏也较快。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电... 将计量学方法应用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的研究中,可以把风格的代际转移进行一定程度的可视化呈现。第五代电影风格更统一,青睐宏大叙事与深刻主题,表现的人物或异于常人充满英雄色彩,或是帝王将相,整体节奏也较快。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风格更加多元,很难用简洁确切的语言进行概括。然而,生活化叙事、较长的镜头以及平凡甚至边缘的人物可以概括大多数第六代导演的作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电影学 第五导演 第六代导演 电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忠实于时代记录和叙事功能的恢复——以顾长卫的《孔雀》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庆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0-55,共6页
公映版本的《孔雀》尽管多有删减,但无法阻挡影片进入近三十年来大陆经典影片行列的趋势。影片以忠实于时代和历史的态度,展示了"文革"时期内地小城的风情画卷。爱欲得不到正常表达和释放的姐姐,沦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公共娱... 公映版本的《孔雀》尽管多有删减,但无法阻挡影片进入近三十年来大陆经典影片行列的趋势。影片以忠实于时代和历史的态度,展示了"文革"时期内地小城的风情画卷。爱欲得不到正常表达和释放的姐姐,沦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公共娱乐品的弱智哥哥,以及自卑的弟弟,无不是上世纪70年代大陆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形象。这些成就的取得,建立于对电影叙事功能全面恢复的基础之上。讲好了故事,也就留住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删节 青春期 社会风情 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六代导演“城市边缘人”的选像透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尚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35-37,共3页
一、中国导演百年代际谱系所谓"第几代"导演,实际上是人们指称或区分中国百年影史上不同代际导演的人为划分。如,最早建立了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被称为中国第一代导演,继后,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 一、中国导演百年代际谱系所谓"第几代"导演,实际上是人们指称或区分中国百年影史上不同代际导演的人为划分。如,最早建立了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被称为中国第一代导演,继后,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等为第二代,而建国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等则属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张暖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城市边缘 中国电影 第五导演 边缘人 电影事业 王小帅 张艺谋 主流文化 四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作品的主体性视角流变与颠覆性的主题和艺术表达——以王超编导的《安阳婴儿》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庆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平民化视角 第五导演 第六代导演 工农阶级 暴力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话语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正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影像 边缘 碎片 摇滚 时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作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其文化批判——以李扬编导的《盲井》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庆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10,94,共6页
与其说《盲井》讲述了两个坏人如何谋财害命最终咎由自取的故事,不如说它展示的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真实反映生活、让观众感知社会的真实存在,是1949年以后大陆主流电影的痼疾。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从不同领域和角... 与其说《盲井》讲述了两个坏人如何谋财害命最终咎由自取的故事,不如说它展示的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真实反映生活、让观众感知社会的真实存在,是1949年以后大陆主流电影的痼疾。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从不同领域和角度,不约而同地打破了以往那种以伪生活建构伪电影的"传统艺术"。以《盲井》为例可以看到,这种"打破"的努力和过程,还是本土化叙事的回归,以及对形成人物性格逻辑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的反思批判,进而追问的是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崩溃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井》 第六代导演 弱势群体 人性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对第五代导演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改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秀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220-222,共3页
中国的第六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之间是一种承继关系,但是在承继的同时,第六代也在始终挣脱第五代所确立起的叙事范式,寻求自己独特的表达。
关键词 第五导演 第六代导演 父亲形象 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1-42,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张元、王小帅、管虎、娄烨、张扬、路学长、贾樟柯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叛逆姿态登上影坛,他们为中国影坛带来了鲜活的力量。一、第六代导演电影的都市叙事意象城市成为第六代导演摄像机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关键性意象... 20世纪90年代以张元、王小帅、管虎、娄烨、张扬、路学长、贾樟柯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叛逆姿态登上影坛,他们为中国影坛带来了鲜活的力量。一、第六代导演电影的都市叙事意象城市成为第六代导演摄像机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关键性意象。"第六代"聚焦在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都市景观之中,现代化演变中的都市成了他们的关注对象,大多数电影都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第六代"导演的摄影机镜头用手中的摄影机执守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中国电影 王小帅 摄影机 苏州河 生活状态 叙事结构 都市 城市边缘 叙事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写实性与草根性的解码器——从《站台》看第六代导演的方言情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2-43,共2页
从有声电影问世以来,语言就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表现人物性格,还是展现作品主题,语言都在编导者与观众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作品语言的正确理解实际上就成了对编导者思想与情感的解码。意大利人葛兰西曾经说过:"... 从有声电影问世以来,语言就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表现人物性格,还是展现作品主题,语言都在编导者与观众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作品语言的正确理解实际上就成了对编导者思想与情感的解码。意大利人葛兰西曾经说过:"如果说每一种语言的确包括有世界观要素和文化要素的话,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方言情结 写实性 山西方言 普通话 叙事语言 小人物 有声电影 站台 正确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城市边缘行走——第六代导演的一种文化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晓燕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第六代导演创作中的城市化趋向,是他们赢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策略,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月蚀》、《十七岁的单车》和《苏州河》等获得了国际认同和欧美电影市场十分可观的票房佳绩,无疑是他们这种文化应对策略获得成功的最好例证,而... 第六代导演创作中的城市化趋向,是他们赢得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策略,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月蚀》、《十七岁的单车》和《苏州河》等获得了国际认同和欧美电影市场十分可观的票房佳绩,无疑是他们这种文化应对策略获得成功的最好例证,而在第六代导演创作中呈现出了明显的边缘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城市化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关注边缘的创作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正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边缘群体作为非主流的、落后与缺乏积极意义的社会一群在中国电影影像中是长期被遮蔽的,却在第六代影像中登堂入室,成为其表现的主人公。文章对第六代创作中这一引人关注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指出其中既有第六代经历的自身映射,又... 边缘群体作为非主流的、落后与缺乏积极意义的社会一群在中国电影影像中是长期被遮蔽的,却在第六代影像中登堂入室,成为其表现的主人公。文章对第六代创作中这一引人关注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指出其中既有第六代经历的自身映射,又有新一代电影人获取话语权的内在需求和审美趣味转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边缘群体 文化朋释 身份认同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