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研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低维生素D水平的双中介作用
1
作者 赵丽丽 刘乐伟 +2 位作者 耿峰 莫大明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14-1621,共8页
背景童年创伤是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血浆维生素D水平也与自杀意念相关,而目前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关于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尚不足。目的探讨自杀意念与童年创伤的关系,并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低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 背景童年创伤是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血浆维生素D水平也与自杀意念相关,而目前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关于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尚不足。目的探讨自杀意念与童年创伤的关系,并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低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方法以2021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抑郁障碍组(n=168),以同期招募的无精神疾病史青少年为对照组(n=89)。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抑郁量表(CES-D)、自杀意念量表(PANSI)评估童年创伤、抑郁症状、自杀意念,同时检测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抑郁障碍组青少年和对照组青少年在自杀意念、抑郁症状、童年创伤及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并通过PROCESS宏程序分析抑郁和维生素D水平在童年创伤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抑郁障碍组的PANSI得分、CTQ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障碍组的PANSI得分与CTQ总分、CES-D得分、25(OH)D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对照组的PANSI得分与CTQ总得分、CES-D得分存在相关性(P<0.05);与25(OH)D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抑郁障碍组的CES-D得分和25(OH)D水平在CTQ总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61.8%和5.3%;在CTQ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8.9%和6.5%;在CTQ情感忽视分量表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67.2%和5.6%;在CTQ躯体忽视分量表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92.2%和7.8%。对照组的25(OH)D水平中介效应均不显著;CES-D得分在CTQ总得分与PANSI得分之间、CTQ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CTQ情感忽视分量表得分与PANSI得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占比为41.5%,中介效应占比为58.5%;在CTQ躯体忽视分量表得分和PANSI得分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低维生素D水平是童年创伤导致自杀意念的潜在机制。临床中针对合并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病情,提高其维生素D水平,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自杀意念的发生,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青少年 自杀意念 童年创伤 骨化三醇 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女大学生强迫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丁佳欣 操慧颖 +4 位作者 李攀 郭思颖 张岚 雷丽娟 胡茂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童年创伤、心理弹性、自尊与强迫倾向的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便利取样原则,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分量表对39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童年创伤、心理弹性、自尊与强迫倾向的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便利取样原则,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分量表对39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童年创伤显著预测女大学生强迫倾向(F=10.43,13.33,5.04,5.07,8.22,18.40,17.65,18.56,10.30,34.07;P<0.05);②强迫量表评分与自尊量表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心理弹性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7,-0.28,-0.28,-0.28,-0.22;P<0.01);③心理弹性和自尊在童年创伤和强迫倾向间起链式中介作用(P<0.05)。结论:女大学生所经历的童年创伤会直接影响强迫倾向,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心理弹性影响自尊,最终影响强迫倾向。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患强迫症提供了理论参考,强调了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倾向 童年创伤 心理弹性 自尊 链式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青少年学习倦怠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李倩 李立圆 周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抑郁筛查量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58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童年创伤、抑郁症状和学习倦怠...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抑郁筛查量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58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童年创伤、抑郁症状和学习倦怠量表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19,0.33;P均<0.01),而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与童年创伤、抑郁症状和学习倦怠量表评分三者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25,-0.39;P均<0.01);心理弹性、抑郁症状量表评分在童年创伤与学习倦怠量表评分间均起独立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0.03,间接效应占总效应值的40.57%和26.53%;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量表评分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1,占总效应值的5.77%。结论: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影响学业倦怠,也能通过心理弹性、抑郁症状的途径间接影响学习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减轻抑郁症状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有童年创伤的青少年产生学习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青少年 学习倦怠 心理弹性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易术心理剧治疗伴童年创伤抑郁发作青少年临床研究
4
作者 彭美玲 蒋国庆 《中国药业》 202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易术心理剧治疗伴童年创伤抑郁发作青少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伴童年创伤且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舍曲林片,观察组患者在此...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易术心理剧治疗伴童年创伤抑郁发作青少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伴童年创伤且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舍曲林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在第1,3,6周予易术心理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指数(EI)为2.83±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0±0.45(P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儿童抑郁量表(CDI)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CDI负性情绪和低自尊2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易术心理剧可有效治疗伴童年创伤的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且能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及低自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易术心理剧 青少年 童年创伤 抑郁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童年创伤经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失调及抑郁症状的关系
5
作者 冯静 海帆 +3 位作者 乔璟 李曦苗 寇学芳 杨世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河南驻马店、新乡两地市1188名初中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患者健康问卷的抑郁部分(PHQ-9)、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河南驻马店、新乡两地市1188名初中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患者健康问卷的抑郁部分(PHQ-9)、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青少年NSSI问卷(ANSAQ)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SPSS 2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在1094名初中生中,童年创伤检出率31.08%,中度抑郁及以上检出率18.01%,NSSI检出率21.94%。ANSAQ得分与PHQ-9得分、CTQ-SF得分、DERS-16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HQ-9得分与CTQ-SF得分、DERS-16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TQ-SF得分与DERS-16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情绪失调与抑郁症状在童年创伤与青少年NSSI行为间呈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童年创伤可以通过情绪失调、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失调与抑郁症状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青少年NSSI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情绪失调 抑郁症状 非自杀性自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元认知及精神症状间的关系
6
作者 方文梅 孔慧 +3 位作者 叶玲飞 王悦 朱道民 董毅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 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与元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MAS-A)... 目的 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与元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MAS-A)、童年创伤问卷(CTQ-SF)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探讨童年创伤水平与元认知能力及精神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MAS-A总分与PANSS总分(r=-0.257,P<0.05)和阴性症状分(r=-0.397,P<0.01)呈负相关,而与阳性症状分(r=0.292,P<0.01)呈正相关。CTQ-SF的情绪虐待分与MAS-A的理解他人分(r=0.244,P<0.05)和去中心化分(r=0.245,P<0.05)呈正相关。控制一般人口学变量和精神症状评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CTQSF的情绪虐待分与MAS-A的去中心化分仍呈正相关(r=0.272,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心理创伤经历与元认知功能具有正性关联,其精神病理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童年创伤 元认知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及解决冲突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华 范夏雯 +3 位作者 申张晓 孙晨哲 杨丽娜 李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其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及解决冲突方式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选取离婚当事人305名,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解决冲突方式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童年创伤检出率67... 目的:探讨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其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及解决冲突方式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选取离婚当事人305名,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解决冲突方式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童年创伤检出率67.5%。CTQ总分与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得分均呈负相关(r=-0.14、-0.25,均P<0.05);解决冲突方式在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效应值为-0.06,95%CI:-0.11~-0.01。结论:离婚当事人的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及解决冲突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离婚当事人 婚姻满意度 解决冲突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苑 董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收治的33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SAQ)评分将其分为自伤组(得分≥1分,n=207)和无自伤组(得分<1分,n=123),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中文版承诺行动问卷(Commitment Ac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AQ-C)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自伤组单亲家庭患者比例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TQ-SF量表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自伤组(P<0.05)。自伤组CAQ-C量表中的积极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自伤组(P<0.05),消极维度评分高于无自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消极均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积极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童年创伤、心理灵活性低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外,单亲家庭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障碍 童年创伤 心理灵活性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以习得性无助为中介
9
作者 刘海宁 成楠 +4 位作者 蒋璧聪 车佳郡 张琳钰 李晓敏 李宇彤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经历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河北某高校大学生791名,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习得性无助量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7.0对和插件宏PROCESS3.3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经历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河北某高校大学生791名,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习得性无助量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7.0对和插件宏PROCESS3.3进行数据分析并检验习得性无助在童年创伤经历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自伤检出率为42.4% (335/791),在性别(χ2 = 14.139, p 2 = 8.454, p < 0.05)中有无自伤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童年创伤和习得性无助能够分别显著预测大学生自伤,习得性无助在童年创伤经历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伤行为 童年创伤 习得性无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任亮宝 杨静茹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童年创伤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为子女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童年经历、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意味着更少的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青少年 问题行为 亲子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童年创伤的重症抑郁患者异常全脑功能连接:一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草军 傅世舜 +2 位作者 江桂华 马晓芬 田军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8,共9页
【目的】童年创伤(CT)被认为是成年后发展为重度抑郁(MD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伴有CT的MDD(CT-MDD)患者的神经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MDD患者静息态全脑功能连接(FC)。【方法】对34名CT-MDD患者和34名健康... 【目的】童年创伤(CT)被认为是成年后发展为重度抑郁(MD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伴有CT的MDD(CT-MDD)患者的神经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MDD患者静息态全脑功能连接(FC)。【方法】对34名CT-MDD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进行全脑体素水平度中心性(DC)分析,选取两组间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一步计算全脑FC。随后,将异常脑区DC,FC值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MDD组右侧额中回(MFG)的DC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基于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MDD组右侧MFG与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P<0.05)。此外,右侧MFG的DC值与CT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以右侧MFG作为ROI,其与默认网络(DMN)中的两个重要脑区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这可能表明CT-MDD患者的认知执行网络与DMN之间的同步性增加。这些发现可能为深入了解CT-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重症抑郁 度中心性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损害与童年创伤及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琼 杨潇 +5 位作者 王敏 窦翊愷 杜玥 韦锦学 赵连生 马小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注意力与童年创伤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52例(研究组),健康对照组250名,分别采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童年创伤量表...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注意力与童年创伤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52例(研究组),健康对照组250名,分别采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童年创伤量表简版(CTQ-SF)评估视觉持续注意力、抑郁症状、童年创伤,采用SPSS 2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中总错过数更多,总正确拒绝数更少,命中率更低,平均反应时间更长(P均<0.01);童年创伤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研究组中发现躯体忽视与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总错过数正相关(r=0.226,P=0.012),与反应灵敏度、总正确拒绝数、命中率负相关(r=-0.260、-0.230、-0.224,P均<0.05);HAMD-17总分与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总错过数、错击率、平均反应时间正相关(r=0.228、0.192、0.341,P均<0.05),与反应倾向性、总正确拒绝数、命中率负相关(r=-0.203、-0.324、-0.226,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童年可能遭受较多创伤事件,其注意力明显受损;抑郁症状与注意力下降有一定相关性,且抑郁程度越重,注意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注意力 童年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影响: 抑郁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路月英 孔兰兰 +3 位作者 王思琪 刘淙淙 王紫妍 李幼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1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抑郁自评... 目的:探讨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1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童年创伤、抑郁、社会支持和自我伤害的关系。结果:(1)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伤害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童年创伤总分与抑郁、自我伤害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6、0.396,均P<0.05);抑郁与自我伤害评分呈正相关(r=0.477,P<0.05);社会支持评分与童年创伤、抑郁、自我伤害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0、-0.376、-0.523,均P<0.05)。(3)童年创伤总分、社会支持和抑郁评分对自我伤害有预测作用(F=46.972,P<0.001),可解释方差变异的39.3%。(4)抑郁和社会支持在童年创伤与自我伤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0.1%和40.2%。结论: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具有双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童年创伤 自我伤害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现鑫 颜晨 +2 位作者 俞德霖 高树玲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7-1103,I0001-I0018,共35页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7)。此外,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7)。此外,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童年创伤的测量工具、性别比例、样本独生子女比例以及文化背景的调节,但不受网络成瘾类型及测量工具、被试年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的调节。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厘清了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理论争议,并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创伤程度 情感虐待 网络成瘾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负性自动思维及手机成瘾的影响:感戴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芷琴 李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感戴在童年创伤对大学生负性思维和手机成瘾的影响中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感戴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负性自动思维自评量表对18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童年创伤与手机成瘾(r=0.24;P<... 目的:探讨感戴在童年创伤对大学生负性思维和手机成瘾的影响中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感戴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负性自动思维自评量表对18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童年创伤与手机成瘾(r=0.24;P<0.01)、负性自动思维(r=0.35;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感戴(r=-0.52;P<0.01)呈显著负相关;感戴与手机成瘾(r=-0.40;P<0.01)和负性自动思维(r=-0.54;P<0.01)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童年创伤可显著负向预测感戴,童年创伤可显著正向预测负性自动思维和手机成瘾,同时感戴可显著负向预测负性自动思维与手机成瘾。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感戴在童年创伤对负性自动思维和童年创伤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72.58%和78.41%。结论:童年创伤直接对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与手机成瘾起消极作用,感戴在童年创伤对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与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感戴 负性思维 手机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与文化智力的关联研究
16
作者 任一铭 孟骏宇 +4 位作者 元静 徐莉 卫芋君 张艳 杨建中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精神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及与其文化智力水平的关联。方法:纳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的203例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童年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 目的:探究精神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及与其文化智力水平的关联。方法:纳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的203例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童年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文化智商问卷(CIQ)进行调查。根据童年创伤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童年创伤和文化智商的关联。结果:忽视组与忽视+虐待组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文化智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不伴童年创伤组的患者(P均<0.05)。情感忽视与文化智商量表总分、认知因子得分负向关联(β=-0.3、-0.3);躯体忽视与元认知因子得分、行为因子得分负向关联(β=-0.2、-0.2)。结论:与不伴有童年创伤经历的精神障碍患者相比,伴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患者的文化智力水平低。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与此类患者的文化智力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文化智力 童年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影响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与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益彤 严舒雅 +2 位作者 孙靖延 钟舒明 贾艳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5-569,共5页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和正常生活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童年创伤在S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童年创伤通过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损害信息加工能力,阻碍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和默认网络的正常发育...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和正常生活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童年创伤在S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童年创伤通过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损害信息加工能力,阻碍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和默认网络的正常发育,造成糖皮质激素和催产素的分泌异常等,导致个体在正确理解社交线索、合理调控情绪等方面存在困难,在社交情境中无法产生适应性情绪和行为反应,进而可能产生SAD。总之,童年创伤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社交功能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社交焦虑障碍 自我概念 自我关怀 面部表情 心理理论 脑影像 默认网络 内分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18
作者 汤煜尧 袁佳琦 +3 位作者 曾凡洲 胡兰 刘芳 景璐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在主动遗忘能力上的差异,并探讨该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1例青少年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参与研究。采用定向遗忘(DF)...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在主动遗忘能力上的差异,并探讨该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1例青少年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参与研究。采用定向遗忘(DF)任务,以情绪图片为记忆材料,比较两组在再认成绩上的差异。DF效应指“记住”条件再认成绩高于“忘记”条件。并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贝克抑郁量表(BDI-II)评估被试的童年创伤程度和抑郁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抑郁症组仅在正性材料中出现DF效应(P<0.001)。在抑郁症组中,负性材料DF效应值在CTQ-SF得分与BDI-II得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10,95%可信区间为0.05~0.17,占总效应21.3%)。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主动遗忘能力部分受损,他们对负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能力在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间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遗忘 定向遗忘任务 童年创伤 抑郁症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磁共振分析首发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全脑局部一致性变化
19
作者 王頔 廖旦 +2 位作者 刘远成 徐睿 段庆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MRI,rs-fMRI)探讨抑郁症伴有童年期创伤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改变,并与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纳入25例抑郁症伴童年创伤患者,25例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患者,以及25例年龄、性别、... 目的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MRI,rs-fMRI)探讨抑郁症伴有童年期创伤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改变,并与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纳入25例抑郁症伴童年创伤患者,25例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患者,以及25例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被试均进行rs-fMRI扫描和ReHo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并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异常脑区ReHo值与临床量表的关系。结果与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组相比,抑郁症伴童年创伤组的异常脑区主要位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小脑、顶上小叶及中央前回(体素水平P<0.05,团块水平P<0.01,GRF校正)。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左侧小脑半球(P=0.006,r=0.523)、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P=0.001,r=0.662)的ReHo值与童年创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存在自发性脑活动改变,并与童年创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背外侧前额叶及小脑功能改变可能解释抑郁症伴童年创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童年创伤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相关性
20
作者 张沛云 张瑶 +5 位作者 王潇潇 刘超 秦倩倩 王培涓 吕钦谕 易正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SAS-C)、中文版修订...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PAS-C)、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和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对53例双相抑郁患者(观察组)和51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评估,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HAPS、RSAS-C、RPAS-C、CTQ的总分及其分量表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PAS-C评分与CTQ总分及性虐待、躯体虐待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童年创伤经历与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相关联,特别是早年的创伤经历影响个体对躯体快乐的体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快感缺失 童年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