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冠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提倡的量刑基准可能不利于实现预防效果,无助于提供清晰的刑罚限度,导致处罚的扩大化和严厉化。通过反思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缺陷,可以给我国刑法理论带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一般预防 消极的一般预防 特别预防 责任 量刑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教改革背景下积极的一般预防之倡导
2
作者 安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劳教改革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内对其进行解读。劳教改革使我们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执行时的价值,一种动态的制度生发与终止的轨迹反而能反映出更加宏大、更加深刻和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图景。劳教改... 劳教改革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内对其进行解读。劳教改革使我们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执行时的价值,一种动态的制度生发与终止的轨迹反而能反映出更加宏大、更加深刻和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图景。劳教改革的法治化走向无意于震慑潜在的犯罪人,而是意在推出更加理性、精巧的社会控制。劳教改革的酝酿过程和最终停用能使国民加深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解,型塑国民的规范意识、唤醒和强化国民对法治的信赖与忠诚,从而使国家可以更加顺畅地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劳教改革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导公众的行为,确立公众对于规范的认同、尊重进而预防犯罪。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存在并最终保护法益,相应地,对刑罚的目的就不应当定位于通过威慑来阻止现实或者潜在的犯罪人和社会一般人今后不犯罪,而是要凸显规范的意义,引导公众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因而主张积极的、规范的一般预防,使犯罪论和刑罚论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肯定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有助于准确认定中止犯、过失犯;同时,不会造成重刑化,不会无端限制个人行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的正当化危机与积极的一般预防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金林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及刑罚的存在范围作全面的合理阐释。传统的特殊预防理论、威慑的一般预防理论、报应理论以及综合理论都无法达到前述标准。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以"民众对规范有效性的认同"缓和了刑罚经验有效性的逼问,以宏观上回应民众期待与微观上的"合比例原则"兼顾了民众与罪犯的利益,并能对经验研究的结论持开放的态度。结合部分经验性结论和相关原则,这种理论能解除刑罚的正当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的正当化 经验有效性 规范妥当性 周全性 积极的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十一)》若干要点解析——从预防刑法观的立场出发 被引量:27
5
作者 黎宏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2年第2期1-25,共2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降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增设新犯罪等弥补刑法处罚上的空白、调高相关犯罪的法定刑、加大对相关利益方的保护力度... 《刑法修正案(十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降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增设新犯罪等弥补刑法处罚上的空白、调高相关犯罪的法定刑、加大对相关利益方的保护力度的方式,对近年来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当前的焦点议题进行积极回应,体现了刑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要“与时俱进”这一积极一般预防的理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犯罪化”“重罚化”来体现积极的一般预防理念所具有的边界值得关注,作为一般人行为指南的行为规范和作为司法人员工作指南的裁判规范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积极的一般预防 重刑化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刑法观的问题及其克服 被引量:88
6
作者 黎宏 《南大法学》 2020年第4期1-21,共21页
在积极的一般预防论的影响之下,频繁地修法,扩大刑法处罚范围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常态,由此引起了对于刑法工具化、处罚界限模糊化、过度干预人们生活的担心。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可以利用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在一定... 在积极的一般预防论的影响之下,频繁地修法,扩大刑法处罚范围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常态,由此引起了对于刑法工具化、处罚界限模糊化、过度干预人们生活的担心。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可以利用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在一定范围内分离的现象对其进行克服。即在当今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活场景下,在立法阶段,积极地设置生活规则,管控风险;但在裁判阶段,通过司法专业人员基于法治理性的判断,对作为行为规范的刑法条文进行合理解释,从而将积极的刑事立法对人们生活的过度干预消除或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一般预防 刑事立法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社会视野下中国刑法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姜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9-108,共10页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其中,重视积极的一般预防、重新定位犯罪本质和强化限制性刑法解释就是诉讼社会下刑法理论的基本样态,这又带来了严格控制犯罪圈大小、强化犯罪级别划分和重视二元化犯罪模式之刑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刑法谦抑 法益侵害说 积极的一般预防 二元化犯罪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探究
8
作者 邢飞龙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危险驾驶罪在个案不需要一律定罪处罚,这并非基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条款在个案中的应用,而是基于危险驾驶罪本身的性质——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构造。其拟制的、推定的危险,事实并非百分之百的出现,还有刑法的谦抑性,注定... 危险驾驶罪在个案不需要一律定罪处罚,这并非基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条款在个案中的应用,而是基于危险驾驶罪本身的性质——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构造。其拟制的、推定的危险,事实并非百分之百的出现,还有刑法的谦抑性,注定了限缩的必要。结合基本国情,对构成要件进行目的性的限缩解释和允许以反证证明危险的不存在无疑是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抽象危险犯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与两种安全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璇(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现代社会需要妥善地处理通过国家实现的安全和免遭国家侵犯的安全,这两种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今,立法者为了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愈加频繁地诉诸刑法。刑法之所以能成为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对规范有效性的... 现代社会需要妥善地处理通过国家实现的安全和免遭国家侵犯的安全,这两种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今,立法者为了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愈加频繁地诉诸刑法。刑法之所以能成为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对规范有效性的信赖。危险犯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刑法保护法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了规范对象者的自由空间。危险犯有其自身独立的不法,这就导致危险犯的法定刑并不必然低于实害犯的法定刑。现代安全刑法的某些内容,并不符合法治国自由刑法的传统原则,也很容易催生出一种纯粹象征性的刑事政策。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寻找更为适当的替代措施。对于社会冲突的解决而言,刑法只能是最后手段,而不可能是最佳甚至唯一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刑法 危险犯 积极的一般预防 风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险社会下的刑罚目的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春燕 包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进入21世纪,面对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存在着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日益加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将传统社会推向风险社会的风口浪尖,因此在风险社会理论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 进入21世纪,面对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存在着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日益加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将传统社会推向风险社会的风口浪尖,因此在风险社会理论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在刑事立法方面日趋呈现出了"刑罚积极主义"的倾向,犯罪处罚的早期化、犯罪圈扩大化、法益概念的抽象化等特征也日益凸显,这一转变追根究底是刑罚目的观的转化。风险社会更呼吁刑法构建一个以积极的一般预防为目的刑罚体系,并以此为核心衍生风险刑法的其他理论。但积极的一般预防仍要以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原则为界限,时刻保持刑法的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险刑法理论的正当性根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轩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9期24-27,共4页
大规模的工业技术生产方式的运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现代社会正步入如德国学者贝克所言说的"风险社会"。就刑法而言,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疆域已经扩展到风险规制的领域,从而"风险刑法"理论应运... 大规模的工业技术生产方式的运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现代社会正步入如德国学者贝克所言说的"风险社会"。就刑法而言,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疆域已经扩展到风险规制的领域,从而"风险刑法"理论应运而生。在风险刑法理论的正当性根据的探讨上,从刑事本体性、刑事现实性和刑事政策性三个维度寻求了风险刑法理论的正当性根据,从而期待风险刑法理论得到更多刑法同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讨薪型”破坏生产经营行为的刑法应对
12
作者 夏铭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93-99,112,共8页
我国部分刑法理论在司法中采用的传统刑法教义学的分析范式,仅注重实然规范本身的研究,忽视了刑法社会实效需求的缺陷。在讨薪型破坏生产经营行为的刑法应对中,司法实践的罪名适用虽然在刑法范围内符合教义学结论,但结合刑法外的整体法... 我国部分刑法理论在司法中采用的传统刑法教义学的分析范式,仅注重实然规范本身的研究,忽视了刑法社会实效需求的缺陷。在讨薪型破坏生产经营行为的刑法应对中,司法实践的罪名适用虽然在刑法范围内符合教义学结论,但结合刑法外的整体法秩序和社会现实条件进行宏观审视,发现教义学的司法结论未必具备整体视角下的法公正性。在积极的预防刑法观下,刑法以积极预防为目的,以规范确证机能为达成目的的手段,而规范确证必须以社会公众认同的刑法公正性为基础,因而法公正性的缺失在积极预防语境下是不能接受的。对此有必要在法公正需求的引导下,对罪名的适用进行修正,保证刑法运行过程中法公正性的完备,确保刑法机能与目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一般预防 规范确证 法公正 破坏生产经营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 被引量:85
13
作者 周光权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91,共17页
对于在犯罪论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实质违法性论问题,有重视"恶果"的结果无价值论和重视"通过‘恶行’造成‘恶果’"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的对立,但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两种理论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合理的违法性论... 对于在犯罪论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实质违法性论问题,有重视"恶果"的结果无价值论和重视"通过‘恶行’造成‘恶果’"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的对立,但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两种理论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合理的违法性论应该考虑某种身体动静如何通过对行为规范的违反造成法益损害,以建立一种"新行为无价值论"。这个意义上的(二元)行为无价值论不会使处罚范围扩大化,不会侵犯人权;同时,仍然坚守客观违法性论立场,不会混淆违法和责任的界限。新行为无价值论能够将犯罪论和刑罚论有机地统一起来,肯定刑罚积极的一般预防目的,也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立法倾向、司法实务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规范违反 法益指向性 新行为无价值论 积极的一般预防 客观归责理论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确信与刑法确认——从法社会学进入法教义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香如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80,共13页
认罪认罚的阔步前行潜伏着制度危机,必须对制度的历史起源与社会基础进行法社会学视角的追问,从而确信该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刑罚上积极的一般预防主义确立认罪认罚制度的法教义学地位,即积极的一般预防情节... 认罪认罚的阔步前行潜伏着制度危机,必须对制度的历史起源与社会基础进行法社会学视角的追问,从而确信该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刑罚上积极的一般预防主义确立认罪认罚制度的法教义学地位,即积极的一般预防情节,据此可以化解司法困惑,得出认罪认罚制度的适用应采用精准的量刑建议,其适用于公诉后一审结束前,适用案件原则上不能上诉以及其他适用限制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社会治理 法规范确信 积极的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变迁中的刑罚、犯罪与犯罪论体系 被引量:33
15
作者 沃尔夫冈.弗里施 陈璇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104,共14页
一个科学的犯罪论,应当与刑罚论协调一致。以法益损害、不法和责任为基本内容的传统犯罪概念,是建立在报应刑论和责任抵偿学说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刑罚论领域,由于报应刑论与责任抵偿学说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故它们事实上已经归于消亡。... 一个科学的犯罪论,应当与刑罚论协调一致。以法益损害、不法和责任为基本内容的传统犯罪概念,是建立在报应刑论和责任抵偿学说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刑罚论领域,由于报应刑论与责任抵偿学说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故它们事实上已经归于消亡。正确的刑罚论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对遭到犯罪行为违反之规范的效力和牢不可破性加以确证。与此相对应,在犯罪论领域中,也应实现从传统的物质性犯罪概念向新型的精神性(交流性)犯罪概念的转变。犯罪概念的中心不应再置于法益损害,而应放在举动规范的违反之上。尽管在犯罪要素和量刑层面上,精神性犯罪概念与物质性犯罪概念有许多一致之处,但由于在责任能力之功能界定、犯罪中止之体系定位等问题上,前者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实现犯罪概念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概念 报应刑论 积极的一般预防 规范效力
原文传递
刑事合规的基本面向与本土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伟 《法律方法》 2021年第3期311-332,共22页
国家与企业在合规治理中存在利益趋同。作为企业自我规制的制度化及其实践,以合规计划为中心的合规治理契合了国家对企业守法经营的期待;企业借助合规治理及时、准确识别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控,前瞻性地避免企业的刑事责任。行事... 国家与企业在合规治理中存在利益趋同。作为企业自我规制的制度化及其实践,以合规计划为中心的合规治理契合了国家对企业守法经营的期待;企业借助合规治理及时、准确识别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控,前瞻性地避免企业的刑事责任。行事合规前瞻性的风险预防功能与积极的一般预防的刑法观内在耦合,满足了风险社公众对安全的渴望与诉求,更是协商治理理论在现代刑事立法与司法领域的运用。有必要肯定合规计划的刑事法律意义,针对涉罪企业在现行法框架内积极运用酌定不起诉制度,并辅之以检察建议书等配套机制敦促企业践行有效合规;在刑法教义学中,应在组织体责任论的方向上重构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结合有效合规计划的要素重塑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计划 利益趋同 积极的一般预防 不起诉 犯罪阻却事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