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6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安全建设——评《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1
作者 刘会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185,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的国内高端职业技术人才已无法满足国内目前各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此,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也在逐年提高,高职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由于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的国内高端职业技术人才已无法满足国内目前各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此,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也在逐年提高,高职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由于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加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规范不科学等因素,导致高职院校内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发展中急需正确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人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发展 实际发展过程 理论与实践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残障儿童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宁 何云凤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2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能与质量。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残障儿童,这一目标正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所在,因此,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对残障儿童进行心理援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儿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援助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对策研究?——以X学院为例
3
作者 马琴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产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下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资源匮乏、活动参与度低等现状,高职院校应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与广...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产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下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资源匮乏、活动参与度低等现状,高职院校应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与广度、丰富心理辅导资源、提升活动吸引力以及建立长期培养机制等策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素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4
作者 周佳豪 杜浩祯 周佳男 《学周刊》 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方式。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思潮,以其积极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研究视角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指明... 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方式。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思潮,以其积极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研究视角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三项具体策略,旨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路径
5
作者 李玉金 《亚太教育》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旨在关注个体的优势、幸福感和心理弹性。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其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为此,教师应...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旨在关注个体的优势、幸福感和心理弹性。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其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路径,从目标设定与成就体验、同伴互助与团体活动、教授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技巧三个角度构建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杨子怡 《学周刊》 2025年第4期78-81,共4页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新型心理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新型心理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概念的阐释,分析了其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
7
作者 韩丽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052-055,共4页
现阶段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帮助初中生乐观的应对挫折与挑战,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以便帮助学生塑造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情感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心理学还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更促进师生... 现阶段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帮助初中生乐观的应对挫折与挑战,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以便帮助学生塑造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情感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心理学还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更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核心理念,其次阐述积极心理学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则论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建设发展路径,希望本文论述能够为初中生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框架下高中生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8
作者 王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1期090-093,共4页
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高中教学中开展主体性心理教育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主体... 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高中教学中开展主体性心理教育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主体培养流于形式,缺乏个性化心理辅导机制,家校合作机制不够有效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心理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正面情绪、建立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多层面的家校协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指导理论探索
9
作者 王孟楠 尹梦昕 +1 位作者 徐佳芳 王彦 《科技风》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实施家庭教育,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家庭内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家长也要提升对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实施家庭教育,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家庭内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家长也要提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而当前大多数家长相关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可以从教育和改变家长入手,推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开展。文章简要介绍了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列举了七个易懂又易学的心理学理论,并阐述了家长如何妥善利用它们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家庭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指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教育理论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
作者 石沐琼 《甘肃教育》 2025年第5期37-40,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先详细阐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具体内容,再提出围绕其教育理论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先详细阐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具体内容,再提出围绕其教育理论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从而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从借助“活的教育”,打造良好教育氛围;开展“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学联系;组织“家校社共育”,实现和谐教育生态;明确“教学做合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策略展开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1
作者 李仲平 梁杰欢 +2 位作者 余通 庞超波 王婕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079-083,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方法。研究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方法。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心理抗压素养,增进积极人际交往与社交技艺。高校应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树立积极心理学教育观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亮 廖传景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深入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12.0软件进行编码,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深入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12.0软件进行编码,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因素、客体因素、过程因素、保障因素等四个主范畴。研究结论可为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理念与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虹 曹晓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以新思政观为指导,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自信,从两者的目标、功能、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理顺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需面对的一些重要关系,厘清两者融合的基本理念;探析... 以新思政观为指导,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自信,从两者的目标、功能、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理顺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需面对的一些重要关系,厘清两者融合的基本理念;探析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提升路径,寻找两者融合的切入口,多管齐下,探索新思政观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路径,推进两者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政观 高校思政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理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吴世斌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46期152-154,共3页
当下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积极心态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兴起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当下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积极心态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兴起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班主任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理论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15
作者 刘康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86-88,91,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美育浸润的内涵与价值,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全面探讨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策略。研究旨在揭示两者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 目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美育浸润的内涵与价值,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全面探讨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策略。研究旨在揭示两者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通点和互补性,从而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同时,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和实施策略。结果:研究发现,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共同点和互补性。美育浸润通过艺术形式与内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内心的平衡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两者融合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结论: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揭示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同点和互补性,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旨在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美育浸润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 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加快建设高质量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领悟落实《行动计划》
16
作者 孟万金 张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0期4-12,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为深化优化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特殊儿童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认识领悟和贯彻落实,以科研为抓手,加快建设高质量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儿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特殊儿童心理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7
作者 行方 《今传媒》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各级政府与各大高校也针对贫困生群体设立了多项帮扶举措,期望有效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分析了目前帮扶高校贫困生的相关措施以及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了优化高校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各级政府与各大高校也针对贫困生群体设立了多项帮扶举措,期望有效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分析了目前帮扶高校贫困生的相关措施以及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了优化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旨在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 就业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