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培育观与当代启示研究
1
作者 刘宪娟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列宁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概念,但他高度关心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思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对于教育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错误思... 列宁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概念,但他高度关心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思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对于教育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错误思潮,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新人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满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7,共9页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单的文化教育,而是一次着力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并由此将革命理念渗透进乡村日常生活的政治规训过程。在这样的规训之后,原本目不识丁的乡村人也就成了"社会主义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乡村扫盲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与其关涉的传统文化因素——以《创业史》与《艳阳天》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修广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9-141,共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超越历史条件限制的理想形象,其塑造的成败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兼采新、旧道德之长,恪守忠孝之道,克己奉公,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格魅力。《艳阳天》试图展示萧长春的无瑕...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超越历史条件限制的理想形象,其塑造的成败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兼采新、旧道德之长,恪守忠孝之道,克己奉公,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格魅力。《艳阳天》试图展示萧长春的无瑕品质,但在不经意间暴露其蔑视传统文化却未免粗鄙的私欲、本性。柳青"修辞立其诚",梁生宝形象有温暖人性内容;浩然不能直面丰富人性的现实,萧长春形象没有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新人 文化虚无主义 人的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与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曜 《前线》 2003年第1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党的教育方针 社会主义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者 生产劳动 培养目标 十六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超话语的存在:与“伤痕文学”相伴随的“社会主义新人”批评话语 被引量:2
5
作者 史静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新时期伊始,“伤痕文学”作为第一波文学潮流出现在文坛。随即,评论界提出了“带着伤痕的新人”的这一批评话语,即作品不仅要揭露伤痕,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新人,并开始提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诉求是和新时期以来... 新时期伊始,“伤痕文学”作为第一波文学潮流出现在文坛。随即,评论界提出了“带着伤痕的新人”的这一批评话语,即作品不仅要揭露伤痕,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新人,并开始提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诉求是和新时期以来把现代化再度作为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这一想象同构的,或者说它是一种策略,通过这种诉求和策略来达到一种新的自我认同以及国家认同。论文试图考察“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批评话语在当时整个文学场域中的运作,回答塑造“新人”的欲望为何如此强烈和迫切的原因,并且探讨它在当时的整个文学语境中的“超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伤痕文学 社会主义新人 新的自我认同 国家想象 超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满永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5期67-69,共3页
表面来看,1950年代乡村扫盲是一个文化教育事件,多数研究也就此而论。马云从教育变革视角的分析,《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对其“识字教育”功能的强调,均未留意其与政治认同建构间的关系。
关键词 扫盲教育 政治认同 50年代 社会主义新人 乡村 文献 文本 教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论对“社会主义新人”概念的启用与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新人"被重新启用,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批评中具有价值引导、价值建构作用的重要概念。文学界试图通过这一概念对文学观念、社会观念发挥重要的价值引导的作用。然而,受这一...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新人"被重新启用,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批评中具有价值引导、价值建构作用的重要概念。文学界试图通过这一概念对文学观念、社会观念发挥重要的价值引导的作用。然而,受这一时期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松动、"人"的观念的变化等时代价值观念转型的影响,这一概念的政治内涵、思想标准和道德尺度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社会主义新人 启用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之路何在?——从文艺大众化到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些断想
8
作者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文艺大众化和描写"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说文艺大众化的提出适应了中国共产党人打碎旧世界的需要,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目标的话,那么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则更是这场社会革命的必然归... 文艺大众化和描写"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说文艺大众化的提出适应了中国共产党人打碎旧世界的需要,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目标的话,那么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则更是这场社会革命的必然归宿与选择。但是由于我们执行的路径存在问题,时至今日,我们的文艺界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成功的先例,当下文艺工作者乃至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文艺大众化 社会主义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邓小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9
作者 林孟清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邓小平非常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问题,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它们包括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与要求,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途径与方法。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 邓小平非常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问题,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它们包括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与要求,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途径与方法。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如邓小平所说,“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因此,邓小平这一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基本标准 世界观 革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释证——以高大泉、梁生宝、萧长春为人物表
10
作者 吴娱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4,共12页
在农业合作化题材的小说中,有一条"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的脉络,即由梁生宝("未长大的英雄")→萧长春("成长中的英雄")→高大全("成熟的英雄"),根据马克思"猴体-人体"式关联,那么... 在农业合作化题材的小说中,有一条"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的脉络,即由梁生宝("未长大的英雄")→萧长春("成长中的英雄")→高大全("成熟的英雄"),根据马克思"猴体-人体"式关联,那么用样板戏"英雄"(人体)尺度去反观"新人"(猴体)的发生与发育,小说"新人"谱系与时俱进的演化轨迹,就能被更清晰地释证。当"新人"沾染样板戏式的"英雄气"愈浓,原著小说赋予他的"人情味"也就愈将被冲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英雄典型 谱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1
作者 张瑜 蒋婷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50-59,共10页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现。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是以毛泽东新人观为起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恢复与重建任务的协调推进中形成,...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现。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是以毛泽东新人观为起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恢复与重建任务的协调推进中形成,以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为最高理想的系统理论。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内涵而言,这一思想内蕴着新人的总体规格之“新”、基本素质之“新”、精神面貌之“新”和实践要求之“新”。系统梳理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新人 时代新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草的遐想——读《无名草》等三篇小说谈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12
作者 郭澄 《克拉玛依学刊》 1999年第3期68-71,共4页
淡淡的清香攫住了我 每个时代都要涌现出一批站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有责任感的作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社会变革的急流中,去捕捉闪光的时代新人形象,用艺术的笔触雕塑他们的灵魂。这本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多年... 淡淡的清香攫住了我 每个时代都要涌现出一批站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有责任感的作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社会变革的急流中,去捕捉闪光的时代新人形象,用艺术的笔触雕塑他们的灵魂。这本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写新人”这个口号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偏颇,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过深刻的教训。以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今天却必须提出来,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郑重其事地来探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新人形象 无名 时代精神 小说 塑造新人 个性特征 “超人” 站在时代前列 个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增福与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13
作者 段从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文章以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人物高增福为例,借助于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探讨了怨恨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中的动力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提出了从人的内在精神结构之变迁这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之必要性及其可能。文章认... 文章以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人物高增福为例,借助于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探讨了怨恨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中的动力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提出了从人的内在精神结构之变迁这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之必要性及其可能。文章认为,《创业史》中的高增福这个人物形象,提供了社会主义新人如何在乡土中国的本土语境中被建构起来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舍勒所说的怨恨被合理化地组织起来,成为了社会主义新人成长的内在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福 社会主义新人 怨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璀璨形象──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
14
作者 张怀久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6年第3期167-174,共8页
作者认为,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确立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在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从理论上结合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创作现状,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问题作了全面论述:(1)从社会... 作者认为,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确立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在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从理论上结合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创作现状,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问题作了全面论述:(1)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揭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崇高目的与深刻意义,(2)确立了新人的质的规定性,概括了其基本特征,(3)遵循文艺的审美特征,阐明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基本途径,(4)坚持唯物辩证法,提倡新人形象塑造与人物形象多样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邓小平 新人形象 发展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共产主义 人物形象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
15
作者 厉以贤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11,共4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邓小平同志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待教育。邓小平教育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新人 现代化建设 思想路线 《邓小平文选》 “四有”新人 继续前进 公民素质 科学文化水平 毛泽东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
16
作者 袁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立足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和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包括社会主义新人主体的广泛性、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载体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全面性等内容。列宁社会主义... 在立足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和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包括社会主义新人主体的广泛性、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载体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全面性等内容。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不仅为社会主义的坚持、巩固和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且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新人学说 理论与实践统一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探析
17
作者 黎芷伶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8X期28-30,共3页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理论最基本的观点之一。而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特征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并且在人性、人情和人格方面塑造符合理想美,以达到人物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理想化的统一。
关键词 新人 社会主义新人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18
作者 赵保海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迫切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根据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造就“四有新人”。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 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迫切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根据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造就“四有新人”。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创新,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坚持教育创新,实行创新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新人 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创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人:一个历史的概念,一个动态的形象体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俊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马克思主义 新人形象 形象体系 解放区 新时期文学 新民主主义社会 江青反革命集团 知识分子 报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3,共9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他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他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需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应是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前提与物质基础;提出开展文化革命、改革旧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走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历史视野,对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诞辰150周年 社会主义新人 文化革命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