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培育观与当代启示研究 |
刘宪娟
|
《区域治理》
|
2024 |
0 |
|
2
|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
满永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3
|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与其关涉的传统文化因素——以《创业史》与《艳阳天》为例 |
赵修广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4
|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与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探索 |
赵曜
|
《前线》
|
2003 |
1
|
|
5
|
作为超话语的存在:与“伤痕文学”相伴随的“社会主义新人”批评话语 |
史静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6
|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
满永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3 |
1
|
|
7
|
新时期文论对“社会主义新人”概念的启用与重构 |
张慎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
2018 |
1
|
|
8
|
中国文学之路何在?——从文艺大众化到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些断想 |
马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邓小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
林孟清
|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0
|
“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释证——以高大泉、梁生宝、萧长春为人物表 |
吴娱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张瑜
蒋婷婷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
2021 |
0 |
|
12
|
无名草的遐想——读《无名草》等三篇小说谈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
郭澄
|
《克拉玛依学刊》
|
1999 |
0 |
|
13
|
高增福与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
段从学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璀璨形象──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 |
张怀久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6 |
0 |
|
15
|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 |
厉以贤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1994 |
0 |
|
16
|
试论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 |
袁雷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7
|
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探析 |
黎芷伶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
赵保海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0 |
|
19
|
社会主义新人:一个历史的概念,一个动态的形象体系 |
罗俊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20
|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 |
周建超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