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电比浊法在线测定表面处理槽液中硫酸含量
1
作者 马艳子 王岩 +3 位作者 唐俊榕 麦嘉琪 聂洪港 赵美萍 《化学试剂》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光电比浊法,用于在线快速准确测定表面处理槽液中的硫酸含量。该方法通过特定分散剂结合原位光谱测量技术,实现了对悬浊液体系吸收光谱的连续监测。利用含EDTA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有效消除了Ce(Ⅲ)等金属离子可能的干... 开发了一种新型光电比浊法,用于在线快速准确测定表面处理槽液中的硫酸含量。该方法通过特定分散剂结合原位光谱测量技术,实现了对悬浊液体系吸收光谱的连续监测。利用含EDTA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有效消除了Ce(Ⅲ)等金属离子可能的干扰。方法线性范围为0.04~0.11 g/L,检测限为0.004 g/L。与传统的重量法相比,对实际样品时检测的相对误差<2.5%。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使用在线进样装置直接对样品进行取样检测,测定总时长不超过20 min,可广泛用于生产现场表面处理槽液中硫酸含量的在线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表面处理槽液 硫酸钡光电比浊法 光纤光谱 原位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环境下混凝土抗硫酸铵侵蚀性能提升研究
2
作者 谭洁 胡伟 刘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9,共16页
为解决滨海地区混凝土在硫酸铵环境中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水灰比(w/b)和表面涂层处理对混凝土在硫酸铵浸润下的抗侵蚀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通过对混凝土试样施加胶体硅酸盐、硅烷/纳米复合材料、乙烯基酯/纳米复合材料... 为解决滨海地区混凝土在硫酸铵环境中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水灰比(w/b)和表面涂层处理对混凝土在硫酸铵浸润下的抗侵蚀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通过对混凝土试样施加胶体硅酸盐、硅烷/纳米复合材料、乙烯基酯/纳米复合材料等涂层,并在基准浸润和复合浸润(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条件下进行质量变化及微观结构的演变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准浸润条件相比,复合浸润对混凝土的破坏更为严重。将水灰比由0.6降低至0.4后,涂覆纯乙烯基酯的混凝土试样与无涂层试样相比,累积质量损失减少了约55%,降低水灰比会使混凝土的微结构致密化并降低渗透性。胶体硅酸盐表面处理虽然改善了初始流体抵抗性,但是由于胶体硅酸盐的亲水性和涂层的干缩微裂纹,未能有效保护混凝土抵抗硫酸铵侵蚀。水灰比为0.6,采用硅烷/纳米复合材料涂层时,由于其疏水性和纳米材料的增强效果,混凝土试样的累积质量损失相对涂覆纯硅烷的试样最多可减少56%,水灰比为0.4,采用乙烯基酯/纳米复合材料的涂层时,由于聚合物膜的强黏结性和化学稳定性,混凝土试样的累积质量损失相对涂覆纯乙烯基酯的试样最多可减少65%。硅烷和乙烯基酯纳米复合材料均在滨海地区混凝土的硫酸铵侵蚀防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为滨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延长混凝土结构在硫酸铵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混凝土 耐久性 硫酸铵侵蚀 纳米复合材料 硫酸铵侵蚀性能 混凝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3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鲍宏达 简桂花 +14 位作者 郭永平 刘琨 张黎明 王应灯 余晨 邹建洲 张蕾 张冉 范秋灵 陈舜杰 马骏 王筱霞 王秦 汪年松 蒋更如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组2给予3.20g的硫代硫酸钠,组3给予4.48g的硫代硫酸钠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瘙痒评分、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治疗8周后,组1(n=72)、2(n=79)、3(n=75)的患者5D瘙痒评分分别从(18.6±1.91)、(19.0±2.80)、(19.6±3.64)分降至(12.8±3.03)、(11.3±3.40)、(10.9±3.75)分。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5D瘙痒评分的差值,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46),两两比较显示组3的5D瘙痒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组1(差值为-1.352,95%CI:-2.645~-0.060,P=0.041)。观察期内,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皮疹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组1相比,组3的5D瘙痒评分斜率β=-1.650(95%CI:-3.046~-0.253,P=0.021)。结论硫代硫酸钠治疗可明显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随剂量增加,效果加强,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瘙痒 硫代硫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的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效果评价
5
作者 马颖超 吴瑕 +2 位作者 王永静 顾建军 杨秀岭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MCS)评价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用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中硫酸黏菌素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 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MCS)评价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用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中硫酸黏菌素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以游离浓度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fAUC_(0-24h)/MIC)≥15为目标靶值进行MCS,获得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在不同MIC下达到目标靶值的达标概率(PTA),并进一步计算各给药方案在特定细菌群体中的预期群体PTA,即累积反应分数(CFR),以评价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当细菌MIC≤0.5μg/mL时,硫酸黏菌素所有给药方案(50万单位、q12 h,50万单位、q8 h,75万单位、q12 h,75万单位、q8 h,100万单位、q12 h)的PTA均超过90%;当MIC=1μg/mL时,75万单位、q8 h的给药方案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100万单位、q12 h的给药方案用于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余4种细菌的PTA仍可达90%以上;当MIC≥2μg/mL时,硫酸黏菌素上述5种给药方案的PTA均低于90%。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仅50万单位、q12 h给药方案的CFR低于90%;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仅75万单位、q8 h和100万单位、q12 h给药方案的CFR大于90%;对于其他3种细菌,硫酸黏菌素上述5种给药方案的CFR均低于90%。结论当革兰氏阴性菌MIC≤0.5μg/mL时,可选择硫酸黏菌素常规剂量治疗;当MIC=1μg/mL时,则需要增加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经验性治疗时,除大肠埃希菌外,对于其余4种细菌感染,均需使用超说明书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 革兰氏阴性菌 药动学/药效学理论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全浸泡的磷酸钾镁水泥浆体中的硫酸盐侵蚀行为研究
6
作者 侯宇颖 杨建明 +6 位作者 徐晓晖 胡雪欣 陈为亮 胡夏闽 蒋德权 熊才强 李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加。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与硫酸根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2阶或3阶多项式(相关系数R^(2)大于0.998),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解析式求解得到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均为10^(-7) mm^(2)/s数量级,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小一个数量级。浸泡龄期不超过180 d时,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呈下降趋势;超过180 d后,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逐步提高;浸泡360 d后,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为3.9×10^(-7)mm^(2)/s,离表面2 mm处的硫酸根离子含量为0.218%(质量分数)。MKPC试件的强度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其发展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规律一致。浸泡360 d后,MKPC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硫酸盐侵蚀 浸泡龄期 侵蚀深度 扩散系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曹宏 王海洋 +4 位作者 吴晶 李蕾 马会娟 薛俊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极端顶点设计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与胶凝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得到了软化系数≥0.8,强度等级为A40、A30、A20的胶凝材料配方,制备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对所制备胶凝材料浸出液的磷(P)、氟(F)含量进行了检测,其指标均低于GB 18599—2020第I类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因此磷石膏基硬石膏(PAH)胶凝材料可用作矿井(矿坑)充填胶结料、户外建材和一般建材的胶结料,为拓展磷石膏的绿色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可扩大磷石膏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 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u复合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木质素类污染物的研究
8
作者 安俊健 卢锦程 +1 位作者 汪珊珊 王鹏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387 g/L、氧化剂初始浓度1.3 mmol/L、pH值为6.1的条件下,可以降解94.23%的香草酸;三维荧光检测表明,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氧化降解对造纸废水中污染物;电子顺磁共振表征表明,该降解体系中的主要反应活性物质是^(1)O_(2)、·OH和SO_(4)^(-)·,其中非自由基^(1)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Mn-Cu双金属复合催化剂 木质素 造纸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硫酸盐型盐湖钾盐浮选捕收剂
9
作者 贾菲菲 黄一鸣 +1 位作者 陈鹏 宋少先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罗布泊盐湖属于硫酸盐型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钾石盐和软钾镁矾是制取硫酸钾的关键中间产品,目前通过浮选实现二者与石盐等脉石矿物的分离。因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组分更为复杂,矿物浮选处于五元水盐体系,二者的浮选工艺仍存... 罗布泊盐湖属于硫酸盐型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钾石盐和软钾镁矾是制取硫酸钾的关键中间产品,目前通过浮选实现二者与石盐等脉石矿物的分离。因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组分更为复杂,矿物浮选处于五元水盐体系,二者的浮选工艺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我们聚焦硫酸盐型盐湖钾盐浮选,在钾石盐和软钾镁矾浮选捕收剂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将对钾石盐与捕收剂作用机理及浮选工艺优化、软钾镁矾浮选新捕收剂开发等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叙述,希望为我国盐湖钾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一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型盐湖 浮选 钾石盐 软钾镁矾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采矿尾水硫酸盐污染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
10
作者 曹杨慧 赖小彬 王明兹 《福建冶金》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对稀土采矿行业含硫酸盐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比目前常用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和生物技术等处理方法,发现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等优势,为此进一步归纳生物... 本文对稀土采矿行业含硫酸盐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比目前常用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和生物技术等处理方法,发现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等优势,为此进一步归纳生物法技术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和减少环境危害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最后展望稀土含硫酸盐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工艺优化和资源化利用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采矿污水 硫酸盐污染 微生物处理法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含硫酸钠盐黄土土水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11
作者 唐先习 吕闻起 +2 位作者 李明泽 王凯 张徐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硫酸盐渍土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季节交替过程中,水分和盐分会产生相变从而引起盐渍土基质吸力发生改变。以硫酸钠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含盐量和压实度的冻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钠的含量和干密度的变化对土体温度与未冻水... 硫酸盐渍土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季节交替过程中,水分和盐分会产生相变从而引起盐渍土基质吸力发生改变。以硫酸钠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含盐量和压实度的冻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钠的含量和干密度的变化对土体温度与未冻水含量的曲线形态影响有限;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含盐量相同的情况下,基质吸力的初始值随干密度的提高而提高;在干密度相同时,基质吸力的初始值随含盐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土体发生冻结前,土样的基质吸力随温度降低而线性增加;土体会因硫酸钠的存在而产生相变,初次相变只明显存在于12℃左右时含盐量为4%土样当中,此时土样的基质吸力产生了约100 kPa的突变;二次相变出现在负温时的所有试验土样当中,且含盐量越高的土体在二次相变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增量反而越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硫酸钠盐渍土水盐相变与水分迁移动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硫酸盐渍土 水盐相变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条件优化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丁文文 周忠云 +2 位作者 冯金 潘元元 郑苏 《广州化工》 202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是无机化学课程中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实验,本文主要论述通过从实验原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得的产品产率和质量。...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是无机化学课程中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实验,本文主要论述通过从实验原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得的产品产率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水浴温度控制在55~70℃硫酸亚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趁热过滤选用菊花型滤纸和磁铁可使过滤时间缩短至2~3 min,硫酸亚铁铵产品质量等级为一级,纯度能达到98.30%,产率可达99.45%,实验效果基本达到最优。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铵 实验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金属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苯并噻唑
13
作者 丁春生 潘宇强 +1 位作者 雷佳 张航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试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eCo_(2)O_(4)纳米材料,利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能谱)、SEM(扫描电镜能谱)和XRD(X射线衍射)对BZA进行表征。以水中的BZA为目标物,基于过单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技术,对FeCo_(2)O_(4)活化PMS降解BZA的效果进行试验,并探讨了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0.3 g/L的FeCo_(2)O_(4)和3 mmol/L的PMS时,在90 min内能完全降解BZA,同时FeCo_(2)O_(4)在循环使用4次后仍对污染物有76.90%的降解率,FeCo_(2)O_(4)纳米材料活化PMS对水中的BZA降解效果明显。其中自由基SO_(4)^(·-)对降解BZA起着主导作用,水中常见的阴离子HCO_(3)^(-)会促进体系对BZA的降解,而腐殖酸和Cl^(-)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金属氧化物 苯并噻唑 过单硫酸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防治子痫前期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14
作者 朱志峰 陶伟民 +1 位作者 徐振东 张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建立防治子痫前期的硫酸镁群体药动学模型并用于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查询2018年7月—2023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ICU病区用硫酸镁防治子痫前期患者的病历,收集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目的建立防治子痫前期的硫酸镁群体药动学模型并用于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查询2018年7月—2023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ICU病区用硫酸镁防治子痫前期患者的病历,收集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水平等以及同期用药(包括呋塞米、胰岛素、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人血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资料,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估算硫酸镁药动学模型参数和协变量,使用拟合优度图、自举法进行最终模型评价,使用最终模型模拟估算不同协变量人群的硫酸镁用量。结果共收集到101例患者的429个镁浓度,用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拟合,镁浓度基线水平0.772 mmol/L,群体典型值CL、V1、Q和V 2分别为3.29 L/h、21.5 L、4.17 L/h和23.3 L,血清肌酐是影响患者硫酸镁CL的显著协变量。目标镁浓度2 mmol/L时,血清肌酐值<50、5090和>90μmol/L的硫酸镁维持用量分别为2、1.5和1 g/h。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有助于临床精准使用硫酸镁防治子痫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子痫前期 群体药动学 血肌酐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EDTA二钠对硫酸钙垢的溶解效果及其机理
15
作者 赵鑫 王宇斌 +3 位作者 雷大士 张帅 田家怡 桂婉婷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掌握超声预处理EDTA二钠对硫酸钙垢溶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开展了超声预处理EDTA二钠溶液溶解硫酸钙垢试验。采用XRD、FTIR等手段分别对垢体和EDTA二钠溶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168 W时,硫酸钙垢溶解率最高,达57.40%,溶液电... 为掌握超声预处理EDTA二钠对硫酸钙垢溶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开展了超声预处理EDTA二钠溶液溶解硫酸钙垢试验。采用XRD、FTIR等手段分别对垢体和EDTA二钠溶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168 W时,硫酸钙垢溶解率最高,达57.40%,溶液电导率为20.10 mS/cm,较未处理时的硫酸钙垢溶解率提高了10.40百分点;超声预处理可使EDTA二钠溶液中亲水性的缔合水羟基及乙二胺四乙酸根的羟基含量升高,促进垢体表面的活性点钙离子的水合作用,吸附水进入垢体内部,使其体积膨胀;溶液中的乙二胺四乙酸根离子可与垢体表面钙离子生成钙盐络合物,促进垢体表面的钙离子向溶液中迁移及垢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硫酸钙垢 乙二胺四乙酸根 缔合水羟基 溶解 水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压力与温度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子敬 杨淼 +4 位作者 刘运巍 云峰 李中义 王聪宇 张颖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6-20,26,共6页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程度越高。相比80℃常压解吸的最优工况,降低压力至70 kPa和80 kPa,60℃仍具有等价的解吸能力,解吸率提高量分别为-0.52%~2.01%和-2.63%~-0.44%。进一步提高解吸温度至70℃和80℃,解吸率提高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40 min达到最大值,且70 kPa相比80 kPa分别提高4.42%和1.63%。较高的解吸温度和较低的解吸压力对解吸速率的提高同样有利,但降低压力至80 kPa需要提高解吸温度或延长解吸时间才能发挥出更高的解吸潜能,过高的温度由于SO32-浓度较低导致解吸性能的提高能力变弱。相比90 kPa降低至80 kPa,压力从80 kPa降低至70 kPa的解吸速率提高幅度大幅降低至50%左右。实验工况最佳的压力与温度匹配关系为70 kPa、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 脱硫富液 负压解吸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204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及制备ZnSO_(4)·7H_(2)O的工艺研究
17
作者 郭拴全 康敏 +1 位作者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5、相比V_(A)/V_(O)=1/1、萃取时间10 min和萃取级数为二级条件下,锌萃取率可达99.11%;萃取所得饱和有机相在反萃剂(H_(2)SO_(4))浓度7%、反萃相比V_(O)/V_(A)=2/1、反萃取时间10 min和反萃取级数为三级条件下,锌反萃率可达99.32%。制备的ZnSO_(4)·7H_(2)O满足HG/T 2326—2015要求,其微观形貌以颗粒状和层状结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萃取 P204 七水硫酸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白废酸制备聚合硫酸铁的资源化利用
18
作者 潘邻屹 邰石君 +2 位作者 张旭杰 唐雪梅 马磊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将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分数18%~25%的废酸(硫酸)蒸发浓缩,得到一水硫酸亚铁和质量分数约55%的浓缩废酸,分析表明,一水硫酸亚铁平均产率为17.33%,内含Pb、Zn、Hg、Cr、Ni等杂质。将一水硫酸亚铁除杂处理后,通过氧化、水解、聚合... 将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分数18%~25%的废酸(硫酸)蒸发浓缩,得到一水硫酸亚铁和质量分数约55%的浓缩废酸,分析表明,一水硫酸亚铁平均产率为17.33%,内含Pb、Zn、Hg、Cr、Ni等杂质。将一水硫酸亚铁除杂处理后,通过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制备聚合硫酸铁高分子混凝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剂H_(2)O_(2)投加量为理论量的1.5倍、酸铁比在0.2~0.35之间时,所得终产品PFS溶液中Fe^(2+)质量分数低于0.1%,总铁质量分数为11.12%,pH=1.6,盐基度为14.5%,密度为1.48 g/cm^(3),不溶物≤0.1%,其他金属离子浓度均较低,满足《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GB/T 14591—2016)中合格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硫酸亚铁 钛白废酸 聚合硫酸 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郑友 刘国兴 +2 位作者 霍春林 毕可然 赵宁好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16-20,36,共6页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以及鳃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表明,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0.899、0.808、0.681、0.592 mg/L,96 h的SC为0.0592 mg/L。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硫酸铜浓度的升高,鱼体内GSH-PX、CAT、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指出,河川沙塘鳢在不同浓度硫酸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体内SOD、CAT、GSH-PX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河川沙塘鳢机体受到铜离子(Cu^(2+))的不同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急性毒性 硫酸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闵彩云 郭秀红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静脉炎患者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黄冰敷散组(22例)、硫酸镁组(23例)、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25例),均治疗1周... 目的:探究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静脉炎患者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黄冰敷散组(22例)、硫酸镁组(23例)、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25例),均治疗1周。1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SF-36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硫酸镁组(69.57%)和四黄冰敷散组(72.73%)(P<0.05)。治疗后,3组患者hs-CRP、VEG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hs-CRP、VEGF、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四黄冰敷散组、硫酸镁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四黄冰敷散组、硫酸镁组(P<0.05)。结论:四黄冰敷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四黄冰敷散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