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铝净化用石墨转子的失效及其机理分析
1
作者 杨嘉俊 张琳 +3 位作者 张利帅 朱金钢 彭臣 覃远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13-15,共3页
旋转喷头精炼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铝熔体净化技术,在变形铝及铝合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熔铸生产对其关键部件石墨转子提出了更高质量和长寿命的要求。本课题研究了石墨转子在使用过程中其上端部位组织疏松的失效机理,并提出了... 旋转喷头精炼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铝熔体净化技术,在变形铝及铝合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熔铸生产对其关键部件石墨转子提出了更高质量和长寿命的要求。本课题研究了石墨转子在使用过程中其上端部位组织疏松的失效机理,并提出了改善措施。经改善后的石墨转子平均使用寿命提高了1倍,减少了更换频次,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熔体净化 石墨转子 组织疏松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磁悬浮石墨转子理论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7
2
作者 苏宇锋 叶志通 张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钕铁硼永磁体和高定向热解石墨转子组成的抗磁悬浮结构。石墨转子采用四个叶片结构,其重力与永磁体对它的抗磁力相等,从而实现转子稳定地悬浮在永磁体上方,并在外界驱动转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有限元软件中仿真得到石墨转... 提出了一种由钕铁硼永磁体和高定向热解石墨转子组成的抗磁悬浮结构。石墨转子采用四个叶片结构,其重力与永磁体对它的抗磁力相等,从而实现转子稳定地悬浮在永磁体上方,并在外界驱动转矩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有限元软件中仿真得到石墨转子的悬浮高度为130μm,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仿真误差为1.5%。实验中利用针孔喷嘴向转子叶片处施加切向气流作为驱动转矩,对转子的旋转速度与气流流速的相对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转子最大转速可达500r/min。该抗磁悬浮结构有望用于非接触式的微型传感器和微型电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抗磁悬浮结构 外界驱动转矩 转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转子的损坏机理与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措施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长贺 孙军 陈忠士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3,共5页
探讨和分析了SNIF法、ALPUR法以及DUT-89法铝液净化技术中石墨转子(即旋转喷头)的损坏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延长转子使用寿命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石墨转子 熔铸 铝液净化 铝合金 铝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熔体净化用石墨转子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长贺 孙军 陈忠士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采用涂料保护法能防止铝熔体净化用石墨转子的氧化,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试验,成功地得出了涂料组成的最佳配方以及涂刷烘干的工艺措施,为这一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关键词 铝熔体 净化 石墨转子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法提高石墨转子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寒玉 李朝晖 韦连喜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0-32,共3页
石墨除气转子在冶炼铝的工艺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先采用浸渍复合磷酸盐作基层,然后加以涂层保护的处理工艺,提高其在高温下抗氧化能力。采用涂层保护法能防止铝熔体净化用石墨转子的氧化,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试验,成... 石墨除气转子在冶炼铝的工艺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先采用浸渍复合磷酸盐作基层,然后加以涂层保护的处理工艺,提高其在高温下抗氧化能力。采用涂层保护法能防止铝熔体净化用石墨转子的氧化,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试验,成功地得出了涂料组成的最佳配方以及涂刷烘干的工艺措施,为这一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浸渍 涂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石墨转子使用寿命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波 熊崇礼 +1 位作者 刘萍 华继刚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09年第5期48-50,共3页
简要分析了铝熔体净化装置(除气箱)石墨转子的损坏机理,介绍几种延长石墨转子使用寿命的方法。
关键词 铝液净化 除气箱 石墨转子 损坏机理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磁悬浮石墨转子理论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建桥 张坤 +2 位作者 张振宇 苏宇锋 段智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研究了一种由热解石墨转子、永磁体结构以及底板构成的抗磁悬浮结构,通过对石墨转子叶片施加氮气流使其运动。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仿真模型,并且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研究表明,未受氮气流作用时,石墨转子仿... 研究了一种由热解石墨转子、永磁体结构以及底板构成的抗磁悬浮结构,通过对石墨转子叶片施加氮气流使其运动。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仿真模型,并且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研究表明,未受氮气流作用时,石墨转子仿真悬浮高度为130μm,实验测得悬浮高度为132μm,误差为1.5%;实验测得氮气流速小于21.45 sccm时,石墨转子在永磁体上方轻微摆动,而未转动,氮气流速达到21.45 sccm时,石墨转子转速稳定在120 r/min^130 r/min之间与仿真结果接近。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得出石墨转子加工质量,实验环境对石墨转子的运动性能有一定影响,该抗磁悬浮结构有望用于微型电机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磁悬浮 石墨转子 有限元分析 流固耦合 永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液除气机中的石墨转子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珍 《新技术新工艺》 2012年第3期56-57,共2页
采用氧化铝和正磷酸加热反应制得磷酸二氢铝,对铝液除气机中的石墨转子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浸渍、加压、固化处理,使石墨转子的密度由原来的1.6g/cm3提高到1.7g/cm3,其使用寿命比原未处理的石墨转子提高5倍以上,而成本仅提高1%,增强了石墨... 采用氧化铝和正磷酸加热反应制得磷酸二氢铝,对铝液除气机中的石墨转子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浸渍、加压、固化处理,使石墨转子的密度由原来的1.6g/cm3提高到1.7g/cm3,其使用寿命比原未处理的石墨转子提高5倍以上,而成本仅提高1%,增强了石墨转子的强度,提高了石墨转子在铝液净化过程中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铝 石墨转子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寿命石墨转子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旭华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16-18,共3页
探讨和分析了ALPUR法铝液净化技术中石墨转子的损坏机理,指出了生产中预防转子氧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新型高寿命石墨转子生产工艺和新型石墨转子在未来铝合金熔铸生产中的使用前景。
关键词 石墨转子 铝液净化 ALPUR法 氧化 生产工艺 铝合金 熔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熔体在线除气装置中石墨转子的使用寿命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山虎 莫振海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5,54,共4页
对国产石墨转子的应用效果、石墨转子在铝熔体在线除气装置中的作用、石墨转子的损坏机制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 铝合金 除气装置 石墨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流量和石墨转子结构对铝合金熔体氢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德烽 穆强 +2 位作者 虞青 袁胜江 马良鹏 《云南冶金》 2021年第6期96-103,115,共9页
为保证除气箱出口的氢含量符合控制要求,研究了石墨转子结构及氩气流量对除氢率的影响,确定了氩气流量值设定范围。结果表明:使用六孔结构石墨转子,气体流量值设定为(65~75)L/min,可以达到65%的除氢率,可满足工艺对氢含量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 气体流量 除氢率 石墨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石墨转子的开发和应用
12
作者 黄海英 陈明 王水富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7,共2页
复合型石墨转子的开发和应用1996年初,广东省南海中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成套地购进了一批石墨转子,在连铸连轧生产线除气箱内处理铝熔体。连续使用寿命为一周(约生产200t铝铸轧板),使用性能良好。但是,进口的石墨... 复合型石墨转子的开发和应用1996年初,广东省南海中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成套地购进了一批石墨转子,在连铸连轧生产线除气箱内处理铝熔体。连续使用寿命为一周(约生产200t铝铸轧板),使用性能良好。但是,进口的石墨转子价格贵,供货周期长。为此,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铝熔体 铸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铝净化用石墨转子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影 邱庭举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随着铝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铝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净化铝液体。消除铝制品内部缺陷的问题.受到了各国铝加工界的普遍重视。工业实践表明,采用旋转喷头(即石墨转子)向铝液内喷洒惰性气体的气泡浮游法是目前净化铝... 随着铝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铝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净化铝液体。消除铝制品内部缺陷的问题.受到了各国铝加工界的普遍重视。工业实践表明,采用旋转喷头(即石墨转子)向铝液内喷洒惰性气体的气泡浮游法是目前净化铝熔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净化 熔铝 铝加工技术 内部缺陷 惰性气体 旋转喷头 铝制品
原文传递
石墨转杆损坏机制及强化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光 程书建 邱立宝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1,共3页
旋转喷吹是净化铝合金熔体的重要方法,转子是旋转喷吹设备的关键部件,转子的质量和寿命关系到铝合金熔体的质量,石墨转子氧化和磨损是影响转子寿命的主要因素,提高转子的质量至关重要。阐述了石墨转子的损坏机制,介绍了几种提高转子寿... 旋转喷吹是净化铝合金熔体的重要方法,转子是旋转喷吹设备的关键部件,转子的质量和寿命关系到铝合金熔体的质量,石墨转子氧化和磨损是影响转子寿命的主要因素,提高转子的质量至关重要。阐述了石墨转子的损坏机制,介绍了几种提高转子寿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石墨氧化 氮化硅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车床加工石墨气泵转子的工装设计及应用
15
作者 肖日增 李多民 +1 位作者 叶石华 黎家宝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实现高效高质地批量数控加工石墨气泵轮子,分析了数控车床结构,说明其加工工艺范围及其不能加工轴向沟槽、孔内键槽的不足,提出了易于工件定位安装、简化工序、适于连续加工石墨气泵转子的工装设计,并编写了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实现... 为实现高效高质地批量数控加工石墨气泵轮子,分析了数控车床结构,说明其加工工艺范围及其不能加工轴向沟槽、孔内键槽的不足,提出了易于工件定位安装、简化工序、适于连续加工石墨气泵转子的工装设计,并编写了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实现了在数控车床上批量生产石墨气泵转子。通过设计改进数控车床工装,可拓展其工艺范围,能大幅度提高加工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转子 数控车床 工装设计 数控加工
原文传递
LARS系统提高除氢精炼效果的措施
16
作者 徐凯 李太宝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实际生产应用,分析影响铝液除氢精炼效果的因素,根据铝液除氢精炼系统(LARS)的特点,提出提高除氢精炼效果的特殊措施。通过优化石墨转子及氩气运行路径,提高氩气预热效果,优化精炼箱几何形状使之与氩气气泡膨胀程度匹配,除氢精炼... 通过实际生产应用,分析影响铝液除氢精炼效果的因素,根据铝液除氢精炼系统(LARS)的特点,提出提高除氢精炼效果的特殊措施。通过优化石墨转子及氩气运行路径,提高氩气预热效果,优化精炼箱几何形状使之与氩气气泡膨胀程度匹配,除氢精炼效率达到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铝液 除氢精炼 氩气 石墨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熔体在线净化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亚仁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20-523,共4页
通过对引进的铝合金熔体在线净化系统主要参数的研究,优化与改进了净化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反应器、氩气控制系统和石墨转子等核心部件,实现了铝合金熔体在线净化装备的升级创新,其除气除杂效果显著,分别超过40%和85%,铝合金熔体纯净度... 通过对引进的铝合金熔体在线净化系统主要参数的研究,优化与改进了净化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反应器、氩气控制系统和石墨转子等核心部件,实现了铝合金熔体在线净化装备的升级创新,其除气除杂效果显著,分别超过40%和85%,铝合金熔体纯净度达到高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熔体 在线净化 反应器、石墨转子 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raphene Oxide-based Immuno-biosensor for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Detec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淑娴 王晓璐 +4 位作者 曲梁静 盖春蕾 李乐 叶海斌 李天保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6期1042-1045,共4页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s the leading causal agent of human acute gas- troenteritis. Real-time accurate detection means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ts spread. This study provided a novel detection strate...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s the leading causal agent of human acute gas- troenteritis. Real-time accurate detection means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ts spread. This study provided a novel detection strategy for realizing rapid and specific determination of V. parahaemolyticus by labeling its monoclonal antibody (Ab) with quantum dots (Q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these QDs-Ab bioconjugates was quenched by graphene oxide (GO) to produce a bacteri- um capture probe. And the optimal quenched concentration of GO was 60 ng/ml. When the bacterium capture probe was exposed to the target, green color fluores- cence was turned on by releasing the QDs-Ab due to the antibody antigen combi- nation. The detection limit of V. parahaemolyticus was 104 CFU/ml based on 3 times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specificity of the FRET sensor towards V. para- haemolyticus was examined by comparing with controls such as V. splendidus, V. alginolyticus, Edwardsiella tarda and Aeromonas hydrophila with the same condition. The controls couldn't cause obvious fluorescence alteration, while the targe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This strategy could be further used as a universal method for any bacterial determination by changing the conjugated antibod- ies in early disease diagnosis. Therefore, the sensor has good potential to exp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Graphene oxide Quantum dots FRET Im- muno-bio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n transfer from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biofilm promoted by reduced graphene sheets
19
作者 WAN Yi ZHANG Dun +1 位作者 WANG Yi WU Jiaji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Reduced graphene sheets (RGSs) mediat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and solid electrod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 We have investigated RSG-promoted elect... Reduced graphene sheets (RGSs) mediat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and solid electrod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 We have investigated RSG-promoted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SRB and a glassy carbon (GC) electrode. The RGSs were produced at high yield by a chemical sequence involving graphite oxidation, ultrasonic exfoliation of nanosheets, and N2H4 reduction. Cyclic voltammetric testing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anodic peaks (around 0.3 V) might arise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acterial membrane surface cytochrome c3 and the metabolic products of SRB. After 6 d, another anodic wave gradually increased to a maximum current peak and a third anodic signal became visible at around 0 V. The enhancements of two characteristic anodic peaks suggest that RSGs mediate electron-transfer kinetics between bacteria and the solid electrode. Manipulation of these recently-discovered electron-transport mechanisms will lead to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MFC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ed graphene sheets (RGSs)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electron transfer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