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睡眠紊乱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
1
作者 查超超 李峙林 +1 位作者 王英伟 罗猛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9-1104,共6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导致病死率增高及远期预后不良。睡眠紊乱被认为是诱发PND的重要因素,但其在PN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而围手术期积极干预睡眠紊乱能否有效预防PND亦存在...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导致病死率增高及远期预后不良。睡眠紊乱被认为是诱发PND的重要因素,但其在PN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而围手术期积极干预睡眠紊乱能否有效预防PND亦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阐述了睡眠的基本功能与调控,围手术期睡眠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其在PND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调控睡眠紊乱干预PND的潜在治疗策略,以指导临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远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紊乱 全身麻醉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睡眠紊乱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鹏 牛占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睡眠紊乱是颅脑损伤病人恢复过程中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且缺乏有效干预措施。睡眠紊乱会导致疾病发病率升高,神经认知和神经行为缺陷,并延长损伤后恢复期。深度睡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睡眠紊乱是颅脑损伤病人恢复过程中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且缺乏有效干预措施。睡眠紊乱会导致疾病发病率升高,神经认知和神经行为缺陷,并延长损伤后恢复期。深度睡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有抑制作用,而HPA的激活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导致觉醒和失眠,这说明人类的应激系统与昼夜节律系统紧密且双向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颅脑损伤作为人体的一个应激源,其引起的睡眠紊乱与HPA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对颅脑损伤后的睡眠紊乱与HPA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睡眠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鲁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谢彬 刘敏 张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鲁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鲁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在此基...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鲁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鲁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两组干预6周的SAS、SDS评分、PSQI评分、PAN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鲁拉西酮可减轻女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紊乱的负性情绪和阳性与阴性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睡眠紊乱 鲁拉西酮 耳穴压豆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发现免疫介导的松果体去神经化导致心脏病患者睡眠紊乱
4
《石河子科技》 2024年第3期54-54,共1页
健康人体中,睡眠与觉醒周期受到褪黑素昼夜分泌的严格控制,褪黑素分泌周期与地球昼夜周期同步。褪黑素的合成发生在松果体中,并且受到颈上神经节中交感神经元的调控。在颈上神经节中除了调控松果体的神经元,还有调节心脏的神经元。心脏... 健康人体中,睡眠与觉醒周期受到褪黑素昼夜分泌的严格控制,褪黑素分泌周期与地球昼夜周期同步。褪黑素的合成发生在松果体中,并且受到颈上神经节中交感神经元的调控。在颈上神经节中除了调控松果体的神经元,还有调节心脏的神经元。心脏病患者中经常会出现褪黑素水平降低以及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但是这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神经节 睡眠紊乱 免疫介导 松果体 褪黑素 去神经化 心脏病患者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围术期褪黑素皮质醇水平与睡眠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谭刚 郭向阳 +2 位作者 罗爱伦 黄宇光 徐建青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褪黑素、皮质醇分泌水平的变化及与睡眠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选择32例ASAⅡ~Ⅲ级65岁以上行择期下肢关节或外周血管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n=16)与区域麻醉组(...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褪黑素、皮质醇分泌水平的变化及与睡眠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选择32例ASAⅡ~Ⅲ级65岁以上行择期下肢关节或外周血管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n=16)与区域麻醉组(n=16),留取术前1 d及术后连续4 d夜间12 h(晚上20点至次日8点)尿标本;对照组选择16例65岁以上的健康志愿者,均为非夜班工作的社区居民,留取连续4 d夜间12 h尿标本。使用睡眠紊乱调查表评估观察期间每晚的睡眠质量(睡眠紊乱评分:0~5)。用ELISA法测定尿硫酸褪黑素浓度,RIA法测定尿皮质醇浓度,计算每人每天夜间的褪黑素、皮质醇分泌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麻醉组与区域麻醉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前3 d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术前1 d夜间皮质醇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夜间皮质醇水平病例组均显著升高(P〈0.01)。夜间褪黑素水平与睡眠紊乱评分显著相关(r=0.8574,P〈0.01),夜间皮质醇水平与睡眠紊乱评分也有一定相关性(r=0.2667)。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夜间褪黑素水平普遍降低,皮质醇水平术后普遍升高,褪黑素水平下降可能是造成睡眠紊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褪黑素 皮质醇 睡眠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持续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状况及其与病情控制情况和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庆玲 刘淑君 +1 位作者 秦岭 秦海娇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状况及其与病情控制情况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根据肺功能或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基本控制组22例和未控制组28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肺功能评估,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状况及其与病情控制情况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根据肺功能或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基本控制组22例和未控制组28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肺功能评估,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评估所有患儿睡眠结构。结果50例患儿中,64%(32/50)患儿的夜间睡眠总时间<9 h,睡眠紊乱发生率为92.0%(46/50)。未控制组的夜间睡眠总时间较基本控制组减少,SDSC总粗分及6种睡眠紊乱评分、睡眠紊乱发生率均高于基本控制组(均P<0.05)。哮喘慢性持续期儿童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睡眠觉醒转换障碍评分呈负相关,呼气峰值流量与SDSC总粗分、入睡或维持睡眠障碍及睡眠唤醒障碍评分呈负相关,最大呼气中期流量与SDSC总粗分、入睡或维持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及睡眠出汗过多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ACT评分与SDSC总粗分及除睡眠唤醒障碍评分外的5种睡眠紊乱指标评分均呈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普遍存在睡眠紊乱,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紊乱状况在哮喘未控制时尤为明显,且可能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哮喘控制 睡眠紊乱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与睡眠紊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应东 杨晓瑜 +1 位作者 刘凯 赵信科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睡眠质量的关系,以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所助益。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睡眠质量紊乱分为两组。同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睡眠质量的关系,以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所助益。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睡眠质量紊乱分为两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重(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并进行血压的测定;计算体重(BMI)。结果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②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的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B组)P<0.05;B组的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是睡眠紊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②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收缩压是高血压病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证型 危险因素 睡眠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血透患者合并睡眠紊乱疾患情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岩 李学旺 黄席珍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6期267-268,共2页
对71例维持血透患者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透组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瘙痒、骨痛、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证实:维持血透患者普遍存在睡眠紊乱,影响生活... 对71例维持血透患者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透组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瘙痒、骨痛、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证实:维持血透患者普遍存在睡眠紊乱,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睡眠紊乱 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 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睡眠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47
9
作者 马宇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年第5期305-307,共3页
探讨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综述近年来有关老年术后谵妄的文献和睡眠的研究进展,发现正常、高质量的睡眠对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意识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睡眠紊乱可能与老年患者的术后谵妄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老年 术后并发症 谵妄 睡眠紊乱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紊乱对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邓波 冉崇福 +3 位作者 黄宗国 谭翔 范泉水 胡小兵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睡眠紊乱对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整时差的方法。方法将先后机动的第七批维和二级医院24名健康男性官兵(观察组)分为两组,第1组不调整时差,第2组进行时差调整;再按照职能分工将每组各分为3个小组。以第六... 目的研究睡眠紊乱对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整时差的方法。方法将先后机动的第七批维和二级医院24名健康男性官兵(观察组)分为两组,第1组不调整时差,第2组进行时差调整;再按照职能分工将每组各分为3个小组。以第六批维和二级医院专业对口人员为对照组,采用专家评分法,分别对轮换交接情况进行评分,各组的期望达标值预设为60分。结果第1组睡眠紊乱时间(32.0±0.56)h,第2组睡眠紊乱时间(12.0±0.22)h,分别占机动总时间的77.11%和28.92%;两观察组的得分均低于预设的期望达标值[第1组(42.83±6.72)分,第2组(56.17±4.87)分,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均为勤务小组得分最高,医护小组得分最低(P<0.05)。结论睡眠紊乱对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轮换交接效果影响明显,合理的调整时差方法有助于轮换交接的更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紊乱 维和 二级医院 时差 轮换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睡型睡眠紊乱的研究
11
作者 张作生 伍锋 刘春霖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6期10-12,4,共4页
一、引言一般的内科医生往往忽视了患者白昼思睡的症状,认为患者由于过度困倦而通过睡眠来解除. 在美国睡眠紊乱中心就诊的患者中,过度嗜睡性紊乱的患者比失眠症更多,嗜眠症常常比失眠症更为危险,对生命的威胁更大. 嗜睡型睡眠紊乱的诊... 一、引言一般的内科医生往往忽视了患者白昼思睡的症状,认为患者由于过度困倦而通过睡眠来解除. 在美国睡眠紊乱中心就诊的患者中,过度嗜睡性紊乱的患者比失眠症更多,嗜眠症常常比失眠症更为危险,对生命的威胁更大. 嗜睡型睡眠紊乱的诊断一方面需要专门的测量设备,另一方面还需要与某些医务人员的交流. 完整的睡眠史有助于决定患者的睡意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午后或夜晚出现的睡意往往是正常的.如果夜里睡眠充足而在第二天的午餐或晚餐前出现睡意则往往是异常的.而且异常的白昼睡意暗示患者实际上的嗜眠,这类患者不只是疲倦,或且缺乏精神才睡着,而是只要不受干扰就很容易入睡.因此诊断白昼嗜眠症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紊乱 嗜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事件后睡眠紊乱四例
12
作者 陈侣林 张志民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5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创伤 睡眠紊乱 并发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睡眠紊乱同疲乏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睡眠紊乱与疲乏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维疲劳量表(MFI)进行患者疲乏程度调查,将其分为对照组(MFI<12分,33例)、观察组(MF...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睡眠紊乱与疲乏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维疲劳量表(MFI)进行患者疲乏程度调查,将其分为对照组(MFI<12分,33例)、观察组(MFI≥12分,43例)。对所有患者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紊乱情况调查,以Pearson分析2组患者PSQI量表中睡眠因子之间评分水平,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睡眠紊乱与疲乏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及总分与MF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AL患者疲乏感及PSQI量表相关性分析中显示,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及总分与MF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睡眠紊乱 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肿瘤患者术前睡眠紊乱的护理干预
14
作者 任娟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3期162-162,共1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术前睡眠紊乱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方法 ,以促进患者睡眠,利于术后康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得到了必要的睡眠,改善了术前睡眠紊乱状态。... 目的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术前睡眠紊乱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方法 ,以促进患者睡眠,利于术后康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得到了必要的睡眠,改善了术前睡眠紊乱状态。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睡眠,利于术后康复保持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睡眠紊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丽雯 丁明杰 +4 位作者 张宁 王进 白晨晓 姜迪 陈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0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对山东大学3家三甲医院216名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和用药依从性问卷... 目的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睡眠紊乱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对山东大学3家三甲医院216名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和用药依从性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期哮喘SDSC总分为(39.16±7.05)分,睡眠紊乱总检出率为45.83%,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4.17%。哮喘儿童从按次、按量、按时及坚持服药角度单项服药依从率在73.61%~85.65%,依从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按时服药、按量服药、按次服药及坚持服药。哮喘儿童的睡眠紊乱与服药依从性得分呈负相关(r=-0.79,P<0.01),患儿服药依从性越差,睡眠质量越差。结论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最常见的是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睡眠多汗及入睡、睡眠维持困难障碍,服药依从性最差的是用药坚持方面,睡眠紊乱与服药依从性呈中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学龄期儿童 睡眠紊乱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紊乱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伟梁 周郁秋 王正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5,共3页
睡眠紊乱被认为是多种精神障碍患者所存在的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睡眠紊乱会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加重其精神症状,影响功能结局,降低压力耐受能力,增加患者痛苦,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2]。然而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所报道的睡眠紊乱... 睡眠紊乱被认为是多种精神障碍患者所存在的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睡眠紊乱会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加重其精神症状,影响功能结局,降低压力耐受能力,增加患者痛苦,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2]。然而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所报道的睡眠紊乱发生率不一,且差异较大(16.7%[3]~88%[4]),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睡眠紊乱发生率,并通过亚组分析比较亚组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睡眠紊乱 发生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诊科室救治期间的睡眠紊乱调查
17
作者 何旭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调查在急诊科室心血管疾病患者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 目的:调查在急诊科室心血管疾病患者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工具评估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各因子分均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室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临床特点较为突出,应给予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室 心血管疾病 睡眠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5睡眠紊乱管理法对成人慢性失眠入睡困难(心胆气虚型)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可欣 李红岩 +2 位作者 叶永铭 段莹 赵莹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7期868-871,共4页
目的观察265睡眠紊乱管理法(sleep disturbances-265,SD-265)治疗心胆气虚型成人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失眠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21例)... 目的观察265睡眠紊乱管理法(sleep disturbances-265,SD-265)治疗心胆气虚型成人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失眠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21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SD-265方法,对照组口服传统温胆汤,观察期共10d,其中基线期3d,治疗期7d。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失眠严重成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iseverityindex,ISI)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及ISI总分、对照组PSQI总分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两组间PSQI、IS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SD-265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成人慢性失眠疗效好,可明显延长睡眠时间,减轻失眠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5睡眠紊乱管理法 慢性失眠 心胆气虚型 入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紊乱与非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心怡 陈楚歆 +2 位作者 董建宇 张宁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601-609,共9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的紊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有效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认知及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的紊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有效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认知及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见的睡眠紊乱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睡眠紊乱 非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特点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丽莎 梁艳 +5 位作者 张玉梅 姚梅 薛玉玲 张玉凤 冯利娜 沈佳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室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症患者和普通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急症...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室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症患者和普通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急症患者为观察组,普通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评估2组患者救治期间的睡眠质量,并比较结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57%,对照组为25.71%,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各类睡眠紊乱的临床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普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急诊科室 救治期间 睡眠紊乱 特点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