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与低血流缺血刺激犬心肌GLUT4基因表达呈相加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殷仁富 赵君 +4 位作者 陈金明 吴宗贵 仇韶华 王咏梅 武瑞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与低血糖缺血刺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 4(GL UT4)基因表达是否呈相加作用。 方法 :采用 North-ern blot法分析心肌 GL UT4m RNA,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 GL U T4基因表达。 结果 :输注胰岛素使局部低血流心肌GL U T4m RNA...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与低血糖缺血刺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 4(GL UT4)基因表达是否呈相加作用。 方法 :采用 North-ern blot法分析心肌 GL UT4m RNA,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 GL U T4基因表达。 结果 :输注胰岛素使局部低血流心肌GL U T4m RNA和 GL U T4基因表达增加 2 .3~ 2 .5倍 ,同时伴随心肌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达 4倍。结论 :胰岛素与低血流缺血刺激心肌致 GL U T4m RNA和 GL UT4表达呈相加作用 ,其结果使 GL UT4数量明显增加 ,进而使心肌葡萄糖摄取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葡萄糖 胰岛素 葡萄糖转运子4 GLUT4 基因表达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心肌缺血与胰岛素对犬心肌细胞GLUT移位和葡萄糖摄取的相加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殷仁富 陈金明 +3 位作者 吴宗贵 仇韶华 李元新 胡晓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7-597,605,共2页
目的 :观察在体犬心肌缺血时输入胰岛素能否对GLUT1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有相加作用。方法 :用自动分析仪测定生理代谢参数 ,用多普勒测定心肌收缩功能 ,用免疫法检测GLUT。结果 :生理条件下胰岛素使心肌细胞膜GLUT4增加 2倍 ,GLUT1... 目的 :观察在体犬心肌缺血时输入胰岛素能否对GLUT1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有相加作用。方法 :用自动分析仪测定生理代谢参数 ,用多普勒测定心肌收缩功能 ,用免疫法检测GLUT。结果 :生理条件下胰岛素使心肌细胞膜GLUT4增加 2倍 ,GLUT1增加 1 5倍 ,同时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加 3倍。急性心肌缺血时输入胰岛素 ,使缺血区冠状动 -静脉葡萄糖浓度相差近 4倍 ,缺血区细胞膜GLUT1和GLUT4明显增加。结论 :胰岛素引起GLUT1和GLUT4移位 ,使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加。心肌缺血 +胰岛素对心肌GLUT1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有相加作用。提示在心肌缺血时 ,应用胰岛素有助于增加心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胰岛素 心肌细胞 GLUT移位 葡萄糖摄取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质相加作用在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承刚 宋海港 +3 位作者 李晓然 宋小和 盖永健 史立新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1-392,共2页
某商标印刷企业在其油墨及稀释剂中使用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化学物质。工作场所空气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均未超过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两者之间存在相加作用,其相加作... 某商标印刷企业在其油墨及稀释剂中使用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化学物质。工作场所空气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均未超过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两者之间存在相加作用,其相加作用比值分别为1.06、1.15,>1,表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实际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提示,对存在2种或2种以上化学物质评价时,应进行联合作用分析,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相加作用 评价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药物协同与相加作用的联合应用
4
作者 赵瑞香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8期133-133,共1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而配伍不当则会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作用。应用药物复方制剂时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而配伍不当则会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作用。应用药物复方制剂时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见的兽药复方制剂及处方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 应用 合理配伍 拮抗作用 复方制剂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RGC1A基因多态性与孕前体重指数的交互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5
作者 张喜荣 史绪生 +3 位作者 李斐 郭志茹 易彬 王燕侠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PRARGC1A基因rs8192678位点基因多态性、孕前体重指数(BMI)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292例GDM患者(GDM)和292例非GDM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PRARGC1A基因rs8192678位点基因多态性、孕前体重指数(BMI)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292例GDM患者(GDM)和292例非GDM患者(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rs8192678基因多态性和孕前BMI。分析基因与孕前BMI的交互作用与G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孕前超重/肥胖(OR=2.36,95%CI为1.531~3.643)与GDM易感相关;携带CT+TT基因型、TT基因型增加GDM患病风险。此外,显性模型(CT+TT)与孕前超重/肥胖存在联合作用;隐性模型TT基因型与孕前超重/肥胖存在联合作用,均增加GDM发病风险。结论:孕前超重/肥胖是GDM的危险因素;PRARGC1A基因rs8192678位点可能是GDM的易感基因,且与孕前超重/肥胖存在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叉生分析 相乘交互作用 相加交互作用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量联合用药作用研究方法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建友 霍海如 姜廷良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方法评价 作用研究 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 衡量 复方治疗 相加作用 作用效应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德 慕卫 +2 位作者 张月亮 刘彦良 贺宪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采用浸叶浸虫法,测定了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作用,并筛选出了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阿维菌素为2.3:1,共毒系数(CTC)为141.14,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印楝素∶Bt为1:1,共毒系数为136.74;而印楝素与高效... 采用浸叶浸虫法,测定了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作用,并筛选出了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阿维菌素为2.3:1,共毒系数(CTC)为141.14,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印楝素∶Bt为1:1,共毒系数为136.74;而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小菜蛾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力作用 印楝素 小菜蛾 杀虫剂 高效氯氰菊酯 共毒系数 复配比例 阿维菌素 增效作用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宝灵与多菌灵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学辉 袁洁 郦黔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室内用平皿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施宝灵、多菌灵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宝灵与多菌灵的混配组合 和组合 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与单剂施宝灵和多菌灵相比,分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这两个混... 在室内用平皿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施宝灵、多菌灵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宝灵与多菌灵的混配组合 和组合 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与单剂施宝灵和多菌灵相比,分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这两个混配组合对稻瘟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2.23和116.43,EC50值分别为3.69μg/ml和193.72μg/ml,施宝灵和多菌灵的EC50值是40.69μg/ml和89.67μg/ml。试验证明,6%的丙·多混剂 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宝灵 多菌灵 稻瘟病菌 联合作用 增效作用 相加作用 水稻 稻瘟病 平皿孢子萌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与氟单独及联合染毒对SGC-7901细胞基因组DNA损伤作用的SCGE法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树林 孙树秋 +1 位作者 姚洪菊 孙殿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砷、氟及砷氟联合染毒对SGC 790 1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 砷、氟染毒剂量 10 μmol/L ,染毒后 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 结果 ①NaAsO2 组尾长和尾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Na... 目的 观察砷、氟及砷氟联合染毒对SGC 790 1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 砷、氟染毒剂量 10 μmol/L ,染毒后 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 结果 ①NaAsO2 组尾长和尾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NaF组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②氟砷联合染毒组拖尾率、尾DNA含量、尾长和尾动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但氟与砷引起的DNA损伤作用之间没有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 NaAsO2 与NaF均可引起DNA损伤 ,但它们的损伤机理可能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7901细胞 DNA损伤作用 SCGE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单独 基因组DNA 氟砷联合染毒 mol/L DNA含量 对照组 染毒剂量 系统检测 图像分析 交互作用 损伤机理 相加作用 染毒后 尾长 拖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春友 张勤 +1 位作者 乔之怡 付志茹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1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 16种抗菌药物对鱼类几种细菌性病原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以及几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药物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 MIC值 ,几种药物联用后对不同病原菌分别表现为 :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 研究了 16种抗菌药物对鱼类几种细菌性病原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以及几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药物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 MIC值 ,几种药物联用后对不同病原菌分别表现为 :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根据药物的联用结果研制出“肠鳃康”、“鱼血康”和“草鱼康”。室外治疗结果表明 ,三种药物治疗有效率达 10 0 % ;肠鳃康对鲤、鲫、鲂肠炎、烂鳃病治愈率达 74 %~ 85 % ,鱼血康对鲂鱼、鲫鱼细菌性败血症治愈率达 70 %~ 73.9% ,草鱼康对草鱼赤皮、烂鳃、肠炎治愈率达 6 3%~ 81.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抗菌药物 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 拮抗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其宁 郝敬贡 +3 位作者 杨黎明 王新民 古丽米拉 于亚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甲醛、苯对小鼠的联合致突变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4只,分阴性对照组、甲醛组、苯组、联合组、阳性对照组,进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甲醛组、苯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阴性... 目的探讨甲醛、苯对小鼠的联合致突变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4只,分阴性对照组、甲醛组、苯组、联合组、阳性对照组,进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甲醛组、苯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阴性对照组(P<0.01);甲醛和苯联合染毒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为14.1‰,精子畸形率为16.26%,二者单独染毒所引发的骨髓细胞微核率之和为13.6‰,精子畸形率之和为16.74%,与联合染毒所引发的骨髓细胞微核率(14.1‰)和精子畸形率(16.26%)基本相同。结论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及精子的致突变作用属于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相加作用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钢铁工人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超 李庆林 +3 位作者 王涵 张生奎 秦盛 袁聚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61-4067,共7页
背景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我国倒班工人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对于倒班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并且也较少有研究探讨倒班、不良生活方式与人群高胆... 背景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我国倒班工人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对于倒班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并且也较少有研究探讨倒班、不良生活方式与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目的探究倒班及不良生活方式对钢铁工人高胆固醇血症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择某钢厂2017年职业体检的员工,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评估调查表》收集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家族史等)、倒班情况(倒班时间、倒班开始年龄等)、个人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倒班年限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RCS结果,对倒班年限进行分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倒班和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通过计算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来评价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根据RCS结果分为0 年、>0~年、23.8~年 3组,以是否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倒班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0~年倒班年限中,倒班与高胆固醇血症呈正相关(P<0.05)。吸烟、饮酒、BMI均与高胆固醇血症呈正相关(P<0.05)。体力活动与DASH饮食评分在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变量后与高胆固醇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当综合考虑时,不良生活方式评分3分及以上组合的工人患高胆固醇血症是不良生活方式评分1分及以下工人的1.703倍。倒班年限在23.8年内且不良生活方式评分3分及以上的工人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是从不倒班、不良生活方式评分1分及以下工人的2.527倍。仅研究倒班年限在23.8年以内的工人时,发现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RERI为1.559(0.186,2.928),AP为46.26(4.36,88.17)。结论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均会使工人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增高,并且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倒班 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相加作用 钢铁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锰对大白鼠致畸胎联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玉琳 徐洪兰 +1 位作者 高筑琴 杨绍文 《辐射防护通讯》 1991年第6期24-28,共5页
通过镉、锰对大白鼠致畸胎联合作用的实验,发现镉、锰两种金属分别对大白鼠具有明显的胚胎毒性;采用上述两种金属盐类混合喂饲孕鼠,可见孕鼠体重下降,胎鼠吸收数和死亡数明显增加,胎鼠身长缩短,体重下降,特别是胎鼠枕骨、劲椎、胸椎、... 通过镉、锰对大白鼠致畸胎联合作用的实验,发现镉、锰两种金属分别对大白鼠具有明显的胚胎毒性;采用上述两种金属盐类混合喂饲孕鼠,可见孕鼠体重下降,胎鼠吸收数和死亡数明显增加,胎鼠身长缩短,体重下降,特别是胎鼠枕骨、劲椎、胸椎、荐椎等骨化迟缓,出现肋骨畸形,有短肋、肋骨融合等,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单独镉或锰作用相比,发生的机率明显增加。根据 Symth 方法计算,镉、锰对胎鼠的骨骼致畸具有联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 大鼠 联合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对药物作用的干扰
14
作者 陈冬元 曾怀典 蔡贤芝 《医药导报》 CAS 1989年第4期41-43,共3页
酒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的改变,对药物作用发生干扰,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或产生毒性反应。一、酒与药物并用使药物作用增加 1.巴比妥类:内服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如同时饮酒可使巴比妥类中枢... 酒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的改变,对药物作用发生干扰,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或产生毒性反应。一、酒与药物并用使药物作用增加 1.巴比妥类:内服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如同时饮酒可使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酒精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巴比妥类易于进入细胞内而在中枢神经系达到更高浓度;酒精还可改变巴比妥类与脂类及蛋白质的结合。 2.吩噻嚓类:氯丙嗪等与乙醇同时使用可产生药物相加作用,加重中枢抑制作用,产生严重低血压,还可使昏迷加深,甚至发生深度呼吸抑制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作用 中枢抑制作用 巴比妥类 酒精 长期饮酒 干扰 药物相加作用 乙醇 药物毒性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和刺激性气体联合作用对耳科疾病的影响
15
作者 李淑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为了解噪声和刺激性气体共同作用对耳科疾病的影响。方法以天然气净化车间275名从业人员做为观察组,以硫磺储运车间、某采气区、应急救援中心从业人员做为3个对照组进行听觉系统体检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外耳道疾病98例(35.... 目的为了解噪声和刺激性气体共同作用对耳科疾病的影响。方法以天然气净化车间275名从业人员做为观察组,以硫磺储运车间、某采气区、应急救援中心从业人员做为3个对照组进行听觉系统体检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外耳道疾病98例(35.64%),与对照组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二、三(χ2=25.56,χ2=34.46,P<0.01),对照组一显著高于对照组二、三(χ2=5.74,0.01<P<0.05;χ2=10.77,P<0.01);观察组检出听力损失26例(9.45%),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0,χ2=1.30,χ2=3.09,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刺激性气体导致外耳道疾病发病率升高,同时接触两种刺激性气体对外耳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刺激性气体 联合作用 耳科疾病 外耳道疾病 听力损失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f nitrogen-doped hollow carbon spheres encapsulated with Pd catalysts for highly selective hydrodeoxygenation of biomass-derived vanillin in water
16
作者 Jun Wu Liqian Liu +5 位作者 Xinyue Yan Gang Pan Jiahao Bai Chengbing Wang Fuwei Li Yo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5年第4期267-284,共18页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stable metal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aqueous phase hydrodeoxygenation(HDO)of biomass-derived oxygenates to value-added biofuels is highly desired.An innovative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stable metal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aqueous phase hydrodeoxygenation(HDO)of biomass-derived oxygenates to value-added biofuels is highly desired.An innovative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strategy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nitrogen-doped hollow carbon sphere encapsulated with Pd(Pd@NHCS-X,X:600–800)nanoreactors for catalytic HDO of biomass-derived vanillin in water.The specific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s of Pd@NHCS catalysts including the electronic property of active Pd centers and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porous structure of NHCS supports could be well-controlled by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catalysts.Intrinsic kinetic evalu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d@NHCS-600 catalyst presented 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of 337.77 h^(–1)and a low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18.63 kJ/mol.The excellent catalytic HDO perform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 of Pd@NHCS catalyst based on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alysis and DFT calculations.It revealed that pyridinic N species dominated the electronic property regulation of Pd sites through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EMSI)and produced numerous electron-rich active Pd centers,which not only intensified the dissociation and activation of H2 molecules,but also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activation capability of vanillin via the enhanced adsorption of–C=O group.The fine hydrophilicity and abundant porous structure promoted the uniform dispersion of catalyst and ensured the effective access of reactants to catalytic active centers in water.Additionally,the Pd@NHCS-600 catalyst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stability and broad substrate applicability for the selective aqueous phase HDO of various biomass-derived carbonyl compounds.The proposed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strategy will provide a new considera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nitrogen-doped carbon-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biomass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Nitrogen-doped hollow carbon sphere Pd-based catalyst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HYDRODEOXYGENATION VANIL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Fe and Ti compositions for effective CO_(2)hydrogenation to light olefins
17
作者 Hao Liang Shunan Zhang +4 位作者 Ruonan Zhang Haozhi Zhou Lin Xia Yuhan Sun Hu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5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Fe-based catalysts are widely used for CO_(2)hydrogenation to light olefins(C_(2–4)=);however,precise regulation of active phase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intermediate reactions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Herein,we... Fe-based catalysts are widely used for CO_(2)hydrogenation to light olefins(C_(2–4)=);however,precise regulation of active phase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intermediate reactions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Herein,we find that the addition of moderate amounts of Ti forms a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Fe compositions,modulating the Fe_(3)O_(4)and Fe_(5)C_(2)contents.Enhanced interac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d Fe_(5)C_(2)/Fe_(3)O_(4)ratio,which in turn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of reactants and intermediates,promoting CO hydrogenation to unsaturated alkyl groups and facilitating C–C coupling.Furthermore,the strong Fe-Ti interaction induces the preferential growth of Fe_(5)C_(2)into prismatic structures that expose the(020),(–112),and(311)facets,forming compact active interfacial sites with Fe_(3)O_(4)nanoparticles.These facet and interfacial effects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ynergistic coupling of the reverse water gas shift and Fischer-Tropsch reactions.The optimized 3K/FeTi catalyst with the highest Fe_(5)C_(2)/Fe_(3)O_(4)ratio of 3.6 achieves a 52.2%CO_(2)conversion rate,with 44.5%selectivity for C2–4=and 9.5%for CO,and the highest space-time yield of 412.0 mg gcat^(–1)h^(–1)for C_(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ydrogenation Light olefins Strong Fe-Ti interaction Fe_(5)C_(2) Active phase mod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乙烯和对二氯苯对草鱼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桂燕 周启星 +2 位作者 胡筱敏 王国清 李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浓度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6,0.37,0.78,0.98,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PCE与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毒性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AI分别为-0.15,0.24,0.83,1.30,联合毒性主要是相加作用,但是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由相加作用向协同作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四氯乙烯(PCE) 对二氯苯(P-DCB) 联合毒性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志立 林原 +3 位作者 张厚利 陈大朋 李传勋 唐泽耀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23-2324,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为研究模型,考察黄芩苷在高钙、低钙及正常克氏液中对平滑肌条收缩作用的影响;在正常克氏液中分别观察黄芩苷对新斯的明、乙酰胆碱、组...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为研究模型,考察黄芩苷在高钙、低钙及正常克氏液中对平滑肌条收缩作用的影响;在正常克氏液中分别观察黄芩苷对新斯的明、乙酰胆碱、组胺及阿托品存在下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结果在高钙、正常钙及低钙不同条件下,黄芩苷在6.25~100μmol/L范围内均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肠、胃平滑肌收缩,拮抗新斯的明、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且相加阿托品引起的抑制收缩作用。结论黄芩苷对小肠、胃平滑肌收缩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平滑肌条 拮抗作用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QSAR模型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丽敏 袁星 丁蕴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测定了苯酚与11种取代苯酚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毒性单位比为1:4,1:1,4:1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酚和取代苯酚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12种苯酚类... 测定了苯酚与11种取代苯酚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毒性单位比为1:4,1:1,4:1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酚和取代苯酚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12种苯酚类化合物的单一毒性建立了QSAR方程: -lgEC50=6.158-0.279pKa,对混合物中取代苯酚的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发光菌 联合毒性 相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