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永 窦晓清 +1 位作者 宋文俊 张国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83-386,391,共5页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益脑通络方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益脑通络方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神经生化标志物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能提高缺血性中风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缺损程度,调节血清NSE、S100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益脑通络方 刺络放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治疗血瘀型缺血性中风8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希成 宋莹 +3 位作者 王振 乌凯迪 张婷婷 陈星燃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陈景河先生自拟方剂益脑通络方用于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76例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探究陈景河先生自拟方剂益脑通络方用于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76例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脑通络方,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对临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77.3%(68/8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5.9%(58/8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通络方治疗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血瘀型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补肾益脑通络方治疗重症脑血管意外经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田 冷建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多巴胺联合补肾益脑通络方治疗重症脑血管意外经20%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害疗效及对β2-MG、CysC、NGAL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全科医学科病房重症脑血管意外经20%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害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多巴胺联合补肾益脑通络方治疗重症脑血管意外经20%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害疗效及对β2-MG、CysC、NGAL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全科医学科病房重症脑血管意外经20%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害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速尿120~1200 mg/d,同时停用甘露醇;治疗组予多巴胺联合补肾益脑通络方法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5 d、7 d的β2-MG、Cys-C、NGAL值并观察临床症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 d治疗组尿量恢复正常23例,有效率(82.17%)明显高于对照组(52.5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7 d,治疗组β2-MG、Cys-C、NGAL三组数值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补肾益脑通络方对于重症脑血管意外经20%甘露醇治疗所致急性肾损害患者可以有效降低β2-MG、Cys-C、NGAL值,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血管意外 肾损伤 多巴胺 补肾益脑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雯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研究案例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研究方法为西医常规治疗与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8月和2022年8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使用西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使用益脑通络方联合... 研究案例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研究方法为西医常规治疗与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8月和2022年8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使用西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使用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进行干预,对两组临床指标和数据做出统计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两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不同的下滑,观察组相对来说指标与此次研究目标值更接近,P<0.05;观察NIHSS评分以及FIB指标情况,观察组相对更低,BI评分观察组相对更高,PT、APTT观察组相对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此次临床治疗过程与最终效果普遍更为满意,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包括多种治疗手段,本文研究推荐益脑通络方联合刺络放血进行干预,该方法拥有较高的疗效,患者身体症状得到显著的缓解,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患者对该方法的治疗过程与效果普遍给于更高的评价,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刺络放血 缺血性中风 临床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MCAO/R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莹 张婷婷 +5 位作者 乌凯迪 王振 李晓莹 周明博 陈阳燕 蒋希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3-2537,共5页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瘀组、血瘀缺血组、阳性药物组及益脑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瘀组、血瘀缺血组、阳性药物组及益脑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7 d后,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制备急性血瘀模型;末次给药30 min后,除血瘀组及假手术组外各组合并制备MCAO/R模型模型,假手术和血瘀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插入线栓阻断血流。再灌注24 h后,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脑,剩余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对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四项、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瘀缺血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血液在低、中、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上升(P<0.05),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APTT、TT、PT时间显著缩短(P<0.05),FIB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血瘀缺血组比较,益脑通络方中、高剂量组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在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1,P<0.05),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5),APTT、TT、PT时间显著延长(P<0.01,P<0.05),同时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脑通络方可以显著改善脑水肿,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黏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急性血瘀 缺血性卒中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通络益脑方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脑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7
作者 于法敖 林艳 +3 位作者 吴栋 盛正乾 矫琰庆 梁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观察通络益脑方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炎症因子及脑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试验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每组10只。模型组,高、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 目的观察通络益脑方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炎症因子及脑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试验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每组10只。模型组,高、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开颅结扎法制备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高、低剂量组给予通络益脑方灌胃,3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以及ICAM-1水平,RT-PCR检测PI3K、Akt、Beclin-1以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ICAM-1水平、TNF-α、IL-1β、IL-2以及IL-6水平、PI3K、Akt、Beclin-1以及Bcl-2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给药后,尼莫地平组和高、低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ICAM-1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以及尼莫地平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络益脑方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其脑梗死面积,保护脑组织免受炎症因子的损伤,增加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激活脑细胞自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局灶性缺血 通络 组织病理学 炎症因子 自噬相关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马立章 李彦兰 张津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551-4554,共4页
目的分析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通... 目的分析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通络益脑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版巴塞尔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MV、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MV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RI、PI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oCA、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MoCA、MBI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益脑方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脑血流,且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通络 血流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