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选本背后的百年新诗史——评郭勇《百年新诗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经典化研究》
1
作者 李文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百年新诗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经典化研究》是郭勇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以选本为对象,是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它以接受、传播为研究视域,成为文学经典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是以百年新诗选本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选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百年新诗 文学经典化 郭勇 研究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的光荣与梦想 被引量:3
2
作者 谭五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6,共9页
迄今为止,以追求现代性思想艺术价值为最高目标的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诗人与诗歌群体的审美风格与创作特色的精要阐释与到位分析,对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准确、客观、富有学理性的宏观描述... 迄今为止,以追求现代性思想艺术价值为最高目标的中国新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诗人与诗歌群体的审美风格与创作特色的精要阐释与到位分析,对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准确、客观、富有学理性的宏观描述与艺术概括,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百年新诗的壮阔艺术画卷,在为我们充分展示百年新诗总体风貌与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为百年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光荣 梦想 本土经验 世界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写作与百年新诗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北方论丛》 2018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感"也即"象征",中国新诗"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派"等不同流派在横向移植西方象征主义诗学表现手法的同时,以感官互通、彼此感应的"通感"书写建构了中国新诗以"... "通感"也即"象征",中国新诗"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派"等不同流派在横向移植西方象征主义诗学表现手法的同时,以感官互通、彼此感应的"通感"书写建构了中国新诗以"知性""哲理性"为特征的诗性写作。在百年新诗中,具有现代汉语诗歌文体性特征的通感修辞和诗体通感,不仅深化了现代诗人对心灵世界与周围世界的诗性感应与精神探寻,还呈现了百年新诗本体性的审美方式与写作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通感 知性 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建——论百年新诗文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重构的可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群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20世纪新诗虽然已经具有百年的历史,但其文体建设还远未成熟。这不但是新诗在确立其文体标准的时候难以进行归纳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新诗在古典传统面前感到尴尬的原因。因此,通过总体梳理百年新诗文体建设的过程,找寻百年新诗文体尚... 20世纪新诗虽然已经具有百年的历史,但其文体建设还远未成熟。这不但是新诗在确立其文体标准的时候难以进行归纳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新诗在古典传统面前感到尴尬的原因。因此,通过总体梳理百年新诗文体建设的过程,找寻百年新诗文体尚未进入成熟或曰文体幼稚的原因,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新诗现有的形势,在沟通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内在的结构”和“多元化的整饬”等两方面重要的原则,其目的就是通过“反思与重建”的方式,为新诗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文体建设 文体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传统转化与百年新诗的合法性演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波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新诗发生之初,其合法性问题就曾引起很大争议,这争议一直持续到当下,直接影响了诗人们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让新诗与传统的断裂感更显微妙。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诗人在写作中意识到,新诗不仅要向西方现代诗歌学习,更应该返回传统,向其... 在新诗发生之初,其合法性问题就曾引起很大争议,这争议一直持续到当下,直接影响了诗人们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让新诗与传统的断裂感更显微妙。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诗人在写作中意识到,新诗不仅要向西方现代诗歌学习,更应该返回传统,向其寻求写作的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美学信号。诗人们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和接续,可能会形成一种自觉,这样,也有助于新诗在向古典获取境界时,不仅能够超越合法性的问题,更能由此建立起自身新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合法性 传统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三种准定型诗体的流变
6
作者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53-60,共8页
尽管百年新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新诗的诗体建设生态恶劣,自由化、散文化的自由诗势力过分强大,导致定型诗体及准定型诗体建设艰难。尽管新诗初期就粗略地建设起现代格律诗、长诗和小诗三种准定型诗体,以后也时时有人进行建设,却没... 尽管百年新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新诗的诗体建设生态恶劣,自由化、散文化的自由诗势力过分强大,导致定型诗体及准定型诗体建设艰难。尽管新诗初期就粗略地建设起现代格律诗、长诗和小诗三种准定型诗体,以后也时时有人进行建设,却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诗体不得不以起伏不定的曲折方式生存,其文体的稳定性时时受到破坏,它们作为准定型诗体的价值和诗体规范也总是受到怀疑。三种准定型诗体都出现诗体解放的现象。现在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好好建设这三种诗体,特别是加强现代格律诗的建设。现代格律诗的诗体建设重点应该在诗形上而不是在诗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准定型诗体 现代格律诗 长诗 小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现代的,自由的——百年新诗若干基本特质刍议
7
作者 王士强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7,共6页
从诞生到现在约百年时间的中国新诗已经建立起自身的合法性,形成自身的"小传统",具有一些稳定的基本特质,应对其三个方面的特质进行讨论:"新""现代""自由"。"新"主要指新的形式与新... 从诞生到现在约百年时间的中国新诗已经建立起自身的合法性,形成自身的"小传统",具有一些稳定的基本特质,应对其三个方面的特质进行讨论:"新""现代""自由"。"新"主要指新的形式与新的内容,"现代"主要指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与现代性特质的提升,"自由"主要指自由精神与自由体式。这些特质与中国新诗的成就以及所出现的问题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现代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视野的诗歌解读——评吴投文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
8
作者 孙德喜 《阴山学刊》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吴投文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作为学者的他还兼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文学史家与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他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就是以多重身份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诗歌进行了解读,显示出他的多重素养和广阔的视界,取得了良好的解读... 吴投文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作为学者的他还兼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文学史家与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他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就是以多重身份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诗歌进行了解读,显示出他的多重素养和广阔的视界,取得了良好的解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投文 百年新诗经典解读》 多重身份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诗论诗 以诗论诗——评吴投文《百年新诗经典解读》
9
作者 张伟 《阴山学刊》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吴投文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重在作品解读与赏析,但行文中显见史的意识、史的视野,在百年新诗史的坐标系中定位每一位诗人、每一首作品。吴投文选诗,不依傍前人,不依傍流俗之见,有自己的主张和准绳。吴投文是诗人,他自己写诗,所以能... 吴投文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重在作品解读与赏析,但行文中显见史的意识、史的视野,在百年新诗史的坐标系中定位每一位诗人、每一首作品。吴投文选诗,不依傍前人,不依傍流俗之见,有自己的主张和准绳。吴投文是诗人,他自己写诗,所以能贴近创作,设身处地、剀切入理地评诗品诗。他积淀了关于白话新诗的丰富的审美心理图式,所以没有形成刻板的套路,而能根据每一首诗的特点,做出各具姿态的解读。这部书,不仅解读了百十首经典诗作,更教给读者解诗的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投文 百年新诗经典解读》 史识 解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政治的悲歌和历史的幻象
10
作者 张晶晶 《语文学刊》 2018年第4期66-70,共5页
近百年来,新诗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政治美学观,演绎着一曲曲政治的悲歌,构筑着一幅幅历史的幻象。建国以前,新诗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镜像中,显得悲壮苍凉,在历史的兴叹中充满着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末,新诗在政治的激情狂想中延续着... 近百年来,新诗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政治美学观,演绎着一曲曲政治的悲歌,构筑着一幅幅历史的幻象。建国以前,新诗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镜像中,显得悲壮苍凉,在历史的兴叹中充满着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末,新诗在政治的激情狂想中延续着悲情的传统,徜徉在文学的意识形态想象中。新时期以来,激情退却的新诗变得成熟平稳,开始了反思与批判及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疏离。新诗的百年可以说是与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悲歌和幻象21世纪以来,新诗在很长时间内将继续这一传统的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百年新诗 历史幻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百种解读》与新诗文本细读
11
作者 张德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是一种内部研究的批评方式,出于对这一理论话语的悉心学习和仔细参悟,将其演化为自己"深究一点"的"钻牛角尖"式的阐释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广泛用于新诗文本细读的实践之中,这可看作是陈仲义在《百年... 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是一种内部研究的批评方式,出于对这一理论话语的悉心学习和仔细参悟,将其演化为自己"深究一点"的"钻牛角尖"式的阐释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广泛用于新诗文本细读的实践之中,这可看作是陈仲义在《百年新诗百种解读》中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运用。在具体的阐释过程中,调动感悟来参与细读的方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可以从新批评的语义和结构分析入手,着重于文本内在构造的客观化解析,而在解析中适时地加入作者的"印象感悟"与"体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百种解读》 新批评 文本细读 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学案”形式书写百年新诗史--《“百年新诗学案”台港澳卷》总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远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0年第2期180-188,共9页
通常说来,文学史的书写是以作家作品为单位,而“学案”不同于诗人的文本解读,是在诗歌文献学和发生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台港澳新诗史上的重要“学案”如何为台港澳新诗的演变和发展做出贡献。这里有“大案”,如“首... 通常说来,文学史的书写是以作家作品为单位,而“学案”不同于诗人的文本解读,是在诗歌文献学和发生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台港澳新诗史上的重要“学案”如何为台港澳新诗的演变和发展做出贡献。这里有“大案”,如“首部白话诗集《乱都之恋》”以及“‘现代派’的功与过”;还有“要案”,如“‘结党营诗’的诗刊”“中生代的诗学建构”“是否应放逐抒情”等。当然也有小案,如“澳门为何没有‘后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台港澳新诗 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批评与百年新诗文体理论建设——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十一届研讨会会议综述
13
作者 刘欣 周书阳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448-455,共8页
2022年11月2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新世纪诗歌批评与百年新诗文体理论建设——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十一届研讨会”在南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百年新诗 国际会议中心 新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诗 文体理论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讲述百年新诗的故事
14
作者 张桃洲 《中外诗歌研究》 2020年第2期13-14,共2页
处在“百年”关口,本来己聚讼纷纭的新诗更是成了近几年话题的焦点,各种冠以“百年新诗”之名的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此起彼伏,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反思不足等,是这些会议和活动的主旨。相较于这些嘈杂的活动,那些意在展示百年新诗实绩的... 处在“百年”关口,本来己聚讼纷纭的新诗更是成了近几年话题的焦点,各种冠以“百年新诗”之名的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此起彼伏,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反思不足等,是这些会议和活动的主旨。相较于这些嘈杂的活动,那些意在展示百年新诗实绩的选本实在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它们同样参与了对百年新诗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 纪念活动 选本 回顾历史 别样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居谈诗--百年新诗:今天遇到了一个坎儿
15
作者 杜书瀛 《中外诗歌研究》 2021年第2期36-38,共3页
从1917年胡适发表8首白话诗算起,中国现代新诗到现在己经走过了103个年头。这103年,它有过辉煌,有过起伏,有过挫折,总的说,“新诗是当代的骄傲”(谢冕)。然而,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遇到了一个坎儿。以下几封信,是我与邵燕祥... 从1917年胡适发表8首白话诗算起,中国现代新诗到现在己经走过了103个年头。这103年,它有过辉煌,有过起伏,有过挫折,总的说,“新诗是当代的骄傲”(谢冕)。然而,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遇到了一个坎儿。以下几封信,是我与邵燕祥先生讨论百年新诗的某些经验,探索可否从中汲取力量,以迈过当下的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百年新诗 邵燕祥 谈诗 白话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新诗的回顾与前瞻——第七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综述
16
作者 王祎灵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251-257,共7页
中国新诗发轫于1917年,至今已走过一百年的风风雨雨。20世纪末,诗歌界就已出现了“新诗百年”的提法,体现了诗人、新诗研究者的百年情结。“百年”可以看作新诗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在总结百年新诗历史的同时预示着其将开启新的征程。确立... 中国新诗发轫于1917年,至今已走过一百年的风风雨雨。20世纪末,诗歌界就已出现了“新诗百年”的提法,体现了诗人、新诗研究者的百年情结。“百年”可以看作新诗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在总结百年新诗历史的同时预示着其将开启新的征程。确立百年这样的时光跨度,回望新诗整整一个世纪的建设历程,分析其得失,对诗人、新诗研究者而言有着总结经验、营造未来良好诗歌生态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中国新诗 诗歌界 新诗 百年新诗 诗歌生态 回顾与前瞻 建设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青与百年新诗的遗产
17
作者 宋宁刚 《北方论丛》 2019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新诗发展百年之际,检讨中国具有标志性的诗人的创作及其资源,非常必要且具有特别意义。其中,艾青在"朦胧诗"之前的诗人中,尤其具有代表性。艾青近70年的创作为新诗留下诸多遗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以绘画为底色所创作的具... 在新诗发展百年之际,检讨中国具有标志性的诗人的创作及其资源,非常必要且具有特别意义。其中,艾青在"朦胧诗"之前的诗人中,尤其具有代表性。艾青近70年的创作为新诗留下诸多遗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以绘画为底色所创作的具有强烈视觉感的诗,他的诗歌对于叙事性和戏剧性的自觉运用,他的散文化的诗对于诗歌创作的拓展,他对日常经验的书写、对意识与无意识的书写,他通过诗歌写作所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意象群",以及他有意识地将个体存在与民族危亡融为一体的胸怀与气度。由是言之,他对于百年新诗的发展与启示是多方面的,有待我们更加深入地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新诗百年 文学遗产 日常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百年新诗选》的编选答澎湃新闻记者问
18
作者 洪子诚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澎湃新闻:《百年新诗选》上、下两册,2015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最近三联书店再版推出,由您和奚密、吴晓东等五位教授主编。奚密出生中国台湾,现在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能否回忆下你们是如何结识的?洪子诚:20世纪90年代末,奚... 澎湃新闻:《百年新诗选》上、下两册,2015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最近三联书店再版推出,由您和奚密、吴晓东等五位教授主编。奚密出生中国台湾,现在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能否回忆下你们是如何结识的?洪子诚:20世纪90年代末,奚密到北大当作访问学者,应该是挂在谢冕先生名下,其间我们有过一些交流,听过她做的讲座。2005年之后,北大成立中国新诗研究所,和首师大中国诗歌中心合作,举办过多次诗歌研讨会,她也常参加。奚密在国外研究中国新诗的学者中有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百年新诗 三联书店 洪子诚 奚密 吴晓东 戴维斯分校 中国台湾
原文传递
中国新诗英译策略的演变——从《现代汉诗选》到《中国新诗百年选集》
19
作者 朱文艳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2期7-11,共5页
本文对比探讨了《中国新诗百年选集》与《现代汉诗选》的英译译文。相较而言,《选集》通过多元化的译者群体和合作翻译模式,有效弥合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化与语言差异,显著提升了译文的整体质量与读者体验。本文细致分析了两部诗选中... 本文对比探讨了《中国新诗百年选集》与《现代汉诗选》的英译译文。相较而言,《选集》通过多元化的译者群体和合作翻译模式,有效弥合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化与语言差异,显著提升了译文的整体质量与读者体验。本文细致分析了两部诗选中共同收录诗歌的翻译变更,指出《选集》在翻译的精准度上有所提升,并探讨了诗歌翻译中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平衡问题。最后,本文考察了《选集》增补的译文翻译特点,展示了译者在保留原诗文化意象、韵律节奏和形式方面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英译 《现代汉诗选》 《中国新诗百年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居谈诗——百年新诗:今天遇到了一个坎儿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书瀛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序曰:这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宅在家里的一段时间,就诗歌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一些问题,给我的好友、老诗人邵燕祥先生写的几封信。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想改变一下文风,不要老是那么正襟危坐。以书信的形式谈某些理论问题,可能是一条路子。书... 序曰:这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宅在家里的一段时间,就诗歌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一些问题,给我的好友、老诗人邵燕祥先生写的几封信。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想改变一下文风,不要老是那么正襟危坐。以书信的形式谈某些理论问题,可能是一条路子。书信之类,它便于更灵巧地提出问题,挑明问题,抓住重点,在关键处"点杀"几笔。虽然看起来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正规、严谨,但它好读,并且它同样能够对关键问题,深入论证,像凿一口深井那样进行理论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燕祥 谈诗 学术论文 诗歌现状 理论阐发 抓住重点 百年新诗 书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