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行为特征
1
作者 李文静 牛金帅 +2 位作者 杨英 陈晓东 杨贵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3,共10页
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网络监控系统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在巢期间的日间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尾海雕主要在保护区内的湖泊和鱼塘活动,越冬种群数... 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网络监控系统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在巢期间的日间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尾海雕主要在保护区内的湖泊和鱼塘活动,越冬种群数量约为10只。在巢日间行为可划分为6类20种,各行为在越冬不同时期和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分配存在差异,警戒是最主要的行为,并在越冬后期的时间最长;成体间的警戒、理巢等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白尾海雕的警戒、保养、休息等行为日间变化存在节律性,警戒行为在08∶00—09∶00均较为活跃,保养行为在10∶00—13∶00较活跃。相关性结果表明,警戒行为与湿度呈负相关,但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风速也显著影响在巢的休息和觅食行为。这表明白尾海雕越冬期的日间在巢行为以警戒和保养为主,其特征和节律性与环境和个体本身有关。本研究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越冬期 行为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尾海雕的食谱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鸣 巴吐尔汗 戴昆 《野生动物》 1993年第1期35-36,共2页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Linnaeus)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关于其食性国内未见报导。近年我们在塔里木河流域首次记录到这种大型猛禽在新疆的分布和繁殖。通过对育幼过程的观察和人工饲养幼海雕,对其食性及生长进行了研究。 1 成鸟...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Linnaeus)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关于其食性国内未见报导。近年我们在塔里木河流域首次记录到这种大型猛禽在新疆的分布和繁殖。通过对育幼过程的观察和人工饲养幼海雕,对其食性及生长进行了研究。 1 成鸟育幼食谱 4月11日检查并收集到了白尾海雕巢内两只幼雕残留食物,其中有6条鱼尾(尾长15—20cm)和水禽的羽毛、翅、脚,喙及残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饲养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白尾海雕的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研究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军 张明明 +2 位作者 李路云 王晓勤 滕丽微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0-782,共3页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越冬种群数量及时间、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进行了调查。根据最小种群数量评估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贺兰山地区的白尾海...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越冬种群数量及时间、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进行了调查。根据最小种群数量评估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贺兰山地区的白尾海雕种群数量为9-14只,越冬时间为11月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于悬崖峭壁或沟谷开阔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越冬时间 种群数量 生境类型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成功繁殖白尾海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琬婧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临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是黑乌两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临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是黑乌两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网络”,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区 乌苏里江 国家级保护区 国际重要湿地 白尾海雕 水域生态系统 内陆湿地 三江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白尾海雕种群与分布状况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家龙 黄海娇 +1 位作者 张明明 梁宇翔 《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57-59,共3页
通过对我国白尾海雕分布区域和种群现状的研究,查清我国白尾海雕资源状况、分布区域、栖息地现状、种群受威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由此可知:东北地区是白尾海雕的重要繁殖区域,我国关于白尾海雕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加... 通过对我国白尾海雕分布区域和种群现状的研究,查清我国白尾海雕资源状况、分布区域、栖息地现状、种群受威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由此可知:东北地区是白尾海雕的重要繁殖区域,我国关于白尾海雕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加强白尾海雕基础研究、种群动态及野外监测研究,故在此可开展繁殖生态学以及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种群状况 分布区域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猛禽作为环境的哨兵:瑞典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Bjrn Helander Anders Bignert +2 位作者 Lillemor Asplund 刘琪 王大伟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8年第6期407-413,454,共7页
本文总结了1965~2006年间,瑞典的白尾海雕繁殖情况的监测结果。自1989年以来,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雕类种群就已作为一种监测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指示生物,被列入到国家环境监测计划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进入70年代,成功繁殖配对比... 本文总结了1965~2006年间,瑞典的白尾海雕繁殖情况的监测结果。自1989年以来,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雕类种群就已作为一种监测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指示生物,被列入到国家环境监测计划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进入70年代,成功繁殖配对比例和雏鸟窝仔数均呈现降低,同时伴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每对亲鸟产仔数从1 950年之前的平均1.3个幼雏,下降到1965~1985年的0.3个。雕蛋中二氯二苯二氯代乙烯(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ene,即DDE)的浓度从1965~1974年的年均600~1200μg/g脂重,下降到1996~2005年的年均60~140μg/g。总多氯联苯(PCB)浓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超过1000μg/g,而到1996~2005年间,其浓度保持在250~500μg/g。当DDE和PCB类化合物的浓度大约分别低于300 μg/g和800μg/g时,白尾海雕的繁殖力才开始得到改善。在一个沿海地区,窝仔数仍低于1950年之前,这表明可能有其它污染物在影响繁殖。我们提出和讨论了此项目为检测明显的趋势所提供的动力:如果在20世纪的更早时期就开始监测白尾海雕繁殖的话,那么早在50年代就可以发现在波罗的海二氯二苯三氯代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即DDT,是DDE的来源)的负面影响。白尾海雕的繁殖量在DDE和PCB类化合物的影响下急剧降低,而随禁令发布后又有所上升,这说明与白尾海雕相似的猛禽类可用于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哨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结果 白尾海雕 环境监测 瑞典 猛禽 有害化学物质 污染物浓度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保护区鹰科新记录——黑翅鸢、白尾海雕
7
作者 张欣 张宇彤 +2 位作者 孙新玲 李峰 费春翔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3,F0003,共4页
报道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种鹰形目鹰科鸟类新记录,2018年1月在两河恢复区五开河村北首次记录到黑翅鸢、2017年12月于小湖堤首次记录到白尾海雕。这些新记录进一步丰富了衡水湖保护区鸟类区系资料。
关键词 黑翅鸢 白尾海雕 新记录 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尾海雕再次飞临大山包保护区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勇 《云南林业》 2009年第1期17-17,共1页
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4年在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首次发现,到现在每年都能看见它活动在大山包保护区。2008年11月13日14点13分。
关键词 白尾海雕 大山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瑞典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繁殖过程中DDE、PCB、共面PCB和蛋壳参数所起的作用
9
作者 Bjrn Helander Anders Olsson +3 位作者 Anders Bignert Lillemor Asplund Kerstin Litzn 李康民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2年第5期386-403,共18页
1964~1999年,对三个受不同污染的瑞典白尾海雕亚种群[波罗的海沿岸种群(Bp)、瑞典中部内陆种群(Ip)和拉普兰种群(Lp)]的繁殖进行了监测。从205窝鸟蛋中获得死蛋249枚,分析了DDE和PCBs,测定了蛋壳参数。计算每个蛋的脱水指数(D)值以表... 1964~1999年,对三个受不同污染的瑞典白尾海雕亚种群[波罗的海沿岸种群(Bp)、瑞典中部内陆种群(Ip)和拉普兰种群(Lp)]的繁殖进行了监测。从205窝鸟蛋中获得死蛋249枚,分析了DDE和PCBs,测定了蛋壳参数。计算每个蛋的脱水指数(D)值以表示通过蛋壳损失水分的程度。在受严重污染的波罗的海沿岸种群中,鸟蛋中P,(?)-DDE的浓度不断下降,研究期间下降了5倍。从80年代中期开始,PCB浓度下降了3倍。PCB的格局稍有变化,有更多高度氯化的同类物,但是,PCB混合物的相对毒性,其表现为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的毒当量(TEQ)保持不变,且可假设TEQ在一段时间内以PCB相似的方式下降。波罗的海沿岸种群的生产率(P)、蛋壳厚度(S_j)、蛋壳指数(S_j)和脱水指数D_j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但是,拉普兰种群中的D_j或生产率没有变化,而残留浓度降低了5~8倍。波罗的海沿岸种群的生产率与S_j或S_j不相关,但与D_j DDE和PCB呈负相关。在P和DDE之间有S形的剂量反应关系。1988年后,当PCB/DDE的比率比以前高很多时,在胚胎死亡的鸟蛋中是PCB浓度而不是DDE浓度比未发育的鸟蛋的高得多,暗示了PCB的致死浓度和预示胚胎死亡率的最低的观察到的影响水平(LOEL)值在320pg/g毒当量(TEQ)。在代表具有繁殖力和没有繁殖力的雌鸟的21只蛋的子集中,分析了所选择的共面PCB同类物、三(4-氯苯基)甲醇和二(4-氯苯基)砜,没有迹象表明在生产率和这些化合物之间有相关关系。老的雌鸟的残余浓度的降低并未导致生产率的增加或者D_j值的改善,表明以前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物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无力繁殖包括鸟蛋的未发育率高,这表明在接合孢子前期的影响。生产率显示与D_j有最强的相关关系,而D?_j跟DDE有最强的相关关系。这样,前期暴露的剩余影响导致了与症状(D_j)的强相关关系而不是与所提示的原因(DDE)有相关关系。降低生产率的IOE值估计在120μg/g DDE和500μg/g PCB(脂质基础)。结论是在研究期间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DDE,但是,来自PCB的影响大多被来自DDE的影响所掩盖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白尾海雕 繁殖力 生产率 环境污染 毒性 繁殖过程 DDE PCB 共面PCB 蛋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尾海雕 孤傲的空中霸王
10
作者 王永军 剑君 《西南航空》 2011年第9期94-96,98,100,102,共6页
如果说老虎是山林之王,狮子是草原之王,鲨鱼是海洋之王,那么雕就是当之无愧的空中之王,它们用犀利的眼睛、锋利的爪子、尖利的喙,以及矫健的翅膀傲视苍穹,稳坐于食物链中的顶端。作为雕家族中的一员,白尾海雕因漂亮的尾羽和高超... 如果说老虎是山林之王,狮子是草原之王,鲨鱼是海洋之王,那么雕就是当之无愧的空中之王,它们用犀利的眼睛、锋利的爪子、尖利的喙,以及矫健的翅膀傲视苍穹,稳坐于食物链中的顶端。作为雕家族中的一员,白尾海雕因漂亮的尾羽和高超的措杀技,被称为是神雕“海东青”的原型。我在两个冬天里记录下一个白尾海雕家庭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霸王 食物链 海东青 老虎 狮子 鲨鱼 翅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尾海雕的冬天
11
作者 王永军 《人与自然》 2010年第6期60-71,共12页
在白雪皑皑的东北平原上,一对白尾海雕夫妇心无旁骛地坚守着它们辽阔的领地,华丽、威猛的身姿时而孤独地掠过长长的河道,时而血腥地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屠杀。两年来,摄影师在长达20多公里的河道两侧设立了5处观察点用来搜捕它们的... 在白雪皑皑的东北平原上,一对白尾海雕夫妇心无旁骛地坚守着它们辽阔的领地,华丽、威猛的身姿时而孤独地掠过长长的河道,时而血腥地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屠杀。两年来,摄影师在长达20多公里的河道两侧设立了5处观察点用来搜捕它们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冬天 东北平原 摄影师 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尾海雕巢址选择与种群监测
12
作者 田家龙 张明明 鞠丹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在CITES中被列入附录I。虽然种群数量稀少,但分布广泛,属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级鸟类,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开展白尾海雕巢址选择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子,规划我国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在CITES中被列入附录I。虽然种群数量稀少,但分布广泛,属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级鸟类,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开展白尾海雕巢址选择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子,规划我国白尾海雕东北区域监测网络,为进一步开展保护研究及野外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巢址选择 栖息地评价 种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之王”白尾海雕
13
作者 华凌 闫欣 《科学之友》 2019年第2期46-47,共2页
如果说老虎是“山林之王”,鲨鱼为“海洋之王”,那么白尾海雕当属“天空之王”。这种大型猛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中国境内较为罕见,每当国内外鸟类爱好者看到鸟友最新发布拍摄到... 如果说老虎是“山林之王”,鲨鱼为“海洋之王”,那么白尾海雕当属“天空之王”。这种大型猛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中国境内较为罕见,每当国内外鸟类爱好者看到鸟友最新发布拍摄到它的英姿,都会激动不已,梦想自己哪天也能一睹那霸气真容。2018年底,牧民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皇城水库内惊见两只体形硕大、体健活跃的白尾海雕,随后当地摄影家拍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据了解,这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有记录以来首次拍摄到白尾海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色名录 濒危物种 中国境内 影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空的白尾海雕
14
作者 张天斌(摄影) 牟将(摄影) 马力(摄影) 《宁夏画报》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近些年,随着宁夏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鸟类展翅于这片大地,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稀少而美丽,难得被人们一睹芳容,好在我们身边有一群野生动物爱好者,他们不辞辛劳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稀鸟类的美丽身影。本文的图片作者... 近些年,随着宁夏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鸟类展翅于这片大地,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稀少而美丽,难得被人们一睹芳容,好在我们身边有一群野生动物爱好者,他们不辞辛劳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稀鸟类的美丽身影。本文的图片作者是宁夏当地普通人,此次拍摄的白尾海雕分布于冬季宁夏黄河段,数量有七八只之多,实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生态环境 野生动物 珍稀鸟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宁夏 普通人
原文传递
新疆鸟类新纪录两种—夜鹭和白尾海雕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鸣 巴吐尔汗 +1 位作者 贾泽新 戴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62,共2页
1989—1990年笔者在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中,首次记录到新疆鸟类分布及繁殖新纪录2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鸟类 夜鹭 白尾海雕 新疆
原文传递
白尾海雕
16
作者 肖显志 《青少年科苑》 2017年第4期2-5,共4页
过去,我总以为海雕生活在海边,要不怎么叫“海雕”呢!实则不然。当我在2013年冬季于辽河岸边上空发现白尾海雕的翼影后,才知道白尾海雕不仅仅栖息于海岸、岛屿、湖泊、河流,以及河口地区,大多时间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 过去,我总以为海雕生活在海边,要不怎么叫“海雕”呢!实则不然。当我在2013年冬季于辽河岸边上空发现白尾海雕的翼影后,才知道白尾海雕不仅仅栖息于海岸、岛屿、湖泊、河流,以及河口地区,大多时间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尤其是在繁殖期间。有时会深入到远离海岸的山区和平原地带,那是白尾海雕为了猎取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河口地区 森林地区 繁殖期 海岸 湖泊 河流 地带
原文传递
为了那只饿坏了的白尾海雕
17
作者 仁卜 《森林与人类》 2003年第1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白尾海雕 猛禽 救助 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空中巨无霸——白尾海雕
18
作者 刘立才 《大自然》 2012年第4期54-57,共4页
每年隆冬时节,在大连市金州西海近岸封冻的冰面及上空,常可看到一种体形健硕、性情威猛的大鸟。它们有时在蓝天上翱翔、盘旋、俯冲,有时在冰面上悠闲地漫步、起舞、嬉戏,有时杀气腾腾地驱赶、追捕海鸥……这些威猛的大鸟就是被誉为... 每年隆冬时节,在大连市金州西海近岸封冻的冰面及上空,常可看到一种体形健硕、性情威猛的大鸟。它们有时在蓝天上翱翔、盘旋、俯冲,有时在冰面上悠闲地漫步、起舞、嬉戏,有时杀气腾腾地驱赶、追捕海鸥……这些威猛的大鸟就是被誉为空中巨无霸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现为我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它们身姿矫健,野性十足,令人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巨无霸 珍稀保护动物 大连市 冰面 海鸥
原文传递
难忘那片海与冰上的白尾海雕
19
作者 韩琪 许波 《吉林画报》 2018年第6期48-51,共4页
不同的生境吸引着不同类群的候鸟们,那些清晨奏出婉转的乐曲,优雅灵动的鸟儿,你是否停下过脚步,听一听他们的歌唱,看一看他们精彩的表演呢?吉林省著名摄影家许波从没停下过这有关于鸟的探险旅行,更没停止过这大自然带来的独特享受。
关键词 白尾海雕 候鸟 摄影家 吉林省 自然带
原文传递
野生鸟类摄影:白尾海雕
20
作者 刘喆(文/摄影) 《吉林画报》 2023年第8期34-37,共4页
白尾海雕分布于中国东北等地区,越冬于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繁殖期为每年4~6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白尾海雕体长约85厘米,头、颈浅黄褐色,上体暗褐色,背具黑褐色点斑,胸、腹褐色,羽缘浅淡,尾羽白色;栖息于近水而开阔的高原草甸、湖泊及... 白尾海雕分布于中国东北等地区,越冬于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繁殖期为每年4~6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白尾海雕体长约85厘米,头、颈浅黄褐色,上体暗褐色,背具黑褐色点斑,胸、腹褐色,羽缘浅淡,尾羽白色;栖息于近水而开阔的高原草甸、湖泊及沼泽,也见于河流附近。白尾海雕营巢于岸边的大树上,喜重复修使用旧巢,多单个或成对在空中飞翔;在水面搜寻和捕食鱼类,也掠食草原及开阔地的啮齿类动物、兔和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褐色 白尾海雕 啮齿类动物 繁殖期 沿海地区 捕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