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林林 张伟 +1 位作者 王振兴 辛嘉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3438-3444,共7页
目的建立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铜配合物(Mb-Cu)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分析方法。方法利用HP 20大孔树脂从甲基弯菌IMV301l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Mb,制备Mb-Cu测定其具有的SOD活性... 目的建立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铜配合物(Mb-Cu)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分析方法。方法利用HP 20大孔树脂从甲基弯菌IMV301l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Mb,制备Mb-Cu测定其具有的SOD活性,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对SOD邻苯三酚测活法进行系统研究。考察缓冲液浓度、邻苯三酚浓度、Mb-Cu浓度、EDTA-Na_2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Mb-Cu模拟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在Mb-Cu浓度为0.8 mg/L,Tris-HAC缓冲溶液为0.05 mol/L(其中缓冲溶液的pH值为8.2、EDTA-Na_2的浓度为2 mmol/L),邻苯三酚浓度为0.363 mmol/L,温度为20℃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速率相对较低,此时Mb-Cu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抑制率较高,以此建立Mb-Cu模拟SOD活性的邻苯三酚自氧化分析方法。发现Mb-Cu符合影响生物催化剂条件的一般规律,但比生物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结论Mb-Cu可作为清除O_2^-.的SOD模拟酶,本试验建立的分析条件是最佳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 氧化物歧化酶 邻苯三酚自氧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苯二酚 被引量:12
2
作者 辛嘉英 姜加良 +3 位作者 张帅 关桦楠 陈林林 夏春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3-1239,共7页
为了探讨甲烷氧化菌素(Mb)-铜配合物(Mb-Cu)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可行性,利用HP20大孔树脂、Su-pelco LC-C18固相萃取和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从甲基弯菌IMV3011中分离纯化得到Mb.铬天青比色法显示Mb具有铜亲和性.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 为了探讨甲烷氧化菌素(Mb)-铜配合物(Mb-Cu)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可行性,利用HP20大孔树脂、Su-pelco LC-C18固相萃取和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从甲基弯菌IMV3011中分离纯化得到Mb.铬天青比色法显示Mb具有铜亲和性.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Mb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Mb-Cu配合物作为过氧化物酶模拟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b-Cu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苯二酚的动力学.考察了体系温度、Mb-Cu添加量及过氧化氢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发现Mb-Cu符合生物催化剂条件影响的一般规律,但比生物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Mb-Cu可作为催化氧化对苯二酚的过氧化物酶模拟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甲烷氧化菌素 氧化 对苯二酚 动力学 模拟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甲烷氧化菌素、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复配剂抑菌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海丽 辛嘉英 +1 位作者 王艳 高圣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研究甲烷氧化菌素、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复配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的影响,模拟得出了抑菌圈直径的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表明:当甲烷氧化菌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质量浓度最佳配比...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研究甲烷氧化菌素、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复配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的影响,模拟得出了抑菌圈直径的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表明:当甲烷氧化菌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质量浓度最佳配比为0.330∶0.309∶0.144时,最大抑菌圈直径的理论值为34.99 mm,实际值为34.7 mm,此时最佳复配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0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化学防腐剂 复配剂 抑菌效果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 赵宁 +4 位作者 王悦 李虹佳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51-358,共8页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物传感器监测脂肪酶水解三油酸甘油酯时电信号的响应情况,Cu^(2+)与Mb特异性接合并在脂肪酶周围产生富集现象,抑制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电流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实现对Cu^(2+)的快速定性、超痕量反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最优检测体系为底物三油酸甘油酯溶于Tirs-HCl缓冲溶液的质量浓度2 g/100 mL、缓冲液pH 7.5,当Cu^(2+)浓度为1~100 nmol/L范围内时,传感器电流差值与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28x+0.774 8,R^(2)=0.995 0,检出限为0.03 nmol/L(R_(SN)=3)。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脂肪酶生物传感器检测Cu^(2+)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专一性和稳定性,为实现食品中痕量、超痕量的重金属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脂肪酶生物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痕量Cu^(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林林 韩可 +2 位作者 李伟 吴嘉树 辛嘉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8-153,共6页
目的:建立由M.trichosporium OB3b发酵获得的甲烷氧化菌素(Mb)在发酵过程与发酵成熟阶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以及络合时间等因素对铬天青法检测Mb含量的影响;在铬天青S法对发酵后冻干粉Mb含... 目的:建立由M.trichosporium OB3b发酵获得的甲烷氧化菌素(Mb)在发酵过程与发酵成熟阶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以及络合时间等因素对铬天青法检测Mb含量的影响;在铬天青S法对发酵后冻干粉Mb含量确定的基础上,为调控Mb的发酵过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前4d每24h的M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分别为1.2、4.0、2.0mL及络合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铬天青S法测得纯化的1L发酵液中Mb的含量为26.91μmoL,最低检测限为0.042μmoL/L。通过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合,确定在发酵24、48、72、96h时发酵液中Mb含量分别为1.008、1.336、3.125、7.500μmoL/250mL。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Mb在发酵不同阶段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铬天青S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闫超泽 张帅 +1 位作者 辛嘉英 夏春谷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铬天青S(CAS)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条件下能与Cu产生蓝紫色的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甲烷氧化菌素(mb)可以夺取络合物CAS-Cu中的Cu而产生颜色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绘制二者的铜络合曲线,得出回归方程,进而计算出mb的EDTA... 铬天青S(CAS)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条件下能与Cu产生蓝紫色的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甲烷氧化菌素(mb)可以夺取络合物CAS-Cu中的Cu而产生颜色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绘制二者的铜络合曲线,得出回归方程,进而计算出mb的EDTA相当量,最终设计一种检测甲烷氧化菌素的测定方法.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5 nm,EDTA线性回归方程为Y=-3.5X+0.00536.样品分析结果说明方法灵敏度较好,具有准确、重现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天青S 甲烷氧化菌素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催化二价汞还原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圣博 辛嘉英 +2 位作者 窦博鑫 李春雨 张伟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11期1-6,共6页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由甲烷氧化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荧光肽,同时也具有金属鳌合的生物特性可将自然界中的Hg(Ⅱ)还原成Hg(0)吸附于细胞表面且不挥发。甲烷氧化菌具有在高汞离子浓度环境下的耐受性,具有清除环境中汞...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由甲烷氧化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荧光肽,同时也具有金属鳌合的生物特性可将自然界中的Hg(Ⅱ)还原成Hg(0)吸附于细胞表面且不挥发。甲烷氧化菌具有在高汞离子浓度环境下的耐受性,具有清除环境中汞的能力。Mb能完成多种生理功能,包括汞的吸附以及汞的解毒。本文以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IMV3011发酵液为原料,使用大孔树脂HP-20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Mb,分析Mb在细胞外与汞的特异性结合以及是否受到铜离子干扰,确定Mb纯化后与汞的结合的反应时间为5min,结合摩尔比为2∶1,汞的吸附率达70%。最佳发酵碳源为甲烷,最佳发酵周期为5d。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确定细胞耐受汞离子浓度为15umol·L^(-1),汞离子的存在使细胞生长的延滞期变长,对数生长期减小,最大比生长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金属螯合性 细胞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模拟酶催化显色法检测小麦粉中过氧化钙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阳 辛嘉英 +2 位作者 王雨晴 王贵儒 尹一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0-186,共7页
该文基于过氧化钙(CaO_(2))与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_(2)O_(2)),H_(2)O_(2)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模拟酶的催化下,以KI为增敏剂,可快速氧化季胺[4,4’-(对二甲氨基)-二苯基甲烷]显色,测定溶液在462 nm处的吸光度,建立快速... 该文基于过氧化钙(CaO_(2))与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_(2)O_(2)),H_(2)O_(2)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模拟酶的催化下,以KI为增敏剂,可快速氧化季胺[4,4’-(对二甲氨基)-二苯基甲烷]显色,测定溶液在462 nm处的吸光度,建立快速、简便的模拟酶催化显色法检测小麦粉中CaO_(2)。研究铜合甲烷氧化菌素(Mb-Cu)浓度、季胺用量、KI用量、反应温度、pH值以及反应时间对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Mb-Cu浓度4.5×10^(-5)mol/L、季胺用量60 μL,、KI用量12 μ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 min时,CaO_(2)浓度在0~10 mg/L时与462 nm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78 1x+0.019 6,相关系数R~2=0.997 6。该方法检出限为1.82×10^(-2)mg/L(相当于2.25 mg/kg小麦粉),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35%,相对标准偏差为0.31%~1.22%,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检测小麦粉中C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模拟酶 氧化 小麦粉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甲烷氧化菌素生产的影响及甲烷氧化菌素的纯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闫超泽 张帅 +1 位作者 辛欣 藏丹 《农产品加工(下)》 2012年第3期14-17,72,共5页
甲烷氧化菌素是甲烷氧化菌分泌的能够捕获铜的一种生物螯合剂。研究了Cu2+在甲烷、甲醇作为碳源时,对甲烷氧化菌细胞浓度和甲烷氧化菌素发酵产量的影响;采用大孔树脂法及大孔树脂—固相萃取混合法纯化甲烷氧化菌素,探索固相萃取的条件,... 甲烷氧化菌素是甲烷氧化菌分泌的能够捕获铜的一种生物螯合剂。研究了Cu2+在甲烷、甲醇作为碳源时,对甲烷氧化菌细胞浓度和甲烷氧化菌素发酵产量的影响;采用大孔树脂法及大孔树脂—固相萃取混合法纯化甲烷氧化菌素,探索固相萃取的条件,并通过HPLC分析其样品的纯度。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甲烷氧化菌细胞的生长速率有很大的提高,而甲烷氧化菌素的产量降低。大孔树脂和固相萃取法能够纯化甲烷氧化菌素。并且固相萃取法的洗脱体系为甲醇—水,洗脱梯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甲烷氧化菌素 固相萃取小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甲烷氧化菌3011高产甲烷氧化菌素的研究
10
作者 范洪臣 辛嘉英 +1 位作者 王艳 夏春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87-192,197,共7页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甲烷氧化菌3011发酵产甲烷氧化菌素(Mb)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b产量为考察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分别为甲醇流加量、铜离子浓度和pH。...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甲烷氧化菌3011发酵产甲烷氧化菌素(Mb)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b产量为考察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分别为甲醇流加量、铜离子浓度和pH。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产Mb的最优发酵培养条件为甲醇流加量54.1umol/min,pH6.39,铜17.03umoL/L,温度30℃,接种量5×106 CFU/mL,通氧量30L/h,搅拌转速400r/min.此条件下Mb产号为3300.2ug/mL。由此可得响应面优化得到的生产工尹暑据高Mh产号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甲烷氧化 甲烷氧化菌素 Plackett—Burman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瓶法培养甲烷氧化菌吸附甲烷氧化菌素的研究
11
作者 张帅 郝雪 +1 位作者 王悦 辛嘉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甲烷氧化菌分泌的一种可结合铜的小分子荧光肽,具有氧化还原活性.采用摇瓶法培养甲烷氧化菌,通过不同培养基装液量来寻找菌体的生长规律,确定最适生长条件,并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甲烷氧化菌素,通过...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甲烷氧化菌分泌的一种可结合铜的小分子荧光肽,具有氧化还原活性.采用摇瓶法培养甲烷氧化菌,通过不同培养基装液量来寻找菌体的生长规律,确定最适生长条件,并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甲烷氧化菌素,通过大孔树脂对甲烷氧化菌素的静态吸附及动态吸附方式对比,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摇瓶法培养的最佳培养基装液量1.5 L,通过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是最佳的吸附甲烷氧化菌素方式,为今后提高甲烷氧化菌素的分离能力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甲烷氧化菌素 大孔树脂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2
作者 梁洪野 乔君 +3 位作者 陈林林 张帅 周琦琼 辛嘉英 《农产品加工(下)》 2010年第9期20-24,共5页
甲烷氧化菌素是一种铜绑定的层析肽,它存在于甲烷氧化细菌的细胞外和细胞膜上。应用NBT法、SOD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甲烷氧化菌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试验结果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大孔... 甲烷氧化菌素是一种铜绑定的层析肽,它存在于甲烷氧化细菌的细胞外和细胞膜上。应用NBT法、SOD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甲烷氧化菌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试验结果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大孔树脂纯化前后甲烷氧化菌素的活性,发现以发酵液纯化前加入CuSO4结合成Cu-mb的效果要好,纯化过后Cu-mb的SOD活性变小。建立采用DPPH法分析甲烷氧化菌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发现Cu-mb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纯化前结合成Cu-mb的效果更好。对甲烷氧化菌素的食用油脂进行抗氧化性能评价,抗氧化系数(PF)显示Cu-mb对猪油、豆油这2种油脂具有抗氧化性(P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生物活性 氧化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纳米金修饰金电极溶出伏安法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也 王艳 +3 位作者 赵宁 窦博鑫 辛嘉英 韩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28-332,共5页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能捕捉环境中Cu^(2+)的特性,以及纳米金放大电信号的作用,制备甲烷氧化菌素功能化纳米金,通过将其修饰金电极的溶出伏安法对Cu^(2+)进行特异性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Cu^(2+)浓度的对数在10 nmol/L~100μmol/L范...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能捕捉环境中Cu^(2+)的特性,以及纳米金放大电信号的作用,制备甲烷氧化菌素功能化纳米金,通过将其修饰金电极的溶出伏安法对Cu^(2+)进行特异性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Cu^(2+)浓度的对数在10 nmol/L~1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6009,检出限为1.15 nmol/L(信噪比3)。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电化学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为未来食品中Cu^(2+)的检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溶出伏安法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琦琼 辛嘉英 +3 位作者 张颖鑫 董静 宋昊 夏春谷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甲烷氧化菌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7,对铜具有较强的亲和性。目前研究发现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性、抗菌性及金属螯合性。这些特性表明甲烷氧化菌素在食品医药甚至工业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生物活性 氧化 抗菌 金属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和甲烷氧化菌素-铜过氧化物模拟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祁利 路雪纯 +2 位作者 李慧敏 辛嘉英 夏春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97-2504,共8页
过去,天然过氧化物酶已被成功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葡萄糖、胆固醇等物质的检测。然而,其稳定性差、纯化成本高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如今,大量过氧化物模拟酶被开发,金属卟啉复合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强、... 过去,天然过氧化物酶已被成功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葡萄糖、胆固醇等物质的检测。然而,其稳定性差、纯化成本高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如今,大量过氧化物模拟酶被开发,金属卟啉复合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强、成本低等优点。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 Mb)是甲烷氧化菌在限铜条件下分泌的一种铜结合小肽,能够特异性结合铜离子。据报道,甲烷氧化菌素-铜(methanobactin-Cu,Mb-Cu)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本文主要介绍金属卟啉过氧化物模拟酶和Mb-Cu过氧化物模拟酶在食品中葡萄糖、胆固醇、多巴胺等生物小分子,以及CaO;、马拉硫磷、铜离子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其中的反应机制,以期为研究人员完善模拟酶设计与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甲烷氧化菌素-铜 氧化物酶 模拟酶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模拟过氧化物酶检测面粉中的过氧化钙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嘉钰 辛嘉英 +4 位作者 刘丰源 夏春谷 许锡凯 王广交 崔添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7-262,共6页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CaO_(2)在288 nm处吸光值的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Mb-Cu模拟过氧化物酶法来检测面粉中的CaO_(2),并讨论了Mb-Cu浓度、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对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Cu浓度为3.9×10^(-6)mo...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CaO_(2)在288 nm处吸光值的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Mb-Cu模拟过氧化物酶法来检测面粉中的CaO_(2),并讨论了Mb-Cu浓度、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对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Cu浓度为3.9×10^(-6)mol/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80 s时,CaO_(2)在浓度为0~8 mg/L时与288 nm处吸光度的变化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643+0.02117x,R^(2)=0.99281。方法的检出限为1.82×10^(-2)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2%~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1.32%。此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对实际样品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 面粉 氧化 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介导一步法合成纳米银
17
作者 雷莉亚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由于传统纳米银合成工艺无法进一步提升纳米银的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米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探索提升纳米银性能的方法,对利用甲烷氧化菌素并通过介导一步法合成纳米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将硝酸银经化... 由于传统纳米银合成工艺无法进一步提升纳米银的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米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探索提升纳米银性能的方法,对利用甲烷氧化菌素并通过介导一步法合成纳米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将硝酸银经化学还原反应合成纳米银材料。经实验检测该材料不仅具有纳米银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因为反应条件控制进度不足而导致的纳米银颗粒粒径相对较大的问题,提升了纳米银的性能,促进了纳米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介导一步法 纳米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的产生和铜捕获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辛嘉英 董静 +3 位作者 闫超泽 乔君 梁洪野 夏春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0-46,共7页
甲烷氧化菌素(mb)是由甲烷氧化菌产生的与铜捕获和吸收有关的生物螯合剂。采用NMS/CAS-Cu劈半平板法检测发现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在以甲烷和甲醇为碳源时均具有向外界分泌mb的能力。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 甲烷氧化菌素(mb)是由甲烷氧化菌产生的与铜捕获和吸收有关的生物螯合剂。采用NMS/CAS-Cu劈半平板法检测发现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在以甲烷和甲醇为碳源时均具有向外界分泌mb的能力。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在限铜胁迫下能够在培养介质中积累mb,甲醇为碳源时mb的积累量明显高于甲烷为碳源时mb的积累量,推测mb的合成与细胞中NADH含量有关。mb的专一性研究发现从甲基弯菌Methylos inustrichosporium IMV3011发酵上清液中分离到的mb能够提高其它3种甲烷氧化菌由无铜培养基向含铜培养基转移时的pMMO活性的表达,并明显缩短它们由无铜培养基转移到含铜培养基时生长的延滞期,提高生长速度。表明其它3种甲烷氧化菌同样能够吸收来自于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的mb捕获的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铜捕获 劈半平板法 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 甲烷氧化
原文传递
甲烷氧化菌素功能化金纳米层层自组装修饰电极上过氧化氢的催化还原 被引量:9
19
作者 窦博鑫 辛嘉英 +2 位作者 王振兴 王艳 夏春谷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4-543,共10页
借助巯基试剂,在纳米金颗粒表面修饰生物活性物质Mb,制备保持有Mb生物活性的功能化金纳米巯基乙胺-Au NPs-Mb.采用UV-Vis、FTIR光谱和投射电镜表征其结构,该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且粒径均一,并显著改善了金纳米颗粒团聚现象.以Mb功能化金纳... 借助巯基试剂,在纳米金颗粒表面修饰生物活性物质Mb,制备保持有Mb生物活性的功能化金纳米巯基乙胺-Au NPs-Mb.采用UV-Vis、FTIR光谱和投射电镜表征其结构,该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且粒径均一,并显著改善了金纳米颗粒团聚现象.以Mb功能化金纳米为基元,采用单层自组装及层层自组装方式将其修饰到裸金电极表面.各Mb或Mb-Cu电极的电化学测试并未借助电子传递媒介.配位Cu^(2+)后,修饰有Mb的单层及层层自组装修饰的催化还原能力均显著提升.其中Cu^(2+)配位的{巯基乙胺-Au NPs-Mb}3/Au修饰电极作为一种新型H2O2生物传感器,响应时间大约为2 s,米氏常数KappM为0.787 mmol/L,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H2O2的催化活性,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直接电化学 金纳米 自组装膜 氧化
原文传递
甲烷氧化菌素催化纳米金合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铁男 辛嘉英 +3 位作者 张秀凤 陈林林 梁金钟 夏春谷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具有过氧化氢还原酶活性的荧光肽.从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限铜培养介质中分离mb,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法观察mb催化对苯二酚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的作用和影响,当mb/氯金酸/...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具有过氧化氢还原酶活性的荧光肽.从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限铜培养介质中分离mb,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法观察mb催化对苯二酚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的作用和影响,当mb/氯金酸/对苯二酚反应液中mb的浓度分别是2.5×10-5mol/L、5.0×10-5mol/L和1.0×10-4mol/L时,形成的纳米金溶液的特征峰分别是561.5 nm(OD561=0.158)、548.0 nm(OD5 48=0.426)、536.5 nm(OD5 36=0.541),特征峰波长减小,对应的吸光值增大,表明mb能够催化对苯二酚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并且可以通过调控mb的浓度控制纳米金的合成量及粒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催化 对苯酚 纳米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