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百里酚蓝-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兴明 黎泓波 +3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丁立生 赵仕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115-2119,共5页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钐[Sm(Ⅲ)]形成的配合物Sm(Ⅲ)(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Sm(Ⅲ)(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钐[Sm(Ⅲ)]形成的配合物Sm(Ⅲ)(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Sm(Ⅲ)(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插作用方式存在,说明Sm(Ⅲ)(MTB)2金属配合物能使鲱鱼精DNA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百里酚蓝-()配合 中性红 鲱鱼精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百里酚蓝-铒(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兴明 黎泓波 +4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康明 张明 邓世锡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7.25的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铒(Er)(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MTB-Er(Ⅲ)-DNA的最大吸收峰为595 nm,比MTB蓝移5 nm,比MTB-Er(Ⅲ)蓝移9 nm,比MTB-DNA蓝移6 nm.DNA对MTB-Er(Ⅲ)有明显的增色效应.应...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7.25的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铒(Er)(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MTB-Er(Ⅲ)-DNA的最大吸收峰为595 nm,比MTB蓝移5 nm,比MTB-Er(Ⅲ)蓝移9 nm,比MTB-DNA蓝移6 nm.DNA对MTB-Er(Ⅲ)有明显的增色效应.应用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对MTB-Er(Ⅲ)-DNA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比nMTB∶nEr(Ⅲ)∶nDNA=13∶52∶1,MTB-Er(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3.2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鲱鱼精DNA 甲基百里酚蓝(MTB)-铒(Er)()配合 UV-Vis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萘乙酸、5,5′-二甲基-2,2′-联吡啶构筑的双核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德乾 张宏 +3 位作者 盛良全 蒋雪月 刘昭第 徐华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5-1071,共7页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钐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C-H…π和π…π的堆积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橙色荧光,荧光寿命为0.87μs(59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晶体结构 1-萘乙酸 5 5′-甲基-2 2′-联吡啶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Ⅲ)-1,3-二苯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宇 薛卫星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合成了钐 ( )的 1,3-二苯基 - 4 -苯甲酰基 - 5 -吡唑酮 (DPBZP)的二元配合物 Sm(DPBZP) 3· 2 H2 O和三元配合物Sm(DPBZP) 3· Phen(Phen为邻菲啉 ) ,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 FT- IR谱对配合物进行... 合成了钐 ( )的 1,3-二苯基 - 4 -苯甲酰基 - 5 -吡唑酮 (DPBZP)的二元配合物 Sm(DPBZP) 3· 2 H2 O和三元配合物Sm(DPBZP) 3· Phen(Phen为邻菲啉 ) ,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 FT- 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发射 Sm( )的特征荧光 ,1,3-二苯基 - 4 -苯甲酰基 - 5 -吡唑酮的三重态能级与Sm3+ 最低激发态 4 G5/2 能级具有良好匹配 ;第二配体 Phen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Sm() 1 3-二苯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 配合 合成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0-434,共5页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 配合 鲱鱼精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铈/钐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6
作者 赵国良 张珂剡 余玉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C_4H_4N_2O_2S)和相应的稀土硝酸盐Ln(NO_3)_3·6H_2O(Ln=Ce;Sm)合成了2个配合物[Ln L_3(H_2O)_2]n,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表明:2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C_4H_4N_2O_2S)和相应的稀土硝酸盐Ln(NO_3)_3·6H_2O(Ln=Ce;Sm)合成了2个配合物[Ln L_3(H_2O)_2]n,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表明:2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每个中心金属离子Ln(Ⅲ)与5个噻二唑甲酸根(L^-)中的6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8,形成一个三角十二面配位多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1 2 3-噻二唑-5-甲酸 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铁(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高丰琴 邓玲娟 +1 位作者 姚飞驰 刘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铁(Ⅲ)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DSC热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2-巯基-4 6-甲基嘧啶 铁()配合 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镧(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8
作者 李风华 林华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的HL60白血病、PC-3MIE8前列腺癌、BGC-823胃癌、MDA-MB-435乳腺癌、Bel-7402肝癌、Hela宫颈癌等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 合成并表征了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的HL60白血病、PC-3MIE8前列腺癌、BGC-823胃癌、MDA-MB-435乳腺癌、Bel-7402肝癌、Hela宫颈癌等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作用和静电作用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调控与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邻菲罗啉 镧()配合 抗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Ⅲ)-聚六亚甲基双胍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鑫钰 陈迅 +3 位作者 陆梓仪 陈雷光 朱贤锋 侯琳熙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9-756,共8页
采用水溶液反应法,以不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作为配体,合成出一系列稳定的由400 nm左右的小颗粒团聚而来的微米级四配位Ag(Ⅲ)-PHMB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了物质的结构与价态。通过抗菌活性实验发现,Ag(Ⅲ)-PHM... 采用水溶液反应法,以不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作为配体,合成出一系列稳定的由400 nm左右的小颗粒团聚而来的微米级四配位Ag(Ⅲ)-PHMB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了物质的结构与价态。通过抗菌活性实验发现,Ag(Ⅲ)-PHMB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随着配体PHMB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在低浓度条件下,微米级Ag(Ⅲ)-PHMB配合物的抗菌性能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AgO、AgNO_3与PHMB;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微米级Ag(Ⅲ)-PHMB配合物与细菌的实际接触面积、缓释出的抗菌活性物质增长趋缓,因而抗菌活性升高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聚六亚甲基双胍配合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松庭 赵斌 +2 位作者 肖尊宏 姜忠民 王霞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试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荧光光谱 ,表明共聚物在 4 96nm处能发出较强的荧光 .DSC和TG分析表明 ,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配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小强 杨声 李小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2(Hq).此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Nd(MAA)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Nd(MAA)2(Hq)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两者之间作用的结合常数K=5.78×103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8-羟基喹啉 配合 作用 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Ⅲ)(MTB)_2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泓波 王兴明 +4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杨定明 石荣铭 董发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95-1700,共6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on and electrostatic manner are confirmed to be the two major mode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The balance constant of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is K=4.10 × 104 L·mol-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erring Sperm DNA are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MTB)2配合 甲基百里酚蓝 中性红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三足体稀土铕(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水兰 宋盼 +1 位作者 佘文洁 杨天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4-1263,共10页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复合物Eu(pic)3L-BSA,Eu(pic)3L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回归方程计算出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及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配合物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Foster的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可知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以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方式进行能量传递.分别考察了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推测Fe3+和Cu2+可能在配合物与BSA间起"离子架桥"作用,使Eu(pic)3L-BSA复合物的稳定性增强.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形成无电活性的Eu(pic)3L-BSA复合物,使得溶液中游离的配合物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 铕()配合 牛血清白蛋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橙光磷光铱(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鹏 赵强 +4 位作者 景姝 汪静霞 吕壮 陈柳青 王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6-823,共8页
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在25℃温和条件下,以2-苯基-4-甲基喹啉铱(III)氯桥二聚体[(4m2pq)2Ir(μ-Cl)2Ir(4m2pq)2]和乙酰丙酮(Hacac)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新型铱(Ⅲ)配合物[(4m2pq)2Ir(aca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在25℃温和条件下,以2-苯基-4-甲基喹啉铱(III)氯桥二聚体[(4m2pq)2Ir(μ-Cl)2Ir(4m2pq)2]和乙酰丙酮(Hacac)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新型铱(Ⅲ)配合物[(4m2pq)2Ir(aca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确定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m2pq)2Ir(acac)的单晶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4m2pq)2Ir(acac)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呈橙光发射,发射峰为597 nm,磷光寿命0.33μs,量子效率达50.4%。以(4m2pq)2Ir(acac)为客体掺杂在CBP中,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4m2pq)2Ir(acac)(质量分数6%和8%,20 nm)/BCP(10 nm)/Alq3(20 nm)/LiF(1 nm)/Al(150 nm)的橙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达到39 667 cd/m2,发射峰位于597 nm,最大电流效率为14.2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8.1 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4-甲基喹啉 乙酰丙酮 铱()配合 OL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甲基靛红-3-缩氨基脲Ce(Ⅲ)的合成与表征
15
作者 黄芳 徐红梅 薛蒙伟 《化工时刊》 CAS 2012年第9期30-32,共3页
以5-甲基靛红和氨基脲为原料,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得到5-甲基靛红-3-缩氨基脲,以此为配体与Ce(NO3)3作用合成了其配位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断了可能的结构。
关键词 5-甲基靛红-3-缩氨基脲 Ce()金属配合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两种金属配合物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海萍 王兴明 +1 位作者 戴亚堂 宋绵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2-1426,共5页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MTB-Zn!-BSA was a blue color compound, which possesses maximum absorption at 613 nm with 172 nm, 174 nm and 18 nm of red shift compared to the MTB, MTB-BSA and MTB-Zn! complexes respectively. Dual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balance dialysis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and unity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MTB-Zn! with BSA was ε=2.20×104 L·mol-1·cm-1. Conditional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MTB∶nZn!∶nBSA=2∶2∶1; condition combination constant, K=2.07×1010. Combination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ARS∶nAl"∶ nBSA=6∶4∶1. Condi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reaction of ARS-Al" with BSA was K=8.80×108. The apparent mo- lar absorptivity of ε=2.65×104 L·mol-·1cm-1.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MTB-Zn" is due to coordination force.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ARS-Al" is due to the coordination bond and electro- static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Vis光谱法 甲基百里酚蓝-Zn(Ⅱ)-配合 牛血清白蛋白 茜素红S-Al()-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宗铭 余倩 +3 位作者 杨迟 方岩雄 张焜 曹显懿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在苯和50%NaOH介质中,80℃时1,4-二溴丁烷与咔唑(CZ)反应,生成N-溴丁基咔唑(BCZ)。在丙酮和K2CO3介质中,50℃时N-溴丁基咔唑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BP)反应,生成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 在苯和50%NaOH介质中,80℃时1,4-二溴丁烷与咔唑(CZ)反应,生成N-溴丁基咔唑(BCZ)。在丙酮和K2CO3介质中,50℃时N-溴丁基咔唑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BP)反应,生成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CBP),详细研究了CZ,BCZ,PMBP和PMCBP的UV和IR光谱。在氯仿中PMCBP对Nd(Ⅲ)的萃取率是PMBP的2.3倍,PMBP-Nd(Ⅲ)配合物无荧光,但PMCBP-Nd(Ⅲ)配合物有很强的荧光,说明PM-CBP是Nd(Ⅲ)的优良荧光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 合成 光谱分析 Nd() 钕() 萃取剂 荧光反应 稀土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甲基-苯基)-6-苯基-2,2′-联吡啶铂(Ⅱ)光致产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格侠 冯科 +4 位作者 邢令宝 史晓燕 张丽萍 佟振合 吴骊珠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以氯离子配位的4-(4-甲基-苯基)-6-苯基-2,2′-联吡啶铂(Ⅱ)配合物为光敏剂,Co(dmgH)2pyCl为催化剂,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牺牲体,在pH为8.5的乙腈/水混合溶剂中构建了光致产氢体系.体系光照(λ>400nm)19h后产氢量达到1.8mL,反应... 本文以氯离子配位的4-(4-甲基-苯基)-6-苯基-2,2′-联吡啶铂(Ⅱ)配合物为光敏剂,Co(dmgH)2pyCl为催化剂,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牺牲体,在pH为8.5的乙腈/水混合溶剂中构建了光致产氢体系.体系光照(λ>400nm)19h后产氢量达到1.8mL,反应的转换数(TON)达到804(vs.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甲基-苯基)-6-苯基-2 2'-联吡啶铂(Ⅱ)配合 Co()配合 光敏剂 光致产氢 反应转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胺桥联邻菲罗啉镧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风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1,10-菲罗啉-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3-丙二胺和1,2-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的HL60白血病、PC-3MIE8前列腺癌、BGC-823胃癌、MDA-MB-435乳腺癌、Bel-7402肝癌、Hela宫颈癌等6个瘤株的体外抗肿... 以1,10-菲罗啉-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3-丙二胺和1,2-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的HL60白血病、PC-3MIE8前列腺癌、BGC-823胃癌、MDA-MB-435乳腺癌、Bel-7402肝癌、Hela宫颈癌等6个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作用与静电作用,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调控与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邻菲罗啉 镧()配合 抗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2-咪唑醛肟锰(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20
作者 丁瑜 夏彩芬 +4 位作者 胡宗球 库宗军 周环波 李春莲 高大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579-1584,共6页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锰(Ⅲ)的两个单核配合物[Mn(Miao)2(H2O)2]ClO4(1)和[Mn(Miao)2(DMF)2]ClO4(2)(HMiao=1-甲基-2-咪唑醛肟,DMF=N,N-二甲基甲酰胺)的晶体.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锰与配体形成变形...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锰(Ⅲ)的两个单核配合物[Mn(Miao)2(H2O)2]ClO4(1)和[Mn(Miao)2(DMF)2]ClO4(2)(HMiao=1-甲基-2-咪唑醛肟,DMF=N,N-二甲基甲酰胺)的晶体.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锰与配体形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采用Gaussian 03W程序计算了HMiao配体的电荷密度,理论计算与实际配位形式完全吻合.测定了两种锰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法表明两配合物均存在较好的氧化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峰分别为0.75和0.70V,-0.32和-0.50V,是Mn(Ⅲ)和Mn(Ⅱ)之间的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2-咪唑醛肟 锰()配合 GAUSSIAN 03W程序 电化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