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污水运行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壮壮 刘崇涛 +4 位作者 吴厚凯 宋建超 李洋洋 陶秀萍 鞠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8-1895,共8页
针对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污水时存在严重的膜污染问题,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污水时可产生电能的特点,本研究耦合MBR与MFC,构建新型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chemistry membrane... 针对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污水时存在严重的膜污染问题,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污水时可产生电能的特点,本研究耦合MBR与MFC,构建新型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chemistry membrane bioreactor,EMBR),探讨EMBR处理猪场污水的可行性,并对比评价闭路和开路连接方式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闭路EMBR可连续稳定运行。产电性能方面,最大功率密度、内阻和库仑效率分别为62.7 mW·m^(-2)、229.1Ω和15.5%;污染物去除方面,闭路EMBR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4%±0.5%、76.6%±1.8%、62.6%±1.6%和70.5%±3.4%,其中TN的去除率较开路EMBR系统显著提升了3.8%;膜污染减缓方面,闭路EMBR在其自身所产电场作用下可有效减缓膜污染,膜清洗周期较开路EMBR延长了30%。EMBR作为一种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在高效去除猪场污水中污染物的同时可产生电能,并可利用自身所产电能原位减缓膜污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猪场 污水 产电性能 污染物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铁蛋白电化学反应器储存含磷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河清 吴楠 +2 位作者 林庆梅 杨盛昌 刘云丽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4-560,共7页
由透析袋、硒 -铁蛋白、恒流泵、电导仪、磁力搅拌器及电化学系统等构成硒 -铁蛋白电化学反应器。该反应器可储存流动水体中微量含磷化合物于铁蛋白的蛋白壳内,其储存量高低与流动水体中的含磷化合物含量成正比关系。经硒改造后的硒 -... 由透析袋、硒 -铁蛋白、恒流泵、电导仪、磁力搅拌器及电化学系统等构成硒 -铁蛋白电化学反应器。该反应器可储存流动水体中微量含磷化合物于铁蛋白的蛋白壳内,其储存量高低与流动水体中的含磷化合物含量成正比关系。经硒改造后的硒 -铁蛋白能提高有机磷农药的储存量,其储存能力与铁蛋白种类无关,可能与铁蛋白自身构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铁蛋白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有机磷农药 环境监测 含磷化合物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好氧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效果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闫凯丽 郑君健 +1 位作者 王志伟 吴志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29-3334,共6页
研究了外加电压下电化学A/O-MBR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抗污染性能,分析了抗污染性能提高的原因.结果显示,外加2V电压时系统对COD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4%、92.2%,不加电压时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6%、77.3%,表明外加电压能够显... 研究了外加电压下电化学A/O-MBR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抗污染性能,分析了抗污染性能提高的原因.结果显示,外加2V电压时系统对COD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4%、92.2%,不加电压时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6%、77.3%,表明外加电压能够显著提高A/O-MBR的脱氮处理效果;研究同时发现,外加2V电压时,导电膜的平均运行周期为38d,相比不加电压时(平均26d),运行周期有所延长.污染物与导电膜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H_2O_2的原位清洗作用是系统抗污染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脱氮 膜污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性能提升策略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壮壮 鞠然 +5 位作者 刘崇涛 宋建超 李洋洋 吴厚凯 李同 陶秀萍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33-4444,共12页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污水时存在脱氮效果差、运行能耗高和膜污染严重问题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存在出水质量差、所产电能未被有效利用的技术缺陷,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chemistr...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污水时存在脱氮效果差、运行能耗高和膜污染严重问题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存在出水质量差、所产电能未被有效利用的技术缺陷,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chemistry membrane bioreactor,EMBR)耦合MBR和MFC处理技术,可弥补两者技术缺点,能够实现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减缓膜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EMBR结构特点进行分类;从组成材料选取和运行参数优化角度重点阐述提升EMBR污水处理性能的策略;并从污染物去除、产电性能和膜污染减缓方面详细阐述了EMBR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EMBR处理污水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从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装置规模、膜污染减缓机制、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代谢机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EMBR处理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工作性能 污染物 产电性能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欣义 温尚龙 +3 位作者 张浩纯 石键韵 张艳芳 潘夏玲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文章考察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MBR)对难生化降解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MBR的膜污染控制情况。在相同的微电场工作条件和MBR操作条件下,通过对照试验研究EMBR系统的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情况和膜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 文章考察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MBR)对难生化降解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MBR的膜污染控制情况。在相同的微电场工作条件和MBR操作条件下,通过对照试验研究EMBR系统的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情况和膜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可提高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COD_(Cr)、氮元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84.4%。外加微电场的作用下,MBR的膜污染情况得到有效减缓,使得EMBR具有更好的运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难生化降解 微电场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向生物学——电化学反应器输入含铜离子和高强度硝酸盐的酸性废水的脱硝和中性化处理
6
作者 陈捷 《能量转换利用研究动态》 2003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铜离子 硝酸盐 酸性废水 中性化处理 生物学-电化学反应器 生物学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52
7
作者 林海波 伍振毅 +2 位作者 黄卫民 徐红 张雪娜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综述了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气浮、电渗析等方法。阐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目前没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低的电流效率、高能耗和大的操作费用,如何提高传质特性、电流效率、开发... 综述了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气浮、电渗析等方法。阐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目前没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低的电流效率、高能耗和大的操作费用,如何提高传质特性、电流效率、开发用于废水处理的高效电解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了未来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难降解废水处理用的阳极材料、电化学反应器、电化学组合技术、生物膜电化学反应器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电化学工艺 电化学反应器 电化学组合方法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制药废水中难生化有机物的降解 被引量:6
8
作者 许亚兵 王宝山 +1 位作者 汪光宗 张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5-5064,共10页
为探究制药废水中难生化有机物的有效降解方法,本文采用“电Fenton+生物电化学”联合处理制药废水,通过三维荧光光谱(EEMs)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进、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和难生化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结果如下。(1)采用电F... 为探究制药废水中难生化有机物的有效降解方法,本文采用“电Fenton+生物电化学”联合处理制药废水,通过三维荧光光谱(EEMs)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进、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和难生化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结果如下。(1)采用电Fenton预处理制药废水,对废水COD_(Cr)的平均去除率为28.75%±1.29%,对四氢呋喃的平均去除率为41.18%±2.95%,初步降低废水生物毒性,实现了制药废水的良好预处理效果。(2)电化学生物反应器对制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_(Cr))有显著的降解效果且明显优于单一生物膜反应器。其中电化学生物反应器运行39天,COD_(Cr)从(3438.30~4775.70)mg/L降至(20.18~331.09)mg/L,平均去除率达95.89%±1.63%;单一生物膜反应器运行10天,COD_(Cr)从(3943.90~4631.20)mg/L降至(345.08~1264.3)mg/L,平均去除率为79.86%±6.21%。(3)制药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成分以酪氨酸类蛋白、色氨酸类蛋白、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SMPs)为主,电化学生物反应器对3个区域的荧光组分降解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为58.88%、37.16%和36.26%。(4)针对制药废水中的主要难生化有机物四氢呋喃,电化学生物反应器可实现四氢呋喃的有效降解,四氢呋喃去除率高达97.65%。本研究从COD_(Cr)去除率、EEMs降解效果和难生化有机物降解效果三方面考察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为电化学生物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药物 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生物电化学法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连将儒 马伟芳 +1 位作者 马政 赵临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1,46,共6页
通过对三维生物膜电化学系统的特性进行剖析,总结出该系统具有提高氧化功能的羟基自由基水平、加速电子传递效能、增加降解功能微生物群落富集和活性的能力。通过剖析该系统对污染物高效去除的机理,从反应器构建的工艺参数(电极材料、... 通过对三维生物膜电化学系统的特性进行剖析,总结出该系统具有提高氧化功能的羟基自由基水平、加速电子传递效能、增加降解功能微生物群落富集和活性的能力。通过剖析该系统对污染物高效去除的机理,从反应器构建的工艺参数(电极材料、反应器结构以及电极形状)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比了系统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性能,最后提出了三维生物膜电化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特性剖析 工艺参数 运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膜电化学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和喜 李小进 +1 位作者 杨峰 章正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2-37,共6页
为实现对纺织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将电化学作用、生物降解作用、膜过滤作用相结合而构成浸没式膜电化学生物反应器(SMEBR)。采用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控制其参数如下:电压梯度为0.5~1.2V/cm,通电模式为开15min/关60min... 为实现对纺织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将电化学作用、生物降解作用、膜过滤作用相结合而构成浸没式膜电化学生物反应器(SMEBR)。采用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控制其参数如下:电压梯度为0.5~1.2V/cm,通电模式为开15min/关60min和开15min/关120min,膜出水泵运行模式为抽吸13min/停抽2min。经过120d的分阶段运行,反应器对COD、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7%、86.3%、93.5%。污泥停留时间约为300d,污泥浓度从起始的2.26g/L上升至5.25g/L,污泥比阻测定结果表明,经过电化学作用后污泥的过滤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电化学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膜污染 污泥比阻
原文传递
电驱动下的环境污染物厌氧生物转化—电子转移原理和应用实例
11
作者 冯春华 谢道海 +2 位作者 庞韵梦 韩涛 韦朝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453,共10页
厌氧环境下一些微生物能够接受来自于电极的电子并将电子传递至环境污染物,这使得电驱动下生物还原技术在可持续性废水处理以及生物修复方面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此体系中,阴极电子传递被认为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厌氧转化可行性和效率的制约因... 厌氧环境下一些微生物能够接受来自于电极的电子并将电子传递至环境污染物,这使得电驱动下生物还原技术在可持续性废水处理以及生物修复方面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此体系中,阴极电子传递被认为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厌氧转化可行性和效率的制约因素.文中首先评述可能的电子传递原理,包括水解氢气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人工合成电子穿梭体或者细菌分泌电子穿梭体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以及电极与细菌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等途径.相比间接电子传递,直接电子传递避免了将电子传递给没有起作用的介体及没有和电极接触的浮游微生物,因而更加节能.另外,列举了自养反硝化、生物还原脱氯、重金属生物还原、CO2生物还原以及硫酸盐生物还原等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此领域研究发展亟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包括阴极生物膜的培养以及电子从电极转至微生物内在机理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厌氧生物还原 环境污染物 生物阴极 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的环境污废水处理技术
12
作者 黄燕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为了提高污废水处理效率并减少能耗,采用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关键部件参数优化及运行控制,探索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能够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为... 为了提高污废水处理效率并减少能耗,采用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关键部件参数优化及运行控制,探索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能够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为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 污废水处理 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及模拟脱氮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佑铭 王萌 罗启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 制备活性炭纤维 (AFC)涂层电极 ,研究电解产氢的自养反硝化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方法 采用挂膜培养以及PVA包埋的方法 ,将异养反硝化菌固定在ACF电极表面 ,制成ACF涂层电极。结果 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后 ,... 目的 制备活性炭纤维 (AFC)涂层电极 ,研究电解产氢的自养反硝化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方法 采用挂膜培养以及PVA包埋的方法 ,将异养反硝化菌固定在ACF电极表面 ,制成ACF涂层电极。结果 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后 ,可用于去除模拟水样中的NO- 3 N。在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中 ,当NO-3 N初始浓度为 30 7mg L ,电流强度为 1 0mA时 ,水样经过 1 2小时的处理后 ,脱氮率达到 38 4 %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 2 3 6gNO-3 N (m3·d) ,涂层电极的面积负荷为 0 92gNO-3 N (m2 ·d)。在同等条件下 ,ACF电极微电解以及涂层电极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的脱氮率分别为 3 7%和 2 8%。在涂层电极上进行的反硝化作用中 ,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约占 7%。结论 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 ,适合反硝化菌附着生长。包埋了反硝化细菌的PVA凝胶能牢固地粘附在活性炭纤维表面 ,可制成PVA凝胶涂层电极。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培养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固定化微生物 电解 涂层电极 自养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菌涂层电极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佑铭 王萌 罗启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涂层电极脱氮模拟装置的最佳工作条件 ,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方法 在不同电流强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 (HRT)及水温条件下 ,测定反应器的脱氮率。结果 在 0~ 15mA范围内 ,反应器的脱氮率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提... 目的 探讨涂层电极脱氮模拟装置的最佳工作条件 ,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方法 在不同电流强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 (HRT)及水温条件下 ,测定反应器的脱氮率。结果 在 0~ 15mA范围内 ,反应器的脱氮率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 15mA ,反应器有最大脱氮率 ,达到 5 7 3%。此时 ,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NO-3 N 34 4g (m3·d)。HRT在 12h内 ,平均脱氮速率为NO-3 N 0 183mg h。当水温在 5~ 35℃内变化时 ,对脱氮率有一定影响。反应开始 1h后 ,脱氮装置中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迅速下降 ,分别降至1 0 8mg L和 - 4 0mV。结论 涂层电极脱氮装置能快速建立反硝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极间电压和电流密度控制在 2 5V和 0 0 83mA cm2 为宜。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器中pH值的下降以及NO- 2 N的积累将抑制脱氮反应 ,HRT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涂层电极 自养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自养反硝化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雪莲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3期127-129,共3页
基于氢自养反硝化脱氮原理,构建了生物陶粒反应器和生物电化学反应器模型去除水中硝酸盐,通过对两个反应器脱氮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氢自养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过程,为氢自养反硝化技术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 氢自养反硝化 生物陶粒反应器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EMBR-IFFAS耦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瑞 刘涛 乔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5-1364,共10页
石化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废水中的高浓度耗氧有机物(以COD计)以及有毒物质会抑制生物活性,传统厌氧/好氧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强化生物处理效果,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强化厌氧膜生物反应... 石化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废水中的高浓度耗氧有机物(以COD计)以及有毒物质会抑制生物活性,传统厌氧/好氧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强化生物处理效果,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强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EMBR)与基于悬浮生物载体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FFAS)处理实际石化废水。通过AnEMBR构建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COD,并通过IFFAS内的改性载体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以去除NH4+-N和TN。运行期间COD去除率大于95%,在-1.2 V的外加电压下缓解不可逆膜污染并回收沼气(CH4占比90.7%)。稳定运行阶段的COD、 NH4+-N、 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97.9%、93.1%和72.2%,平均出水COD为52.11 mg·L^(-1)、NH4+-N为3.70 mg·L^(-1)、TN为15.19 mg·L^(-1),达到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石化废水强化生物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电化学强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Aptamer-based 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assay of small biomolecules
17
作者 ZHANG YuYong,XIANG Yun,CHAI YaQin & YUAN Ruo Key Laboratory on Luminescence and Real-Time Analysis,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22-826,共5页
A convenient aptamer-based 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a small biomolecule,adenosine,was described. The sensing surface was fabricated by self-assembly of an aptamer/mercaptohexanol monolayer on a gold d... A convenient aptamer-based 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a small biomolecule,adenosine,was described. The sensing surface was fabricated by self-assembly of an aptamer/mercaptohexanol monolayer on a gold disk electrode. The principle of this aptasensor is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an adenosine target molecule and a ferrocene-conjugated signaling DNA strand for the aptamer binding site on the sensing surface. Due to 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this assay,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s of the surface captured ferrocene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log[adenosine] in the range from 0.05 to 3.2 μM,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5 nM. Moreover,the aptasensor also shows high selectivity for adenosine. The proposed aptasensor thus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other small bio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MER ADENOSINE BIOSENSOR competitive assay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