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产业学院“生态位重叠”现象运行逻辑研究
1
作者 梁彤 杨江敏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组织创新,但实践中的发展资源重叠、人才培养趋同、管理制度泛化等问题阻碍其创新成效,呈现出组织“生态位重叠”现象。在产业学院意向阶段,“薄弱化”的组织合作基础与“分化式”的组织价值是“生...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组织创新,但实践中的发展资源重叠、人才培养趋同、管理制度泛化等问题阻碍其创新成效,呈现出组织“生态位重叠”现象。在产业学院意向阶段,“薄弱化”的组织合作基础与“分化式”的组织价值是“生态位重叠”现象的前置条件;在实践阶段,制度建设滞后性与组织策略性偏差行为导致“生态位重叠”现象,引发了产业学院组织困境,致使其始终处于运行的低级阶段。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该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构建,在合作基础、价值共享、制度共建与行为策略的维度构建中析取组织运行逻辑,可以为理解“生态位重叠”现象提供整体化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生态位重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被引量:155
2
作者 李德志 石强 +4 位作者 臧润国 王绪平 盛丽娟 朱志玲 王长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103,共9页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种群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长期封育草地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对不同干扰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井光花 程积民 +3 位作者 苏纪帅 魏琳 史晓晓 金晶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72,共30页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初步分析了长期封育草地优势种群生态位对放牧、火烧和施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封育(对照组)、放牧、火烧和施肥干扰下,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依次是白颖苔草、中华小...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初步分析了长期封育草地优势种群生态位对放牧、火烧和施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封育(对照组)、放牧、火烧和施肥干扰下,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依次是白颖苔草、中华小苦荬、白莲蒿和本氏针茅;建群种本氏针茅在不同干扰下生态位宽度表现为施肥(1.362)>火烧(1.244)>封育(1.088)>放牧(1.026),物种丰富度指数则依次为放牧>施肥>火烧>封育。所有物种和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均表现为施肥>封育>火烧>放牧,且在各干扰下,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的种对依次为本氏针茅和白颖苔草、大针茅和白颖苔草、大针茅和白颖苔草以及中华小苦荬和硬质早熟禾。综上所述,对长期封育的草地进行适度的干扰可提高物种丰富度,改善种群的生态位配置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干扰类型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生态位重叠企业竞合关系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耀吾 韩冰 黄万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9-63,共5页
在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中,参与主体生态位重叠与竞合关系复杂。应用生态位理论中Lotka-Volterra原理,构建企业生态位演化模型群,并进行系统仿真,揭示不同类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动态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重叠的创新... 在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中,参与主体生态位重叠与竞合关系复杂。应用生态位理论中Lotka-Volterra原理,构建企业生态位演化模型群,并进行系统仿真,揭示不同类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动态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重叠的创新主体间只有采取合作共生模式,才会产生企业生态位协同进化;片面追求自身发展的单向思维模式,反而可能导致企业生态位被逐渐侵蚀。该研究结论对于探索科学治理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 生态位重叠 LOTKA-VOLTERRA 模型 竞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位重叠探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青青 娄策群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1,共4页
文章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3个维度出发,对信息生态位重叠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信息生态位重叠对信息人竞争与信息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生态 生态位重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研究 被引量:153
6
作者 王仁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311,共8页
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和Pianka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演替系列12种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植物种群长期... 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和Pianka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演替系列12种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植物种群长期适应由放牧引起的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梯度变化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原因。优势种羊草种群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维上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10、0.869和0.930。五脉山黧豆和湿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均很窄。增加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在放牧演替的先锋植物中,只有虎尾草生态位宽度较大(三维上平均0.707),角碱蓬和星星草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很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分布于相同或相邻放牧阶段及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放牧条件下,羊草群落的演替过程也就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地 放牧 种群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校生态位重叠现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曲龙巨 李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16-121,共6页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发展现状,然后运用生态位相关理论对其生态位重叠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生态位重叠程度测量模型,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测量,进而总结出黑龙江省高校生态位重叠的原因。并基...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发展现状,然后运用生态位相关理论对其生态位重叠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生态位重叠程度测量模型,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测量,进而总结出黑龙江省高校生态位重叠的原因。并基于教育分流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引导高校从不合理的定位向合理定位转变,最终实现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生态 生态位重叠 教育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革螨生态位重叠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宪国 叶炳辉 +2 位作者 顾以铭 陈渊民 易竞新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5年第4期7-10,28,共5页
本文应用Colwell─Futuyma模型对云南西部11种重要革螨在25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聚类分析,11种革螨被划分为7个生态位重叠群。同一生态位重叠群内的革螨,在宿主选择上很... 本文应用Colwell─Futuyma模型对云南西部11种重要革螨在25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聚类分析,11种革螨被划分为7个生态位重叠群。同一生态位重叠群内的革螨,在宿主选择上很接近,倾向于寄生相同的小兽宿主,特别是主要宿主。各种革螨生态位重叠的大小恰好与其在动物分类上的接近程度相反,分类上距离较近的螨种彼此竞争、相互排斥,表现出生态位分离及宿主选择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螨亚纲 革螨 生态位重叠 小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凯婷 张勇 +5 位作者 马燕丹 郑秋竹 岳海涛 王晓蓉 梁克敏 曾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34-10344,共11页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会随环境发生变化。为探究上述关系在若尔盖地区的表现形式,于2021年8月对若尔盖地区典型的水生、湿生、湿生—中生和中生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构建了新的植物竞争强度(Competition intensity...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会随环境发生变化。为探究上述关系在若尔盖地区的表现形式,于2021年8月对若尔盖地区典型的水生、湿生、湿生—中生和中生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构建了新的植物竞争强度(Competition intensity,CI)公式并进行测算,计算了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度(Niche overlap of species,NOS),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CI和NOS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水生到中生生境,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趋势(P<0.05);2)湿生—中生生境的CI显著高于湿生生境(P<0.05),湿生生境的NOS高于水生生境(P<0.05);CI与NOS无显著相关性,但在湿生生境中两者呈倒抛物线关系(P<0.05)。3)整体来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CI呈抛物线关系(P<0.05),与NOS无显著关系(P>0.05);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NOS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CI无显著关系(P>0.05);从单个生境看,湿生—中生生境的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CI呈线性负相关(P<0.05),其余生境的上述多样性指数与CI无显著关系(P>0.05);各生境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NOS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表明,从水生到中生生境,若尔盖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但植物多样性与物种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较复杂。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若尔盖高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境 湿生生境 湿生⁃中生生境 中生生境 植物多样性 竞争强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生态位重叠:问卷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10
作者 刘敬文 许芳 《现代管理》 2018年第6期570-576,共7页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构建并检验了职场生态位重叠二维结构模型,开发了员工职场生态位重叠的测量问卷。采用访谈、半结构化问卷获取原始数据,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归纳和预调研修订等程序确定职场生态位重叠初始问卷。通过项目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构建并检验了职场生态位重叠二维结构模型,开发了员工职场生态位重叠的测量问卷。采用访谈、半结构化问卷获取原始数据,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归纳和预调研修订等程序确定职场生态位重叠初始问卷。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正式问卷,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职场生态位重叠的二维结构。实证研究发现,职场生态位重叠的二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水平,包括职业成长路径重叠和职业发展资源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生态位重叠 人力资源生态 问卷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鲎与圆尾鲎潜在栖息地评估与生态位特征分析
11
作者 廖健 李懿扬 +6 位作者 张水源 杨圆枫 熊春晖 肖绍军 王学锋 王中铎 郭昱嵩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鲎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人为因素导致鲎栖息地丧失日益严重。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对中国鲎与圆尾鲎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 鲎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人为因素导致鲎栖息地丧失日益严重。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对中国鲎与圆尾鲎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与环境变量,构建了高精度的生态位模型(中国鲎训练集AUC值为0.9963,测试集AUC值为0.9958;圆尾鲎训练集AUC值为0.9980,测试集AUC值为0.9972)。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鲎与圆尾鲎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受到多种环境因素(水深、最小叶绿素a含量和离岸距离等)的共同影响。影响中国鲎潜在栖息地的关键环境因子贡献率为:水深(29.75%)>最小叶绿素a含量(23.98%)>离岸距离(13.49%),而影响圆尾鲎潜在栖息地的关键环境因子贡献率为:最小叶绿素a含量(55.85%)>离岸距离(14.28%)>水深(10.03%)。多重生态位图揭示了中国鲎与圆尾鲎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Schoener's D=47.2%),中国鲎显示了较宽的生态位。中国鲎更倾向于分布在更深的海域,而圆尾鲎则偏好于初级生产力更丰富的近岸海域。生态位特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两种鲎类在资源利用和适应环境策略上的不同。该研究不仅为鲎类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圆尾鲎 潜在栖息地 生态位重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类型组合的护坡植物根系生态位特征
12
作者 耿莞 陈济丁 +4 位作者 孔亚平 陶双成 赵倩 李金波 宋桂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3-1924,共12页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根蘖型草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丛生型草本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依据根系类型进行了9种组合,采用湿法客土喷播对模拟边坡进行修复治理,研究不同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以明确不同类型根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位置关系及生态功能,为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加固坡面稳定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根系结构类型组合在土层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中,高羊茅组合的根长及根干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86.9%和90.83%;而紫穗槐+苜蓿组合则在5 cm以下的土层中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63.73%和76.52%。(2)不同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径级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均呈现反J型。高羊茅组合和胡枝子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余组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羊茅组合垂直空间生态位变化最大,其变幅为0.21—3.51。在10 cm以下土层中,除紫穗槐+苜蓿组合外的其余组合生态位指数均显著下降表现为表层聚集生态位型。(3)生态位指数最高的组合是紫穗槐+胡枝子,为1。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的细根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度及地下种间竞争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分别为0.089、0.036和0.438,种间竞争强度最大。综合不同根系类型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表现较好的根系类型组合为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的紫穗槐+胡枝子组合、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丛生型的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根蘖型苜蓿组合和垂直轴根型+根蘖型的紫穗槐+苜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边坡 根系类型组合 根系生态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岛车桑子灌丛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影响
13
作者 曹晟烜 黄运腾 +5 位作者 罗真 林希霆 陈颖 张群 刘兴诏 邓传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8,共11页
以福建省5座海岛50个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灌丛样方为研究对象,参考群落加权平均值(C_(WM))的方法对群落水平生态位进行量化,并采用生态位测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tel检验、冗余分析对车桑子灌丛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的影响... 以福建省5座海岛50个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灌丛样方为研究对象,参考群落加权平均值(C_(WM))的方法对群落水平生态位进行量化,并采用生态位测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tel检验、冗余分析对车桑子灌丛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在灌木层中拥有最大的重要值(25.87%)和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B_(L))为39.16,Shannon指数(B_(S))为3.79),是群落的建群种,对海岛生境有较强适应力。相关分析说明,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65),但仍存在部分特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均不高,两者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均值分别为0.21、0.14,灌木层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高于草本层。生态位宽度能极显著影响生态位重叠值,但影响程度有限,仍有其他因素影响种对生态位重叠值。Mantel检验结合冗余分析表明,全磷质量分数、距居民点距离、年均降水量、距海岸线距离、纬度、坡向是影响群落生态位特征的主要因子,且生态位宽度比生态位重叠值更易受环境因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植被 车桑子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中央湿地草本层生态位特征
14
作者 李晖 刘龙英 +6 位作者 郭婉琪 何韫 赵梓秀 朱子昕 范存祥 林志斌 袁兴中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5-2363,共9页
研究湿地草本层生态位特征对于特大型城市湿地实现低维护管理,提升城市生境异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选取广州城市中央官洲水道两岸的小洲湿地和咀头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系统取样法,共选取162个湿地草本层样方,运用Levins生态位... 研究湿地草本层生态位特征对于特大型城市湿地实现低维护管理,提升城市生境异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选取广州城市中央官洲水道两岸的小洲湿地和咀头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系统取样法,共选取162个湿地草本层样方,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的方法,对其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湿地草本层竞争激烈,入侵物种的数量少于乡土物种但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高,其中最大的分别为南美蟛蜞菊、两耳草等入侵物种,对乡土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使其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重要值最高的乡土物种是鸭跖草,在长期无人工干预的状态下有较好的适应性。(2)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生态位宽度的因素包括重要值、分布频度、空间和环境等。(3)入侵物种与乡土物种之间普遍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且相互之间的重叠现象相较于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内部更为显著。咀头湿地草本层的总体平均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均大于小洲湿地,物种间竞争排斥较强,自生乡土植物的生长处于相对劣势。(4)小洲湿地草本层群落稳定状态优于咀头湿地,表明自然演替的湿地草本层在适当人工干预的状态下,通过增加自生乡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能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构建相对稳定的乡土湿地草本层植物群落。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环境下抵御入侵植物、优化草本层结构及实现低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乡土物种 入侵物种 人工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
15
作者 张华英 郭昊 +4 位作者 曹窈畅 冯汉华 王旭 罗勇 白拉曲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探究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文章以粤北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代表性森林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指数4个方面分析其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究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优势树种及其生态位特征,文章以粤北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代表性森林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指数4个方面分析其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不同,综合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可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秀丽锥Castanopsis jucunda在各石漠化程度中有良好表现,可作为石漠化地区树种选择的参考;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平均值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度石漠化(0.795和0.707)、潜在石漠化(0.594和0.535)、重度石漠化(0.566和0.472)、轻度石漠化(0.344和0.349),中度石漠化区域的物种竞争最激烈,潜在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区域次之,轻度石漠化区域最低,其中鸡仔木Sinoadina racemosa-秀丽锥、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马尾松和鸡仔木-麻栎的物种对间存在较高的种间竞争,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避免这些种对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特征 优势树种 生态位重叠 生态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近岸海域春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崔雯慧 蒋文良 +5 位作者 张德普 李生府 董斌 吕振波 杨继松 任中华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3,共12页
为了解莱州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该海域2020—2021年的春、秋两季24站位浮游动物分析数据,使用优势度、生态位宽度(Bi)和重叠度指数(Oik)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生态位... 为了解莱州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该海域2020—2021年的春、秋两季24站位浮游动物分析数据,使用优势度、生态位宽度(Bi)和重叠度指数(Oik)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生态位特征,并探讨造成优势种分化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两季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2种,其中春季优势种10种,秋季优势种9种,共同优势种为桡足类无节幼虫、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和双壳类壳顶幼虫,优势种季节更替率73.3%。窄生态位种(B_(i)<0.30)和重叠度值较低的物种对(O_(ik)<0.300)在两季的优势种中占比较高,而春季优势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值(0.256)高于秋季(0.193)。春季优势种丰度与水深、盐度和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石油烃类和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而秋季优势种丰度仅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环境因子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重要环境因素,表明优势种生态位存在季节分化。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掌握莱州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环境因子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字湾毗邻海域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17
作者 蒋文良 张德普 +5 位作者 崔雯慧 李生府 李敏 刘栋 吕振波 任中华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2021年10月(秋季)、2022年2月(冬季)、2022年4月(春季)和2022年8月(夏季)在丁字湾毗邻海域(N 36°15′~36°40′、E 120°55′~121°25′)设置12个站位,开展了4个季节游泳动物拖网调查,研究该区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 2021年10月(秋季)、2022年2月(冬季)、2022年4月(春季)和2022年8月(夏季)在丁字湾毗邻海域(N 36°15′~36°40′、E 120°55′~121°25′)设置12个站位,开展了4个季节游泳动物拖网调查,研究该区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生态位特征,为丁字湾毗邻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调查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捕获到游泳动物81种,夏季物种数最多(54种),冬季最少(34种),季节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共出现13种优势种,春季1种、夏季5种、秋季4种、冬季5种,季节更替率为80%~100%,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生态位宽度呈秋季(0.54)>春季(0.49)>夏季(0.40)>冬季(0.33)的趋势,而4个季节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为春季0~0.96、夏季0.07~0.96、秋季0~0.94、冬季0~0.91,游泳动物生态位季节分化明显,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空间分化更明显,资源竞争关系更强;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逐步升高;丰度-生物量曲线统计量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表明群落受扰动情况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丁字湾毗邻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丰度-生物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视角下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雅蓓 夏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共14页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通过聚合创新形成现代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力量。在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技术、组织、资本、服务创新资源生态位因子,运用生态位宽度、重叠度、适宜度及竞争力综合评价...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通过聚合创新形成现代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力量。在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技术、组织、资本、服务创新资源生态位因子,运用生态位宽度、重叠度、适宜度及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7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力进行多维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宽度呈递增趋势,涵盖的资源空间日益广泛,资源聚合竞争力逐年增强;生态位重叠度存在过度竞争、过度分散等问题,其中地理位置邻近、主导产业相同的创新集群间生态位重叠度偏高;生态位适宜度总体偏低,进化动量总体较高,说明多数集群在生境适应能力方面的竞争力较弱,与领先集群间差距较大,但呈现出较好的成长性。生态位竞争力综合分析显示,创新集群形成了由四个梯队构成的产业创新空间格局。从产业特征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优势明显,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集群则处于生态位竞争劣势;从空间维度看,南部沿海区域的创新集群生态位竞争力最强,形成珠三角经济圈创新生态高地,而大西北区域的创新集群则面临着创新生态脆弱性的挑战,存在更大的进化动量空间。据此,提出资源协同集聚、集群错位竞争和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集群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适宜度 进化动量 生态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林伟强 贾小容 +1 位作者 陈北光 谢正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分别采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S impson指数的倒数计算并分析了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乔木层15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2种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的测度结果及其标准化结果一致表明:除少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分别采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S impson指数的倒数计算并分析了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乔木层15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2种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的测度结果及其标准化结果一致表明:除少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其群落结构的单调性.利用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计算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种群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较低,群落处于演替阶段,且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与其生态位宽度不呈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次生林 帽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嵩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分析 被引量:92
20
作者 陈波 周兴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本文利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在多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三种嵩草(Kobresia)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三种嵩草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其中小嵩草(... 本文利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在多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三种嵩草(Kobresia)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三种嵩草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其中小嵩草(K.pygmaea)在土壤水势、光照强度和坡向等三维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18、0.896和0.910;矮嵩草(K.humilis)和藏嵩草(K.tibetlca)在土壤水势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875和0.866;植物种如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则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亦较高;植物种对间若有相似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生态位重叠有降低的趋势;小嵩草和矮嵩草在三维上的重叠值分别是0.671、0.719和0.686;某些杂类草与优质牧草之间存有较大的重叠,这主要与长期过度放牧、优良牧草受到抑制以及生境退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草 生态宽度 生态位重叠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