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几个特殊主体查询权限的思考
1
作者 周繁 魏鹏 +1 位作者 刘力 张雅杰 《中国土地》 2024年第12期31-33,共3页
核心提示本文通过分析律师、国家机关、夫妻及企业等查询主体在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分设多种权属状况及查询情景,探讨各类情况下几个特殊查询主体的查询权限,以期为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业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查询主体 不动产登记资料 特殊主体 不动产统一登记 权限 国家机关 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运动中风险自负原则对特殊主体的适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林 侯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在西方国家侵权法下风险自负原则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是很普遍的司法实务,其着重强调在被告存在过失侵权致人伤害的情况下赔偿责任的豁免。而在我国法律环境中,运动场上如果发生"犯规"等行为过失致人伤害时更应该适当阻却风险自... 在西方国家侵权法下风险自负原则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是很普遍的司法实务,其着重强调在被告存在过失侵权致人伤害的情况下赔偿责任的豁免。而在我国法律环境中,运动场上如果发生"犯规"等行为过失致人伤害时更应该适当阻却风险自负原则的适用,在行为人无过失行为致人伤害时,才启动风险自负原则的全部适用,行为人无赔偿义务。一些特殊运动主体如未成年人、新兴运动参与者、观众等,在涉及到此几类特殊主体的伤害事件时,风险自负原则的适用和阻却适用应与该原则的常规适用条件和方法有所区别,如应综合考虑未成年对危险的预知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较差;综合考虑新兴运动与众不同的固有风险及参与者对运动固有风险有限的知晓程度;观众群体与运动员群体"风险不对等""活动范围空间互相侵犯程度不一"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特殊主体 风险自负 适用与阻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单位犯罪中的特殊主体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彪 唐正祥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21,共8页
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单位犯罪亦不例外。刑法分则中某些单位犯罪之单位主体,除了需要具备单位的一般主体要件以外,尚需具备某种特定的刑法身份。这些特定身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特定的所有制为内容的特定身份、以从事... 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单位犯罪亦不例外。刑法分则中某些单位犯罪之单位主体,除了需要具备单位的一般主体要件以外,尚需具备某种特定的刑法身份。这些特定身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特定的所有制为内容的特定身份、以从事特定行业为内容的特定身份、以进行特定法律行为为内容的特定身份和以负有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定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特殊主体 刑法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特殊主体共同侵占非国有公司财物的定性研究
4
作者 毕志强 《检察实践》 2002年第3期44-45,共2页
本文所称“不同特殊主体共同侵占财物的定性”问题,是指对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占其所在的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非国家工作人... 本文所称“不同特殊主体共同侵占财物的定性”问题,是指对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占其所在的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所在的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单位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应定职务侵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占 特殊主体 财物 非国家工作人员 数额较大 国有公司 职务 企业 便利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下的特殊主体人权的保护——以妇女权利的保护为切入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强 马玲玲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7期161-162,共2页
人权是人之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普遍主体人权保护的同时,更要强调那些特殊主体的人权保护问题。文章选择了特殊的弱势主体里面的妇女为切入点来研究社会性别主流化如何影响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 人权是人之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普遍主体人权保护的同时,更要强调那些特殊主体的人权保护问题。文章选择了特殊的弱势主体里面的妇女为切入点来研究社会性别主流化如何影响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最后,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背景下,借鉴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妇女人权保护的具体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社会性别主流化 特殊主体人权 妇女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分类完善高校学生中几类特殊主体的人格
6
作者 陈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6-179,共4页
完善高校学生中几类特殊主体的人格是使其成为合格接班人、合格履行其育人天职、维护高校自身稳定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分类开展研究、分类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完善几类特殊主体人格的基本方法。规范政策环境... 完善高校学生中几类特殊主体的人格是使其成为合格接班人、合格履行其育人天职、维护高校自身稳定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分类开展研究、分类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完善几类特殊主体人格的基本方法。规范政策环境、规范教师行为、规范语言环境是完善几类特殊主体人格重要的制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几类特殊主体 人格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修订《体育法》特殊主体的体育参与保障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宝海 戴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0-36,共7页
新修订《体育法》第5条首次提出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同时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设立了体育参与保障权。体育参与保障权的设置有助于解决当下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体育权利保障不... 新修订《体育法》第5条首次提出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同时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设立了体育参与保障权。体育参与保障权的设置有助于解决当下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体育权利保障不足,相应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缺失,体育无障碍环境设置不足等问题,体育参与保障权的设立符合国际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与社会公平正义理论,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未来在新修订《体育法》实施的背景下,体育参与保障权的实现路径包括:继续完善体育供给服务体系,为特殊主体提供优质、无障碍、均等化的体育公共服务;制定多级联动及多部门协同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操作性强的救济监督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普法规划,提升全民对体育参与保障权的认知,切实保障特殊主体的体育参与保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订《体育法》 特殊主体 体育参与保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特殊主体生育权的法律保护
8
作者 潘喆 周飞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7-49,共3页
我国法律对于公民的生育权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特殊主体的生育权的却没有给予任何规定。这里的特殊主体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罪犯,一类是独身女性。对于罪犯,应采用离监探亲制度、同居会见制度以及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等保障其生育权的实... 我国法律对于公民的生育权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特殊主体的生育权的却没有给予任何规定。这里的特殊主体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罪犯,一类是独身女性。对于罪犯,应采用离监探亲制度、同居会见制度以及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等保障其生育权的实现。对于独身女性的生育权,应从明确限定独身女性的范围、保障供精者的权利以及确保子女的抚养、禁止独身女性婚后再生育等方面对立法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主体 生育权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特殊主体生育权的立法制度
9
作者 吴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生育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生育权的立法滞后于现实社会,要完善生育权的立法,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立法思考。本文在论述生育权的定义、生育权立法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特殊主体的生育... 生育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生育权的立法滞后于现实社会,要完善生育权的立法,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立法思考。本文在论述生育权的定义、生育权立法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特殊主体的生育权以及实现特殊主体生育权的方法手段和立法制度,以期待今后能颁布更具体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特殊主体生育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主体生育权 侵害生育权 立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权法中受害人过错的特殊主体研究
10
作者 何佳 《知识经济》 2009年第1期15-15,共1页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即是说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过错的主体一般而言是受害人本人,但随着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除受害人本人之外的特...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即是说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过错的主体一般而言是受害人本人,但随着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除受害人本人之外的特殊过错主体。本文对这些特殊主体的界定和法律适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人过错 特殊主体 过失相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本解读中理解中国的特殊主体人权——以“中国人权白皮书”为解读对象
11
作者 田双铭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8-84,共7页
中国人权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公开对外发布的中国人权发展状况的正式文件,这类文件对于理解中国人权发展事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特殊主体人权是中国人权白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特殊人权主体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整体人权事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人权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公开对外发布的中国人权发展状况的正式文件,这类文件对于理解中国人权发展事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特殊主体人权是中国人权白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特殊人权主体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整体人权事业发展的认识。特殊主体人权的部分采取了特殊的叙事方式、包含了特定的内容,从中可以分析出中国特殊主体人权发展的特点,发现特殊主体人权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主体 人权 平等 特殊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与揭示:急救中心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特殊主体的正当性
12
作者 阚凯 曹文奕 《知与行》 2022年第2期50-58,共9页
《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一章的立法内容隐蔽了急救中心作为医疗侵权责任特殊主体的救济界面,法律治理精细化发展的时代使命要求对此做出修正,将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损害责任特殊主体归入传统医疗侵权法律体系。作为医... 《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一章的立法内容隐蔽了急救中心作为医疗侵权责任特殊主体的救济界面,法律治理精细化发展的时代使命要求对此做出修正,将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损害责任特殊主体归入传统医疗侵权法律体系。作为医疗行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急救中心存在着及时性延迟、可能出现二次伤害、错误作出转送决策及急救模式存在差异性等医疗损害责任风险。急救中心归入医疗损害责任体系的现实困境体现在院前与院内两种医疗行为的“行为同一性”认定、急救的及时性及二次伤害的过错认定、转送决策权的认定、共同侵权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认定五个方面存在分歧。将急救中心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特殊主体的制度突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明确急救医疗行为的独立性、统一急救模式、对及时性及二次伤害医疗损害风险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明确患者转送决策权归属、明确院前急救与院内医疗共同侵权的原因力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中心 医疗机构 医疗损害责任 特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法:重点清理“特殊主体”执行积案
13
作者 袁定波 《共产党员》 2009年第1期36-36,共1页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将严重失信于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不久前表示。对此,中央政法委将政府...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将严重失信于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不久前表示。对此,中央政法委将政府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列为本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主体 清理 最高人民法院 被执行人 政府机关 社会影响 国家机关 党和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法:国家强势部门等“特殊主体”成执行难重点
14
《时代金融》 2009年第1期7-7,共1页
2008年12月.中国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11月中旬至2009年6月份,在全同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就此次活动接受人民法院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强势部门等“特殊主体”成执行难重点。
关键词 特殊主体 执行难 最高人民法院 记者采访 负责人 执行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主体”能否享受年休假?
15
作者 陈艳 《中国卫生人才》 2020年第7期32-36,共5页
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为平等保护各类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国家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适用主体广泛而明确,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主体",他们是否可以享受年休假呢?非全日制劳动者能否... 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为平等保护各类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国家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适用主体广泛而明确,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主体",他们是否可以享受年休假呢?非全日制劳动者能否享受年休假?曹某在一家医院的餐厅从事保洁工作,每月工资为30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休假 适用主体 休息权 特殊主体 公民权利 带薪年休假制度 保洁工作 休息休假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作为“特殊市场主体”:事实、理论与政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敏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国有企业具有其特殊性,与作为一般市场主体的私人企业有本质区别,故不能用私人企业标准去评估、判断国有企业,这使得其实质性地成为“特殊市场主体”。从分析“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的理论元问题入手,才能理解和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从... 国有企业具有其特殊性,与作为一般市场主体的私人企业有本质区别,故不能用私人企业标准去评估、判断国有企业,这使得其实质性地成为“特殊市场主体”。从分析“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的理论元问题入手,才能理解和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从“现代企业制度”向“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关键逻辑。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盈利悖论”,来源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过程,特别是1990年代的“国退民进”改革和21世纪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让国有经济聚焦特定范围、特定领域,平台特征增强,企业数量减少,盈利能力逐步改善。但国有企业“不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而是必须面向国家战略性布局与整体需要。国有企业的典型“特殊市场主体”特征表现为有限营利性、经济事业性、国家使命性三个方面。“特殊市场主体”发生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法定性和有限性,体现竞争中性,受到诸多限定。面向未来,国有企业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法定性有待提高,国际化程度需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特殊市场主体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的主体与普遍的诉求:环境正义的多维张力与进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芳 毛渲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从表面看,环境正义问题表现为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与风险的失衡,是特殊群体特殊诉求的呈现。但究其根本,在特殊主体的背后却存在普遍的社会正义诉求。普遍性与特殊性在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与环境分配不公、权力结构的层级性与环境制度不公、... 从表面看,环境正义问题表现为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与风险的失衡,是特殊群体特殊诉求的呈现。但究其根本,在特殊主体的背后却存在普遍的社会正义诉求。普遍性与特殊性在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与环境分配不公、权力结构的层级性与环境制度不公、表达渠道的通畅性与环境参与不公、信息资源的对称性与环境认知不公、身份地位的平等性与环境承认不公等之间形成了多维张力。环境正义的实现,需要在张力的平衡中寻找多元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特殊主体 普遍性诉求 不平衡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充特殊主体骗取财产的行为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晓璐 吴乐乐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2期48-50,共3页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白某某,男,199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山东省山东大学人,案发前系北京某网吧网管。
关键词 行为定性 特殊主体 财产 骗取 文化程度 被告人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原文传递
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特殊主体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宪权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0-11,共2页
自我国刑法颁布以来,对犯罪的特殊主体这一问题的理解,刑法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多种刑法教科书中对这一概念所下定义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犯罪的特殊主体即身份犯,也就是说要求具备特殊的身份条件才能构成... 自我国刑法颁布以来,对犯罪的特殊主体这一问题的理解,刑法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多种刑法教科书中对这一概念所下定义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犯罪的特殊主体即身份犯,也就是说要求具备特殊的身份条件才能构成犯罪的那些犯罪的主体。例如,要求是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才能构成的犯罪。也有人认为,只要从理论上分析,某些犯罪具有排他性的主体要求,即可认为是特殊主体。例如,强奸罪的主体除共同犯罪外,一股是排除女子作为构成本罪的主体的,因而强奸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主体 我国刑法 犯罪主体 问题研究 国家工作人员 司法工作人员 强奸罪 刑法理论 共同犯罪 主体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