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维生素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缪伶伶 朱小波 +3 位作者 章波 陈晚琴 吴霞 夏建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脐血维生素A(V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的92例CMPA新生儿为CMPA组,同期健康新生儿92例为对照组。CMPA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度组67例和重度组25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脐血及新生儿血VA、... 目的分析脐血维生素A(VA)水平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的92例CMPA新生儿为CMPA组,同期健康新生儿92例为对照组。CMPA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度组67例和重度组25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脐血及新生儿血VA、新生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C)、免疫球蛋白E(IgE)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脐血VA与新生儿血VA、EC、IgE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脐血VA对新生儿发生CMPA的预测价值。结果脐血VA、新生儿血VA、CD3^(+)、CD3^(+)CD4^(+)、CD3^(+)CD8^(+)水平为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而新生儿血IgE、EC、CD3^(-)CD19^(+)为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在轻中度组、重度组及184例新生儿中,脐血VA与新生儿血CD3^(+)、CD3^(+)CD4^(+)、CD3^(+)CD8^(+)均呈正相关(P<0.05),与IgE、EC、CD3^(-)CD19^(+)均呈负相关(P<0.05);在重度组及184例新生儿中,脐血VA与新生儿血VA呈正相关(P<0.05)。脐血VA对CMPA的发生及CMPA的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VA缺乏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CMPA,且与CMPA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邬力 刘增荣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牛奶蛋白过敏(CMPA)常见于婴幼儿,是由于对牛奶蛋白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回避牛奶蛋白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严重CMPA患儿可选用氨基酸配方奶粉,益生菌的添加有助于免... 牛奶蛋白过敏(CMPA)常见于婴幼儿,是由于对牛奶蛋白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回避牛奶蛋白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严重CMPA患儿可选用氨基酸配方奶粉,益生菌的添加有助于免疫耐受形成,口服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案。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旨在促进CMPA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诊断 治疗 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早期识别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赖晓珠 付四毛 +1 位作者 龙晓玲 黄东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早期识别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因为皮疹、营养不良、便秘和腹泻等症状到我院门诊就医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150例,再选择同期到我院参与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检查两组的WBC、E绝对值... 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早期识别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因为皮疹、营养不良、便秘和腹泻等症状到我院门诊就医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150例,再选择同期到我院参与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检查两组的WBC、E绝对值、E%、N%、PLT和HGB并对比,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高危因素,构建和分析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早期识别预测模型,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15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IgE阳性81例,占比54.00%;过敏的表现有:湿疹72例(48%),营养不良71例(47.33%),腹泻8例(5.33%),便秘7例(4.67%),其他(如鼻塞、揉眼等)21例(14%)。病例组在WBC、E绝对值、E%、PLT、HGB上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存在不同,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在N%上的表达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高危因素为PLT×109/L,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临床症状、WBC、E绝对值、E%、PLT、HGB纳入到预测模型中,并将PLT×109/L、E绝对值、E%分别作为单独的预测值,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和预测值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对早期识别牛奶过敏患儿的预测诊断效果,预测效能最好的是PLT×109/L,其次是预测模型,再次是E绝对值,最后是E%。结论 对于慢性胃肠道症状或是皮疹的患儿伴发热、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及PLT等水平异常升高者,应考虑慢性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并进一步使用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及早诊断是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 早期识别 预测模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
4
作者 李洋洋 侯林 +4 位作者 马紫君 黄山雅美 刘捷 曾超美 秦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一项“中国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子队列,包括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生的婴儿,根据随访至1岁时有无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 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一项“中国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子队列,包括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生的婴儿,根据随访至1岁时有无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分为病例组(CMPA组)和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婴儿及其母亲孕前和孕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孕期多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8例婴儿,CMPA患儿52例,对照组226例;男性婴儿143例,女性婴儿135例,其中男性婴儿在CMPA组比例(69.2%)高于对照组(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MPA患儿和对照组在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合并免疫性疾病、贫血者以及孕期存在抗生素暴露者在CMPA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如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在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PA组与对照组孕期多项血常规指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危险因素 婴儿 妊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5
作者 张馨尹 刘立婷 +1 位作者 包蕾 史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7-1134,共8页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导致多器官和系统受累,并且可能影响新生儿体格生长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机体功能障碍,还会增加其他家庭成员的焦虑和压力。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诊...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导致多器官和系统受累,并且可能影响新生儿体格生长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机体功能障碍,还会增加其他家庭成员的焦虑和压力。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新生儿CMPA的诊断和管理仍然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临床挑战。为促进新生儿CMPA规范化诊治,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该文对该共识新生儿CMPA饮食和营养管理部分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饮食管理 营养管理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干预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永生 严建华 陈淑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牛奶蛋白过敏(cow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CMP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游离氨基酸奶粉...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牛奶蛋白过敏(cow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CMP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游离氨基酸奶粉进行喂养,另外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包括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辅食回避、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合理补充)。干预6个月后,对比2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量、头围)、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维生素D、钙、锌水平及干预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钙、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MPA患儿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升患儿营养状况,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干预 牛奶蛋白过敏 生长发育 营养指标 干预疗效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配方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王永生 于志丹 李小芹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探讨氨基酸配方(AAF)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方法纳入23例确诊为重度CMPA且人工喂养的≤3月龄婴儿,采用同一品牌AAF进行喂养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收集所有婴儿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 目的探讨氨基酸配方(AAF)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方法纳入23例确诊为重度CMPA且人工喂养的≤3月龄婴儿,采用同一品牌AAF进行喂养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收集所有婴儿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结果干预前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具有差异,且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门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均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显著富集。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结果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降低,LEfSe分析结果显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为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在种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菌群中,产气荚膜梭菌、产酸拟杆菌、丁酸梭菌、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结论AAF替代喂养可使得重度CMP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厚壁菌等的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重度 婴儿 氨基酸配方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得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效果。方法94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效果。方法94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因子(CD8^(+)、CD4^(+))水平。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中,研究组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分别为(7.65±2.03)、(6.28±1.50)pg/ml,较对照组的(15.20±3.05)、(13.23±2.45)pg/ml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水平(48.68±5.50)%较对照组的(44.50±4.86)%高,CD8水平(25.05±2.02)%较对照组的(28.64±3.05)%低(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抑制患儿的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孟鲁司特钠 牛奶蛋白过敏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儿童会对牛奶蛋白过敏
9
作者 张清清 陈岩岩 王歆琼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12-13,共2页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护盾”,也是人体的“禁卫军”,起着保护人体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核心作用。免疫系统类的疾病表现为免疫系统缺陷(如艾滋病)和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如过敏,甚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两种。过敏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护盾”,也是人体的“禁卫军”,起着保护人体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核心作用。免疫系统类的疾病表现为免疫系统缺陷(如艾滋病)和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如过敏,甚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两种。过敏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而导致的一种病理现象,又被称为“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敏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系统 牛奶蛋白过敏 艾滋病 变态反应 外来入侵 病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林 马紫君 +7 位作者 晁爽 李中原 张宇 刘毅坚 张俊红 武文艳 黄山雅美 刘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proteinallergy,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市7家医学中心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CMPA婴儿200例,未发生CMPA的婴儿(对照组)799例。采用...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proteinallergy,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市7家医学中心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CMPA婴儿200例,未发生CMPA的婴儿(对照组)79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第一胎、第一产、春季出生、夏季出生、混合/人工喂养、父母患过敏性疾病与婴儿CMPA患病风险增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产(OR=1.89,95%CI:1.14~3.13)、春季出生(OR=3.42,95%CI:1.70~6.58)、夏季出生(OR=2.29,95%CI:1.22~4.27)、混合/人工喂养(OR=1.57,95%CI:1.10~2.26)、父亲或母亲有过敏史(OR=2.13,95%CI:1.51~3.02)、双亲有过敏史(OR=3.15,95%CI:1.78~5.56)是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第一产出生、春季出生、夏季出生、混合/人工喂养或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CMPA的患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危险因素 食物过敏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11
作者 王丽婷 曾永梅 +5 位作者 张纪泳 李伟艳 丘晓颖 王媛媛 董国庆 刘培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44-1652,共9页
目的:探究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门属种丰度变化,为CMPA婴儿早防早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确诊CMPA婴儿粪便18例及健康婴儿12例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对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 目的:探究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门属种丰度变化,为CMPA婴儿早防早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确诊CMPA婴儿粪便18例及健康婴儿12例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对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多样性、结构上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CMPA组肠道菌群香浓指数为1.232±0.367,较健康对照组(1.885±0.281)显著降低(P<0.05);整体上两组组成在门、属、种上存在差异(P<0.05)。在种水平上,以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链状双歧杆菌、齿双歧杆菌、假链状双歧杆菌等双歧杆菌菌种丰度降低为主。母乳喂养的CMPA婴儿肠道菌群更接近健康婴儿。结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参与CMPA的发生,不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结构发生变化;尽早对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对婴儿CMPA早防早治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肠道菌群 食物过敏 宏基因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异性变化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志丹 岳玲玲 +4 位作者 王梓潓 王睿孜 李利锋 张万存 李小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 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婴儿粪便200mg,采用16SrDNA高通量检测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将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产物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α-多样性显著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内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目、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梭菌科、支原体科、鞘脂单胞菌科丰度显著增加(P<0.001)。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下降,并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MPA患儿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肠道菌群多样性 短链脂肪酸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歆蕾 沈栋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72-1277,共6页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特征,评估其营养水平并开...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特征,评估其营养水平并开展实验室检查。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结果确诊CMPA患儿。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分析CMP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IgE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498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研究。4983例婴幼儿中共检出CMPA患儿124例,发病率为2.49%。不同年龄婴幼儿,CMPA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5,P=0.002),且1~2岁和>2岁婴幼儿的CMPA发病率均高于<1岁的婴幼儿(χ^(2)=5.258,P=0.022;χ^(2)=8.055,P=0.005)。早产儿及父母有过敏史的婴幼儿CMPA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早产儿及父母无过敏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81,P=0.009;χ^(2)=9.753,P=0.002)。124例CMPA患儿中IgE介导型26例(20.97%),非IgE介导型98例(79.03%)。IgE介导型发生呕吐/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IgE介导型(χ^(2)=11.668,P=50.001),而发生湿疹/风团/红斑、流涕/咳嗽/喘息、口周红肿和累及2个及以上系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gE介导型(χ^(2)=32.975,P<0.001;χ^(2)=10.000,P=0.002;χ^(2)=17.293,P<0.001;χ^(2)=4.908,P=0.027)。IgE介导型患儿总IgE阳性比例和牛奶蛋白sIgE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gE介导型(χ^(2)=19.855,P<0.001;χ^(2)=50.0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4.674,95%CI:2.890~7.560)、早产(OR=3.077,95%CI:1.669~5.674)、父母有过敏史(OR=3.908,95%CI:2.236~6.830)是婴幼儿发生CMP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CMPA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早产儿和父母有过敏史可导致发病率升高,且不同类型CMPA患儿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婴幼儿 免疫球蛋白E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N-γ、IL-4水平探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
14
作者 殷杰 刘慧 +1 位作者 杨敏 刘彩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54-95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患儿血清中β-乳球蛋白、酪蛋白特异性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合免疫球蛋白IgE和IgG4水平,探究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NEC)与不同机制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1例NEC早产儿,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牛奶回... 目的通过测定患儿血清中β-乳球蛋白、酪蛋白特异性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合免疫球蛋白IgE和IgG4水平,探究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NEC)与不同机制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1例NEC早产儿,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结果,按是否牛奶蛋白过敏分为NEC组37例和NEC+CMPA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FN-γ、IL-4水平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种血清因子与NEC早产儿发生CMPA的相关性。根据IgE检查结果按发病机制将44例NEC+CMPA组患儿分为NEC+IgE组18例和NEC+非IgE组26例,比较两组患儿与NEC组血清IFN-γ、IL-4水平、IgE和IgG4水平差异,并探究早产儿NEC与不同机制CMPA的相关性。结果与NEC组相比,NEC+CMPA组患儿血清IFN-γ、IL-4水平均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OR=2.475)、IFN-γ(OR=2.489)水平为NEC患儿发生CMPA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4(r=0.385)、IFN-γ(r=0.324)水平与NEC患儿发生CMPA呈正相关(P<0.05)。与NEC组相比,NEC+IgE组的IFN-γ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非IgE组的IFN-γ水平升高(P<0.001),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的发生与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CMPA引起的免疫反应均有关联。血清IL-4、IFN-γ水平与NEC患儿发生CMP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牛奶蛋白过敏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牛奶蛋白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金雪锋 陈琪 +4 位作者 张炎 张颖 余楚烈 汤卫红 潘炜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2380-2384,2390,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牛奶蛋白过敏(CMP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0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或择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牛奶蛋白过敏(CMP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0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或择期手术的3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CMPA患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静脉血,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牛奶特异性IgE。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MPA患儿饮食回避前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及其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MPA患儿饮食回避前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IL-1β、IL-5和IL-6水平均高于饮食回避后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MyD88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s=0.496、0.488,P=0.005、0.006);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IL-1β、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s=0.475、0.394,P=0.008、0.031),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IL-5水平无相关性(rs=0.167,P=0.378)。CMPA患儿饮食回避前后及与正常对照组牛奶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CMPA的发病,且与下游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呈正相关,针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有望缓解CMPA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核因子ΚB 牛奶蛋白过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细胞、肠道微生态与牛奶蛋白过敏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邓妍 周浩泉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641-645,共5页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是一种免疫细胞,可分泌辅助性T细胞2,参与呼吸道过敏、蠕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一种口服耐受建立失败而引起的多器官甚至全身过敏状态。受饮食方式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儿...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是一种免疫细胞,可分泌辅助性T细胞2,参与呼吸道过敏、蠕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一种口服耐受建立失败而引起的多器官甚至全身过敏状态。受饮食方式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儿童中CMPA的发生率逐年攀升。近年来对免疫相关细胞群体的研究表明,ILC2在肠道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LC2的激活和功能表达离不开肠道菌群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代谢物,未来对过敏肠道内ILC2的代谢组学研究,或将成为治疗CMPA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2型固有淋巴细胞 肠道微生态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郭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安全性。方法88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安全性。方法88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比对照组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IgM、IgG、IgA水平分别为(0.99±0.12)、(8.21±0.63)、(0.76±0.13)g/L,比对照组的(0.78±0.15)、(7.23±0.88)、(0.52±0.12)g/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TNF-α、IL-6水平分别为(1.29±0.13)ng/ml、(5.24±1.09)pg/ml,比对照组的(1.67±0.41)ng/ml、(11.67±2.41)p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比对照组的18.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小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帮助患儿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孟鲁司特钠 牛奶蛋白过敏 小儿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例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一琳 李文元 +3 位作者 翟瑞琴 郭亚琼 马新 于静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2,290,共4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1月1日-2022年5月1日住院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144例病例,对婴儿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 目的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河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1月1日-2022年5月1日住院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144例病例,对婴儿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144例患儿中完全人工喂养者62例,纯母乳喂养64例,混合喂养18例。患儿以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母亲规避致敏高蛋白致敏食物或更换为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后症状多明显缓解。结论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愈后良好,但很难诊断。本病患儿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及一般检查,当食物过敏被高度怀疑时,回避可疑过敏食物可能改善临床表现,如果诊断仍不明确或疗效较差,则需要进一步筛查食物过敏原,以确定明确致敏原,如仍不能明确诊断,需进一步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协助诊断。治疗本病通过采用食物回避的方法,效果明显,早期诊断有利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利于对婴儿的早期营养提供指导,促进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过敏 临床分析 氨基酸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CMPF配方奶粉对1~6岁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19
作者 陶明亮 苏慧霞 +6 位作者 冯菊菊 郇丽艳 姜园园 乔晶 侯丹妮 刘振英 罗巧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年第18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含特定牛奶蛋白片段(SCMPF)配方奶粉对1~6岁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就诊120例1~6岁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 目的探讨含特定牛奶蛋白片段(SCMPF)配方奶粉对1~6岁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就诊120例1~6岁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予以患儿含SCMPF配方奶粉干预,对照组予以患儿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干预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两组患儿的消化道症状与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IgE、IgG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消化道症状频率均减少,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E、IgG4水平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SCMPF配方奶粉可能通过增加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可吸收的部分完整牛奶蛋白的摄入量,丰富了患儿的营养摄入,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腹泻 生长发育 免疫功能 SCMPF配方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45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姚国卿 戴立英 +1 位作者 石笑晴 范敏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6期7-1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表现及食物回避性试验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CMPA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胎龄将45例新生儿CMPA分为早产儿组(15例)和... 目的:分析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表现及食物回避性试验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CMPA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胎龄将45例新生儿CMPA分为早产儿组(15例)和足月儿组(30例)两组,均采用食物回避性试验干预。总结两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度,比较两组组间干预后临床效果,以及两组组内干预前后体重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嗜酸粒细胞、牛奶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E)。结果:早产儿组呕吐7例(46.7%),腹胀9例(60.0%),腹泻5例(33.3%),血便4例(26.7%),咳喘1例(6.7%),湿疹和皮炎1例(6.7%),拒乳及体重不增2例(13.3%)。足月儿组呕吐9例(30.0%),腹胀7例(23.3%),腹泻15例(50.0%),血便16例(53.3%),咳喘2例(6.7%),湿疹和皮炎3例(10.0%),拒乳及体重不增1例(3.3%)。早产儿组轻、中度8例(53.3%),重度7例(46.7%);足月儿组轻、中度24例(80.0%),重度6例(20.0%)。干预后,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sIgE阳性1例(6.7%),足月儿组sIgE阳性3例(10.0%)。两组组内干预前后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嗜酸粒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CMPA胃肠道反应位于首位,其次为皮肤与呼吸道反应,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食物回避性试验干预后,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干预前后两组组内体重和实验室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儿 牛奶蛋白过敏 临床分析 食物回避性试验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