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雷菌质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卫倩 戴丹丹 +2 位作者 罗闳丹 庄毅 谢小梅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研究双向性固体发酵后灵雷菌质的急性毒性。用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灵雷菌质,用Bliss法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各灵雷菌质组的LD50均高于雷公藤生药组,尤以3G30组最高。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可降低雷公藤的急性毒性。
关键词 公藤 双向固体发酵 灵雷菌质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雷菌质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浩仲 谢小梅 +4 位作者 苏明声 庄毅 周雪娥 张普照 舒任庚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6,52,共3页
采用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灵雷菌质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的肿瘤抑制作用,并测定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结果表明所有的提取物都呈现出明显的抑瘤效果,抑瘤率均大于35%,其中部分正丁醇... 采用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灵雷菌质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的肿瘤抑制作用,并测定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结果表明所有的提取物都呈现出明显的抑瘤效果,抑瘤率均大于35%,其中部分正丁醇部位的抑瘤率达到了68.88%。抑瘤效果由弱至强的顺序为石油醚部位<水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而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则显示只有乙酸乙酯部位组有较明显的免疫抑制效果。双向性固体发酵可降低雷公藤的毒性,尤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毒性可能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性固体发酵 公藤 灵雷菌质 提取物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雷菌质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雪娥 刘敏亮 谢小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95-1596,共2页
目的考察灵雷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及醋酸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法观察灵雷菌质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灵雷菌质的镇痛作用。结果灵雷菌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 目的考察灵雷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及醋酸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法观察灵雷菌质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灵雷菌质的镇痛作用。结果灵雷菌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结论双向固体发酵后的灵雷菌质仍保留一定的抗炎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性固体发酵 灵雷菌质 耳肿胀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雷菌质对大鼠的肝脏毒性及对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永红 何礼标 +3 位作者 苏明声 施旻 谢小梅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固体发酵产物灵雷菌质的肝脏毒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灵雷菌质组及雷公藤组分别ig给予灵雷菌质、雷公藤95%乙醇提取物2.037 5、0.64 g/k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 目的研究雷公藤固体发酵产物灵雷菌质的肝脏毒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灵雷菌质组及雷公藤组分别ig给予灵雷菌质、雷公藤95%乙醇提取物2.037 5、0.64 g/k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中Nrf2、P38蛋白表达。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灵雷菌质组大鼠肝组织仅见中央细胞坏死,周边细胞局部胞质溶解,出现细胞凋亡;雷公藤组肝组织可见小片状坏死,核凋亡,肝细胞内胶原纤维明显,细胞溶解坏死。与对照组相比,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核蛋白Nrf2和总蛋白P38表达升高,但灵雷菌质组的上述指标比雷公藤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灵雷菌质组、雷公藤组大鼠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下降(P<0.05),而灵雷菌质组ALB、TP下降幅度较雷公藤组小(P<0.05)。结论灵雷菌质的肝脏毒性较雷公藤低,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RK和Nrf2-ARE信号通路、启动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雷菌质 公藤 肝脏毒性 NRF2 P38
原文传递
灵雷菌质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雪娥 谢卫华 +3 位作者 罗闳丹 苏明声 谢小梅 庄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G3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尾iv阿霉素6.5mg/kg复制大鼠肾病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灭菌药)及雷公藤多苷两周,检测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 目的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G3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尾iv阿霉素6.5mg/kg复制大鼠肾病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灭菌药)及雷公藤多苷两周,检测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30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降低24h尿蛋白、血清TG、TC量,同时升高血清TP水平(P<0.05);与生药组比较:G30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血清BUN、SCr,同时使血清CK、ALT量保持正常水平,光镜下显示G30减轻了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充血及空泡样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 G30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生药比较毒性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藤 双向固体发酵 灵雷菌质G30 阿霉素 肾病 尿蛋白
原文传递
灵雷菌质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敏亮 苏明声 +4 位作者 罗闳丹 高健 赵永健 谢小梅 庄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917-1921,共5页
目的考察灵雷菌质对佐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灵雷菌质高剂... 目的考察灵雷菌质对佐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灵雷菌质高剂量给药组、灵雷菌质低剂量给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给药组、模型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关节病理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结果灵雷菌质能改善大鼠一般状况并提高AA大鼠体重,缓解A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降低其关节炎指数,改善RA大鼠的关节病理变化,显著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灵雷菌质对佐剂型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雷菌质 佐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固体发酵 公藤
原文传递
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后菌质化学成分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侯志帆 梁永红 +5 位作者 何礼标 王满华 苏明声 罗闳丹 谢小梅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对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菌质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发酵过程中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雷公藤药材及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到的不同时间点灵雷菌质的醋酸乙酯提... 目的对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菌质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发酵过程中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雷公藤药材及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所得到的不同时间点灵雷菌质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溶剂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法、核磁共振等对HPLC色谱图中部分具有明显变化规律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与雷公藤生药相比,发酵所得菌质的液相色谱图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改变;针对性地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12-甲氧基雷酚萜(1)、雷酚萜(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其中菌质中化合物DIBP、DBP的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的过程中,菌质中DIB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毒化合物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藤 双向固体发酵 灵雷菌质 高效液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原文传递
灵芝双向发酵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谢小梅 贺婧 +3 位作者 罗闳丹 苏明声 张普照 庄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发酵对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获得灵雷菌质(G30),用常规急性毒性试验、免疫学试验、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试验等进行G30的毒性和药效学研究。结果G30的LD_(50)较雷公藤生药组显著提高...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发酵对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获得灵雷菌质(G30),用常规急性毒性试验、免疫学试验、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试验等进行G30的毒性和药效学研究。结果G30的LD_(50)较雷公藤生药组显著提高,并且能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血清溶血素的分泌;G30降低阿霉素诱导的肾炎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同时改善肾炎大鼠的多项生化指标,且对各脏器的毒性要小于雷公藤生药;G30缓解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度,并改善大鼠的生存状况。结论灵芝与雷公藤构成发酵组合所产灵雷菌质G30毒性降低并仍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对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及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显示双向发酵对雷公藤解毒持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藤 双向发酵 解毒持效 灵雷菌质
原文传递
Isolation of a Prodigiosin-producing Strain and Analysis of It's Pigments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学辉 傅奇 +2 位作者 魏斌 郭炳其 贾奎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25-27,7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solate a prodigiosin producing strain and study its pigment fractions.[Method] Red pigment-producing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b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isolation...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solate a prodigiosin producing strain and study its pigment fractions.[Method] Red pigment-producing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b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isolation in plate.By us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pigment fraction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extractives of the strain after fermentation in flask,and then pigment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via UV-Vis and LC/MS.[Result] A red pigment-producing Serratia marcescens strain NS-17 sampled from soil of Nanchang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2 pigment fractions showing similar UV-Vis and LC/MS character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the characters of fraction 1 were identical to those of prodigiosin,while fraction 2 showed a special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that had not been reported.[Conclusion] A prodigiosin-producing Serratia marcescens strain NS-17 and its 2 pigment fractions were iso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pigment Serratia marcescens PRODIGIOSIN UV-VIS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