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氧化法测定岩溶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碳同位素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杨会 吴夏 +2 位作者 俞建国 唐伟 蓝高勇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7,共14页
溶解有机碳(DOC)是研究岩溶作用强度、岩溶碳源、汇特征与岩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利用岩溶区DOC碳同位素值(δ^(13)CDOC),可以精确计算岩溶流域的碳源和汇通量,这一参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鉴于岩溶区水体中HCO_(3)^(−... 溶解有机碳(DOC)是研究岩溶作用强度、岩溶碳源、汇特征与岩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利用岩溶区DOC碳同位素值(δ^(13)CDOC),可以精确计算岩溶流域的碳源和汇通量,这一参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鉴于岩溶区水体中HCO_(3)^(−)含量较高,DOC含量较低且组分复杂,目前湿氧化法应用于测定岩溶区域水体中δ^(13)CDOC值的检测方法尚未完善。本文采用GasBenchⅡ与同位素比质谱分析(IRMS)联用技术,探讨了湿氧化法测试岩溶水体中δ^(13)CDOC值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市售纯水、顶空瓶与大气的平衡方式、DOC-含量、水中碳酸氢根(HCO3)去除,研究了这些因素对44CO_(2)峰面积和δ^(13)CDOC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空白纯水产生的44CO_(2)峰面积存在显著差异,最大44CO_(2)峰面积是最小44CO_(2)峰面积的3.8倍。采用气密针与大气平衡的方式能增强样品信号强度,同时确保样品测试结果的内精度最优。水样用磷酸酸化至pH<3-时,可以消除岩溶水体中HCO_(3)^(−)的影响。使用氮吹仪在250mL/min流速下吹扫5~10min,可以去除酸化后可能存在的游离CO_(2)。在使用无菌双蒸水作为空白,气密针与大气平衡,磷酸酸化至pH<3,250mL/min流速吹扫5min的实验条件下,对于DOC含量大于2mg/L的岩溶区水样,经过空白校正,可以确保测试结果与标定参考值的偏差优于0.40‰。湿氧化法测定岩溶区水样中δ^(13)CDOC的结果与总有机碳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机方法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差值小于0.30‰。利用湿氧化法测试岩溶区高HCO3含量的δ^(13)CDOC样品能够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碳酸氢根 湿氧化法 同位素质谱 空白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氧化法预处理蔗渣对酶水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璐 李新平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89,共4页
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原料有多种方法。对于蔗渣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蒸汽爆破法、热水预处理法、过醋酸和氨水预处理法。
关键词 湿氧化法 蔗渣 酶解纤维素 木聚糖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氧化法清除介孔材料中的有机模板剂
3
作者 陈琦 吴云琴 +4 位作者 郑璐康 周智慧 涂高美 肖强 朱伟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介孔材料的合成通常以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体为有机模板剂,并以高温焙烧法除去形成介孔结构中的有机模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氧化去除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中的有机模板剂的方法,即以食人鱼溶液(3H_2SO_4-H_2O_2)处理含模板剂的MCM-41和SBA-15 ... 介孔材料的合成通常以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体为有机模板剂,并以高温焙烧法除去形成介孔结构中的有机模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氧化去除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中的有机模板剂的方法,即以食人鱼溶液(3H_2SO_4-H_2O_2)处理含模板剂的MCM-41和SBA-15 2种典型的介孔材料,并对比研究了高温焙烧法和湿氧化法脱除有机模板剂的效果.通过XRD、FT-IR、N_2吸脱附、SEM、TG等手段对脱除模板剂前后的介孔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食人鱼溶液可有效脱除介孔材料中的有机模板剂,且能很好地保留介孔结构;相比于高温焙烧后的样品,湿氧化法脱除模板剂后的样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硅羟基,并克服了高温焙烧脱除模板剂造成的骨架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湿氧化法 高温焙烧 食人鱼溶液 有机模板剂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废树脂湿法氧化实验设计探讨
4
作者 陈奇 朱建江 +2 位作者 杨捻 廖鑫 马舞 《科技与创新》 2025年第4期195-197,201,共4页
介绍了八二一厂放射性废树脂的贮存情况和废树脂特性,并介绍了湿法氧化的原理,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初步可行的废树脂湿法氧化实验设计方案,指出了技术工艺上的难点,并对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放射性 废树脂 湿氧化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氧化提取水中碳的方法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磊 刘卫 +4 位作者 马玉华 李志强 邓珂 曾林林 徐勇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水中碳的提取是液闪谱仪测量环境水中14C的重要预处理步骤。本研究采用过硫酸钠与Fenton试剂相结合的湿法氧化体系以及磷酸酸化、氮气鼓泡的方法,对体积10 L已知碳组分(去离子水+蔗糖)和未知碳组分的两种水样进行湿法氧化碳提取的实验,... 水中碳的提取是液闪谱仪测量环境水中14C的重要预处理步骤。本研究采用过硫酸钠与Fenton试剂相结合的湿法氧化体系以及磷酸酸化、氮气鼓泡的方法,对体积10 L已知碳组分(去离子水+蔗糖)和未知碳组分的两种水样进行湿法氧化碳提取的实验,同时对未知碳组分水样进行湿法氧化与185 nm紫外氧化相结合的碳提取实验。通过实验确定试剂最佳投放时间与顺序,优化试剂投放量及配比。在优化条件下,90℃水温反应3 h后,已知碳组分(去离子水+蔗糖)的有机碳提取率高于96%;未知碳组分的水中总碳提取率为(96.8±0.3)%,其中无机碳的提取率>98.5%、有机碳提取率为(93.4±0.2)%,其中单宁酸类有机物氧化率仅有(88±0.2)%。湿法氧化+185 nm紫外氧化联用后,未知碳组分的总碳提取率提升至(98.3±0.5)%,其中无机碳提取率≥99%、有机碳提取率达到(95.6±1.4)%。由此表明,湿法氧化法不能用典型有机物的碳回收率来代表实际水样中的碳回收率,湿法氧化与185 nm紫外氧化联用是水中碳提取的更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14C 湿氧化 紫外 有机碳 无机碳
原文传递
放射性废树脂湿法氧化处理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丽 王建龙 +6 位作者 席亚慧 韩旭 秦翔 闫晓俊 柳兆峰 高超 郭喜良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101,共5页
通过采用湿法氧化技术处理克级放射性废树脂,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氧化剂浓度和滴加速率对废树脂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2、双氧水浓度为50%时,可实现废树脂的高效降解,降解效率达99%以上。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进... 通过采用湿法氧化技术处理克级放射性废树脂,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氧化剂浓度和滴加速率对废树脂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2、双氧水浓度为50%时,可实现废树脂的高效降解,降解效率达99%以上。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废树脂湿法氧化实验,降解效率均达到99%以上,表明湿法氧化工艺对不同类型树脂的处理具有兼容性。基于此,开展了废树脂千克级的工艺放大实验,湿法氧化工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树脂 湿氧化 减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碳化硅衬底的湿法氧化
7
作者 鲁雪松 王万堂 +2 位作者 王蓉 杨德仁 皮孝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半导体碳化硅(4H-SiC)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一般使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来加工4H-SiC以获得超光滑平坦表面。湿法氧化作为单晶4H-SiC化学机械抛光的重要过程,直接影响着化学机械抛光的速率和表面质量。本文综述了... 半导体碳化硅(4H-SiC)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一般使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来加工4H-SiC以获得超光滑平坦表面。湿法氧化作为单晶4H-SiC化学机械抛光的重要过程,直接影响着化学机械抛光的速率和表面质量。本文综述了目前单晶4H-SiC湿法氧化的研究现状,讨论了4H-SiC湿法氧化工艺所选用的氧化剂,如KMnO_(4)、H_(2)O_(2)、K_(2)S_(2)O_(8)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常用的氧化增效方法,如光催化辅助氧化、电化学氧化、芬顿反应等,并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单晶4H-SiC湿法氧化的机理,最后展望了4H-SiC湿法氧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半导体 加工 湿氧化 化学机械抛光 材料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磷酸改性铁基空心玻璃微珠催化剂用于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
8
作者 宣玉娜 陈鸿元 +5 位作者 王星渝 杨春韩 袁波 彭锐 刘志豪 邱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目的为了避免常规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硫磺沉积引发的设备堵塞问题,开发了一种氨基-磷酸双官能团改性的铁基空心玻璃微珠(HGB)催化剂,用于脱硫-再生分步进行方案中脱硫富液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的结... 目的为了避免常规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硫磺沉积引发的设备堵塞问题,开发了一种氨基-磷酸双官能团改性的铁基空心玻璃微珠(HGB)催化剂,用于脱硫-再生分步进行方案中脱硫富液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的结构。通过静态脱硫实验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的配比、焙烧温度、FeCl 3投加量等因素对脱硫剂再生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并考查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氨基-磷酸改性铁基HGB催化剂可实现脱硫富液的有效再生,且能在酸性的脱硫液中保持稳定,在温度为300℃下焙烧6 h、HGB与KH-550质量比为1∶8、HGB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5的条件下制备的铁基HGB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对脱硫液重复再生3次后,脱硫液性能基本保持稳定。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保持完好。结论氨基-磷酸改性铁基HGB催化剂在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领域中对脱硫富液的再生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目前脱硫富液的再生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磷酸 双官能团 天然气 铁基 空心玻璃微珠 湿氧化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观察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鉴别中的价值
9
作者 梁琴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6期2476-2478,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确诊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组织学检查,比较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的检测结果。结果 80... 目的 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确诊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组织学检查,比较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的检测结果。结果 80例真菌感染标本中,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71例,阳性率为88.75%(71/80);其中头面部12例、阳性率为85.71%(12/14),体股部27例、阳性率为87.1%(27/31),手足部24例、阳性率为92.31%(24/26),甲部8例、阳性率为88.89%(8/9)。氢氧化钾湿片法检出阳性标本44例,阳性率为55.00%(44/80);其中头面部7例、阳性率为50.00%(7/14),体股部20例、阳性率为64.52%(20/31),手足部15例、阳性率为57.69%(15/26),甲部2例、阳性率为22.22%(2/9)。荧光染色法总阳性率高于氢氧化钾湿片法,荧光染色法不同部位的阳性率高于氢氧化钾湿片法(P<0.05)。80例真菌感染标本中,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71例中手足藓25例、阳性率为92.59%(25/27),体藓11例、阳性率为91.67%(11/12),甲藓9例、阳性率为90.00%(9/10),花斑藓6例、阳性率为85.71%(6/7),皮炎5例、阳性率为83.33%(5/6),马拉色菌性毛囊炎15例、阳性率为83.33%(15/18)。氢氧化钾湿片法检出阳性44例中手足藓19例、阳性率为70.37%(19/27),体藓6例、阳性率为50.00%(6/12),甲藓4例、阳性率为40.00%(4/10),花斑藓2例、阳性率为28.57%(2/7),皮炎4例、阳性率为66.67%(4/6),马拉色菌性毛囊炎9例、阳性率为50.00%(9/18)。荧光染色法不同疾病的阳性率高于氢氧化钾湿片法(P<0.05)。结论 使用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对诊断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均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不同病变、不同部位,采用荧光染色法检出的阳性率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氧化湿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的研究
10
作者 杨书东 谭少卿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0期80-83,97,共5页
为降低氯离子对高盐度海水中总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干扰,采用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绘制校准曲线、精密度实验、正确度实验等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校... 为降低氯离子对高盐度海水中总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干扰,采用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绘制校准曲线、精密度实验、正确度实验等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相对标准偏差为1.1%~6.0%,加标回收率为94.0%~98.8%,适用于海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总有机碳 湿氧化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i催化剂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鱼 张荣 +4 位作者 李海生 董德明 刘亮 刘光辉 刘鸿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0-435,共6页
采用催化湿法氧化 (CWAO)技术 ,以 Co/ Bi为催化剂 ,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 (NH3-N)进行降解处理 ,并利用 GC-MS检测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CWAO对NH3-N的降解能力逐渐增强 ,在 2 2 0 ,2 40 ,... 采用催化湿法氧化 (CWAO)技术 ,以 Co/ Bi为催化剂 ,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 (NH3-N)进行降解处理 ,并利用 GC-MS检测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CWAO对NH3-N的降解能力逐渐增强 ,在 2 2 0 ,2 40 ,2 60和 2 80℃条件下 ,NH3-N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r>0 .93 ,n=6) .在升温过程 (2 0~ 3 0 0℃ )中 ,NH3-N浓度变化经历了先升后降两个阶段 ,并在 2 2 0℃时达到最大值 .GC-MS检测结果表明 ,在第一阶段 ,垃圾渗滤液中几种含氮有机物因催化氧化而生成 NH3-N;第二阶段 ,NH3-N逐渐被氧化降解 ,达到了 CWAO技术同时降解有机物和 NH3-N的目的 .同时 ,选取垃圾渗滤液中一种含氮有机物 2 -巯基苯并噻唑进行含氮有机物氮降解机理的验证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氧化 垃圾渗滤液 氨氮 Co/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98)Ga_(0.02)As的湿法氧化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立闽 郭霞 +6 位作者 渠红伟 杜金玉 邹德恕 廉鹏 邓军 徐遵图 沈光地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为实现精确控制VCSELs器件中氧化孔的大小 ,对Al0 .98Ga0 .0 2 As的湿法氧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运用一维Deal Grove模型分析了Al0 .98Ga0 .0 2 As条形台面湿法氧化的一般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推导 ,加以适当的简化 ,提出... 为实现精确控制VCSELs器件中氧化孔的大小 ,对Al0 .98Ga0 .0 2 As的湿法氧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运用一维Deal Grove模型分析了Al0 .98Ga0 .0 2 As条形台面湿法氧化的一般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推导 ,加以适当的简化 ,提出了适用于二维圆形台面的简单氧化模型 ,用此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 .同时 ,实验中观察到氧化孔径很小时氧化速率突增的现象 .运用这些规律 ,将氧化长度的精度控制在 0 5 μm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SEL ALGAAS 湿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FeO3催化剂在木质素湿法氧化合成芳香醛反应中的活性与稳定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海波 林鹿 +4 位作者 孙勇 庞春生 庄军平 欧阳平凯 李静江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3-757,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2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表面物种和比表面积,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木质素湿法氧化合成芳香醛的反应中.结果...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2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表面物种和比表面积,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木质素湿法氧化合成芳香醛的反应中.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LaFeO3催化剂能显著提高木质素的转化率以及各芳香醛的产率,紫丁香醛的产率提高幅度大于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醛,紫丁香醛的最大产率是无催化剂反应时的1.85倍.催化剂连续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且体相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氧化 木质素 催化湿氧化 芳香醛 重复使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湿法氧化预处理进行水中^(14)C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贵银 黄彦君 +4 位作者 张兵 张海英 曾帆 陈超峰 钦红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9-344,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湿法氧化预处理环境水中14C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湿法氧化装置,样品处理量为20 L,可对水中无机碳和有机碳分别进行转化和吸收。经转化和吸收后的样品在二氧化碳释放吸收装置上与闪烁液混合,最后在低本底液闪谱仪上进行... 介绍了一种基于湿法氧化预处理环境水中14C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湿法氧化装置,样品处理量为20 L,可对水中无机碳和有机碳分别进行转化和吸收。经转化和吸收后的样品在二氧化碳释放吸收装置上与闪烁液混合,最后在低本底液闪谱仪上进行测量。分析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回收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出了典型样品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和测量值。采用本方法可高效、稳定提取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回收率分别为96.8%和97.8%,典型环境条件下对14C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可达到0.015Bq·(g 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有机碳 无机碳 湿氧化 探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树脂湿法氧化减容处理技术路线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喜良 冯文东 +3 位作者 高超 杨卫兵 刘建琴 安鸿翔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7-273,共7页
从废树脂湿法氧化处理技术的优势出发,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湿法氧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设计了废树脂湿法氧化减容及水泥固化处理技术路线,探讨了该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放射性废树脂 湿氧化 水泥固化 减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离子液体湿法氧化硫化氢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37
16
作者 何义 余江 陈灵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3-968,共6页
以氯化丁基甲基咪唑(BmimCl)和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原料合成了铁基离子液体。分析表明,铁基离子液体具有非定量组成[Bmim]Fe0.9Cl4.7,表现出较强的疏水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以铁基离子液体为脱硫剂,对其氧化... 以氯化丁基甲基咪唑(BmimCl)和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原料合成了铁基离子液体。分析表明,铁基离子液体具有非定量组成[Bmim]Fe0.9Cl4.7,表现出较强的疏水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以铁基离子液体为脱硫剂,对其氧化脱除硫化氢及再生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硫化氢流量、硫化氢浓度、反应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离子液体的硫容达到0.31g.L-1,氧化脱硫过程中无须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值,反应温度和硫化氢流量是对脱硫率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因素,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剂可以在氧气中再生并循环使用。因此,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可以氧化硫化氢生成硫磺并在氧气中再生并生成水。基于产物水与疏水脱硫剂的不溶性,可以构建基于疏水性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新工艺,避免了水相湿法氧化脱硫过程中二次污染及操作复杂的难题,对研究发展绿色湿法脱硫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铁基离子液体 非水相湿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海生 刘亮 +5 位作者 李鱼 刘光辉 王健 王月 刘鸿亮 陈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了催化剂溶解与反应液pH值变化的对应关系,并利用Elovich方程描述了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建立了速率常数k值与初始pH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PH值 催化湿氧化 降解 垃圾渗滤液 卫生填埋 废水处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疏水铜表面的湿法氧化制备及抗冷凝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庞艺川 赵颖 冯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924,共6页
分别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及氨水为氧化剂,在铜表面制得纳米结构,并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AS-17)进一步氟化处理,获得了差异化超疏水表面.比较了不同氧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历程.实验结果表明,Cu首先被O2氧化成... 分别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及氨水为氧化剂,在铜表面制得纳米结构,并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AS-17)进一步氟化处理,获得了差异化超疏水表面.比较了不同氧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历程.实验结果表明,Cu首先被O2氧化成CuO超薄层,然后水解变成Cu(OH)2,并进一步被OH-或NH4OH络合成蓝色溶液.不同形貌纳米结构是Cu(OH)2在饱和析出过程中沿固定晶面堆砌的结果.最后对不同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耐水蒸气冷凝情况及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证实只有较密、较垂直的纳米针结构表面才耐水蒸气冷凝,即冷凝水滴在其上出现快速自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表面 湿氧化 反应机理 超疏水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晋宇 赵辰 +1 位作者 陈玲瑚 郁新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9年第6期13-15,共3页
采用湿法氧化法对水中总有机碳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对测量重复性、标准偏差、标准溶液浓度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当水中总有机碳测定结果为5.3m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32mg/L。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总有机碳 湿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湿法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中Co/Bi催化剂的回收与再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鱼 王健 +5 位作者 李海生 刘亮 王月 王晓丽 张荣 刘鸿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利用硝酸盐熔融法制备Co/Bi催化剂,用于催化湿法氧化(CWAO)处理垃圾渗滤液。对一次利用后的 Co/Bi催化剂进行回收和再生,在反应温度260 ℃、催化剂用量 2 g、氧分压 0. 5 MPa条件下,催化剂的回收率可达到(97. 09±0. 74)%。利...    利用硝酸盐熔融法制备Co/Bi催化剂,用于催化湿法氧化(CWAO)处理垃圾渗滤液。对一次利用后的 Co/Bi催化剂进行回收和再生,在反应温度260 ℃、催化剂用量 2 g、氧分压 0. 5 MPa条件下,催化剂的回收率可达到(97. 09±0. 74)%。利用XRD、BET分析方法对新鲜制备、一次回收、一次再生、二次回收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根据表征结果可知催化剂的活性为: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二次回收>一次回收。利用上述催化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降解垃圾渗滤液,在 280 ℃、300 ℃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为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一次回收,而在220 ℃、240 ℃、260 ℃条件下,则是新鲜制备>一次再生≈一次回收,表明低温条件下,一次再生的催化剂和一次回收的催化剂出现失活现象,并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回收 催化湿氧化 再生 催化剂用量 降解 硝酸盐 制备 表征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