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毛泽东的混合政体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储建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纯粹民主政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理想,毛泽东早年也追求和实践这种理想。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转向了一种混合政体,也就是“三三制”政体。它包括阶级混合与制度混合两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容纳力和理论解释空间,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 纯粹民主政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理想,毛泽东早年也追求和实践这种理想。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转向了一种混合政体,也就是“三三制”政体。它包括阶级混合与制度混合两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容纳力和理论解释空间,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混合政体 混合政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在民,治权在贤:儒家之混合政体及其优越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白彤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3,165,共12页
民主政体有四大问题,特别是它的一人一票机制。很多自由民主思想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给出内部修正。但是这些修正无法充分处理这些问题,而基于孟子思想构建的一个结合了民主与贤能成分的混合政体(本文称之为"孔氏中国"... 民主政体有四大问题,特别是它的一人一票机制。很多自由民主思想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给出内部修正。但是这些修正无法充分处理这些问题,而基于孟子思想构建的一个结合了民主与贤能成分的混合政体(本文称之为"孔氏中国")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这个政体不预设狭义的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其设计是普适性的,是孟子主权在民、治权在贤思想的一个具体制度实现,也是儒家面对自由民主的回应(拥抱自由法治,修正大众参与)的一个具体制度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儒家 民主政治 贤能政治 混合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丹对混合政体学说的批评 被引量:9
3
作者 韩潮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4期42-64,共23页
博丹对古典混合政体学说的批评是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博丹政体学说颠覆了古典最佳政体学说的前提。在他那里,以主权为中心的政体理论建立在一个"最高的建构性权威"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整合... 博丹对古典混合政体学说的批评是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博丹政体学说颠覆了古典最佳政体学说的前提。在他那里,以主权为中心的政体理论建立在一个"最高的建构性权威"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整合。他的混合政体批判是他的这种政体建构的逻辑后果。其次,博丹的混合政体批判还建立在他对status civitatis和ratio gubernandi区分的基础之上,后者则从根本上颠覆了古代的政体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丹 混合政体 政体与治理 和谐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混合政体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训练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103,共8页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是西方古典政体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体分类模型虽然在概念上制造了一些麻烦,但由于逻辑严密、标准清晰而影响深远,奠定了此后西方政体分析的框架。在理想政体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最优良政体"与&q...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是西方古典政体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体分类模型虽然在概念上制造了一些麻烦,但由于逻辑严密、标准清晰而影响深远,奠定了此后西方政体分析的框架。在理想政体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最优良政体"与"实践可行的政体";从政体原则上看,共和政体混合了自由与财富这两种原则,并部分地包含了德性原则;从混合的目标看,共和政体体现了对公正与友爱的追求;从混合的途径和方式看,共和政体包括了政治制度与社会阶级两个方面的混合,后者使得共和政体趋向于一种中间政体,亦即中产阶级的统治。亚里士多德关于混合政体的论述揭示了他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双重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混合政体 共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风险视角下后发国家政体选择的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1
5
作者 叶长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0,共10页
后发国家在政体选择方面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多数国家在威权与民主之间多次反复,人民备尝政体崩溃或治理失败的痛苦。无论在威权时期还是民主时期,后发国家建立的都是只包含单一政体元素的简单政体。简单政体是不稳定的,简单的威权政... 后发国家在政体选择方面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多数国家在威权与民主之间多次反复,人民备尝政体崩溃或治理失败的痛苦。无论在威权时期还是民主时期,后发国家建立的都是只包含单一政体元素的简单政体。简单政体是不稳定的,简单的威权政体或者民主政体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后发国家要有效防控政治发展风险,需要超越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这种简单二分法,建立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现代混合政体兼容权威与民主两种政体元素,这使其既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大的政府,保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消除政治极端化的隐患,避免政治转型付出巨大代价,为公共治理、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防止国家治理陷入困境;又能够使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促使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开展选举训练,提高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政治风险 现代混合政体 权威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政体观下的分权制衡——对美国式民主的再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古典混合政体思想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约,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主张权力之间的分立制衡。无论是古典混合政体还是现代分权制衡,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权力的均衡。两者之分野仅在于,前者是古代政治思想家从实证的角度,从人与人之间、... 古典混合政体思想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约,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主张权力之间的分立制衡。无论是古典混合政体还是现代分权制衡,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权力的均衡。两者之分野仅在于,前者是古代政治思想家从实证的角度,从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真实的相互往来与影响的过程中发掘出的政治智慧,后者则是前者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意识形态化后的哲学表述,旨在淡化人、阶级、阶层等实体形象,维护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的逻辑前提。美利坚合众国按照分权制衡理论构造出三权分立政体,追根溯源,本质上不过是古典混合政体的临摹,因而有别于民主政体。言民主必提美国,言美国必曰民主,实则是对美国政体的一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体 混合政体 美国政治制度 分权 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混合政体思想
7
作者 储建国 高聪颖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3,共8页
孙中山创造性地引进了西方政体思想,将卢梭的纯粹民主政体与孟德斯鸠的现代混合政体进行对接,并有效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政体的某些内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混合政体理论。这种政体是以民族强盛,而非个人自由为核心目标,强调贤治、... 孙中山创造性地引进了西方政体思想,将卢梭的纯粹民主政体与孟德斯鸠的现代混合政体进行对接,并有效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政体的某些内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混合政体理论。这种政体是以民族强盛,而非个人自由为核心目标,强调贤治、监督与合作,强调政府能力与人民权力之间的平衡。更富原创性地是孙中山提出了实现现代混合政体的三阶段论,尤其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过渡性混合政体理论。与西方同类理论相比,孙中山的混合政体理论表现出相当强的逻辑性,但要让其能够自洽,需要适度地变更人性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政体 混合政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现一个伟大的传统——《调和与制衡: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评介
8
作者 弓联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7-188,共2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混合政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西方政治思想家不惜笔墨对其探究论证,产生了无数真知卓见,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国内学界,对混合政体的相关研究也偶现于坊间,然已有的研究多属于单个思想人物观点揭...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混合政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西方政治思想家不惜笔墨对其探究论证,产生了无数真知卓见,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国内学界,对混合政体的相关研究也偶现于坊间,然已有的研究多属于单个思想人物观点揭示,缺乏对混合政体思想整体性和历史性的探究和梳理。在此研究背景下,武汉大学储建国教授的专著《调和与制衡: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可谓国内研究混合政体思想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思想史 混合政体 政体思想 演变 制衡 调和 武汉大学出版社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政体与公民美德——美国宪法共和主义的内在张力及出路
9
作者 万绍红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9-93,共5页
共和主义是美国宪法的原旨,渊源于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是美国宪法共和主义的内核所在。混合政体的智慧、美德、自由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内在张力。公民美德是维持三者间均衡的关键。公民美德的脆弱性导致共和国命运的飘摇不定。... 共和主义是美国宪法的原旨,渊源于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是美国宪法共和主义的内核所在。混合政体的智慧、美德、自由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内在张力。公民美德是维持三者间均衡的关键。公民美德的脆弱性导致共和国命运的飘摇不定。美国宪法共和主义以更强的制度偏好控制公民美德的衰败,激发公民美德的生长,从而更好地维持了混合政体的均衡与共和政体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宪法 共和主义 混合政体 公民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密尔顿的混合政体观
10
作者 孙敏 《政治思想史》 2012年第4期88-103,198,共16页
通过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构想,汉密尔顿试着在少数人和多数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通过对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设计,汉密尔顿意图为三个机构分别贯彻不同的政治原则,并在它们之间实现横向上的分权制衡;通过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争论... 通过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构想,汉密尔顿试着在少数人和多数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通过对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设计,汉密尔顿意图为三个机构分别贯彻不同的政治原则,并在它们之间实现横向上的分权制衡;通过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争论,汉密尔顿最终选择妥协,接受了权力在纵向上的制约与平衡并为之进行有力的辩护。这样,汉密尔顿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混合政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混合政体 制约与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混合政体”预防制度腐败——波利比乌斯廉政思想初探
11
作者 袁柏顺 王铮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7-52,共6页
波利比乌斯通过其"政体循环说",将政治制度的蜕变与腐败视为必然,认为导致制度蜕变与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进而通过其"混合政体论"作为预防制度腐败的不二法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廉... 波利比乌斯通过其"政体循环说",将政治制度的蜕变与腐败视为必然,认为导致制度蜕变与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进而通过其"混合政体论"作为预防制度腐败的不二法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廉政思想,成为由制度腐败观向权力腐败观的过渡标志,为后世权力腐败的预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利比乌斯 制度腐败 政体循环 混合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协调与政治稳定——西塞罗的混合政体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2
作者 胡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3-49,共7页
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最佳政体。他强调混合政体在制度上协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融通贵族的权威与平民的自由权利,从而发挥了消弭不同社会等级之间利益纷争、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 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最佳政体。他强调混合政体在制度上协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融通贵族的权威与平民的自由权利,从而发挥了消弭不同社会等级之间利益纷争、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作用。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其本质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共享权力,建立利益均衡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政治稳定,使利益协调取代以权制权成为实现政治稳定的新模式。因此,在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中,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应该发挥国家机制与社会机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权威保证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社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混合政体 利益均衡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混合政体的原则与制度研究
13
作者 胡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11,31,共5页
建立理想政治秩序是古今中外的国家政权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建立在公民共同体的基础之上,混合政体要以实现公民的利益均衡与城邦的政治正义为基本原则,并通过建立法治与权力分享制度对此提供保... 建立理想政治秩序是古今中外的国家政权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建立在公民共同体的基础之上,混合政体要以实现公民的利益均衡与城邦的政治正义为基本原则,并通过建立法治与权力分享制度对此提供保障。混合政体的政治原则与制度特征有利于建立稳定与正义的理想政治秩序。亚里士多德混合政体理论所包含的公共利益、利益协调、公民参与等思想,对化解现代政治中存在的政治冷漠、利益分化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混合政体 公民美德 分权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柏拉图到西塞罗:殊途同归的混合政体论
14
作者 柴宝勇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共和主义"在西方得以复兴.而共和主义思想中制度层面上的混合政体论完全可以在从希腊到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找到论证.西塞罗是西古代方混合政体论的集大成者和积极的倡导者.他的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共和主义"在西方得以复兴.而共和主义思想中制度层面上的混合政体论完全可以在从希腊到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找到论证.西塞罗是西古代方混合政体论的集大成者和积极的倡导者.他的政体循环论和混合政体论都可以在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找到渊源.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波里比阿再到西塞罗体现了混合政体论由消极到积极、由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过程,也反映了共和主义在制度层面上的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政体 西塞罗 波里比阿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利比乌斯混合政体理论之局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混合政体 政体理论 《历史》 史学界 学者 罗马 马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代混合政体论到现代民主论——西方均衡思想的历史走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敏 余剑 《襄樊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古代混合政体理论、近代分权制衡学说以及现代西方民主理论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三种重要的历史形态,而这三大理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均衡思想,对这一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追溯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 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古代混合政体理论、近代分权制衡学说以及现代西方民主理论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三种重要的历史形态,而这三大理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均衡思想,对这一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追溯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探讨西方均衡思想的历史走向,是进一步研究民主政治领域均衡问题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为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政体 分权制衡 均衡思想 民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乃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5-69,共5页
波利比阿(约公元前200--117年)是希腊伯罗奔尼撤半岛麦加拉波里斯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蒙森称他是“罗马史领域中的太阳”。波利比阿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征服意大利后向地中海世界大征服的强盛时期。他身居罗马十余年,结识了像保路斯和... 波利比阿(约公元前200--117年)是希腊伯罗奔尼撤半岛麦加拉波里斯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蒙森称他是“罗马史领域中的太阳”。波利比阿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征服意大利后向地中海世界大征服的强盛时期。他身居罗马十余年,结识了像保路斯和小西比阿这样的上层人物。他遍访古迹,实地调查,并翻阅了国家档案库中的珍贵资料,尤其是,他亲临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政体 政体分类 民主政体 元老院 贵族政体 君主政体 执政官 政体形式 罗马共和国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政体论与汉密尔顿学说之联系
18
作者 周明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混合政体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创立的一种古老的政治思想。它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有各自的缺陷,三者的混合才堪称优良政体。汉密尔顿等在设计美国的政治制度时,虽然宣称它是共和政体,即代表民主制政体,但汉密尔顿等显... 混合政体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创立的一种古老的政治思想。它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有各自的缺陷,三者的混合才堪称优良政体。汉密尔顿等在设计美国的政治制度时,虽然宣称它是共和政体,即代表民主制政体,但汉密尔顿等显然深受古希腊罗马混合政体论的影响,因而其所设计的美国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混合政体成份。揭示汉密尔顿思想的这一特点,不仅可弥补以往对汉氏思想研究之不足,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清美国政治制度的真正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美国 混合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治的贤人政体到法治的混合政体——论柏拉图政体观的演变
19
作者 严晶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3-65,共3页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体 贤人政体 混合政体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治的贤人政体到法治的混合政体——论柏拉图政体观的演变
20
作者 严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16,共4页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体 混合政体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