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蒋晨 徐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依托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案例,建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从水头损失和流速均匀度两个方面,评价泵站进水结构多个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 为了研究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依托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案例,建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从水头损失和流速均匀度两个方面,评价泵站进水结构多个设计参数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点位数值模拟结果数值均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且流速随位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的精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典型泵站进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在参数选取、边界条件设定和网格划分等方面较为合理、有效。泵站进水结构扩散角对流场特性影响较为显著,减小扩散角能明显改善流场结构,随着扩散角降低,主流扩散效果出现增大,水头损失逐渐下降,而均值流速分布均匀度则出现上升。当泵站进水结构扩散角为20.5°、底部纵坡1:6.2、总宽度25.4m、淹没深度1.4m、后壁断面结构采用w形设计时,在减少水头损失、缩小回流区、加强主流效应、提高流速分布均匀度等方面表现较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进水结构 流特性 数值模拟 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存东 许续 +2 位作者 王荣荣 李嘉明 张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39,共10页
为探索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进水结构流场特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景电灌区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获取前池流速,同时引入逆向工程技术,构建淤积条件下进水结构(以下称原位进水结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Real... 为探索泵站进水结构设计参数对进水结构流场特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景电灌区某典型泵站进水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获取前池流速,同时引入逆向工程技术,构建淤积条件下进水结构(以下称原位进水结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原位前池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流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开展了基于正交试验的非淤积情况下不同进水结构(以下简称原型进水结构)流场数值模拟,并以泵站进水结构水头损失H_(f)和泵站进水结构多断面均值流速分布均匀度MV^(-)_(u,s)作为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和分析扩散角、总宽度、底部纵坡、悬空高度、淹没深度、后壁距等设计参数对泵站进水结构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角对流场特性有显著影响,总宽度和底部纵坡对流场特性有较大影响;与原型泵站进水结构内流场相比,扩散角的减小可以明显提高主流范围且进水结构内流场分布及泵站机组进水条件明显优于原型泵站进水结构;随着总宽度和底部纵坡的减小,进水结构内流场水头损失也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能够为同类泵站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进水结构 参数设计 流特性 正交设计 Mixture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来流形式对水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颖 全莉 +1 位作者 吴泽昊 严杰 《大电机技术》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对泵站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下机组全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及机组运行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对象机组为立式轴流泵装置。计算得到不同来水形式下水泵装置的外特性、流道内特性及叶轮内的压力脉动特性。研究表明:侧向进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对泵站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下机组全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及机组运行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对象机组为立式轴流泵装置。计算得到不同来水形式下水泵装置的外特性、流道内特性及叶轮内的压力脉动特性。研究表明:侧向进水下机组流道内存在回流和漩涡,在回流区为速度低速区,流速在0.1m/s以下,接近泥沙沉降速度。正向进水机组的运行效率明显高于侧向进水机组的运行效率,最高运行效率分别为78.89%和77.26%。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在测点M_(1)、M_(2)、M_(3)处的压力脉动主频幅值分别为0.0046、0.0052、0.0062和0.01、0.012、0.015,叶轮进口的流速均匀度分别为92.6%和89.7%。侧向进水叶轮进口的压力脉动要比正向进水叶轮进口的压力脉动剧烈。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差异说明了正向进水叶轮内流动更加稳定,研究结果在泵站设计方面具有工程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进水结构 外特性 流速均匀度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