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螺杆冷冻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作者 宁召宽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25年第1期15-18,I0001,I0002,共6页
油气分离器是螺杆冷冻压缩机的主要设备附件,其油气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制冷效果。文章介绍了冷冻系统的概况和压缩机的工作流程,通过研究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和原理,找出了影响油气分离效果的多种因素。针对上述... 油气分离器是螺杆冷冻压缩机的主要设备附件,其油气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和制冷效果。文章介绍了冷冻系统的概况和压缩机的工作流程,通过研究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和原理,找出了影响油气分离效果的多种因素。针对上述各项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应用多级分离技术和组合分离方式提高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节电降耗以及螺杆压缩机长周期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机 油气分离器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复式油气分离器设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秀秀 胡茂爽 +3 位作者 景国玺 于会超 董长龙 黄立荣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0,70,共7页
设计了一款新型复式油气分离器,采用迷宫式结构作为粗滤组件、滤网作为精滤组件。设计开发了油气分离器部件性能试验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多方案油气分离器,并基于部件试验台进行多方案性能试验测试。最终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复式... 设计了一款新型复式油气分离器,采用迷宫式结构作为粗滤组件、滤网作为精滤组件。设计开发了油气分离器部件性能试验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多方案油气分离器,并基于部件试验台进行多方案性能试验测试。最终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复式油气分离器,并通过整机试验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油气分离器综合性能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滤网层数、滤网目数、过滤孔孔径、孔数、孔板间距。整机试验发现在300 L/min窜气量下分离效率达到了92.6%,压力损失小于3 kPa,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结构设计 正交试验 台架试验 压力损失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构成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志学 庄莎莎 王朝增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以发动机窜气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窜气有效分离的五种方法,对比了两种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主要结构、功能和优势,分析了离心机式油气分离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预分离器主要是撞击式油气分离器或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以发动机窜气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窜气有效分离的五种方法,对比了两种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主要结构、功能和优势,分析了离心机式油气分离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预分离器主要是撞击式油气分离器或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离心机式油气分离器适用于国六排放要求的车用油气分离器的精分离器;油驱式油气分离器根据客户需求可以进行集成化、模块化发展;电驱式油气分离器根据客户需求可以进行集成化、智能化和模块化发展;产品模块化主要是基于经济性为出发,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 油气分离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油气分离器密封性检测设备的研制
4
作者 陈旭 王海军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车油气分离器的密封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而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更能确保合格产品流向市场。本工作设计研制的汽车油气分离器密封性检测设备,采用通气试水法原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简单、安全,且检测结果可靠。应用该检测设... 车油气分离器的密封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而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更能确保合格产品流向市场。本工作设计研制的汽车油气分离器密封性检测设备,采用通气试水法原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简单、安全,且检测结果可靠。应用该检测设备对汽车油气分离器实施检测,可有效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该检测设备的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工艺及多孔塑料产品的密封性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密封性 检测技术 通气试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出气含油量高故障分析及改进
5
作者 秦伟 侯晓良 +3 位作者 李洪亮 侯斌 赵帅 李丹 《内燃机》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某高速艇用柴油机的油气分离器功能试验中出现了出气含油量高的问题。经分析,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驱动油的回油直接落在齿轮系顶部,被齿轮系搅动,导致齿轮室油雾浓度过高;同时,齿轮室上的油气分离器取气位置距离齿轮过近,且取气口缺乏遮挡... 某高速艇用柴油机的油气分离器功能试验中出现了出气含油量高的问题。经分析,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驱动油的回油直接落在齿轮系顶部,被齿轮系搅动,导致齿轮室油雾浓度过高;同时,齿轮室上的油气分离器取气位置距离齿轮过近,且取气口缺乏遮挡结构。以上两点因素共同导致油气分离器初始进气含油量过大,超出了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设计要求限值。为解决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在齿轮室增加了油气分离器驱动油回油导流结构,对回油进行引导;对取气口位置的齿轮进行了半包裹遮挡,以减少油雾的直接进入;在取气口加装了高档油筋,以降低从取气口位置进入油气分离器的油滴数量;此外,新增加了一个预分离腔,对大油滴进行了进一步的过滤。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预分离腔对10μm以上的大油滴分离效果较好。试验验证表明,结构改进后的油气分离器出气含油量已满足限值要求,改进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 油气分离器 出气含油量 分离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机控制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欢 吴文豪 +2 位作者 孙科苗 周建良 周鸯銮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4期46-50,共5页
为突破被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局限性,提高1μm以下的小直径油滴分离效率,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集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控技术,实现了油气分离器的启停控制、自我诊断、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该主动式油... 为突破被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局限性,提高1μm以下的小直径油滴分离效率,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主动式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集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控技术,实现了油气分离器的启停控制、自我诊断、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该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通过电机驱动分离叶轮高速旋转,并在离心力作用和分离棉辅助下,实现气液两相分离的目的。试验研究表明,主动式油气分离器比被动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更加优秀;在油气分离器的转速为12 000 r/min和进气量为100 L/min的工况下,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的最高分离效率达到了99.1%,机油携带量仅有0.149 8 g/h;同时通过试验指出了被动式油气分离器对小直径油滴的分离效果存在明显不足,并验证了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对直径为0.5μm至0.6μm的油滴的分离效率达到了85.7%,其在对小直径油滴的分离性能上大幅领先于被动式油气分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分离效率 机油携带量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压缩机卧式油气分离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健美 畅云峰 +2 位作者 张勇 彭学院 屈宗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1-564,577,共5页
在对油气分离器内气相流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不同直径油滴在分离器一次油分内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使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对油分离器一次油分出口处的油滴直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对排气压力和喷... 在对油气分离器内气相流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不同直径油滴在分离器一次油分内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使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对油分离器一次油分出口处的油滴直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对排气压力和喷油量变化对一次油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直径的油滴颗粒的运动轨迹差别较大,其分离时间和分离效率也截然不同,直径较大的颗粒较容易分离下来;油滴的入射位置对其运动轨迹及分离时间也有明显的影响.随喷油量的增加,油气混合物中大直径油滴增多,一次油分效率增高;一次油分效率随排气压力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排气压力为0.65MPa时,一次油分效率最高.模拟计算表明:此分离器一次油分能够完全分离的最小油滴直径为16μm;实测油气分离器出口处油滴的最大直径介于17.7~20.5μm之间,所占体积分数为0.2%.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压缩机 油气分离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健美 杨鑫 +1 位作者 高翔 畅云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9,共5页
针对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引起油滴与壁面碰撞而破碎,从而使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多种不同参数组合的旋风式分离器,对分离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油滴... 针对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引起油滴与壁面碰撞而破碎,从而使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多种不同参数组合的旋风式分离器,对分离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油滴运动轨迹采用分散相模型.同时,搭建了油气分离器性能试验台,对不同结构参数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利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分离器进出口油滴粒径分布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入口速度与参数组合使得分离器效率最高,对于直径大于25μm的油滴,旋风式分离器完全可以分离.旋风式分离器内部油滴分离的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表明,采用考虑油滴破碎的分散相两相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油滴粒径分布 数值模拟 分散相模型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分离器内整流元件分离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邓志安 贾琳 +1 位作者 孙洁 丁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探讨分离器内整流元件的性能优劣,应用标准к-ε模型和多相混合模型,对油气分离器内整流元件分离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含有4种不同整流元件的分离器内部流场中速度矢量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并与没有整流元件的分离流场进行... 为探讨分离器内整流元件的性能优劣,应用标准к-ε模型和多相混合模型,对油气分离器内整流元件分离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含有4种不同整流元件的分离器内部流场中速度矢量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并与没有整流元件的分离流场进行对比,得到了不同构件的整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整流元件具有稳定流场、降低流速、抑制涡流的优点,其中田字型板整流元件效果最优,横向平行板次之,而同心圆筒板整流元件的整流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整流元件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分离器内油滴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健美 畅云峰 +1 位作者 屈宗长 姚建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1-775,共5页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气相采用RNGk-ε(重整化群)湍流模型,油滴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气分离器一次油分内的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油气分离器内的流动分布和油滴的运动轨迹及分离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一次油分内...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气相采用RNGk-ε(重整化群)湍流模型,油滴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气分离器一次油分内的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油气分离器内的流动分布和油滴的运动轨迹及分离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一次油分内的速度场分布不均匀,而且靠近挡板底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小,这样易使进入二次油分滤芯前较小的油滴分离;另外,不同粒径的油滴其运动轨迹差别很大,很明显,粒径大的油滴较容易分离;油滴入射的初始位置不同,其分离速度的差别较大,运动轨迹也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轨道模型 油气分离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油气分离器分气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兆俊 吴晓东 +1 位作者 孙永健 吴甫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4,共4页
井下油气分离器的分气效率是评价分离器的重要指标,而影响分气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为此,先从理论上对包括气液比和流体流速在内的6个因素如黏度、分离器直径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井下油气分离器的分气原理,建立了研究影响分气效率因素的... 井下油气分离器的分气效率是评价分离器的重要指标,而影响分气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为此,先从理论上对包括气液比和流体流速在内的6个因素如黏度、分离器直径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井下油气分离器的分气原理,建立了研究影响分气效率因素的实验流程。实验主要针对气液比和流体流速这2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气液比越大,分气效率越高;流体流速越大,分气效率越高。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 油气分离器 分气效率 影响因素 理论 实验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8
12
作者 周华 夏南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6-771,共6页
用DPM模型对油气分离器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计算结果分析发现,除了离心力作用可以增强分离效果外,气流在壁面上的碰撞过程对提高分离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提出的改型设计方案在工程试验中获得了更高的分离效率,证... 用DPM模型对油气分离器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计算结果分析发现,除了离心力作用可以增强分离效果外,气流在壁面上的碰撞过程对提高分离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提出的改型设计方案在工程试验中获得了更高的分离效率,证明本文数值模拟所用的计算模型能够满足此类计算的要求,计算后的机理分析也反映了流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方程 DPM模型 气液两相流 油气分离器 空气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薄启炜 张琪 +1 位作者 林博 毛万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3-2,共3页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分离和紊流化使气泡聚合的原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套管截面积来降低油气进泵前的回流速度 ,增强“回流效应”分气作用的新型油气分离器。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 ;推导了螺旋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 ;分析...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分离和紊流化使气泡聚合的原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套管截面积来降低油气进泵前的回流速度 ,增强“回流效应”分气作用的新型油气分离器。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 ;推导了螺旋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 ;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分离效果的敏感性 ;给出了设计实例。从分析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特别适用于产量大、气油比较高且又无法连续自喷的油井 ,是“下喷上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式 井下油气分离器 设计 工作原理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分离技术的研究及结构设计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明 南丽霞 孙志礼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0,共3页
油气分离器是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最好,它主要利用离心力场将油液中的未溶气体分离出来。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进行了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并可根据对分离... 油气分离器是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最好,它主要利用离心力场将油液中的未溶气体分离出来。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进行了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并可根据对分离效果的要求,通过计算来初步确定油气分离器的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应用Unigraphics的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离心式油气分离器转子的参数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滑油系统 油气分离器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设计匹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阔 蒋升龙 袁兆成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分析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形式及几种油气分离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滤网油气过滤+旋风式油气分离器+PCV控制阀。在发动机机油量为标准值、最小值、最大值增加20%工况下,进行了全负荷曲轴箱通风试验。... 在分析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形式及几种油气分离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滤网油气过滤+旋风式油气分离器+PCV控制阀。在发动机机油量为标准值、最小值、最大值增加20%工况下,进行了全负荷曲轴箱通风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活塞窜气量增加1倍时,油气分离器和PCV控制阀之间无可见油流,曲轴箱漏气量和曲轴箱压力符合评价指标要求,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曲轴箱通风系统 油气分离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特性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安东 李君 +1 位作者 范鲁艳 曲大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29,共6页
为提高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改善分离性能,研究了分离器入口形状(矩形、圆形)、入口混合气流速、圆锥段锥形角、出气管的直径和出气管插入深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将搭建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三维几何模型导入ANSYS体系下的Fluent... 为提高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改善分离性能,研究了分离器入口形状(矩形、圆形)、入口混合气流速、圆锥段锥形角、出气管的直径和出气管插入深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将搭建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三维几何模型导入ANSYS体系下的Fluent软件中建立油气分离器的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影响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特性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对相同粒径微粒的分离效率,矩形入口式高于圆形入口式;入口气体流速的增加使得分离效率提高的同时,导致分离器内部整体压力损失增加,针对本文搭建的模型,在入口混合气流速为12.8 m/s左右时,压损较低,且分离效率较高;分离效率随着圆锥段锥形角度增大而缓慢增加,分离效率在锥形角度大于11.5°后基本保持不变;分离效率随出气管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下降的速度逐渐增加;分离效率随出气管插入深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仿真计算 分离效率 压力损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油气分离器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斌 刘文文 +1 位作者 杨正薇 臧军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0,358,共5页
研究了应用于燃气轮机润滑系统中的静态油气分离器,其无需外部动力、结构紧凑且分离效率高。通过对静态油气分离器的内部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进气速度、不同进气腔和本体间通道数目,找出内部速度场的分布,确定分配器喷射速度... 研究了应用于燃气轮机润滑系统中的静态油气分离器,其无需外部动力、结构紧凑且分离效率高。通过对静态油气分离器的内部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进气速度、不同进气腔和本体间通道数目,找出内部速度场的分布,确定分配器喷射速度应控制在40m/s以下。通过试验调整分离器本体中滤网的层数和滤网处速度大小,得到其对分离效率和阻力损失的影响,滤网处流速应在5~6m/s为宜。工程设计中综合应用惯性分离和过滤捕集两种方法,采用多种类网组成的多排过滤器,能够强化油微粒收集能力,设计出总体性能优良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油气分离器 速度场 过滤器网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设计与分离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曲占庆 田相雷 +2 位作者 袁世昌 路辉 吴婷 《石油矿场机械》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基于离心分离和紊流化使气泡聚合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套管截面积来降低油气进泵前的回流速度,可以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有效地使油流中的自由气在进入抽油泵前分离出来,特别对高含气井起到较好的... 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基于离心分离和紊流化使气泡聚合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套管截面积来降低油气进泵前的回流速度,可以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有效地使油流中的自由气在进入抽油泵前分离出来,特别对高含气井起到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为更好地研究其工作特性,提高其油气分离效果,给出了分离器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结合优化设计应用实例,对影响分离效果的螺旋参数、物性参数、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现场的应用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螺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俊波 莫春兰 +2 位作者 汪章洁 吴胡胜 包向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6,42,共5页
为研究结构因素对某新型6缸天然气气体机中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设计了7组不同的结构组合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粗滤孔板通... 为研究结构因素对某新型6缸天然气气体机中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设计了7组不同的结构组合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粗滤孔板通孔数量、粗滤孔板与挡板间的距离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要大于改变通孔直径的影响,其中通孔数量的变化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粗滤孔数减少6个时,分离效率提高了11.6%;而精滤孔数减少4个时,分离效率提高了12.4%。考虑到精滤孔直径和变化数量均小于粗滤孔这一因素,却能实现比粗滤孔更高的分离效率提升幅度,说明精滤孔的数量变化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要比粗滤孔的大。在精滤孔板处,对微小直径油滴的有效分离成为影响分离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迷宫式油气分离器 结构参数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压式油气分离器特性的量纲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彬 朱卫兵 +1 位作者 张碧婷 胡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7-1761,共5页
为了研究动压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与阻力性能,本文基于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实验台,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4种动压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特性和2种阻力特性预测模型。误差检验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4种分离特性预测模型的最大误... 为了研究动压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与阻力性能,本文基于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实验台,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4种动压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特性和2种阻力特性预测模型。误差检验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4种分离特性预测模型的最大误差均小于5%,平均误差小于3%,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精度更高,逐步选择法则更简洁;2种阻力特性预测模型的最大误差均小于5%,平均误差小于2%,前向选择法建立的模型更优;模型适用工况为:滑油流量4.5~7.0 L/min,气液掺混比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台 动压式油气分离器 量纲分析 分离特性 阻力特性 预测模型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