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2
篇文章
<
1
2
…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末士人心态与《古诗十九首》的双向诠释
1
作者
郭静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文学的产生和变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但却不是直接的关系;社会的诸种变化是要通过士人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反映到文学上,所以考察文学的产生与变化,创作主体士人至关重要。东汉末年,士人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背景下...
文学的产生和变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但却不是直接的关系;社会的诸种变化是要通过士人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反映到文学上,所以考察文学的产生与变化,创作主体士人至关重要。东汉末年,士人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背景下,特别是经历两次党锢之祸后,他们被迫不再以国家社会为念,转而以个人意识为重;文学创作也随之由重功利一变而为重一己情怀之抒发,《古诗十九首》即是这种转变下诗歌方面的代表。所谓的“魏晋文学自觉”实已自汉末拉开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士人
心态变化
《古诗十九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2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三国书籍活动考论
3
作者
黄炬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6期90-96,F0003,共8页
汉末天下大乱,国家藏书消散殆尽,文化一度凋敝。各方政权在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还面临着文化重建和文化竞争的问题。这使得汉末三国的书籍活动十分活跃。华夏正统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是其外部的推力。而此时纸书广泛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变革...
汉末天下大乱,国家藏书消散殆尽,文化一度凋敝。各方政权在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还面临着文化重建和文化竞争的问题。这使得汉末三国的书籍活动十分活跃。华夏正统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是其外部的推力。而此时纸书广泛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变革,是其书籍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因。这对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及其国际竞争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三国
书籍活动
文化建设
文化竞争
纸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三国时期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初探
4
作者
李佳璇
丁婉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湖北襄阳菜越三国墓等地出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造型别致、立意复杂,此类铜熏炉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基本器型可能受到了汉代行炉型熏炉的影响,柄部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与所燃香料种类有关。熏炉盖顶的衔珠凤鸟与...
湖北襄阳菜越三国墓等地出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造型别致、立意复杂,此类铜熏炉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基本器型可能受到了汉代行炉型熏炉的影响,柄部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与所燃香料种类有关。熏炉盖顶的衔珠凤鸟与胡人造像体现了东汉时期以西方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佛教元素的出现则说明早期佛教信仰主要依附于传统的神仙信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三国
龙首柄立凤式
铜熏炉
仙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末诗潮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结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如果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是对诗歌创作动因之合理表述,而在汉代浓厚的诗歌氛围中又以“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对人情加以限制,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诗情的表现,那么,中国...
如果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是对诗歌创作动因之合理表述,而在汉代浓厚的诗歌氛围中又以“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对人情加以限制,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诗情的表现,那么,中国诗歌创作发展到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之文人五言诗潮的出现,则意味着诗歌艺术中人生情感的一次解放。而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的文学更新力量,汉末诗潮不仅在创作上使自东汉中期以来文人之个性情感意识从潜滋暗长发展到汪洋恣肆,而且在思想观念上改变了汉儒说诗重教化之风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以“情”为主体的表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诗潮
情感表现
《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汉末
古诗
人生情感
诗歌艺术
表情艺术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以及汉末士林风气探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海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
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思想乃至汉末政治、社会的一个重点,然而历来众说纷纭。对史料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商门之祸"不仅仅是蔡邕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暴露出了士大夫群体内部的矛盾,然而,其真正根源则在于蔡邕家族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蔡邕
“金商门之祸”
党锢
汉末
士风
羊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荆州八郡考
7
作者
方高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汉末
荆州
建安时期
后汉书
洪亮吉
历史地理学家
《禹贡》
南阳
首都师范大学
东
汉末
年
刘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被引量:
3
8
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3 位作者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思想嬗变
《伤寒杂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汉末流弊
被引量:
9
9
作者
郝虹
周洁
王海燕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两汉近四百年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是汉末诸多流弊产生的根源。比如因为过于相信德化的效果而轻视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造成的法制松驰的现象;因能否在社会上拥有儒家教诲的孝、廉、敦厚等名声,决定了能否进入仕途而造成的求名之风兴盛...
两汉近四百年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是汉末诸多流弊产生的根源。比如因为过于相信德化的效果而轻视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造成的法制松驰的现象;因能否在社会上拥有儒家教诲的孝、廉、敦厚等名声,决定了能否进入仕途而造成的求名之风兴盛的现象;因社会对道德的高标一格而造成的社会风气的虚伪不实现象;在政治思想领域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抹煞、对学术思想的理解片面,死板等因素而造成的政治思想的僵化、教条等现象等。上述由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所引起的社会流弊,正是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思想嬗变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官方意识形态化
汉末
流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黄勇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30-232,共3页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 ,对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瘟疫之灾 ,它为战胜瘟疫之灾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
关键词
道教
瘟疫
信仰主义
汉末
魏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被引量:
11
11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政治环境影响下文人心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道家思想的兴盛、经学的衰落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汉末
文风
文风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家取向如何进入汉末士人视野——以崔寔为个案
被引量:
5
12
作者
徐芬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东汉时以儒学经术出身的士人,在取向上与法家的"文法吏"角色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而且这种对立很容易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紧张。但是,在崔寔身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对立所导致的认知紧张。崔寔个人对现实政治的理性认知及他出任...
东汉时以儒学经术出身的士人,在取向上与法家的"文法吏"角色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而且这种对立很容易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紧张。但是,在崔寔身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对立所导致的认知紧张。崔寔个人对现实政治的理性认知及他出任郡守的切实的政治经验化解了这种一般意义上儒法的紧张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崔寔
文法吏
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葛亮与汉末荆州政权
被引量:
5
13
作者
夏日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诸葛亮
汉末
荆州
刘表
《三国志》
司马徽
刘备
庞德公
曹操
襄阳
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政治风暴与“处士”的文化表现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子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汉末社会的激烈动荡中,处士作为"党人"的对照,在历史记忆中保留了鲜明的文化形象。这一情形,可以看作儒学群体分流的迹象之一。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处士"对政治取全面回避的态度,坚守平民立场,以纯正的...
汉末社会的激烈动荡中,处士作为"党人"的对照,在历史记忆中保留了鲜明的文化形象。这一情形,可以看作儒学群体分流的迹象之一。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处士"对政治取全面回避的态度,坚守平民立场,以纯正的在野方式始终保持和执政者的距离,始终不与当权者合作,不为最高执政集团服务,表现出"崛然独立"的风格。历史文献称他们彻底的"独立"意识的表现为"绝迹"。他们与"党锢之祸"受害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消极倾向,研究者也有探索其心理背景的必要。后世对汉末"处士"的评价各有褒贬,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等、不同文化倾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党人
处士
政治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题材的情感模式及文体特征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辞赋
人神相恋
情感模式
文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所见汉末政局与荆南社会变动
被引量:
2
16
作者
江田祥
何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民校尉
熊尚
汉末
政局
荆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侠与汉末清议--论游侠之风对汉末清议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
4
17
作者
卿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本文以《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的记载为据,通过分析游侠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认为游侠本质上是一种企图以私义替代公理、以江湖道义瓦解国家礼法制度的非法的社会行为。两汉侠风炽盛,而以汝、颍、南阳之地为剧。游侠之风对三郡儒...
本文以《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的记载为据,通过分析游侠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认为游侠本质上是一种企图以私义替代公理、以江湖道义瓦解国家礼法制度的非法的社会行为。两汉侠风炽盛,而以汝、颍、南阳之地为剧。游侠之风对三郡儒士的政治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他们发动汉末清议运动的思想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
汉儒
汉末
清议
党锢之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魏晋疾疫发生与文学思想转型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东汉中叶以降,频繁发生的疾疫、战争、水旱灾害使整个社会笼罩着愁苦悲凉的气息,对于文人的心态、观念、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汉末魏晋是一个彷徨忧郁的时代,政治和文化精英们必须直面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死亡问题,文章不朽以及衍生的“...
东汉中叶以降,频繁发生的疾疫、战争、水旱灾害使整个社会笼罩着愁苦悲凉的气息,对于文人的心态、观念、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汉末魏晋是一个彷徨忧郁的时代,政治和文化精英们必须直面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死亡问题,文章不朽以及衍生的“文以气为主”,就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文学由此进入突破儒家反情合志思想控制的自由发展期。战国时期没有完成的哲学的突破有了新的转机,强调自然、本我,要求打破名教束缚的玄学成为魏晋哲学的主题。个体的“人”被彻底解放出来与自然等观,尊情、任情、尽情使得魏晋人放诞、轻狂而又洒脱飘逸。一个充满深情的时代必然产生钟情的文学,“诗缘情”是文学自然的召唤,绮靡的六朝文学风格应时而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正是不可预知的疾疫所造成的死亡,加速了汉末魏晋社会、思想以及文学的主动变革,推动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学思想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疾疫
文学思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被引量:
2
19
作者
孙宝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汉赋等优良的文学传统,呈现出复古与趋新交融的时代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儒学
建安文坛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被引量:
5
20
作者
薛菁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 。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复肉刑之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士人心态与《古诗十九首》的双向诠释
1
作者
郭静静
机构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文摘
文学的产生和变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但却不是直接的关系;社会的诸种变化是要通过士人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反映到文学上,所以考察文学的产生与变化,创作主体士人至关重要。东汉末年,士人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背景下,特别是经历两次党锢之祸后,他们被迫不再以国家社会为念,转而以个人意识为重;文学创作也随之由重功利一变而为重一己情怀之抒发,《古诗十九首》即是这种转变下诗歌方面的代表。所谓的“魏晋文学自觉”实已自汉末拉开序幕。
关键词
汉末
士人
心态变化
《古诗十九首》
Keywords
late Han literati
changes of mentality
Nineteen Ancient Poe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2
作者
李鹏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末瘟疫对政治、文学的影响”(2022AH052404)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中国经学诗学史”(GXXT-2021-045)。
文摘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
汉末
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Keywords
plague at the end of Han Dynasty
life consciousness
death theme
literary styl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三国书籍活动考论
3
作者
黄炬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6期90-96,F000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古书籍制度文献整理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AZW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汉末天下大乱,国家藏书消散殆尽,文化一度凋敝。各方政权在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还面临着文化重建和文化竞争的问题。这使得汉末三国的书籍活动十分活跃。华夏正统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是其外部的推力。而此时纸书广泛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变革,是其书籍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因。这对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及其国际竞争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汉末
三国
书籍活动
文化建设
文化竞争
纸书
Keywords
The Three Kingdoms
Late Han Dynasty
Book activities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mpetition
Paper book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三国时期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初探
4
作者
李佳璇
丁婉丽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湖北襄阳菜越三国墓等地出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造型别致、立意复杂,此类铜熏炉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基本器型可能受到了汉代行炉型熏炉的影响,柄部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与所燃香料种类有关。熏炉盖顶的衔珠凤鸟与胡人造像体现了东汉时期以西方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佛教元素的出现则说明早期佛教信仰主要依附于传统的神仙信仰之中。
关键词
汉末
三国
龙首柄立凤式
铜熏炉
仙人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末诗潮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结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文摘
如果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是对诗歌创作动因之合理表述,而在汉代浓厚的诗歌氛围中又以“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对人情加以限制,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诗情的表现,那么,中国诗歌创作发展到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之文人五言诗潮的出现,则意味着诗歌艺术中人生情感的一次解放。而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的文学更新力量,汉末诗潮不仅在创作上使自东汉中期以来文人之个性情感意识从潜滋暗长发展到汪洋恣肆,而且在思想观念上改变了汉儒说诗重教化之风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以“情”为主体的表现理论。
关键词
汉末
诗潮
情感表现
《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汉末
古诗
人生情感
诗歌艺术
表情艺术
诗歌创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以及汉末士林风气探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海燕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文摘
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思想乃至汉末政治、社会的一个重点,然而历来众说纷纭。对史料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商门之祸"不仅仅是蔡邕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暴露出了士大夫群体内部的矛盾,然而,其真正根源则在于蔡邕家族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汉末
蔡邕
“金商门之祸”
党锢
汉末
士风
羊陟
Keywords
end of Han Dynasty
Cai Yong
JinShangMen Disaster
Party Forbiddance
Philistines'Ethos at the End of Han Dynasty
Yang zhi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荆州八郡考
7
作者
方高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汉末
荆州
建安时期
后汉书
洪亮吉
历史地理学家
《禹贡》
南阳
首都师范大学
东
汉末
年
刘表
分类号
K878.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被引量:
3
8
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文摘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汉末
思想嬗变
《伤寒杂病论》
Keywords
end period of East-Han Dynasty, transmutatio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汉末流弊
被引量:
9
9
作者
郝虹
周洁
王海燕
机构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S008)"王肃与魏晋儒学"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两汉近四百年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是汉末诸多流弊产生的根源。比如因为过于相信德化的效果而轻视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造成的法制松驰的现象;因能否在社会上拥有儒家教诲的孝、廉、敦厚等名声,决定了能否进入仕途而造成的求名之风兴盛的现象;因社会对道德的高标一格而造成的社会风气的虚伪不实现象;在政治思想领域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抹煞、对学术思想的理解片面,死板等因素而造成的政治思想的僵化、教条等现象等。上述由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所引起的社会流弊,正是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思想嬗变的源头。
关键词
儒学
官方意识形态化
汉末
流弊
Keywords
confucianism
established as official ideology
abuse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黄勇
机构
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
四川成都
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30-232,共3页
文摘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 ,对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瘟疫之灾 ,它为战胜瘟疫之灾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
关键词
道教
瘟疫
信仰主义
汉末
魏晋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被引量:
11
11
作者
张新科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资助项目 (2 0 0 2 92 4 )
文摘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政治环境影响下文人心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道家思想的兴盛、经学的衰落等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汉末
文风
文风转变
Keywords
Hongdu School
literary style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change in literary style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家取向如何进入汉末士人视野——以崔寔为个案
被引量:
5
12
作者
徐芬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文摘
东汉时以儒学经术出身的士人,在取向上与法家的"文法吏"角色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而且这种对立很容易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紧张。但是,在崔寔身上,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对立所导致的认知紧张。崔寔个人对现实政治的理性认知及他出任郡守的切实的政治经验化解了这种一般意义上儒法的紧张冲突。
关键词
汉末
崔寔
文法吏
法家
Keywords
at the end of late Han Dynasty
Cuishi
Wenfali(pettifoggers)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亮与汉末荆州政权
被引量:
5
13
作者
夏日新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诸葛亮
汉末
荆州
刘表
《三国志》
司马徽
刘备
庞德公
曹操
襄阳
古文经学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政治风暴与“处士”的文化表现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子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汉社会称谓研究"(项目批准号:07BZS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汉末社会的激烈动荡中,处士作为"党人"的对照,在历史记忆中保留了鲜明的文化形象。这一情形,可以看作儒学群体分流的迹象之一。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处士"对政治取全面回避的态度,坚守平民立场,以纯正的在野方式始终保持和执政者的距离,始终不与当权者合作,不为最高执政集团服务,表现出"崛然独立"的风格。历史文献称他们彻底的"独立"意识的表现为"绝迹"。他们与"党锢之祸"受害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消极倾向,研究者也有探索其心理背景的必要。后世对汉末"处士"的评价各有褒贬,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等、不同文化倾向的差异。
关键词
汉末
党人
处士
政治风暴
Keyword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Partisan
Scholars of Non - cooperation
Political Turmoil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题材的情感模式及文体特征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德华
机构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06CGWX02Z)
文摘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辞赋
人神相恋
情感模式
文体特征
Keywords
the period of the late Han Dynasty, Three Kingdoms and the Jin Dynasty
prose poems
the love between human and goddess
emotional pattern
stylistic featur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所见汉末政局与荆南社会变动
被引量:
2
16
作者
江田祥
何超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S077)
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科青年项目(11FMZ001)
文摘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关键词
绥民校尉
熊尚
汉末
政局
荆南社会
Keywords
the military officer of pacifying people
Xiong Shang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late Han Dynasty
societyof Southern Jingzhou province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侠与汉末清议--论游侠之风对汉末清议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
4
17
作者
卿磊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文摘
本文以《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的记载为据,通过分析游侠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认为游侠本质上是一种企图以私义替代公理、以江湖道义瓦解国家礼法制度的非法的社会行为。两汉侠风炽盛,而以汝、颍、南阳之地为剧。游侠之风对三郡儒士的政治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他们发动汉末清议运动的思想渊源之一。
关键词
游侠
汉儒
汉末
清议
党锢之祸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魏晋疾疫发生与文学思想转型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洪军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
文摘
东汉中叶以降,频繁发生的疾疫、战争、水旱灾害使整个社会笼罩着愁苦悲凉的气息,对于文人的心态、观念、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汉末魏晋是一个彷徨忧郁的时代,政治和文化精英们必须直面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死亡问题,文章不朽以及衍生的“文以气为主”,就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文学由此进入突破儒家反情合志思想控制的自由发展期。战国时期没有完成的哲学的突破有了新的转机,强调自然、本我,要求打破名教束缚的玄学成为魏晋哲学的主题。个体的“人”被彻底解放出来与自然等观,尊情、任情、尽情使得魏晋人放诞、轻狂而又洒脱飘逸。一个充满深情的时代必然产生钟情的文学,“诗缘情”是文学自然的召唤,绮靡的六朝文学风格应时而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正是不可预知的疾疫所造成的死亡,加速了汉末魏晋社会、思想以及文学的主动变革,推动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学思想的转型。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疾疫
文学思想转型
Keywords
late Han and Wei and Jin dynasties
epidemics
literary thoughts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被引量:
2
19
作者
孙宝
机构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文摘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汉赋等优良的文学传统,呈现出复古与趋新交融的时代新风。
关键词
汉末
儒学
建安文坛
复古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被引量:
5
20
作者
薛菁
机构
闽江学院历史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文摘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 。
关键词
汉末
魏晋
复肉刑之议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末士人心态与《古诗十九首》的双向诠释
郭静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末三国书籍活动考论
黄炬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末三国时期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初探
李佳璇
丁婉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汉末诗潮的情感表现
许结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以及汉末士林风气探析
陈海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汉末荆州八郡考
方高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徐一慧
张维波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汉末流弊
郝虹
周洁
王海燕
《大连大学学报》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
黄勇
《求索》
CSSCI
200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法家取向如何进入汉末士人视野——以崔寔为个案
徐芬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诸葛亮与汉末荆州政权
夏日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汉末政治风暴与“处士”的文化表现
王子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题材的情感模式及文体特征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所见汉末政局与荆南社会变动
江田祥
何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儒侠与汉末清议--论游侠之风对汉末清议运动的影响
卿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汉末魏晋疾疫发生与文学思想转型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孙宝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薛菁
《东南学术》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