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氧比例对Al_2O_3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和梅 姚正军 +1 位作者 闫凯 陈丹丹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以纯铝为靶材,在不同氩氧比例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Al2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扫描电镜(SEM)和精密阻抗分析等方法检测薄膜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250℃的低温条件下,不同氩氧比例的A... 以纯铝为靶材,在不同氩氧比例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Al2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扫描电镜(SEM)和精密阻抗分析等方法检测薄膜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250℃的低温条件下,不同氩氧比例的Al2O3薄膜都为非晶结构。随着氧分量的增加,Al2O3薄膜的表面由平滑致密变得粗糙,化学计量失配度增大。在氧分量较小的气氛下,Al2O3薄膜均匀致密,化学计量失配度较小,Al/O原子比接近2/3。随着氩氧比的增大,Al2O3薄膜的介电常数减小和介电损耗增大,当氩氧比为3∶1时,Al2O3薄膜的介电常数较大(ε=7.9~10.3),介电损耗较小(tanδ<0.2),薄膜的介电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AL2O3薄膜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 氩氧比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比对磁控溅射ZnO薄膜的压电响应与极化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苏林 杨保和 +2 位作者 王芳 李翠平 戴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987,共7页
保持总的工作气压不变,在不同氩氧比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铝电极层上制备了ZnO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分析了ZnO薄膜的择优取向、表面形貌和压电响应,并通过垂直PFM(VPFM)和水平PFM(L... 保持总的工作气压不变,在不同氩氧比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铝电极层上制备了ZnO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分析了ZnO薄膜的择优取向、表面形貌和压电响应,并通过垂直PFM(VPFM)和水平PFM(LPFM)相位图研究了ZnO晶粒的极化特性。结果表明,氩氧比对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压电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在氩氧比1∶1的条件下制备的ZnO薄膜具有最大的VPFM振幅和最佳的极化取向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氧比 磁控溅射 ZNO薄膜 压电响应 极化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比对RF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仁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3-44,60,共3页
探讨氩氧比对采用ZnO陶瓷靶材磁控溅射制备薄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氩氧比对薄膜的溅射率和电学性能影响较大,而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透过率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薄膜溅射率下降,并从n型导电变为高阻状态。薄膜呈较... 探讨氩氧比对采用ZnO陶瓷靶材磁控溅射制备薄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氩氧比对薄膜的溅射率和电学性能影响较大,而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透过率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薄膜溅射率下降,并从n型导电变为高阻状态。薄膜呈较强的c轴择优取向的多晶结构,在可见光区域内玻璃衬底上的ZnO薄膜具有优异的透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氧比 溅射率 氩氧比 ZNO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比对磁控溅射梯度AZ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赵斌 唐立丹 +1 位作者 王冰 冯佳恒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568,572,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硅和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梯度铝掺杂的氧化锌(AZO)薄膜。利用X线衍射(XRD)、霍尔效应测试和紫外可见光分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氩氧比(体积比)对梯度AZO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氧比可以改善薄膜的结晶质量...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硅和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梯度铝掺杂的氧化锌(AZO)薄膜。利用X线衍射(XRD)、霍尔效应测试和紫外可见光分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氩氧比(体积比)对梯度AZO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氧比可以改善薄膜的结晶质量,且对电学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氩氧比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结晶度稍有下降,薄膜的电阻率却显著降低,当氩氧比为1∶0时,薄膜具有最低的电阻率为6.85×10^(-4)Ω·cm。此外,所有的梯度AZ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铝掺杂的化锌(AZO)薄膜 磁控溅射 氩氧比 电阻率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比与退火温度对磁控溅射VO_(2)薄膜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振雨 刘哲 +4 位作者 马紫腾 郭佳成 刘雍 魏长伟 何春清 《半导体光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7,363,共6页
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通过调控溅射过程中的氩氧比,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溅射气氛及后处理条件对其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经450和500℃退火,薄膜中易形成VO_(2),而550℃退火时薄膜中会形成大量非4价的钒氧化... 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通过调控溅射过程中的氩氧比,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溅射气氛及后处理条件对其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经450和500℃退火,薄膜中易形成VO_(2),而550℃退火时薄膜中会形成大量非4价的钒氧化物。薄膜在较高温度500℃下退火时结晶度增加,但薄膜颗粒之间的间隙更为明显,导致电阻率显著提高;同时其电阻率-温度曲线的热滞回线宽度较窄,在加热过程中相转变温度较高。当氩氧比中氧含量增加时,沉积的VO_(2)薄膜中生成了少量非4价的钒氧化物。结果表明,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的微结构、电阻率、相变温度等特性与氩氧比和后退火温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退火 氩氧比 化钒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氩氧脱碳精炼过程中炉渣成分预测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文志 李晶 +1 位作者 史成斌 蔡俊 《江西冶金》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针对304不锈钢氩氧脱碳(Argon-Oxygen Decarburization,AOD)精炼过程中存在炉渣成分难以测量等问题,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顶枪吹氧、供气比例变化、物料熔化速度以及初始渣量对渣-钢反应和精炼炉渣成分的影响,建立了炉渣成分预测模型,并用... 针对304不锈钢氩氧脱碳(Argon-Oxygen Decarburization,AOD)精炼过程中存在炉渣成分难以测量等问题,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顶枪吹氧、供气比例变化、物料熔化速度以及初始渣量对渣-钢反应和精炼炉渣成分的影响,建立了炉渣成分预测模型,并用于计算精炼过程中的炉渣和钢液成分变化。此模型计算的渣成分与钢液硫含量与实测值吻合较好,AOD精炼终点渣中SiO_(2)含量平均偏差为1.434%,CaO含量平均偏差为1.848%,Cr_(2)O_(3)含量平均偏差为0.080%,MnO含量平均偏差为0.016%,钢液终点S含量平均偏差为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 304不锈钢 炉渣成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型分子筛在氧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马梦瑶 刘蜀疆 +5 位作者 盛毓强 安少杭 常印忠 陈占营 李奇 王世联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436,I0001,共13页
惰性气体氩(Ar)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核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将Ar从复杂气体组分中选择性地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是其应用的关键。然而,氧(O_(2))和Ar的分子尺寸及吸附扩散性质相似,并且O_(2)和Ar的沸点十分接近,非低温条件下的O_(... 惰性气体氩(Ar)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核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将Ar从复杂气体组分中选择性地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是其应用的关键。然而,氧(O_(2))和Ar的分子尺寸及吸附扩散性质相似,并且O_(2)和Ar的沸点十分接近,非低温条件下的O_(2)/Ar分离十分困难。因此,O_(2)与Ar的分离是其应用中必须攻克的难题。分子筛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改性能够增强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分子筛的O_(2)/Ar分离能力。本文对离子交换型分子筛材料在O_(2)/Ar吸附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结果发现碱土金属离子、Ce^(3+)、Co^(2+)等离子交换改性后的分子筛对O_(2)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而Ag^(+)交换分子筛即载银分子筛具有独特的Ar吸附选择性。目前,常压下离子交换型分子筛材料的O_(2)/Ar分离系数均在2.0左右,这意味着常温常压下的O_(2)/Ar高效分离仍然具有挑战性。开发新型高吸附容量、高吸附选择性的O_(2)/Ar吸附分离材料仍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分子筛 离子交换 载银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氧氩脱碳转炉冶炼的单点液滑环用双相不锈钢锻造工艺研究
8
作者 熊清海 吕伟 +1 位作者 林文森 战春鸣 《真空》 CAS 2024年第6期73-78,共6页
基于单点液滑环用2205双相钢锻件服役性能要求,设计了针对单点液滑环用双相钢中大型锻件的锻造工艺。采用真空氧氩脱碳炉(VODC)精炼技术,确保钢锭的纯净度。制定了合理的单点液滑环用中大型锻件固溶热处理工艺曲线,现场通过精细调控加... 基于单点液滑环用2205双相钢锻件服役性能要求,设计了针对单点液滑环用双相钢中大型锻件的锻造工艺。采用真空氧氩脱碳炉(VODC)精炼技术,确保钢锭的纯净度。制定了合理的单点液滑环用中大型锻件固溶热处理工艺曲线,现场通过精细调控加热保温参数和冷却速度等,成功制备出组织稳定且成分均匀的α+γ双相不锈钢锻件,有效避免了富Cr脆性σ相的析出。经综合性能测试验证,该锻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等指标均满足单点液滑环现场使用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脱碳 液滑环 双相不锈钢 热处理 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年代学、氦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3 位作者 王义天 赵财胜 叶会寿 陈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1-351,共11页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西南天山西端,受NNE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对绢云母化蚀变岩进行了40Ar/39Ar法年龄测定,表明金主成矿时代为三叠纪。根据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萨瓦亚尔顿金...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西南天山西端,受NNE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对绢云母化蚀变岩进行了40Ar/39Ar法年龄测定,表明金主成矿时代为三叠纪。根据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萨瓦亚尔顿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石英流体包裹体中δ18OSMOW变化于14.51‰~24.2‰,CO2的δ13CPDB变化范围较大,为-8.69‰^+4.98‰,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地幔和海相碳酸盐岩。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变化较大,为0.04~1.11R/Ra,40Ar/36Ar变化较小,介于301~348。综合分析认为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和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以地壳流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同位素 年代学 萨瓦亚尔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缸内燃烧特性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俊 龚学海 +2 位作者 詹羽 龚寅春 李理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通过一台改装的直列双缸柴油机,将进气由空气改为比热比更高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研究了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的缸内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氩-氧氛围下发动机获得了较高的热效率,且热效率随氩气比例的升高而提高,在化学当量比下的试验工况中... 通过一台改装的直列双缸柴油机,将进气由空气改为比热比更高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研究了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的缸内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氩-氧氛围下发动机获得了较高的热效率,且热效率随氩气比例的升高而提高,在化学当量比下的试验工况中,当进气中氩比例为82%,时,指示热效率最高达到了47.8%,,相比空气氛围相对提高近33%,.相比于空气氛围,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的着火延迟期缩短,燃烧更为迅速,缸内压力峰值更高.需要选择合适的进气氩比例和点火时刻以降低燃烧的粗暴性.氩-氧氛围下氩气比例为75%,时缸内易出现爆震,当提高进气氩气比例至82%,时,能有效避免爆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循环发动机 -氛围 天然气燃烧特性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分子筛分离氧氩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红社 刘应书 +2 位作者 刘文海 乐恺 张德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基于碳分子筛动态吸附机理,建立了分离氧氩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流程形式、清洗比、吸附时间对碳分子筛分离氧氩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过程中增加产品气清洗阶段可以显著提高解吸气的纯度.为了得到质量分数为99.0%以上的氧气,... 基于碳分子筛动态吸附机理,建立了分离氧氩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流程形式、清洗比、吸附时间对碳分子筛分离氧氩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过程中增加产品气清洗阶段可以显著提高解吸气的纯度.为了得到质量分数为99.0%以上的氧气,循环过程中清洗比应控制在0.4左右,最佳吸附时间为60s.以95%氧、5%氩的混合气作为原料气,实验装置的产品气纯度可以达到99.4%,氧气回收率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子筛 分离 变压吸附 清洗比 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静茹 方志 钱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研究氧气的添加对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对获得含氧高活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以及光谱分析等诊断手段研究了氧气添加对Ar气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影响,计算了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 研究氧气的添加对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对获得含氧高活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以及光谱分析等诊断手段研究了氧气添加对Ar气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影响,计算了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电气参量以及分子转动温度、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激发温度等等离子体参量,研究了这些参量、射流模式和射流长度等随氧气含量变化规律,并结合放电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氩氧射流等离子体放电可分为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和射流放电三个阶段,氧含量对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射流放电阶段,氩气中加入氧气后电流脉冲个数增多,脉冲持续时间增加,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射流长度变短,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下降。加入氧气后发射光谱中大部分谱线强度都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小,但OH谱线强度在氧气浓度为0.5%时达到最大值,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均随氧含量的增大而略有升高,氧含量为0.5%时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激发温度为0.637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混合气体 电气特性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氧氩比对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志峰 袁一方 +2 位作者 李清山 孔繁之 张利宁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沉积C轴择优取向的ZnO晶体薄膜,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氩氧比,测量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能.随着反应气氛中氩气含量的增加,(002)面衍射峰的强度有所提高,说明薄膜的结晶质量有所改善,衍...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沉积C轴择优取向的ZnO晶体薄膜,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氩氧比,测量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能.随着反应气氛中氩气含量的增加,(002)面衍射峰的强度有所提高,说明薄膜的结晶质量有所改善,衍射峰略向θ角减小的方向移动.随着反应气氛中氩气含量的增多、氧气含量的减少,ZnO薄膜的方块电阻明显减小,说明薄膜的电阻率随反应气氛中氩气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晶体结构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缸内燃烧的离子电流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俊 龚学海 +1 位作者 吴志军 李理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4-760,共7页
在一台改装的直列双缸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将进气由空气改为具有更高比热比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进气道喷射天然气,研究了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缸内燃烧的离子电流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空气氛围,氩-氧氛围下缸内离子电流信号强度显著增强;... 在一台改装的直列双缸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将进气由空气改为具有更高比热比的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进气道喷射天然气,研究了氩-氧氛围下天然气缸内燃烧的离子电流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空气氛围,氩-氧氛围下缸内离子电流信号强度显著增强;在氩气体积分数为79%及以下时,离子电流信号特征值与基于缸压计算的燃烧特征值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离子电流信号能够检测缸内的爆震燃烧,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但对爆震强度的敏感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 离子电流 天然气发动机 爆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精炼低碳铬铁终点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海涛 尤文 韩顺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75-3277,共3页
在冶炼低碳铬铁过程中,终点碳含量和温度控制是整个吹炼工艺的核心,以氩氧精炼低碳铬铁生产过程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建立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推理控制策略,调整底吹氧气流量,动态控制冶炼过程铁水温度和碳含量,特别是终点温度... 在冶炼低碳铬铁过程中,终点碳含量和温度控制是整个吹炼工艺的核心,以氩氧精炼低碳铬铁生产过程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建立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推理控制策略,调整底吹氧气流量,动态控制冶炼过程铁水温度和碳含量,特别是终点温度及碳含量,改善底吹冶炼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有模型准确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不可测阶跃信号扰动的作用下,还是系统给定阶跃信号作用下,在控制铁水碳含量的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方面推理控制都比PI调节器优越得多,在控制铁水温度方面两种算法各有优缺,当模型不够准确时,推理反馈控制可以消除稳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法 推理控制 低碳铬铁 终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氩混合气氛下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YBa_2Cu_3O_(7-δ)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秀红 张宇生 +3 位作者 葛大勇 娄建忠 赵红东 刘保亭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质量流量比为1∶3的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在STO(001)基片上制备了外延的YBa_2Cu_3O_(7-δ)(YBCO)超导薄膜。尽管薄膜表面分布有亚微米到微米量级颗粒,但与传统PLD制备YBCO的方法相比,大颗粒的密度要小得...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质量流量比为1∶3的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下,在STO(001)基片上制备了外延的YBa_2Cu_3O_(7-δ)(YBCO)超导薄膜。尽管薄膜表面分布有亚微米到微米量级颗粒,但与传统PLD制备YBCO的方法相比,大颗粒的密度要小得多。直流电阻和磁化率测量法同时证明了YBCO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T_c)大于90 K。在40 K时,零场临界电流密度(J_c)为63.8 MA/cm^2,在5.2 T时达到最大钉扎力密度(F_(pmax))387.9 GN/m^3;在65 K时,零场Jc为28.3 MA/cm^2,在2.6 T时F_(pmax)达到71.3 GN/m^3;在77 K时,零场J_c为8.7 MA/cm^2,在0.91T时F_(pmax)达到12.1 GN/m^3。研究结果为氧气和氩气混合气氛下PLD方法制备YBCO薄膜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混合气氛 YBCO超导薄膜 临界电流密度 磁通钉扎力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氩氧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长生存时间活性氧粒子的演化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龙 谭震宇 +1 位作者 潘光胜 单春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4-913,共10页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活性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又与他们在放电中密度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活性氧粒子在1个放电周期中随时间的演化十分必要...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活性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又与他们在放电中密度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活性氧粒子在1个放电周期中随时间的演化十分必要。使用1维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氧气体积分数为1%情况下大气压氩氧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所考虑的各粒子的空间平均粒子数密度在1个完整周期内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e、Ar~+、Ar_r、Ar_m和Ar*等粒子均主要生成于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并随脉冲的关断继续演化而后缓慢衰减至0,而O、O_2(~1Δg)和O_3 3种活性氧粒子在脉冲关断以后仍大量存在于气隙中。因此,针对具有长生存时间的O、O_2(~1Δ_g)和O_3粒子,进一步研究了他们在1个完整脉冲周期内的生成与消耗途径及随脉冲参数的变化,分析了相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粒子 脉冲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参数 气体 1维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氧气对大气压氩氧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一男 金鑫 +1 位作者 王莉 金莹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2-488,共7页
基于一维流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压氩氧混合气体放电中少量氧气含量对放电特性的影响。根据模型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氧气含量由0.1%增加到0.6%,电子密度减小,O-离子密度增加,总的负粒子密度增加,... 基于一维流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压氩氧混合气体放电中少量氧气含量对放电特性的影响。根据模型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氧气含量由0.1%增加到0.6%,电子密度减小,O-离子密度增加,总的负粒子密度增加,鞘层区电子温度增加。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O-离子密度增加,电子密度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电子密度快速增长阶段、电子密度下降阶段和电子密度稳定阶段。当氧气含量小于1%时,电子密度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迅速减小,氧原子密度快速增加;氧气含量大于1%小于4%时,电子密度随氧气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少,氧原子密度缓慢增加直至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大气压气体放电 混合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氧精炼低碳铬铁过程喷溅预报及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尤文 马海涛 赵彬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37-542,共6页
基于红外在线检测渣液表面与炉内铁水温差,用该温差表征渣液中金属氧化物含量,依据炉渣和铁水温差量化区间来预报喷溅强度,进而依据喷溅强度调节顶枪枪位、压喷剂及高压力氩(氮)/氧混合气的氩(氮)/氧气流量及混合比,来调节碳-氧反应速... 基于红外在线检测渣液表面与炉内铁水温差,用该温差表征渣液中金属氧化物含量,依据炉渣和铁水温差量化区间来预报喷溅强度,进而依据喷溅强度调节顶枪枪位、压喷剂及高压力氩(氮)/氧混合气的氩(氮)/氧气流量及混合比,来调节碳-氧反应速度和渣中金属氧化物含量,达到防止外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 喷溅 低碳铬铁 等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碳分子筛氧氩分离特性的技术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学军 郭彤 《低温与特气》 CAS 1999年第4期21-22,23,共3页
针对市售碳分子筛具有不同微孔孔径分布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三种提高其氧气、氩气分离  特性的技术方法, 这三种方法是: 高温热处理; 烷烃化学吸附, 高温裂解; 在催化剂作用下, 化  学吸附烷烃, 高温裂解。
关键词 碳分子筛 分离特性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