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6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ICE原则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陈木键 郑耿彦 +1 位作者 陈国勋 刘旭良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POLICE原则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A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AS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贴膏组(41例)和POLICE组(44例)。POLICE组接受POLICE原则下的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POLICE原则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A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AS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贴膏组(41例)和POLICE组(44例)。POLICE组接受POLICE原则下的常规治疗,贴膏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功能及疗效。结果:(1)治疗7 d后及14 d后,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贴膏组均低于POLICE组(P<0.05)。(2)治疗7 d后及14 d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贴膏组均低于POLICE组(P<0.05)。(3)治疗7 d后及14 d后,两组Kofoe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贴膏组均高于POLICE组(P<0.05)。(4)贴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OLICE组(P<0.05)。结论:POLICE原则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AAS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CE原则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急性踝关节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陈继军 张迅晨 谭如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VATS的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VATS的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术毕连接镇痛泵,实施静脉自控镇痛,镇痛药物为200 mg氟比洛芬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镇痛泵内增加1 mg/kg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Ramsay评分)效果,手术结束即刻、术后72 h的疼痛介质[P物质、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E2(PGES)]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术后1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4.41±1.23)、(4.04±0.21)、(3.01±0.31)、(2.13±0.32)分,均低于对照组[(5.39±1.38)、(4.67±0.11)、(3.63±0.25)、(2.75±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48、72 h的Ramsay评分分别为(1.62±0.28)、(1.08±0.15)、(0.97±0.21)、(0.73±0.16)分,均低于对照组[(2.81±0.31)、(1.52±0.12)、(1.30±0.16)、(1.03±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SP、5-羟色胺、PGE2水平均较手术结束即刻降低,且观察组的P物质、5-羟色胺、PGE2水平分别为(71.82±8.21)ng/mL、(7.63±1.25)ng/mL、(158.27±31.27)pg/mL,均低于对照组[(112.87±10.36)ng/mL、(11.16±2.52)ng/mL、(284.29±43.3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TNF-α、IL-10、IL-6水平均较手术结束即刻降低,且观察组的TNF-α、IL-10、IL-6水平分别为(10.62±2.66)μg/L、(21.36±2.12)ng/L、(14.12±2.64)ng/mL,均低于对照组[(12.26±3.35)μg/L、(24.49±3.19)ng/L、(19.16±2.4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3.43±1.02)次,低于对照组[(5.36±1.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中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同时可减少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艾司氯胺酮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慧芳 胡皓 胡赤丁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05-608,613,共5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奥施康定联合...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和B组(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比较2组疼痛缓解效果及首次镇痛起效时间、治疗14 d内暴发痛次数、治疗14 d内奥施康定总用量,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 2(PGE 2)、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水平;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B组镇痛有效率(91.94%)高于A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首次镇痛起效时间、治疗14 d内暴发痛次数及治疗14 d内奥施康定总用量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5-HT、PGE 2、N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血清5-HT、PGE 2、NTx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0%)与A组(4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的缓解效果更优,该治疗方案镇痛起效快,可减少暴发痛次数,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奥施康定 姑息性放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 癌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及疼痛的效果
4
作者 林镇祥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漳州市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A+DEX组和常规麻醉组,每组35例。常...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漳州市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A+DEX组和常规麻醉组,每组35例。常规麻醉组术前接受常规麻醉,FA+DEX组术前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比较2组各时点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手术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注入时、手术15 min、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FA+DEX组MAP及HR低于常规麻醉组(P<0.01),2组RR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8、12、24 h,FA+DEX组VAS评分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或P<0.01)。术后1、4、8 h,FA+DEX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常规麻醉组(P<0.01);术后12、24 h,2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DEX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常规麻醉组(P<0.01)。手术后,2组TNF-α及IL-6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FA+DEX组低于常规麻醉组(P<0.01)。FA+DEX组与常规麻醉组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vs.11.43%,P=1.000)。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可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氟比洛芬 右美托咪定 强化麻醉 术后苏醒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吕元昊 朱欣 +3 位作者 王靖超 罗松 吴军 王淞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药物与康复训练常规管理;研究组50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21 d,两组KS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21 d,两组V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对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重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氟比洛芬酯与氢溴酸山莨菪碱联用在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缓解与机体应激反应调控中的影响
6
作者 马殿宝 《大医生》 2025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对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缓解及机体应激指标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84例急性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 目的 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对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缓解及机体应激指标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84例急性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各42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氟比洛芬酯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双氯芬酸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双氯芬酸钠组(均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18.207,P_(时间)<0.001;F_(组间)=13.413,P_(组间)<0.001;F_(交互)=11.645,P_(交互)<0.001)。两组患者用药前至用药后60 min的VAS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且氟比洛芬酯组用药后30、60 min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双氯芬酸钠组(均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双氯芬酸钠组。用药后60 min,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糖水平均降低,且氟比洛芬酯组均低于双氯芬酸钠组(均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氢溴酸山莨菪碱联合用药方案应用于急性肾绞痛患者的效果较好,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氢溴酸山莨菪碱 急性肾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封堵器 单肺通气 氟比洛芬 氧合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涛 胡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纳布啡组(A组...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纳布啡组(A组,n=30)、氟比洛芬酯组(B组,n=30)和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n=30)。手术切皮前15 min给予超前镇痛药物,A组患者静脉输注纳布啡0.2 mg/kg,B组患者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2 mg/kg,C组静脉输注纳布啡0.2 mg/kg和氟比洛芬酯2 mg/kg,比较3组患者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12 h(T3)及术后24 h(T4)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停用药物后的苏醒时间、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采用15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15 Score,QoR-15)量表评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T2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T3、T4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T1~T4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QoR-15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寒战、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在LC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效果,并且能够抑制早期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联合应用安全性高,可以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 纳布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杨利 李朝军 李小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5-0028,共4页
在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探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110例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普通组与研究组,普通组患者... 在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探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110例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普通组与研究组,普通组患者是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来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是将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结合在一起来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情况的对比,推断出联合治疗所起到的作用与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上,研究组患者的效果更强,治疗有效性为98.2%;在临床指标上,研究组患者的指标均得到了大幅改善;在不良反应上,研究组中出现该反应的患者数量较少,反应率为3.6%;在生活质量上,研究组患者的质量评分更高。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 在进行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时候,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两种方法的结合具有较强效果,医护人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10
作者 曹群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40-274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氟比洛芬酯口服,观察组予以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 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镇静情况;在术前及术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2、T3、T4时,观察组的HR、RR、MAP、SPO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 h、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及Ramsay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性更高,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护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 氟比洛芬酯口服 宫颈癌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啸 陈连伟 +2 位作者 孙志鹏 尹士林 杜双庆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我院KOA患者100例,使用SPSS 25.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2组。实验组(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 目的:观察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我院KOA患者100例,使用SPSS 25.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2组。实验组(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与对照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KROM),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实验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KROM增大,且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膝同调手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能降低KOA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僵硬程度,恢复关节功能,增大膝关节活动度,比单纯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腰-膝同调手法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贴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范昌 陈河彬 朱景法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急性肾绞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急性肾绞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与观察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每组患者35例,比较不同用药对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及机体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Glu)]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治疗1h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21.32±6.23)min低于对照组(30.35±5.85)min,治疗后6h再次疼痛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vs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CRP与Glu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均降低,观察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用药镇痛效果更好,能够降低镇痛起效时间,降低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与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洛索洛芬钠片 氢溴酸山莨菪碱 急性肾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云 黄杰 +1 位作者 姚昌银 何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高龄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高龄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氯胺酮镇痛,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效果;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即刻(T_(1))、术毕(T_(2))、术后1 h(T_(3))的心率(HR)、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后4 h(T_(4))、6 h(T_(5))、12 h(T_(6))、24 h(T_(7))、36 h(T_(8))时静止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3、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PPD)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运动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HR、DBP、MAP时间比较、组间比较、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_(2)~T_(3)时,对照组HR、DBP、MAP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观察组HR、MAP高于T_(0)时;T_(2)时,观察组MAP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2)~T_(3)时,观察组HR、DBP、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_(5)~T_(8)时,两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高于T_(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4)~T_(8)时,观察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EP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1、3、6周,两组组内各时间点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3、6周,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周,观察组PP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氟比洛芬 剖宫产 镇痛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中4种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银玲 刘思彤 +2 位作者 陈阳 付永慧 赵龙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7-234,240,共9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中基因毒性杂质:2-氟苯胺、4-溴-2-氟乙酰苯胺、4-溴-2-氟苯胺和4-溴-2-氟联苯。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F5100A(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30∶65∶5)为流动相A,乙...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中基因毒性杂质:2-氟苯胺、4-溴-2-氟乙酰苯胺、4-溴-2-氟苯胺和4-溴-2-氟联苯。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F5100A(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30∶65∶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10μL,柱温为35℃。结果2-氟苯胺、4-溴-2-氟乙酰苯胺、4-溴-2-氟苯胺和4-溴-2-氟联苯的检测下限分别为5.987、3.198、6.408,3.199 mg·L^(-1),分别在质量浓度19.96~2235(r=0.993)、10.66~2387(r=0.999)、21.36~2392(r=0.999)和10.66~2388 mg·L^(-1)(r=0.99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2%、101.4%和97.9%(n=9),加样回收率良好,对照品和供试品加标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三批次样品中基因毒性杂质均符合限度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定量准确,专属性较好,适用于氟比洛芬中基因毒性杂质2-氟苯胺、4-溴-2-氟乙酰苯胺、4-溴-2-氟苯胺和4-溴-2-氟联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氟比洛芬 基因毒性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15
作者 卓婷婷 肖丽 +1 位作者 马超 向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6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6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联合组患者双通道泵入氟比洛芬酯1.0 mg/kg+利多卡因1.0 mg/kg,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0 mg/(kg·h)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用药剂量、脑电双频指数,术后(4、6和12 h)镇痛质量,术后12 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及插管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6和12 h,联合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 h,两组患者E、NE及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患者的E、NE及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55%(3/66)、7.58%(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质量,减轻机体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利多卡因 腹腔镜手术 预防性镇痛 镇痛质量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
16
作者 包萌萌 吴安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术毕(T4)]肺氧合功能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顺应性指标[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110.32±3.89)mg明显少于对照组(168.21±4.86)mg(P<0.01)。T1和T4时,2组PaO_(2)、PaCO_(2)、OI、MAP、HR、Cdy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2组在T2和T3时PaO_(2)、PaCO_(2)、OI、HR及Cdyn均明显降低,MAP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T2和T3时PaO_(2)、OI及Cdyn高于对照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0%(9/50)低于对照组54.00%(27/50)(P<0.01)。结论对行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呼吸顺应性,有效保护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老年人 肺叶切除术 麻醉 氟比洛芬 丙泊酚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 呼吸顺应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影响
17
作者 柏莉莹 李新锋 李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811-2815,共5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3年6月拟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与...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3年6月拟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与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PCIA)各62例。比较两组术后2、4、8、12、24、36、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评分(3.68±0.54、3.57±0.51、3.16±0.47、2.68±0.40、2.24±0.36、2.06±0.38、1.97±0.39)分均低于对照组(4.25±0.63、4.09±0.56、3.62±0.53、3.19±0.45、2.81±0.44、2.52±0.40、2.34±0.42)分(均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5%)与对照组(14.5%)无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可有效减轻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手术 自控镇痛 氟比洛芬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竺霖 王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检查前5 min静脉滴注5 ml...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检查前5 min静脉滴注5 ml生理盐水,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丙泊酚2 mg/kg;B组:检查前5 min静脉滴注5 ml生理盐水,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08 mg/kg,丙泊酚2 mg/kg;C组:检查前5 min静脉滴注50 mg氟比洛芬酯,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06 mg/kg,丙泊酚2 mg/kg。三组术中丙泊酚恒定输注,若术中患者体动则静脉追加丙泊酚30~50 mg。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5 min(T0)、用药后即刻(T1)、喉罩置入后1 min(T2)、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1 min(T3)、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后1 min(T4)、完成检查后5 min(T5)]血流动力学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不同时间点(T0、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3 min、T5)应激以及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T0、T4、T5时,三组SBP、DB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三组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三组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三组NE、E、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3 min、T5时,B组NE、E、TNF-α、IL-6均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氧血症、呛咳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3.33%,B组分别为3.33%、20.00%、6.67%,C组分别为3.33%、3.33%、3.33%。与A组比较,B组、C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使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物剂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羟考酮 丙泊酚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洪棋 郑书强 刘国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血糖应激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组间患者的血糖应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30 min与术后60 min观察组血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6 h、1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能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减少血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氟比洛芬 地佐辛 超前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青 陈丽荣 季英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PCIA。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应激反应、PCIA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58±0.42)、(2.39±0.32)、(1.85±0.24)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为(4.24±0.45)、(3.46±0.37)、(2.83±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2±0.51)、(3.08±0.41)、(2.31±0.29)分和(4.95±0.59)、(4.01±0.38)、(3.39±0.35)分(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别为(181.62±18.74)μg/L、(230.14±25.59)ng/L、(10.12±1.5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4.36±19.75)μg/L、(251.52±26.43)ng/L、(12.96±1.62)ng/L(P<0.05);观察组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分别为(7.41±1.12)、(4.15±0.67)次/24 h,少于对照组的(9.69±1.27)、(5.25±1.05)次/24 h(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FESS患者术后PCIA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PCIA按压次数,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