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乡贤:地方精英抑或民间权威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晓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分别梳理了地方精英与民间权威的概念与脉络,指出地方精英更强调客观支配、民间权威更侧重于本土文化建构的特征。当代乡贤的核心特质,即介于自身的客观支配力与当地人们的主观认定之间,认为乡贤具有由当地特定文化观念体系塑造与建构... 分别梳理了地方精英与民间权威的概念与脉络,指出地方精英更强调客观支配、民间权威更侧重于本土文化建构的特征。当代乡贤的核心特质,即介于自身的客观支配力与当地人们的主观认定之间,认为乡贤具有由当地特定文化观念体系塑造与建构的特质。从乡村治理的意义上,讨论了乡贤文化与乡贤培育的真正意义,乡贤文化不仅仅是指乡贤本人的嘉言善行,更指的是能够建构或生长出乡贤的本土文化体系。培育乡贤更意味着对乡村社会本土文化观念的尊重、培育与引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乡贤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地方精英 民间权威 客观支配 主观认定 本土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民间权威、族群: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雪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国家、民间权威和族群作为三个能动的主体,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清初国家强化了对这一区域乡村社会的控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权威和族群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力量的加强,国家权力日益被... 以国家、民间权威和族群作为三个能动的主体,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清初国家强化了对这一区域乡村社会的控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权威和族群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力量的加强,国家权力日益被地方性知识所消蚀。三者在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中,构成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并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共同完成了这个区域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民间权威 族群 民族边缘地区 权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匪审美:民间权威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德利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土匪 民间权威 文化阐释 传统伦理文化 农民起义 审美文化意义 民族生命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文化视角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民间权威的地方头人──闽台两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铭铭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6期109-116,共8页
作为民间权威的地方头人──闽台两村的个案考察王铭铭对于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现象之一“权威”,依韦伯(MaxWeber)的界定,可以分为三类:神异性权威(charisma)、传统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 作为民间权威的地方头人──闽台两村的个案考察王铭铭对于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现象之一“权威”,依韦伯(MaxWeber)的界定,可以分为三类:神异性权威(charisma)、传统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y)与科层式权威(bureau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个案考察 社区 陈氏家族 地方精英 为民作主 神异性 象征 公共空间 闽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只手”:一个边贸市场的民间权威及其成长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俊彪 谭亚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中、越、老边境线附近的滇村"三号街"是当地人自发形成的边境贸易市场,经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所确立的民间权威,是维系"三号街"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乡村社会,无论行政权力还是市场本身,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 中、越、老边境线附近的滇村"三号街"是当地人自发形成的边境贸易市场,经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所确立的民间权威,是维系"三号街"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乡村社会,无论行政权力还是市场本身,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建构稳固的经济体系并维持其运行,而民间权威在地方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只手” 民间权威 边境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多重性视野下的民间权威——以河南省路村的田野调查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普通村庄河南省路村民间权威人物个人生活史以及近年来路村举办庙会、兴办集市和重修关帝庙等事件的详细考察,首先分析了路村民间权威生成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及人情与面子等因素。其次引入社会多重性的视角,探讨路... 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普通村庄河南省路村民间权威人物个人生活史以及近年来路村举办庙会、兴办集市和重修关帝庙等事件的详细考察,首先分析了路村民间权威生成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及人情与面子等因素。其次引入社会多重性的视角,探讨路村村落多方力量交错的权力关系格局以及从中所体现出的民间权威的有限性和两重性等特征,从而揭示了路村"社会"内部的复杂性,不仅加深了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原农村民间权威的认识,而且深化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反思性理解。最后讨论了国家与社会交接面的问题,指出在改革开放后的路村,将国家与农村社会勾连一起的,更可能表现在同样具有双重身份的民间权威人物、村干部和从路村走出去的县市干部的错综复杂的结合而形成的权力结构或关系网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多重性 民间权威 村干部 路村 社会关系网络 权力关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德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历史集成性 现实感劭 二十世纪 民间权威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以社会学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晓欣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83-86,共4页
社会学法学把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主要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为代表的"行动中的法"为依据在运作。"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 社会学法学把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主要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为代表的"行动中的法"为依据在运作。"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作为学者应该重视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原创智慧和本土资源。在弄清传统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去思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与传统解决模式的衔接;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的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型 纠纷解决模式 凉山 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背景下的民间权威与乡村公共生活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洁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3年第5期69-73,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消灭了旧有社会结构中的宗族、社团等共同体,国家权力的末梢深入基层社会,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重新启动、国家力量在制度设计上的退出,社区衰微的状况也在蔓延,面对草根社会中的种种失范状...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消灭了旧有社会结构中的宗族、社团等共同体,国家权力的末梢深入基层社会,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重新启动、国家力量在制度设计上的退出,社区衰微的状况也在蔓延,面对草根社会中的种种失范状态,国家力量及法律体系未必能够面面俱到地解决实际问题。本文试图梳理学界对中国乡村个体化的研究,并以西方社会学中"共同体"和人类学中"民间权威"两个概念为切入点讨论乡村共同体生活重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共同体 民间权威 乡村公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民间权威与借贷纠纷解决——基于新疆乡村田野调查和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热依拉·依里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98-106,共9页
依据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入户调查及民间权威访谈一手资料的整理和编写的基础上,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结合非正式制度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机理。研究发现,农贷资金在乡村内部难以公平传递,是村民诉求... 依据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入户调查及民间权威访谈一手资料的整理和编写的基础上,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结合非正式制度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机理。研究发现,农贷资金在乡村内部难以公平传递,是村民诉求熟人共同体内融资的主要原因,而不完备合约、高利率和多重性担保,是农民之间借贷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民间权威以特定社会村民普遍接受的本土文化观念体系为特征,嵌入村庄共同体内用非正式制度解决借贷纠纷的有效单元;当今新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解决方式有自行协商、基层非正式渠道和共同处理等三种路径,这三种路径的运作都离不开与国家正式解纷系统和民间非正式解纷系统的交搭互动。这种非正式实践深刻反映出当今国家、村委会与民间权威三者之间在纠纷解决领域中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地方性知识 民间权威 民间借贷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民间权威与纠纷解决--明代乡村秩序模式的人类学分析
11
作者 梁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68-173,共6页
日本学者中岛乐章以保留存世的"徽州文书"为史料来源,讨论了明代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机制与秩序运行模式。在宋、元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明代早期到后期,在国家行政体制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双重作用下,徽州乡村纠纷解决方式... 日本学者中岛乐章以保留存世的"徽州文书"为史料来源,讨论了明代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机制与秩序运行模式。在宋、元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明代早期到后期,在国家行政体制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双重作用下,徽州乡村纠纷解决方式经历了里甲制,耆宿制,老人制,乡约、保甲制等一系列流变或并置的制度体系。探讨明代乡村秩序模式,不能单独从国家行政制度设置角度入手,仍需同时考察传统乡村文化与社会结构,而宗族与民间权威属于人类学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对象。本文拟以明代徽州乡村社会纠纷处理机制为切入点,从人类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管窥传统汉人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及秩序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 民间权威 纠纷解决 乡村秩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炳多重民间权威形象阐释
12
作者 贾丹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5-118,共4页
赵炳是《古船》中的重要人物和叙事关捩。作为洼狸镇的当家人,赵炳在洼狸镇举足轻重,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他集传统型、感召型和法理型三种民间权威类型于一身,具有多重复合的民间权威特性。赵炳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 赵炳是《古船》中的重要人物和叙事关捩。作为洼狸镇的当家人,赵炳在洼狸镇举足轻重,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他集传统型、感召型和法理型三种民间权威类型于一身,具有多重复合的民间权威特性。赵炳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他具有深刻的历史集成性,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和传承者,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他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性,身上刻镌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深刻印迹,体现着作家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赵炳 历史集成性 文化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与民间权威的建构--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向平 李思明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民间社会权威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而言,民间信仰之仪式专家可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大类,前者以传统儒生为主,同时是民间信仰的总领或组织者;后者则直接是民间信仰仪式的主持人或主祭者。本文试图从固有的研究论著中梳... 民间社会权威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而言,民间信仰之仪式专家可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大类,前者以传统儒生为主,同时是民间信仰的总领或组织者;后者则直接是民间信仰仪式的主持人或主祭者。本文试图从固有的研究论著中梳理出民间权威与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的内在关系,重点关注民间信仰三类仪式专家的身份及其神圣性即卡里斯玛的来源,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不同仪式专家如礼生、香花和尚、火居道士以及萨满等仪式专家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讨论他们与民间社会权威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仪式专家 民间权威
原文传递
仪式性竞争与第四种权威——政治人类学视角的民间权威与公共性支配的社会逻辑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旭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40,共16页
在韦伯所归纳的三种权威支配,即法理、传统与卡里斯玛之外,有必要特别提及富有仪式性竞争意味的权威支配类型,它最初是由人类学家在对"大人物"以及"夸富宴"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发现的。这种韦伯权威类型概念之外的第... 在韦伯所归纳的三种权威支配,即法理、传统与卡里斯玛之外,有必要特别提及富有仪式性竞争意味的权威支配类型,它最初是由人类学家在对"大人物"以及"夸富宴"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发现的。这种韦伯权威类型概念之外的第四种权威类型,或者说这种基于竞争的民间权威类型,将会成为我们重新思考一种社会公共性秩序可能得以构建的一个新的出发点。这种权威基于一种否定的逻辑,并使社会不仅有序,而且可以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支配 仪式性竞争
原文传递
孙村的路——“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重庆 《开放时代》 2000年第11期5-20,共16页
本文从关注乡村道路的兴建入手,分析“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各异的社会活动空间。本文把“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视为利益权衡关系。利益权衡的动态性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介... 本文从关注乡村道路的兴建入手,分析“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的民间权威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各异的社会活动空间。本文把“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视为利益权衡关系。利益权衡的动态性决定了“国家”可以随时作出是否及多大程度介入“基层社会”的抉择,同时也决定了基层政权必然具有国家经纪体制的特征。这样,我们方可解释为什么在国家基层政权架构前所未有地膨胀的九十年代的孙村,民间权威反而在基层社会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基层社会 国家政权 中国 孙村
原文传递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危机及其制度创新——以政治权威与民间组织化权威的互动为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金亮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6,共3页
近年来,农村基层各方利益博弈日趋复杂化,农村社会出现了新一轮治理危机。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农村政治权威的日渐消解与农村民间组织化权威的日趋兴盛,构成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危机发生的两个向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治权威与民间权威... 近年来,农村基层各方利益博弈日趋复杂化,农村社会出现了新一轮治理危机。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农村政治权威的日渐消解与农村民间组织化权威的日趋兴盛,构成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危机发生的两个向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治权威与民间权威的互动,保持政治权威的正功能和向心力,同时引导和限制民间权威的负功能与离心力,农村基层社会方能步入良性治理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 基层治理 政治权威 民间组织化权威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权威与民间秩序
17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16,共2页
民间权威与民间秩序法律文化研究中心1997年5月17日,“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会议室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王铭铭副教授的论文(未定稿)“民间权威:闽台两村的形象与生活史”。参加会议的... 民间权威与民间秩序法律文化研究中心1997年5月17日,“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会议室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王铭铭副教授的论文(未定稿)“民间权威:闽台两村的形象与生活史”。参加会议的有“中心”成员梁治平、朱苏力、周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民间秩序 人类学理论 王铭铭 法律文化 生活史 意识形态认同 知识社会学 价值判断 传统权威
原文传递
国家在场的民间权威与乡土秩序——以吴村“村转居”为例
18
作者 马志强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2年第2期269-343,I0006,377-382,共82页
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具有多元复杂、混合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社会秩序。“寺坊”这一民族民间生活组织形式在西北乡村社会,特别是回汉共居的民族村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吴村回族寺坊在近些年城市化和“村转居”进程中... 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具有多元复杂、混合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社会秩序。“寺坊”这一民族民间生活组织形式在西北乡村社会,特别是回汉共居的民族村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吴村回族寺坊在近些年城市化和“村转居”进程中,坊民出现了“分家”与“离坊”、“聚合”与“离散”等现象,寺坊权威在清真寺的拆迁重建过程中发生了变迁,“寺管会”进行了重组。在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人们的“个体化倾向”正在逐渐加强,寺坊的权威性逐渐弱化;在“国家在场”的作用力下,人们更多地参与社区的社会生活,社区认同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乡土秩序出现了相应的整合与重构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权威 乡土秩序 “村转居” 国家在场
原文传递
民间法研究的使命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平仁 陈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1,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掀起了一股民间法研究热潮。但民间法研究的使命何在一直暗昧不明,这不能不制约民间法研究的深入和民间法的复兴。当代民间法研究应当肩负探寻民间法的话语系统,推动民间法的合法化,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掀起了一股民间法研究热潮。但民间法研究的使命何在一直暗昧不明,这不能不制约民间法研究的深入和民间法的复兴。当代民间法研究应当肩负探寻民间法的话语系统,推动民间法的合法化,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以及重建社会信任系统四大使命,其中,尤应对民间权威给予充分关注,通过对其积极引导和有效规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使命的践履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国家法 话语系统 民间权威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平傣族的民间信仰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刀洁 和少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208-214,共7页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ethnic group),其民间信仰表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该族群民间信仰情况的深入调查和描述,试图揭示出其中灵魂多元化的信仰、“神异性权威”(charisma)和“传统型权威”(tradition...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ethnic group),其民间信仰表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该族群民间信仰情况的深入调查和描述,试图揭示出其中灵魂多元化的信仰、“神异性权威”(charisma)和“传统型权威”(tradition)两重性民间权威等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内涵。由于存在着稳定的结构、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存活的反思性空间,代表着所谓“小传统”的那些活生生的民间仪式及其活动,将会在金平傣族社会中持续不断地展演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平傣族 灵魂多元化 两重性民间权威 反思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